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國外讀博士和國內的不同,網友紛紛表示不可能

2017年12月1日, 在雞年的尾巴, 我拿到了自己的第二份博士工作合同, 但我是從10月16日就來慕尼克了, 這一個半月的生活費得自己負責了。 到了年底, 我拿到了在德國的第一份工資, 總算正式開始了博士生涯, 寫點東西留作紀念, 順帶分享經驗。

1

我本科和碩士均在同一所211院校, 分子藥理學方向, 本科成績85+, 碩士成績85+, 一作 SCI 一篇 IF 2.6, 其他掛名4篇。 我的背景算是普通, 適合本科和碩士均紮根在211及以下的小夥伴參考, 大神們可以止步了, 我認為本帖對碩士期間 C9、中科院及多篇一作的筒子們幫助不大。

2016年6月碩士畢業, 很遺憾我沒有完美地將博士生涯緊鑼密鼓地開始,

這歸咎於我的盲目自信。 2015年12月我才開始申請職位, 當時流覽歐洲大陸主要大學時, 發現他們的網站上均有職位資訊掛出, 只需要按照要求投申請即可, 於是便天真地以為這個過程太簡單了, 我還有半年才畢業呢, 要是提前把我錄取了咋辦?於是我就使出了“拖”字決, 可是事實證明我想太多了, 導致我在2015年12月底才發出第一封套磁信, 目標哥本哈根大學。 當時我對出國留學還在自行摸索階段, 所以還不知道歐洲要儘量尋找發佈出的空缺職位, 於是只選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和老闆發郵件詢問。 不出意外的, 兩小時後, 對方老闆就回郵件了:沒有職位。 這是正常現象, 沒有引起我的警覺,
就是因為“輕敵”, 讓我付出了時間的代價。

當時我還同時瞄上了蘇黎世理工 ETH, 他們每年統一招兩次, 6月截止一次, 12月截止一次, 需要線上在他們的系統裡填申請的資訊, 包含學生的基本資訊、學過的課程、畢業學校的資訊、成績、推薦信等。 當時我在12月前填完了提交後就坐等消息, 本以為手到擒來, 沒想到第一輪篩選基本資料就把我刷了下去。 後來出國後才知道, 網路申請 ETH 成功的, 基本是國內 C9 這一層次院校或者中科院系統出身的碩士畢業生, 而像我這種211畢業的在人堆裡競爭有限, 如果有牛推或有合作關係則另當別論。 當然這個沒中的消息, 我是2016年4月才收到的。

2

2016年來臨, 寒假過後集中精力準備畢業論文和答辯,

就統一申請了三個地方, 一個是德國漢諾威醫學院 MHH, 一個是德國歐洲分子生物實驗室 EMBL, 最後是德國 DKFZ。 當時都是統一的線上系統申請, 截止日期過後一輪篩選。 EMBL 和 DKFZ 在第一輪就把我刷了, 只有 MHH 在4月的時候發來了郵件, 表示我進入了二輪篩選。 MHH 的二輪篩選需要我在老師的監督下完成一套他們的試題, 內容涵蓋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 無需擔心是否會做全部的試題, 這套試題的目的是測試學生擅長哪方面的知識, 便於後續分配導師面試。 考試對中國學生簡直是初級理論, 好好醞釀如何用英語答題就好了。

不出意外, 兩周後 MHH 發來了 skype 面試邀請。 我人生第一次要正兒八經地跟老外嘮嗑, 還是很緊張的。

自己準備了好久, 在某個週五下午, 和老外開始了面試。 對方並不是導師, 而是負責招生的老師, 只是簡單地問了下我的基本情況就結束了, 全程10分鐘,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兩小時後, MHH 發來郵件, 邀請我去德國面試, 報銷來回機票和住宿費用。 我滴個天, 我這個激動啊, 人生第一次要出國了, 還算個公費!慌忙之中預約了上海的簽證申請, 過程順利, 然後我就飛到了德國漢諾威。 第一次來到資本主義國家, 那個激動, 哎哎, 大家為啥不說英語?這是德國, 沒事兒誰在大街上說英語。 休息了一個晚上, 我時差還沒倒過來就去面試了, 這是個集體面試, 介紹自己碩士期間的研究, 隨後是跟之前約的意向導師進行單獨會談。 我跟老闆們談得很愉快,
可是英語水準有限, 當有三個人在說話的時候, 我是一點兒也聽不懂啊, 需要德國老闆轉述一遍。 不過面試後隱約感覺情況不好, 當我回國後一天就收到了拒信, 估計是群面那關沒過。 這下就全完了, 畢業也臨近了, 工作也是沒找, 出國申請也是十分不順, 只得草草找了公司簽了個三方交給學校, 方便我戶口遷回。

2016年上半年告一段落, 結果就是我沒有申請到學校。

3

2016暑期開始直到2017年6月, 我開啟了家裡蹲模式。 也是從這時開始, 我逐漸摸到了歐洲學校申請的規律。 首先就是關注心儀學校的 job vacancy 資訊, 只要有合適的就去申請, 不要等待上一個申請有消息後再考慮下一個。 其次, 歐洲有 euraxess 和 academicposition 兩個主要網站可搜尋職位, 固定關鍵字即專業領域和國家, 每天刷新,看到合適的也要毫不猶豫地投遞申請。另外,還有幾個小訣竅是我自己琢磨出來的。即使是要求統一申請的職位或者申請需要發給秘書的,也一定要同時給老闆單獨發一份申請以引起他的注意。此外,由於我碩士和本科都是在中國藥科大學,雖然是211,但是對於申請來說背景屬於弱勢一類,別人很可能直接忽略我們。不過藥大的拳頭專業還是很強的,所以我後來在申請郵件中都會注明 pharmacy ranking,那藥大基本是第一或第二,順便拿北大來做個比較,逼格瞬間就提升了,好像我這麼做了之後積極回復率大增。

2016年7月到12月間,前期我申請過海德堡大學、哥本哈根大學、DKFZ、科隆大學、慕尼克大學、慕尼克工大、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拿到面試的有海德堡大學2次、科隆大學1次,但是均是在最後3選1的時候被淘汰。當時我的心情還是很低落的,部分原因是英語水準欠佳,部分原因是專業方向匹配度不高,雖然大家都是搞分子生物學,但是你玩線粒體,我玩腫瘤侵襲,大家都不熟悉對方領域。11月開始,我把目標下放到差一點的學校,包含捷克、波蘭國家的研究所或大學。果然,標準一下放,面試接踵而來,12月初拿到了兩個 offer,其中之一是德國薩爾大學,面試後當天就想和我敲定工作時間,不過經過反復考慮,我還是放棄了。另一個是冰島大學,雖說是 Top 200,但我還是不甘心,我還要繼續申請。

時間來到了2016年12月,碩士畢業後半年,我依然在繼續自己的申請。這個月親戚朋友們開始擔心我的未來,怕申請不到的同時工作問題也不能解決,本來無條件支持我的父母也有點動搖了,頂著壓力和父母約定好,2017春節過後如果還是沒有 offer ,我便開始找工作上班。也是這個月,我無意間留意到的兩處職位給我的2017年送了一份大禮。其中之一是某天好友無意推薦的一個瑞士的研究所,隸屬洛桑大學。當時我看了簡介後就申請了,接下來便是等待。另一個職位是我在找 ncRNA 相關知識的時候偶然看到的,是個研究 circRNA 的聯合機構 circRTrain,其中的老闆分屬不同國家的不同大學,當時挑了一個排名最靠前的奧爾胡斯大學的老闆申請了。2016年結束。

4

2017年1月,我的運氣似乎好了起來,洛桑大學和奧爾胡斯大學的老闆都邀請面試。這次我是真的如臨大敵了,進行了充分準備,甚至在面試的時候把另一台電腦放在旁邊,隨時可以查詢自己模糊的地方。結果面試效果很好,我跟老闆們聊課題的時候也比較順暢,2月就收到了兩個老闆的二輪面試邀請。這次也是探討了課題,順便說了一下專案開始時間,這下基本十拿九穩了。最後過完年,3月初,瑞士這邊發來了 offer,表示接受,我可以去辦簽證啦!而奧爾胡斯大學那邊,老闆郵件表示要申請 CSC,然後才接受,不過後來再回郵件表示我會考慮後就沒了回音。最終我拿著瑞士的 offer,在2017年6月飛到了瑞士南部的小城,開始了我的博士生涯。剛來的時候,小城的風景還是很令人陶醉的。

可是我好像註定不屬於這裡,或許也是留學初期的心理活動吧,我沒能挺過來,心裡一直很難受,來了之後兩個月,我向老闆提交了辭呈,辭掉了這份博士工作。買了8月8日的機票回國,於是我迎來了手握一個多月工資可以去旅遊的機會。在回國前的幾天裡,我去了盧塞恩、蘇黎世,甚至還飛了一趟巴賽隆納。旅遊時的我真的是拋開了一切關於學位的思考,沒有任何的負擔。瑞士的風景真的是很漂亮啊,其實現在想,如果能咬牙堅持下來就好了。

5

不過放鬆了心情後,我怎麼又不甘心了,在8月8日前我又緊急流覽了下職位,趁著瑞士簽證的便利,在臨走前來到了德國慕尼克,見了 LMU 的老闆。老闆跟我碩士做的東西類似,都是做 miRNA,面試順利,在登上飛機前,我拿到了 LMU 的 offer。8月回國後,我趕忙辦理了德國簽證,然後休息了一個月,10月又啟程,開始了在慕尼克的生活。目前已經待了3個月,心情沒有像在瑞士時的低落,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過跟老外接觸後,發現他們也就真的把博士當個工作而已,不喜歡的時候隨時可以辭職走人,同時可以跳槽,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他們的態度也影響了我的看法,現在我也只是把博士真的看成一份工作了,希望2018年實驗順利。

每天刷新,看到合適的也要毫不猶豫地投遞申請。另外,還有幾個小訣竅是我自己琢磨出來的。即使是要求統一申請的職位或者申請需要發給秘書的,也一定要同時給老闆單獨發一份申請以引起他的注意。此外,由於我碩士和本科都是在中國藥科大學,雖然是211,但是對於申請來說背景屬於弱勢一類,別人很可能直接忽略我們。不過藥大的拳頭專業還是很強的,所以我後來在申請郵件中都會注明 pharmacy ranking,那藥大基本是第一或第二,順便拿北大來做個比較,逼格瞬間就提升了,好像我這麼做了之後積極回復率大增。

2016年7月到12月間,前期我申請過海德堡大學、哥本哈根大學、DKFZ、科隆大學、慕尼克大學、慕尼克工大、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拿到面試的有海德堡大學2次、科隆大學1次,但是均是在最後3選1的時候被淘汰。當時我的心情還是很低落的,部分原因是英語水準欠佳,部分原因是專業方向匹配度不高,雖然大家都是搞分子生物學,但是你玩線粒體,我玩腫瘤侵襲,大家都不熟悉對方領域。11月開始,我把目標下放到差一點的學校,包含捷克、波蘭國家的研究所或大學。果然,標準一下放,面試接踵而來,12月初拿到了兩個 offer,其中之一是德國薩爾大學,面試後當天就想和我敲定工作時間,不過經過反復考慮,我還是放棄了。另一個是冰島大學,雖說是 Top 200,但我還是不甘心,我還要繼續申請。

時間來到了2016年12月,碩士畢業後半年,我依然在繼續自己的申請。這個月親戚朋友們開始擔心我的未來,怕申請不到的同時工作問題也不能解決,本來無條件支持我的父母也有點動搖了,頂著壓力和父母約定好,2017春節過後如果還是沒有 offer ,我便開始找工作上班。也是這個月,我無意間留意到的兩處職位給我的2017年送了一份大禮。其中之一是某天好友無意推薦的一個瑞士的研究所,隸屬洛桑大學。當時我看了簡介後就申請了,接下來便是等待。另一個職位是我在找 ncRNA 相關知識的時候偶然看到的,是個研究 circRNA 的聯合機構 circRTrain,其中的老闆分屬不同國家的不同大學,當時挑了一個排名最靠前的奧爾胡斯大學的老闆申請了。2016年結束。

4

2017年1月,我的運氣似乎好了起來,洛桑大學和奧爾胡斯大學的老闆都邀請面試。這次我是真的如臨大敵了,進行了充分準備,甚至在面試的時候把另一台電腦放在旁邊,隨時可以查詢自己模糊的地方。結果面試效果很好,我跟老闆們聊課題的時候也比較順暢,2月就收到了兩個老闆的二輪面試邀請。這次也是探討了課題,順便說了一下專案開始時間,這下基本十拿九穩了。最後過完年,3月初,瑞士這邊發來了 offer,表示接受,我可以去辦簽證啦!而奧爾胡斯大學那邊,老闆郵件表示要申請 CSC,然後才接受,不過後來再回郵件表示我會考慮後就沒了回音。最終我拿著瑞士的 offer,在2017年6月飛到了瑞士南部的小城,開始了我的博士生涯。剛來的時候,小城的風景還是很令人陶醉的。

可是我好像註定不屬於這裡,或許也是留學初期的心理活動吧,我沒能挺過來,心裡一直很難受,來了之後兩個月,我向老闆提交了辭呈,辭掉了這份博士工作。買了8月8日的機票回國,於是我迎來了手握一個多月工資可以去旅遊的機會。在回國前的幾天裡,我去了盧塞恩、蘇黎世,甚至還飛了一趟巴賽隆納。旅遊時的我真的是拋開了一切關於學位的思考,沒有任何的負擔。瑞士的風景真的是很漂亮啊,其實現在想,如果能咬牙堅持下來就好了。

5

不過放鬆了心情後,我怎麼又不甘心了,在8月8日前我又緊急流覽了下職位,趁著瑞士簽證的便利,在臨走前來到了德國慕尼克,見了 LMU 的老闆。老闆跟我碩士做的東西類似,都是做 miRNA,面試順利,在登上飛機前,我拿到了 LMU 的 offer。8月回國後,我趕忙辦理了德國簽證,然後休息了一個月,10月又啟程,開始了在慕尼克的生活。目前已經待了3個月,心情沒有像在瑞士時的低落,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過跟老外接觸後,發現他們也就真的把博士當個工作而已,不喜歡的時候隨時可以辭職走人,同時可以跳槽,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他們的態度也影響了我的看法,現在我也只是把博士真的看成一份工作了,希望2018年實驗順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