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王海昌:網路時代的冠脈介入併發症

導語:

2017年11月23日~26日, PUCC2017-北京大學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高級課程暨冠脈鈣化病變介入治療高峰論壇成功舉行。 會議現場學術氛圍濃厚,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王海昌教授在會議期間作了精彩授課。

王海昌教授精彩授課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 網路已經逐漸普及至家家戶戶, 我們幾乎可以發現每個人都在用微信進行交流。 網路時代的到來, 開啟了共用、深度、互助的大門。 那麼網路時代又給我們當今火熱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領域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變化一:共用病例

提到共用, 大多數人可能會聯想到如今火遍大街小巷的共用單車。 共用單車的出現無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該行業也走上了成功的巔峰。 那麼我們介入治療領域是否也能通過共用取得實質性的進步呢?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現如今有了發達的網路, 當臨床醫生們在手術過程中遇到了自己難以進行判斷或無法處理的情況時,

可以通過網路向多名專家求助, 專家們通過網路交流給出合適的處理方式, 進行遠端指導, 這很有可能可以挽救一個患者的生命。

心臟手術之父C.Lillehei曾說過:“正確的判斷來源於經驗, 經驗來源於錯誤的判斷。 ”現如今, 我們可以通過病例的共用在他人曾犯錯誤的病例上學習經驗, 從而提升自我。

變化二:深度學習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 城鄉醫療衛生配置水準不均衡, 這也導致了很多中小城市或醫療發展較緩慢的地區醫療資源不足, 患者求醫看病難, 很多疑難雜症在當地無法得到正確診治, 而大城市就診又面臨了掛號難看病難的困境。 如今有了便捷的網路,

臨床醫生們可以通過網路進行多方面知識的深度學習, 從而提升自我醫療修養。

現如今, 隨著微信的普及, 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在微信上加入一些學習交流群或是通過觀看直播向大師學習, 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 提高自身的醫學素養, 對於很多以往不瞭解的疾病逐漸加深認識, 對於一些危急情況也能正確進行處理, 使患者受益更多。

變化三:緊急救助

臨床工作中, 每個醫生都免不了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處理的危急情況, 以往在院內求助無果時臨床醫生們可能會建議家屬轉院至水準更高的醫院進行處理, 而這個過程則有可能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網路的普及使得即時專家求助變為可能。

善於利用網路進行緊急求助也是醫生的一項技能, 這很有可能可以挽救一名患者的生命。

網路的發展並沒有改變介入治療併發症的原因和性質, 但傳播方式和速度改變了!共用病例, 深度學習, 互相幫助, 從別人的併發症中得到經驗, 這也是網路時代介入治療發展的真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