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城看守所所長王世軍抗癌305天,彌留之際寫下千字感人遺書 “向死而生,革命的意志永不倒……”

來源:中國員警網 作者:肖新民 楊保華 徐桂紅

“我要先走一步了。 抗癌之路我走得很艱難, 我雖向死而生, 無奈燈枯油盡, 實在無力抗衡, 不過革命的意志永不倒……”2017年12月24日零點剛過, 湖北省宜城市看守所所長王世軍在與癌症抗爭305天后, 終因醫治無效, 告別人世, 年僅46歲。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這位從警23年的老公安躺在病榻上, 用手機寫下了1551字的遺書, 留下了他對公安事業的熱愛、對家人的虧欠和不舍, 讀來讓人潸然淚下。

 擔任看守所所長4年, 單位年年獲評省優

“看守所是我的第二個家, 也傾注了我所有的心血與感情。

”遺書中, 王世軍這樣表達對公安工作的熱愛。

1971年出生, 1994年從警, 幹過派出所民警、刑警, 生命的最後4年奉獻給了看守所。 2013年初, 41歲的王世軍從宜城市公安局鄢城派出所被選調到看守所任所長。

2017年12月28日, 宜城市看守所王世軍的辦公室裡, 只剩下空蕩蕩的辦公桌和光禿禿的硬板床。 自擔任所長後, 他在這裡度過了無數個夜晚。

這4年, 看守所一樓的監控室、值班室和監區是王世軍待得最多的地方, 平均每天停留十幾個小時, 巡視10餘趟, 觀察瞭解在押人員思想狀況, 與他們交流談心。

“在我們所, 大家值完夜班後可以休息一天, 但王所長從來不休息, 他每次都是繼續工作到第二天中午, 吃過午飯才稍微休息一下。 ”看守所副所長胡進華告訴記者。

2017年1月25日, 面色蠟黃的王世軍感到渾身無力, 不得不到醫院進行檢查。 醫生告訴他, 應馬上住院治療。

但歲末年初任務多, 身為所長的他一刻也不能分心, 就拿了點藥, 硬撐著回到工作崗位。 大年三十, 他打著點滴, 坐在監控器前, 堅守值班崗位。

1月29日是正月初二, 在妻子范海珍和女兒苗苗的生拉硬扯下, 王世軍到襄陽市中心醫院進行深度檢查, 醫生給出了立即轉院的建議。 在武漢同濟醫院, 王世軍被確診為四級膽總管癌。

拿到診斷結果, 妻子流著淚將王世軍按在了病床上。

6月, 病情稍微穩定, 王世軍又趕回宜城, 掛著導尿袋、跨上自行車, 直往所裡奔。

在生命最後的4個月, 王世軍常常疼得直叫, 住院時雙手抓住病床頭的欄杆,

把欄杆都掰彎了, 但他還是放不下所裡的事情, 每次疼痛緩解後, 他就在工作群裡向同事瞭解情況。

“他這個人做了一輩子的員警, 卻幹了兩輩子的事, 工作上太拼了。 ”熟悉王世軍的同事這樣評價他。

在他擔任所長的4年間, 宜城市看守所連續4年被湖北省公安廳評為“工作成績突出單位”。

“在我們老中青三代民警的努力與支援下, 看守所的工作與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觀。 ”遺書中, 王世軍對看守所的現狀感到欣慰。

讓領導同事放心, 讓在押人員感到溫暖

“王所長, 我捨不得你呀, 你讓我知道自己糊塗, 犯了錯……讓我端正了三觀, 現在找到了工作……”在王世軍的墓前, 原在押人員塗某燒完紙錢, 長跪不起。

2017年12月28日,

像塗某一樣, 先後有4名曾經的在押人員從湖北各地趕來祭拜王世軍。

對同事如同兄弟姐妹, 對在押人員實行人性化管理, 是王世軍為人處世的原則。

“他是所長, 我是在押人員, 可他對我就像自家人一樣。 ”塗某言語哽咽, “監室的燈壞了, 王所扛起梯子爬上去換燈泡;天熱了, 他給我們送冰塊;停水了, 他拖著重重的消防水龍頭送水。 這樣的好人, 怎麼就走了啊!”

在押人員小徐, 2015年剛被監押時情緒極不穩定, 甚至用頭撞門自殘。 王世軍在醫院看護他三天三夜, 邊端水餵飯邊說服教育, 堅持與他溝通, 最終改變了他的心理狀態。 判刑入獄前, 小徐給王世軍跪下:“王所長, 我出去後再偷就不是人!”

“大年三十的晚上, 他不忘陪著在押人員,

安排好節日飯菜, 等他們吃好了才離開。 我開始以為他只是對個別人這樣, 通過長期的工作瞭解, 我發現他對每一個在押人員都很關心關注。 ”作為王世軍工作上的老搭檔, 看守所教導員柴耀武說, “他能說出所有在押人員的姓名、監室號和被羈押緣由, 對他們的情況瞭若指掌。 ” (下轉第二版)

監管工作性質特殊, 弦一刻不能松, 王世軍整天泡在所裡, 每晚12點都要在監區巡查一遍。 “即使是我值班的時候, 世軍也是如此。 ”柴耀武說。

民警楊紅豔回憶, 2014年春節前的一天, 王世軍掏出1000元, 讓她買幾箱速食麵放在值班室。 正月十六上班, 她發現只留下了幾個空箱子。 “每年春節, 我們都回家了。 放假後來上班, 看到買的真空食品沒有了, 就知道王所長這個春節又沒怎麼回家。 ”楊紅豔說。

4年來,王世軍團結全體民警,從值班備勤、安全管理、內務管理、警容風紀等日常工作入手,推出“一查二思三改”“九項鐵規”等制度,查思想、查作風,排風險、找隱患、抓整改,確保了監管場所和民警隊伍“兩大安全”。

宜城市公安局副局長陳衛華分管監管工作。他說:“王世軍對工作很操心,每次去檢查工作,無論明察還是暗訪,他都在看守所。把最放心的人放在看守所這個崗位上,王世軍就是這樣讓人放心的好幹部。”

 柔情鐵漢,彌留之際還有牽掛

“在此彌留之際,雖有太多的眷戀與不舍,但更多的卻是內疚與對不起……”

王世軍生前曾說:“我當了一輩子的員警,卻對不起三輩子的人。”他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做兒子、做丈夫、做父親的責任。

“作為女人誰不想丈夫陪在自己身邊。我曾經很難過,為什麼自己的丈夫和別人的不一樣,總是在忙工作,總是見不到人。”王世軍的妻子范海珍說。

起初她並不理解王世軍的工作,在看到他點點滴滴的付出後才明白,他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家人。

“只要得空休息,他就一定會待在家裡,打理好所有的家務。”範海珍介紹,深秋夜晚在街頭散步時,王世軍會將外套脫下,輕輕披在她的肩頭;在家休息時,王世軍總是閒不住,洗衣、拖地,是街坊鄰居口中的模範丈夫。女兒寒暑假回家之前,王世軍會把女兒的被褥裝好、衣服洗好,買來女兒愛吃的水果零食擺在臥室。

因工作太忙,女兒高中三年,王世軍沒有去探望過。女兒高考沒有考上理想的清華、北大,王世軍感到很自責。“所以,他在遺書中一再強調,一定要女兒報考北大研究生。我一定按照他說的辦,讓他在九泉之下也能含笑。”範海珍說。

在王世軍的遺書裡,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愧疚、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惦念躍然紙上,讓人淚目。

但細讀這封遺書,記者讀出遺憾,卻沒有讀出後悔;讀出滄桑悲壯,卻沒有讀出自怨自艾。在生命消逝之時,王世軍仍牽掛著工作、同事、家人;在最後一刻,還能豁達風趣地說:“兄弟我掐指一算,吉時已到……”

除了遺書,王世軍只留下了兩套警服和近20本榮譽證書。臨終前,他告訴範海珍:“一不許搶救,二不許告訴女兒影響考試,三要一切從簡,買塊最便宜公墓安葬。”

“他就是這樣的人,話不多,但做了許多事。在同事心中,他是個好領導、好榜樣。在我心中,他永遠都是一位好丈夫。”範海珍說。

”楊紅豔說。

4年來,王世軍團結全體民警,從值班備勤、安全管理、內務管理、警容風紀等日常工作入手,推出“一查二思三改”“九項鐵規”等制度,查思想、查作風,排風險、找隱患、抓整改,確保了監管場所和民警隊伍“兩大安全”。

宜城市公安局副局長陳衛華分管監管工作。他說:“王世軍對工作很操心,每次去檢查工作,無論明察還是暗訪,他都在看守所。把最放心的人放在看守所這個崗位上,王世軍就是這樣讓人放心的好幹部。”

 柔情鐵漢,彌留之際還有牽掛

“在此彌留之際,雖有太多的眷戀與不舍,但更多的卻是內疚與對不起……”

王世軍生前曾說:“我當了一輩子的員警,卻對不起三輩子的人。”他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做兒子、做丈夫、做父親的責任。

“作為女人誰不想丈夫陪在自己身邊。我曾經很難過,為什麼自己的丈夫和別人的不一樣,總是在忙工作,總是見不到人。”王世軍的妻子范海珍說。

起初她並不理解王世軍的工作,在看到他點點滴滴的付出後才明白,他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家人。

“只要得空休息,他就一定會待在家裡,打理好所有的家務。”範海珍介紹,深秋夜晚在街頭散步時,王世軍會將外套脫下,輕輕披在她的肩頭;在家休息時,王世軍總是閒不住,洗衣、拖地,是街坊鄰居口中的模範丈夫。女兒寒暑假回家之前,王世軍會把女兒的被褥裝好、衣服洗好,買來女兒愛吃的水果零食擺在臥室。

因工作太忙,女兒高中三年,王世軍沒有去探望過。女兒高考沒有考上理想的清華、北大,王世軍感到很自責。“所以,他在遺書中一再強調,一定要女兒報考北大研究生。我一定按照他說的辦,讓他在九泉之下也能含笑。”範海珍說。

在王世軍的遺書裡,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愧疚、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惦念躍然紙上,讓人淚目。

但細讀這封遺書,記者讀出遺憾,卻沒有讀出後悔;讀出滄桑悲壯,卻沒有讀出自怨自艾。在生命消逝之時,王世軍仍牽掛著工作、同事、家人;在最後一刻,還能豁達風趣地說:“兄弟我掐指一算,吉時已到……”

除了遺書,王世軍只留下了兩套警服和近20本榮譽證書。臨終前,他告訴範海珍:“一不許搶救,二不許告訴女兒影響考試,三要一切從簡,買塊最便宜公墓安葬。”

“他就是這樣的人,話不多,但做了許多事。在同事心中,他是個好領導、好榜樣。在我心中,他永遠都是一位好丈夫。”範海珍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