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善待生態也是人品官德

大興安嶺的野生杜鵑, 樹枝一年才能生長10公分左右。 令人心痛的是, 據央廣“中國之聲”報導, 就在這個冬季, 許多七八十公分長的大興安嶺野生杜鵑幹枝,

在網上被“瘋賣”了。 只因這些幹枝經水泡過之後, 能在溫室裡開出鮮豔的杜鵑花。 於是, 大片大片的大興安嶺野生杜鵑, 在這個冬季失去了正常枝幹。

心痛之際, 兩位元帥與兩棵樹的故事, 又一次浮現在腦海。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大陽鎮東堡頭村那棵槐樹, 今年就要滿70歲了。 1948年春臨汾戰役前, 徐向前的前敵指揮部設在東堡頭村的楊家。 有一天, 徐向前在村子裡散步, 看到一棵被人拔出來的小槐樹苗, 便對警衛員說:“這裡的土地太荒涼了, 綠樹太少了, 應該多栽些樹才好!”他同警衛員一起, 將這棵小槐樹苗栽到楊家院子裡。 許多年後, 人們感念徐帥, 為這棵槐樹取名“元帥槐”。

無獨有偶。 湖南省湘潭縣黃荊坪村也有一棵“元帥槐”,

樹齡據說超過了500年。 1958年底, 全國“大煉鋼鐵”的時候, 各地大量砍伐樹木當柴燒。 黃荊坪村人動手砍伐這棵古槐時, 到基層調研的彭德懷恰好路過。 當時, 樹根已經被砍出一個深窩, 雪白的木渣飛滿一地, 彭德懷像在戰場上看到了流血倒地的士兵一樣, 連忙上前制止:“這麼好的樹, 長成這個樣子不容易啊!你們捨得砍掉它?讓它留下來, 在這橋邊給過路人遮點陰涼不好嗎?”古槐被幸運地保留下來。 現在, 人們給這棵古槐冠名“元帥樹”, 又名“元帥槐”。

栽下一棵樹苗, 保護一棵古樹, 在兩位元帥波瀾起伏的人生履歷中, 只能算一個“小插曲”。 可正是這一個個“小插曲”, 才構成了元帥大氣磅礴的壯闊人生和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懷。

厚愛植物也寄託了古人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 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高度。 譬如, 孔子愛樹, 孟子進而把推廣植樹作為實現“王道理想”的第一個具體措施, 主張“五畝之宅, 樹之以桑”。 晚清重臣左宗棠為收復新疆而率軍來到西北大漠, 深感氣候乾燥, 了無生氣, 加之將士大都水土不服, 遂命築路官兵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帶和近城道旁遍栽楊樹、柳樹和沙棗樹, 名曰“道柳”。 左宗棠大概萬萬不會想到, 人們對他身後褒貶不一, 最沒爭議的竟是他屯兵栽樹, 不約而同地尊稱為“左公柳”。

豈止對植物, 對動物哪怕是猛獸, 有見識的古代官員同樣主張與之和平共處。

東漢法雄到任南郡太守伊始, 向所轄十八縣下了一道公文:嚴禁到山林裡濫捕猛獸。

他推己及物開導各級吏員:人類與猛獸, 各宜其所居, 猛獸居山林, 人類居城鄉, 其理一也。 在法雄看來, 人類既然不能容忍虎狼到人居住的城鄉傷人, 那麼人也不應該到虎狼居住的山林捕殺虎狼。

反觀今天, 極少數官員飲食陋習令人觸目驚心:越珍稀的動植物, 越想方設法要吃, 以致有人調侃:“天上飛的除了飛機, 地上跑的除了火車, 水裡遊的除了輪船, 什麼都敢吃!”

值得慶倖的是, 前不久, 我國首次發佈綠色發展指數, 衡量地方發展和官員政績樹起了新的“風向標”:考核結果將成為各省份黨政領導綜合考核評價、幹部獎懲任免的一個重要依據。

以前我們講人品官德, 更多地習慣於注重政治理想、社會倫理。

而今, 在生態文明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方略和鮮明主題的大背景下, 人品官德的內涵應該進一步拓展, 把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凸顯出來, 把是否善待生態作為一條重要的衡量標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 把“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建設美麗中國”單獨作為一個部分, 作出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重大部署。 願每一位黨員幹部都能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為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應有的努力。 (董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