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津農村環境“大整容”,“顏值”不斷飆升

創新舉措 持續發力 成效顯著

豔掌村用上了天然氣, 李家堡廢棄池塘改成了小遊園, 東黃村見縫插綠6000餘平方米, 西莊村60%的家庭用上了沖水式廁所, 固鎮村打造一牆一文化一街一風景, 小停村巷道硬化、亮化、美化和下水道、綠化帶同步到位, 南桑峪村實行社區物業化管理……2017年6月以來, 河津市創新舉措, 持續發力, 全力打造道路順暢、環境整潔、生態優美的新家園。

河津市瞄準國道、鐵道、縣道、鄉道、村道、巷道、河道, 治亂、治垃圾、治污水、治面源污染、治村、治路、治河。 通過摸底排查, 建立整治台賬和責任清單, 按照網格化管理責任,

細化分解方案, 掛圖作戰, 逐一銷號。 市委書記、市長擔任整治領導組組長, 縣處級領導包聯鄉鎮, 鄉幹部包村、村幹部包巷, 規劃引領, 因村施策, 迅速打響農村環境整治攻堅戰。 將“七道七治”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和“13710”電子督辦平臺, 定期督查, 嚴格獎懲。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 該市累計投入4000余萬元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並整合專項資金, 積極引導廠礦企業投入, 努力拓寬農村環境整治資金來源管道。 同時, 規劃建設鄉村垃圾中轉站5座, 其中2座已建成投入運行。 就54個村生活污水綜合利用專案與山西省黃河萬家寨水務集團公司進行PPP合作模式對接, 已擬定合作框架協議。

在農村環境整治的主戰場, 廣大幹部深入一線不離崗,

黨員帶頭攻堅做表率, 群眾對標一流爭先進, 積極參與建設美好家園。 僧樓鎮實行“政府主導、企業出資、社會化運營”, 由建安保潔服務中心負責13條主幹道及沿線林帶保潔;城區街道對生活和建築垃圾實現“村收集、街道轉運、市處理”;清澗街道採用籌工籌勞的形式, 安排貧困戶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樊村鎮推行“一線工作法”, 每10天召開 一次現場推進會, 嚴格督查。 趙家莊鄉兩個垃圾中轉站運轉順利, 日處理垃圾能力達60噸, 實現農村生活垃圾不落地。 下化鄉拆除、遷移、規範道路沿線的採石挖沙點、汽車加水維修服務等, 達到無違章建築、無違法占地、無破舊建築的“三無”標準;陽村鄉積極推廣環衛車加裝自動傾倒裝置等技術,
提高工作效率;小梁鄉依託垃圾填埋場優勢, 清理填埋20余個溝邊垃圾, 規範6個村的垃圾運送模式;柴家鄉鼓勵村民進行自治, 以巷道文化牆和住宅樓側面為主陣地, 創作牆體繪畫, 提升農村文化品位。

村在畫中, 人在景中。 一個個數字見證了河津“七道七治”取得的成效:全市148個村全部完成“五堆”清理和路燈覆蓋, 整治到位119個村, 接通天然氣32個村9600戶, 改廁35個村5265戶, 線路整改完成62個村, 道路整治完成173公里, 巷道垃圾桶全覆蓋94個村, 排汙渠修建完成60個村, 占全市總村數的1/3, 整治河道78公里, 占總長度的70%。 (王荔 張娟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