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隨外軍風帆訓練艦遠航

秦昊琛(左一)、翁天豪(右一)和外軍官兵交流。

“由於缺乏瞭解, 在很多外軍學員眼裡, 中國仍是比較保守落後的國家, 當我們向他們介紹了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錢包、共用單車、網上購物後,

再也沒有外軍學員像之前一樣詢問中國的城市與鄉村發展問題了。 ”2018年元旦, 海軍工程大學學員翁天豪與戰友們分享他和同學秦昊琛的出訪訓練體會時說。

在海上, 他們還給外軍學員播放了解放軍徵兵視頻、中國海軍遠洋訓練視頻, 外軍學員一個個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那時覺得作為中國海軍的一員, 真的非常自豪。 ” 翁天豪回憶說。

2017年9月25日, 翁天豪和秦昊琛隨羅馬尼亞海軍“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圓滿完成遠航任務後返校。 3個月裡, 他們隨艦訪問了西班牙、瑞典、芬蘭、波蘭、德國、葡萄牙、希臘共7國8個港口, 總航程近萬海裡。 其間, 學習了風帆訓練艦的基本訓練課目,

參加了外事活動, 與外軍學員結下了深厚友誼, 展現了我國海軍青年准軍官開放、自信、友好、昂揚的精神風貌。

在戰風斗浪中學習如何做一名水手

羅馬尼亞海軍兵員2.08萬人, 編有1個海軍艦隊、1個江河支隊、1個海軍陸戰隊。 自2012年中國海軍煙臺艦首訪羅馬尼亞康斯坦察後, 中羅兩國海軍交往日益密切。

此次訓練是羅馬尼亞海軍軍官和士官一年一度的航海實習, 每年, 羅馬尼亞海軍都會邀請幾個國家分別派出兩名海軍學員一起參加訓練, 2017年受邀參加的國家是波蘭、保加利亞、希臘和中國。

“米爾恰”號是一艘古董級的風帆訓練艦, 它建於1939年, 由德國漢堡造船廠建造, 排水量1630噸, 船長81.3米, 寬12.5米, 桅杆高44米, 共有5層帆杆。

看到這艘誕生於二戰時期的訓練艦仍在服役,

翁天豪和秦昊琛非常驚訝。 艦長Moise告訴他們, 風帆訓練艦雖然古老, 但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訓練平臺, 讓學員們在海上航行中從最原始的水手工作學起, 演練如何觀天象、識水文、爬桅杆、操帆纜、打繩結等航海技能, 體驗氣象、水文、潮汐、洋流對海上軍事行動的影響。 “在資訊化戰爭中, 一旦軍艦上的先進導航系統等設備被敵方破壞, 這些技能就會派上用場”。

很快, 曾在驅逐艦上實習過的翁天豪就感受到了作戰艦艇與風帆訓練艦的差異。 在驅逐艦上, 官兵們需要每天保養武器。 而風帆艦不攜帶任何武器, “米爾恰”號上每天最多的訓練就是“打繩結”、使用六分儀等航海課目基本訓練。

除此之外, 清潔甲板也是每天必須完成的功課。 由於風帆訓練艦的地板是木頭做的, 表面容易發黑, 學員們每天都要跪在甲板上用砂紙清潔地板, 以保持甲板的乾淨整潔。

登艦後不久, 他們便迎來了此次出訪最重要的活動——tall ships’race(全球風帆艦比賽)。

羅馬尼亞海軍“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

風帆訓練艦比賽已有60多年的歷史, 2017年的這場比賽吸引了俄羅斯、巴西、阿曼、葡萄牙等國家的100多艘風帆訓練艦參賽。 但與其說是比賽, 不如說它更像一場風帆愛好者的狂歡。 此次比賽沒有規則, 不爭名次, 重要的是享受航行的樂趣, 到達終點就是勝利。

在全體學員和艦員的努力下, 經過19天航行, “米爾恰”號終於到達比賽終點芬蘭科特卡港, 成為第17個完成比賽的風帆訓練艦。

成績不算理想, 但作為“爺爺”級的老船能順利完成比賽, 艦上還是開了酒會慶祝這一段難忘的航程, 大家在一起歡呼, 艦長Moise發表了激情洋溢又妙趣橫生的講話:“今年是2017年, 所以我們只取17名!感謝大家成就了‘米爾恰’號的光榮與夢想, 我為你們驕傲!”

“米爾恰”號變成了大洋中的一葉扁舟

2017年8月27日下午,行駛到西班牙馬略卡島海域時,艦上進行了舢板訓練。“米爾恰”號的圍欄旁有一條橫杆,通過這條橫杆,把舢板吊放到海上。學員既可以順著吊在橫杆上的一根約6米長的繩索下滑到舢板上,也可以從一旁的安全繩梯上走下去。

使用繩索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大部分學員向繩梯走去,翁天豪轉念一想,“既然來參加訓練,何不試試?”打定主意後,他戴上手套朝繩索走去。憑藉出眾的爬繩技能與過人的臂力,翁天豪緊抓爬繩,兩手交錯著慢慢將自己垂降到舢板上,頓時贏得了大家的喝彩聲。其他還沒上舢板的學員也來到繩索邊躍躍欲試。

滑繩索只是小試牛刀,而訓練的重要課目——風力航行就更需要能力和勇氣了,這個課目訓練的是借用風吹動風帆,讓艦船在風帆的帶動下航行。兩名中方學員之前從未接觸過這個課目的訓練。經過近一個月的觀察,兩人逐漸熟悉了這一課目的流程。

訓練中,攀爬桅杆是重頭戲。“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一共有3座桅杆,每座桅杆分為5層,操作學員攀爬上帆杆,逐層揚帆,以獲取動力。通常下面3層可由國際學員自行操作,而4層以上因為危險係數較高,一向由羅馬尼亞海軍學員操作。兩名充滿幹勁兒的中國學員一直摩拳擦掌,也想體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一次,在船即將靠岸收帆時,機會來了。“今天誰來爬5層?”船上艦員喊道。

“我來!”沒有威亞,沒有安全繩,戴上一個鎖扣,翁天豪就出發了。

船的每一次小角度晃動,都會在高聳的桅杆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傾斜角,考驗著學員的心理承受極限。當天並不平靜的海況,使得整座桅杆如鐘擺一樣晃動,而柔軟的繩梯又因為前面學員的活動抖動得更加厲害,翁天豪 “步步驚心”。

爬到桅杆第四層,大概有10層樓高,繩梯越來越陡峭狹窄,往下看,“米爾恰”號變成了大洋中的一葉扁舟,大海張開了它蔚藍的懷抱,眼前的一切卻令人瑟瑟發抖。

翁天豪深呼吸後稍微定了定神,一鼓作氣繼續向最高處進擊。到達第五層後,他精神高度集中,緊緊抓住帆杆,腳踩帆杆下面的鋼索緩慢挪動,此時若稍有不慎,後果將不堪設想。隨著最終到達戰位並順利扣上安全扣,那一刻翁天豪感覺“仿佛征服了全世界”。

“攀爬桅杆的技巧,就是有一隻手和一隻腳必須是抓牢和踩實的,因為這是保證安全的前提,眼睛只需要盯著那只活動的手即可,腳可以依靠感覺去踩到繩梯。但我認為比技巧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元旦那天的“回顧2017”主題交流活動上,翁天豪侃侃而談,仿佛一名經歷豐富的老水手。

風帆訓練艦上的大部分工作都要眾人一起才能完成

與攀爬桅杆不同,夜航又是另一番搏擊風浪的體驗。夜間航行時,船上只有艦首和艦尾開燈,四周是一望無盡的漆黑。海上風高浪急,一個大浪過來,可以從船的左舷一直拍到右舷。所以夜航時,甲板上站崗的學員必須小心謹慎。值瞭望更時,翁天豪和秦昊琛就站在船的中線位置,這樣既能進行瞭望,又能夠有效地遠離危險。他們睜大眼睛,警惕地觀察著海況,規避來往船隻,為“米爾恰”號的安全保駕護航。

和夜航一樣,風帆訓練艦上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才能完成,比如升帆、收帆、劃槳等。升帆時,程式複雜。艦上繩索密佈,每個人都需要“精確瞄準”自己負責的那根繩子,大家各司其職,整條艦才能像精密的儀器一樣正常運轉。

在帆杆升到一定高度後,班長會下口令,此時所有人一起向後轉,像拔河一樣拉緊繩子、紮好馬步,防止剛升上去的帆杆突然下降,造成安全事故。直到繩端被穩穩地固定住,班長再下口令,大家整齊劃一地把手上的繩子甩掉。一個看似簡單的過程,考驗的卻是不同國家學員的默契配合,有一個人走神沒聽清口令,都會拖慢進度。

一到放帆時,兩名中國學員就“上躥下跳”,一會兒爬到帆杆最遠的地方解開系風帆的扣子,配合甩帆,一會兒又“蹭蹭蹭”爬下來和其他學員一起升帆杆。

全體學員、艦員無數次的團結協作,成就了“米爾恰”號一次又一次的揚帆遠航。3個月下來,兩名中國海軍學員對“同舟共濟”這個詞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

宣傳視頻刷新了外軍學員對中國海軍的認識

在風帆訓練艦上,翁天豪和秦昊琛過的是“真正的水手生活”。船員每天早上6點起床、早操、洗漱,7點開始小掃除,8點鐘早餐,9點鐘開始訓練或值更,下午2點午飯,2點半休息,下午4點繼續訓練或值更,晚上7點晚餐,7點半開始休息。

飲食上,兩名中國學員自然也要“入鄉隨俗”。在“米爾恰”號上,肉食只有一種做法,就是將一整塊牛肉、豬肉或雞肉烤熟,什麼調料也不放,因此船上學員吃的肉都是“原汁原味”的。

所幸的是,船上的水果非常好吃,每隔幾天靠港之後,艦員都會在碼頭上補給新鮮水果。

風帆訓練艦上空間狹小,船員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寢室,每天晚餐後將桌子收起來,掛上吊床,餐廳到寢室的變身就宣告完成了。

多國海軍學員在同一艘艦上生活訓練,不同的文化也在一起碰撞。受到李小龍、成龍功夫電影的影響,在外軍學員眼裡,中國人人人都會功夫。

“可以展示一下中國功夫嗎?”剛上艦時,這是翁天豪和秦昊琛被問得最多的問題。

聽說秦昊琛練習過綜合格鬥,羅馬尼亞海軍學員Constas非要和他較量一下。

兩人來到俱樂部,Constas如野牛一般沖過來,企圖利用爆發力頂倒秦昊琛。他看好角度,使出一招“木村鎖”,撂倒對方並用雙腳固定其腰部,Constas動彈不得,只好“投降”。他們不打不相識,因此成了好朋友。兩名中方學員離開訓練艦回國時,羅馬尼亞學員還特意送他們到機場。

2017年8月1日,正值建軍90周年。當天下午集合時,“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副艦長向大家介紹說今天是中國軍隊的生日,暫態間翁天豪和秦昊琛被一片“Happy birthday”的祝賀聲包圍,大家紛紛走過來與他們握手擁抱。

就此機會,翁天豪進行了一次主題為“加強中歐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的演講,並在晚餐時播放了解放軍徵兵視頻、中國海軍遠洋訓練視頻、海軍工程大學宣傳視頻。視頻中,解放軍整齊的佇列、敢戰的血性、嶄新的裝備令外軍學員眼前一亮,刷新了外軍學員對中國海軍的認識。“以前只知道中國軍隊數量龐大,不知道他們的裝備也如此精良。”羅馬尼亞海軍學員Hegiu說。

“我們是中國海軍,我們為之自豪。”在“米爾恰”號上,兩名中國學員表現得自信、從容,他們就像是兩張漂洋過海的名片,在乘風破浪中不斷傳播著中國海軍的理念與特色,展示著中國海軍學員的別樣風采。

“走出國門後,我們才真正強烈地感受到,生在中國,是一件多麼令人驕傲的事!”秦昊琛深有感觸地說。

(本文照片由海軍工程大學提供)

責編:黃易清

我為你們驕傲!”

“米爾恰”號變成了大洋中的一葉扁舟

2017年8月27日下午,行駛到西班牙馬略卡島海域時,艦上進行了舢板訓練。“米爾恰”號的圍欄旁有一條橫杆,通過這條橫杆,把舢板吊放到海上。學員既可以順著吊在橫杆上的一根約6米長的繩索下滑到舢板上,也可以從一旁的安全繩梯上走下去。

使用繩索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大部分學員向繩梯走去,翁天豪轉念一想,“既然來參加訓練,何不試試?”打定主意後,他戴上手套朝繩索走去。憑藉出眾的爬繩技能與過人的臂力,翁天豪緊抓爬繩,兩手交錯著慢慢將自己垂降到舢板上,頓時贏得了大家的喝彩聲。其他還沒上舢板的學員也來到繩索邊躍躍欲試。

滑繩索只是小試牛刀,而訓練的重要課目——風力航行就更需要能力和勇氣了,這個課目訓練的是借用風吹動風帆,讓艦船在風帆的帶動下航行。兩名中方學員之前從未接觸過這個課目的訓練。經過近一個月的觀察,兩人逐漸熟悉了這一課目的流程。

訓練中,攀爬桅杆是重頭戲。“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一共有3座桅杆,每座桅杆分為5層,操作學員攀爬上帆杆,逐層揚帆,以獲取動力。通常下面3層可由國際學員自行操作,而4層以上因為危險係數較高,一向由羅馬尼亞海軍學員操作。兩名充滿幹勁兒的中國學員一直摩拳擦掌,也想體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一次,在船即將靠岸收帆時,機會來了。“今天誰來爬5層?”船上艦員喊道。

“我來!”沒有威亞,沒有安全繩,戴上一個鎖扣,翁天豪就出發了。

船的每一次小角度晃動,都會在高聳的桅杆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傾斜角,考驗著學員的心理承受極限。當天並不平靜的海況,使得整座桅杆如鐘擺一樣晃動,而柔軟的繩梯又因為前面學員的活動抖動得更加厲害,翁天豪 “步步驚心”。

爬到桅杆第四層,大概有10層樓高,繩梯越來越陡峭狹窄,往下看,“米爾恰”號變成了大洋中的一葉扁舟,大海張開了它蔚藍的懷抱,眼前的一切卻令人瑟瑟發抖。

翁天豪深呼吸後稍微定了定神,一鼓作氣繼續向最高處進擊。到達第五層後,他精神高度集中,緊緊抓住帆杆,腳踩帆杆下面的鋼索緩慢挪動,此時若稍有不慎,後果將不堪設想。隨著最終到達戰位並順利扣上安全扣,那一刻翁天豪感覺“仿佛征服了全世界”。

“攀爬桅杆的技巧,就是有一隻手和一隻腳必須是抓牢和踩實的,因為這是保證安全的前提,眼睛只需要盯著那只活動的手即可,腳可以依靠感覺去踩到繩梯。但我認為比技巧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元旦那天的“回顧2017”主題交流活動上,翁天豪侃侃而談,仿佛一名經歷豐富的老水手。

風帆訓練艦上的大部分工作都要眾人一起才能完成

與攀爬桅杆不同,夜航又是另一番搏擊風浪的體驗。夜間航行時,船上只有艦首和艦尾開燈,四周是一望無盡的漆黑。海上風高浪急,一個大浪過來,可以從船的左舷一直拍到右舷。所以夜航時,甲板上站崗的學員必須小心謹慎。值瞭望更時,翁天豪和秦昊琛就站在船的中線位置,這樣既能進行瞭望,又能夠有效地遠離危險。他們睜大眼睛,警惕地觀察著海況,規避來往船隻,為“米爾恰”號的安全保駕護航。

和夜航一樣,風帆訓練艦上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才能完成,比如升帆、收帆、劃槳等。升帆時,程式複雜。艦上繩索密佈,每個人都需要“精確瞄準”自己負責的那根繩子,大家各司其職,整條艦才能像精密的儀器一樣正常運轉。

在帆杆升到一定高度後,班長會下口令,此時所有人一起向後轉,像拔河一樣拉緊繩子、紮好馬步,防止剛升上去的帆杆突然下降,造成安全事故。直到繩端被穩穩地固定住,班長再下口令,大家整齊劃一地把手上的繩子甩掉。一個看似簡單的過程,考驗的卻是不同國家學員的默契配合,有一個人走神沒聽清口令,都會拖慢進度。

一到放帆時,兩名中國學員就“上躥下跳”,一會兒爬到帆杆最遠的地方解開系風帆的扣子,配合甩帆,一會兒又“蹭蹭蹭”爬下來和其他學員一起升帆杆。

全體學員、艦員無數次的團結協作,成就了“米爾恰”號一次又一次的揚帆遠航。3個月下來,兩名中國海軍學員對“同舟共濟”這個詞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

宣傳視頻刷新了外軍學員對中國海軍的認識

在風帆訓練艦上,翁天豪和秦昊琛過的是“真正的水手生活”。船員每天早上6點起床、早操、洗漱,7點開始小掃除,8點鐘早餐,9點鐘開始訓練或值更,下午2點午飯,2點半休息,下午4點繼續訓練或值更,晚上7點晚餐,7點半開始休息。

飲食上,兩名中國學員自然也要“入鄉隨俗”。在“米爾恰”號上,肉食只有一種做法,就是將一整塊牛肉、豬肉或雞肉烤熟,什麼調料也不放,因此船上學員吃的肉都是“原汁原味”的。

所幸的是,船上的水果非常好吃,每隔幾天靠港之後,艦員都會在碼頭上補給新鮮水果。

風帆訓練艦上空間狹小,船員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寢室,每天晚餐後將桌子收起來,掛上吊床,餐廳到寢室的變身就宣告完成了。

多國海軍學員在同一艘艦上生活訓練,不同的文化也在一起碰撞。受到李小龍、成龍功夫電影的影響,在外軍學員眼裡,中國人人人都會功夫。

“可以展示一下中國功夫嗎?”剛上艦時,這是翁天豪和秦昊琛被問得最多的問題。

聽說秦昊琛練習過綜合格鬥,羅馬尼亞海軍學員Constas非要和他較量一下。

兩人來到俱樂部,Constas如野牛一般沖過來,企圖利用爆發力頂倒秦昊琛。他看好角度,使出一招“木村鎖”,撂倒對方並用雙腳固定其腰部,Constas動彈不得,只好“投降”。他們不打不相識,因此成了好朋友。兩名中方學員離開訓練艦回國時,羅馬尼亞學員還特意送他們到機場。

2017年8月1日,正值建軍90周年。當天下午集合時,“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副艦長向大家介紹說今天是中國軍隊的生日,暫態間翁天豪和秦昊琛被一片“Happy birthday”的祝賀聲包圍,大家紛紛走過來與他們握手擁抱。

就此機會,翁天豪進行了一次主題為“加強中歐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的演講,並在晚餐時播放了解放軍徵兵視頻、中國海軍遠洋訓練視頻、海軍工程大學宣傳視頻。視頻中,解放軍整齊的佇列、敢戰的血性、嶄新的裝備令外軍學員眼前一亮,刷新了外軍學員對中國海軍的認識。“以前只知道中國軍隊數量龐大,不知道他們的裝備也如此精良。”羅馬尼亞海軍學員Hegiu說。

“我們是中國海軍,我們為之自豪。”在“米爾恰”號上,兩名中國學員表現得自信、從容,他們就像是兩張漂洋過海的名片,在乘風破浪中不斷傳播著中國海軍的理念與特色,展示著中國海軍學員的別樣風采。

“走出國門後,我們才真正強烈地感受到,生在中國,是一件多麼令人驕傲的事!”秦昊琛深有感觸地說。

(本文照片由海軍工程大學提供)

責編:黃易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