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口罩滯銷不是治霾慶功的前奏

在環境問題上, 我們不僅失去了維護落後生產生活方式的有形空間, 也失去了維護落後生產生活方式的心理空間。

------------------------------------------------

2017年冬季,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藍天天數明顯增多。 受此影響, 防霧霾口罩和空氣淨化器銷售遇冷, 部分口罩經銷商想虧本套現, 卻無人接手。 有業內人士分析:“民用口罩市場在幾年之內不會再回到以前的狀態, 市場的需求會越來越窄。 ”(中新網1月3日)

藍天天數明顯增多顯然是好事, 防霧霾口罩滯銷, 確實可能是因為今年藍天天數增多了。 但是, 不能因為看到“口罩滯銷”, 就產生慶功的想法,

進而有了“見好就收”的懈怠。

這個冬天, 很多人感慨, 北京天空出人意料的藍。 這當然是“樂見”的, 但有必要分析, 藍天的增多到底是如何來的。 對此北京市環保局給予了答案, 2017年氣象條件整體有利, 表現為逆溫發生頻率較低, 空氣較為乾燥, 北風頻率較高。 在持續的大氣污染減排, 疊加有利的大氣擴散條件共同作用下, 2017年北京市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這其實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 “天幫忙人努力”。

在“天幫忙”和“人努力”之間, 很難區分誰更重要, 有時也沒有必要進行區分。 就當前的空氣情況來說, 兩者缺一不可。 “天幫忙”自不必言, 在“人努力”上, 過去的一年也做得不錯。 對環境的重視, 不僅體現在京津冀地區, 而且是全國現象。

取得好勢頭不容易,

把好勢頭鞏固和發展下去更不容易。 治霾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 想要鞏固和發展好勢頭, 還得從“天幫忙人努力”上入手。 “天幫忙”雖然是我們想要的, 但在現實並不可控。 如果“老天不幫忙”, 我們還能迎來爽心悅目的藍天嗎?答案是沉重的, 我們也不能把空氣品質改善的希望寄在老天身上。 真要把命運的咽喉交給老天, 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這一背景下, 更需要“人努力”。

在環境問題上, 我們不僅失去了維護落後生產生活方式的有形空間, 也失去了維護落後生產生活方式的心理空間。 人民有著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之一, 是人們心中的“操心事、煩心事”。 如果這個問題始終不能解決,

勢必影響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也決定了, 推進環境治理、改進空氣品質, 只能不斷做加法, 而不能做任何減法。 體現在藍天天數上, 只能不斷增加, 絕對不能“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如果說“口罩滯銷”證明了空氣品質的改善, 而空氣品質的改善證明了“人努力”, 那麼現在等待我們的, 只能是接續奮鬥。 只有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 既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也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 才能迎來空氣品質的不斷改善。 治霾還要努力, 遠沒到慶功的時候。

責編:黃易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