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人體養生之(肚臍與神闕穴)有什麼功效?該如何做?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養生保健經常會按摩和敷, 其實我們身上有個極為特殊的保健穴位。 那就是肚臍上的神闕穴, 那麼肚臍有哪些作用呢?肚臍上的神闕穴怎麼保健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人處在快速生長發育的過程中, 這時其消化吸收功能還很薄弱, 加之處於生長發育的高峰時期, 各種營養物質需求旺盛, 如果脾胃虛弱或受損, 營養供給不足, 時間長了會嚴重影響人的正常生長發育, 所以要及時調整。

口服用藥或針灸治療雖然可以收效, 但吃藥味道苦、針灸會疼, 寶寶往往不願意配合。 而將中藥做成的藥餅敷在神厥穴(肚臍眼), 可以達到健脾、化積、止痛、止嘔的效果, 這就是我們說的敷臍療法。

中醫外治法歷史悠久, 療效確切, 特別是敷臍療法, 在當今回歸自然綠色治療理念的影響下, 日益受到媽媽們的喜愛。

“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的閉合處,

肚臍周邊的表皮角質層最薄, 屏障作用最差, 皮下無脂肪組織, 滲透性強, 吸收快, 有利於藥物的透皮吸收。

而且, 臍下還分佈著豐富的動靜脈網路及腹腔神經, 通過藥物滲透吸收和神經穴位刺激, 可快速調節胃腸功能。 敷臍的藥物可以彌散穿透進入血液迴圈, 產生全身效應, 達到治療效果。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 臍部在經絡學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穴位, 為任脈之神闕穴, 通過任脈聯繫周身經脈, 溝通表裡上下, 有“臍通百脈”之說。

因此, 以藥物貼敷於臍部, 不僅可以刺激穴位, 治療疾病, 還可以增強機體抵禦外邪的能力, 並通過經絡傳導, 使藥物作用通過經脈到達全身各處, 起到清除病邪、治療疾病的作用,

尤其可以避開內服藥物需通過肝和腎, 大大減輕了藥物對肝腎的毒害。

臍為五臟六腑之本熱敷肚臍最保健

天氣炎熱的時候, 大多數人都不蓋被子, 但是他們會找東西來遮住肚子, 以防止出現腹瀉的情況, 肚子較弱, 我們應該要保護好。 當然我們的腹腹部也是重要的保健部位, 在我們的肚臍處, 有一個重要的穴位—神闕穴, 人體的先天稟賦與這個穴位關係密切, 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髒之根”的說法。 可見腹部的重要程度。

肚臍皮薄凹陷, 無皮下脂肪組織, 皮膚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 很容易受寒邪侵襲, 但同時也便於溫養, 故神闕穴歷來是養生要穴。

溫養肚臍, 可鼓舞一身之陽氣。 神闕穴鄰近胃、肝膽、胰、腸等器官,

通過對神闕的溫養, 還可以治療腹痛、腹瀉、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頑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結腸炎、脫肛等病症。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 灸神闕穴可以增加機體免疫功能, 提高抗病能力, 並預防中風、癌症等病。

神闕穴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 摸得著的穴位, 很容易找到。 其中用艾條灸肚臍, 是日常一種實用性很強的保健治療方法。 我們可以把艾條(中藥店有售)的一端點燃, 放在距離肚臍處皮膚2—3釐米處懸灸, 持續時間為10—15分鐘。 因為艾條本身就有溫通經脈、理氣祛寒的作用, 用它灸神闕, 可發揮刺激穴位和燃艾溫熱刺激的雙重作用。 但高血壓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瘡、饑餓狀態的人, 以及飯後2小時內最好不要灸。

灸神闕的時候, 如果不注意可能會燙傷局部皮膚, 所以我們還可以用熱水袋熱敷來代替艾灸。 但水溫不宜太高, 感覺溫熱舒適即可, 熱敷期間若水袋溫度降低就應立即更換。

還有一種對肚臍很實用的保健方法。 每晚睡前空腹, 將雙手搓熱, 掌心左下右上疊放貼於肚臍處, 逆時針做小幅度的揉轉,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溫養神闕穴的作用。

出生前後肚臍的作用

肚臍眼很像一塊“疤”

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靠臍帶那根“管子”來吃飯、喘氣的,然後我們出生了,給飯吃的“管子”被剪斷了(不疼,臍帶上沒有痛感神經)。幾天之後,剩下的那截會自動脫落,從此在身上永遠留下了一個小小的肚臍眼。身體上被剪了一刀,沒有留塊疤,反而留下個肚臍眼。專家解釋說,肚臍是一種結締組織,結構類似於疤痕。並且肚臍本身並不生長,但周圍的脂肪卻越來越多,肚臍自然就凹進去了。所以,胖子的肚臍基本是凹的,瘦子的肚臍往往是平的。

挖肚臍眼會挖到腸子嗎?

有人天真地問到:挖肚臍眼會挖到腸子嗎?答案顯然是不會的。肚臍眼又不連著腸子,你肯定不可能用手指摳著摳著就一路摳到腸子裡去了。肚臍眼的裡面是腹腔,如果你把它挖開,就到達腹腔了。因為肚臍眼很薄,所以那裡是離腹腔最近的地方。腹腔裡裝著腸子,這個倒是沒錯的。

肚臍到底通到哪兒?

嚴肅地回答你:哪裡都通不到!肚臍眼是死路一條!不過裡面倒是連著三根韌帶,一根是肝圓韌帶,連接到肝臟的表面,兩根是臍側韌帶,連接到膀胱的附近。至於為什麼會有三根韌帶?那是因為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通過臍帶輸送進來的養料總要吸收吧,所以就有專門的血管通到肝臟去運送養分,等到我們出生後,這些血管不起作用了就變成了韌帶。

摳肚臍會“灌風”?

既然肚臍是條死路,肚臍如果不捅破,是不會有“風”灌進去的。但是確實有人覺得肚臍著涼會拉肚子。張文醫生說,著涼拉肚子很正常,但未必是肚臍的問題,可能是整個腹部著了涼,怪到肚臍頭上。雖說肚臍眼很薄,對冷熱稍微敏感一些。但效果沒大家想像得那麼神奇。就像著涼時它不會比肚子的其他部位受涼太多一樣,受熱時也不會比別的部位受熱太多。但是月經期用吹風機吹肚臍,對腹部保暖是有好處的。

肚臍是武林高手的死穴?

肚臍雖然沒啥貢獻,但卻能捅婁子,一旦感染了,病菌會順著肝圓韌帶一路到達肝臟,從而引發內臟感染。尤其是寶寶,肝圓韌帶原本作為供血血管的功能還沒有完全結束,依然殘留著部分血液迴圈,感染順著血液迴圈會跑得更快。偏偏肚臍發炎還跟別的地方不一樣。肚臍沒有淋巴組織,如果弄發炎了,會一路感染到肝臟。張文醫生說,肚臍是個“罩門”,就像練金鐘罩、鐵布衫的武林高手,渾身刀槍不入,但只有罩門例外,如果被人重戳,立刻武功全廢。所以,沒事兒不可以亂摳。

出生後肚臍還有什麼用?

有人說人出生後,內臟可以通過肚臍獲得部分氧氣,如果你用膠帶把肚臍貼住會出現便秘的情況。張文醫生說,就他本人目前的瞭解,成人的肚臍在醫學上還沒有什麼“功能”,倒是醫生利用它的特點在進行微創手術。通過肚臍做腹腔鏡手術,傷口癒合後縮到肚臍眼裡,幾乎看不到疤痕。但是肚臍絕對是細菌的老巢。研究者在人類的肚臍裡發現了1400個不同的菌株,其中近一半以前從來沒見過,還有一些種類以前只在海洋中找到過。所以,肚臍除了別亂摳,還得會清洗。

肚臍位置預測運動天賦?

美國專家表示,肚臍是身體的重心,拿兩名高度相同的運動員為例:如果肚臍靠上,表示重心靠上,這樣跑動起來就會更快。如果肚臍靠下,軀幹就會更發達,所以非常適合游泳。或許美國人未來會看肚臍選運動員也說不定。肚臍的形狀能預測健康?

網上流傳一則非常火的帖子稱可以從肚臍形狀看健康:正三角形的要小心腸胃疾病,倒三角形的要小心胃下垂,偏左的要小心便秘,偏右要小心十二指腸潰瘍,淺小的要小心內分泌失調,凸出的要小心卵巢囊腫。張文醫生說:生病時的脂肪變化也許會對肚臍產生些影響,但絕對不會這麼玄乎。即便中醫診病,看的也是整個肚子,而不會單純看肚臍的形狀。

肚臍,你身上最特殊的保健穴位

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穴”,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其特殊性及與全身的廣泛聯繫,是其他任何穴位無法比擬的,被稱為“先天之結蒂,後天之氣舍”,“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

神闕穴是任脈上的腧穴,具有溫通陽氣、健脾和胃、強壯祛病、養生延年的功效,廣泛應用在內、外、婦、兒等疾病的治療上。

現代研究也表明,穴位及經絡都與神經末梢、神經束、神經節有著密切關係。這也就是臍療能促進人體神經、體液調節,從而改善組織器官功能的道理所在。

臍療的方法多根據經典醫書《針灸甲乙經》而來,包括拔罐、藥物貼臍、滴臍、敷臍、溫臍等法,但禁止針刺,以免發生感染。

肚臍拔火罐能回陽固脫,治療長年不愈的腹瀉;能扶正祛邪,治療風寒型感冒;活血祛風,以治療頑固性蕁麻疹;調和中下焦,疏通胃腸氣機,治療肚臍周圍痛及腹痛。拔罐操作簡便,易於掌握,但拔罐時間不宜過長,特別是寒濕型體質患者容易出現水泡,所以每次以10~15分鐘為宜。

灸臍法

重灸神闕,有起死回生的效果。一般用艾灸或隔薑、隔附子餅灸10~30分鐘,能溫中散寒、溫補下焦,治療虛寒腹痛,脾胃虛寒引起的呃逆、反胃、嘔吐及脾腎陽虛導致的腹瀉、水腫等。

敷臍法

神闕與任、督、沖、帶脈相通,因此用藥敷肚臍能通過全身各經脈發揮作用。

貼敷肚臍的藥物多為辛香藥物,可以迅速滲透,到達組織及微循環,獲得調和陰陽、治療疾病的目的。

例如,敷黃連粉、牛黃粉能退燒;敷珍珠粉、丹參粉治失眠;敷砂仁、枳實能治療消化不良;用吳茱萸、川芎各半研粉敷臍能降血壓。

滴臍法

是將藥物化為水液,滴於臍中,與敷臍異曲同工。有人稱用藿香正氣水滴臍治療中暑,這是一個誤區。

藿香正氣類藥物能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可用於夏季腸胃型感冒和部分中暑患者,但不適合所有中暑的病人。

肚臍是養生要穴,也是最怕著涼的地方。肚臍和腹部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作為腹壁的最後閉合處,皮膚較薄,屏障功能較差,易受涼或染風寒。

有的女孩趕時髦穿低腰褲、露臍裝,有可能因受涼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導致嘔吐、腹痛、腹瀉等。特別是月經期女性,盆腔處於充血狀態,肚臍受涼會導致經血不暢,久而久之引起痛經、月經不調等問題。

有的人覺得肚臍髒,喜歡摳它,這樣做也有健康隱患,因為肚臍的肌膚非常嬌嫩,經常摳有可能引發感染,因此應避免。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瞭解到了肚臍的作用都有哪些了吧。其實肚臍上有個極其特殊的保健穴位,那就是神闕。在中醫學上也有很多保健方法會用到神闕。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逆時針做小幅度的揉轉,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溫養神闕穴的作用。

出生前後肚臍的作用

肚臍眼很像一塊“疤”

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靠臍帶那根“管子”來吃飯、喘氣的,然後我們出生了,給飯吃的“管子”被剪斷了(不疼,臍帶上沒有痛感神經)。幾天之後,剩下的那截會自動脫落,從此在身上永遠留下了一個小小的肚臍眼。身體上被剪了一刀,沒有留塊疤,反而留下個肚臍眼。專家解釋說,肚臍是一種結締組織,結構類似於疤痕。並且肚臍本身並不生長,但周圍的脂肪卻越來越多,肚臍自然就凹進去了。所以,胖子的肚臍基本是凹的,瘦子的肚臍往往是平的。

挖肚臍眼會挖到腸子嗎?

有人天真地問到:挖肚臍眼會挖到腸子嗎?答案顯然是不會的。肚臍眼又不連著腸子,你肯定不可能用手指摳著摳著就一路摳到腸子裡去了。肚臍眼的裡面是腹腔,如果你把它挖開,就到達腹腔了。因為肚臍眼很薄,所以那裡是離腹腔最近的地方。腹腔裡裝著腸子,這個倒是沒錯的。

肚臍到底通到哪兒?

嚴肅地回答你:哪裡都通不到!肚臍眼是死路一條!不過裡面倒是連著三根韌帶,一根是肝圓韌帶,連接到肝臟的表面,兩根是臍側韌帶,連接到膀胱的附近。至於為什麼會有三根韌帶?那是因為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通過臍帶輸送進來的養料總要吸收吧,所以就有專門的血管通到肝臟去運送養分,等到我們出生後,這些血管不起作用了就變成了韌帶。

摳肚臍會“灌風”?

既然肚臍是條死路,肚臍如果不捅破,是不會有“風”灌進去的。但是確實有人覺得肚臍著涼會拉肚子。張文醫生說,著涼拉肚子很正常,但未必是肚臍的問題,可能是整個腹部著了涼,怪到肚臍頭上。雖說肚臍眼很薄,對冷熱稍微敏感一些。但效果沒大家想像得那麼神奇。就像著涼時它不會比肚子的其他部位受涼太多一樣,受熱時也不會比別的部位受熱太多。但是月經期用吹風機吹肚臍,對腹部保暖是有好處的。

肚臍是武林高手的死穴?

肚臍雖然沒啥貢獻,但卻能捅婁子,一旦感染了,病菌會順著肝圓韌帶一路到達肝臟,從而引發內臟感染。尤其是寶寶,肝圓韌帶原本作為供血血管的功能還沒有完全結束,依然殘留著部分血液迴圈,感染順著血液迴圈會跑得更快。偏偏肚臍發炎還跟別的地方不一樣。肚臍沒有淋巴組織,如果弄發炎了,會一路感染到肝臟。張文醫生說,肚臍是個“罩門”,就像練金鐘罩、鐵布衫的武林高手,渾身刀槍不入,但只有罩門例外,如果被人重戳,立刻武功全廢。所以,沒事兒不可以亂摳。

出生後肚臍還有什麼用?

有人說人出生後,內臟可以通過肚臍獲得部分氧氣,如果你用膠帶把肚臍貼住會出現便秘的情況。張文醫生說,就他本人目前的瞭解,成人的肚臍在醫學上還沒有什麼“功能”,倒是醫生利用它的特點在進行微創手術。通過肚臍做腹腔鏡手術,傷口癒合後縮到肚臍眼裡,幾乎看不到疤痕。但是肚臍絕對是細菌的老巢。研究者在人類的肚臍裡發現了1400個不同的菌株,其中近一半以前從來沒見過,還有一些種類以前只在海洋中找到過。所以,肚臍除了別亂摳,還得會清洗。

肚臍位置預測運動天賦?

美國專家表示,肚臍是身體的重心,拿兩名高度相同的運動員為例:如果肚臍靠上,表示重心靠上,這樣跑動起來就會更快。如果肚臍靠下,軀幹就會更發達,所以非常適合游泳。或許美國人未來會看肚臍選運動員也說不定。肚臍的形狀能預測健康?

網上流傳一則非常火的帖子稱可以從肚臍形狀看健康:正三角形的要小心腸胃疾病,倒三角形的要小心胃下垂,偏左的要小心便秘,偏右要小心十二指腸潰瘍,淺小的要小心內分泌失調,凸出的要小心卵巢囊腫。張文醫生說:生病時的脂肪變化也許會對肚臍產生些影響,但絕對不會這麼玄乎。即便中醫診病,看的也是整個肚子,而不會單純看肚臍的形狀。

肚臍,你身上最特殊的保健穴位

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穴”,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其特殊性及與全身的廣泛聯繫,是其他任何穴位無法比擬的,被稱為“先天之結蒂,後天之氣舍”,“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

神闕穴是任脈上的腧穴,具有溫通陽氣、健脾和胃、強壯祛病、養生延年的功效,廣泛應用在內、外、婦、兒等疾病的治療上。

現代研究也表明,穴位及經絡都與神經末梢、神經束、神經節有著密切關係。這也就是臍療能促進人體神經、體液調節,從而改善組織器官功能的道理所在。

臍療的方法多根據經典醫書《針灸甲乙經》而來,包括拔罐、藥物貼臍、滴臍、敷臍、溫臍等法,但禁止針刺,以免發生感染。

肚臍拔火罐能回陽固脫,治療長年不愈的腹瀉;能扶正祛邪,治療風寒型感冒;活血祛風,以治療頑固性蕁麻疹;調和中下焦,疏通胃腸氣機,治療肚臍周圍痛及腹痛。拔罐操作簡便,易於掌握,但拔罐時間不宜過長,特別是寒濕型體質患者容易出現水泡,所以每次以10~15分鐘為宜。

灸臍法

重灸神闕,有起死回生的效果。一般用艾灸或隔薑、隔附子餅灸10~30分鐘,能溫中散寒、溫補下焦,治療虛寒腹痛,脾胃虛寒引起的呃逆、反胃、嘔吐及脾腎陽虛導致的腹瀉、水腫等。

敷臍法

神闕與任、督、沖、帶脈相通,因此用藥敷肚臍能通過全身各經脈發揮作用。

貼敷肚臍的藥物多為辛香藥物,可以迅速滲透,到達組織及微循環,獲得調和陰陽、治療疾病的目的。

例如,敷黃連粉、牛黃粉能退燒;敷珍珠粉、丹參粉治失眠;敷砂仁、枳實能治療消化不良;用吳茱萸、川芎各半研粉敷臍能降血壓。

滴臍法

是將藥物化為水液,滴於臍中,與敷臍異曲同工。有人稱用藿香正氣水滴臍治療中暑,這是一個誤區。

藿香正氣類藥物能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可用於夏季腸胃型感冒和部分中暑患者,但不適合所有中暑的病人。

肚臍是養生要穴,也是最怕著涼的地方。肚臍和腹部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作為腹壁的最後閉合處,皮膚較薄,屏障功能較差,易受涼或染風寒。

有的女孩趕時髦穿低腰褲、露臍裝,有可能因受涼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導致嘔吐、腹痛、腹瀉等。特別是月經期女性,盆腔處於充血狀態,肚臍受涼會導致經血不暢,久而久之引起痛經、月經不調等問題。

有的人覺得肚臍髒,喜歡摳它,這樣做也有健康隱患,因為肚臍的肌膚非常嬌嫩,經常摳有可能引發感染,因此應避免。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瞭解到了肚臍的作用都有哪些了吧。其實肚臍上有個極其特殊的保健穴位,那就是神闕。在中醫學上也有很多保健方法會用到神闕。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