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宅男噩耗!34歲的蒼井空結婚,卻道出日本正在面臨的危機……

2018開年第一天, 無數宅男就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34歲的蒼井空宣佈了她結婚的消息!

她簡單地描述了她的未婚夫, 以及自己選擇他的理由。

“他不是帥哥, 然後沒有錢, 但是, 他接受了我以前的工作。 對以前的工作我沒有後悔。 但, 我知道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如果結婚的話, 一定要接受這個問題。 所以, 他很棒。 ”

要知道, 蒼老師在中國也是坐擁1800萬宅男粉絲的女神級人物。 此話一出, 不知聽到了多少心碎的聲音?

那一句“釣魚島是中國的, 蒼老師是全世界的”名言, 就此打上了歷史的標籤。

多數人對於這麼一則新聞關注的焦點都會放在“蒼老師”身上。

但這之中還透露出了另一層資訊...為什麼蒼老師34歲才完成她的婚姻大事?僅僅是因為她的經歷特殊?這與日本的文化存在聯繫麼?

本僧看到的, 是一場日本潛在的危機

人口下降ing, 死亡大於新生

日本厚生勞動省(是負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主要部門)2017年底的時候,

公佈的人口動態統計資料估算值顯示, 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數將僅為94.1萬人, 創下1899年有統計資料以來的最低值, 連續兩年跌破100萬大關。

光看新出生人數, 可能沒有太大概念。 但再看看死亡人數的時候,

就感到了一陣心寒。

今年日本的死亡人數估算值為134.4萬人, 比上年增加3.6萬人。

一邊是出生的人越來越少, 另一邊是死亡的人數越來越多, 這兩邊一減, 日本全年人口將自然減少40.3萬人。 平均來看, 日本今年每34秒有一人出生, 每23秒有一人死亡。

日本人提前進入“佛系”生活

日本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

與日本人對生活的態度有著很大的關係。

日本人沒有炒房的欲望、沒有炒股的欲望、沒有結婚的欲望、沒有購物的欲望, 宅男宅女越來越多, 談戀愛覺得麻煩, 上超市覺得多餘, 一部手機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這讓本僧不由聯想到了前一陣子十分流行的90後“佛系”生活。

別急, 還有個更驚人的資料。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還發了一份調查報告, 日本18至34歲女性中, 有39%的人還是處女, 而男性呢?“童子身”的比例也高達36%。

如此看來, 雖然蒼老師34歲才有結婚的打算, 但不得不說, 她已經領先不少同齡人了。

沒有孩子, 活得更加輕鬆

貧窮限制了想像, 這已經不是一句段子那麼簡單了。 如果選擇生孩子, 那男性將背負著重大的掙錢使命, 女性將料理一大一小兩個人的生活。 這艱辛的過程將一直到什麼時候?

孩子成年?不對...

孩子畢業?不對...

孩子結婚?不對...

孩子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對...嗎?

越想越是一個無底洞啊!

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加輕鬆,日本人乾脆連生孩子的念頭都沒了。然而,當這種“自私”的表現,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的時候,將會是何等可怕的一件事情?

成年人越是沒有孩子,就越沒有動力,賺著一點工資,夠養活自己就行了。同樣,年輕人們看到周圍的長輩都過著悠閒的日子,會反問自己,為什麼要那麼拼?

於是,整個社會失去了活力,也失去了希望。

本僧觀點:如何看待日本的這種現象?

雞湯喝多了會中毒,但不能沒有

當年,周星馳在少林足球中的一句“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叫醒了不少還在沉睡的人。

如今最可怕的不是死去,而是沒有夢想的活著。很大一部分的日本人現在就是後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已經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很多人覺得,這種雞湯聽太多了。但如果“佛系”生活真的成為了我們的一種常態,那就應該重新拾起它們。

不能只為自己而活。

上有老下有小,2個人撐起6、7個人的家庭的例子在中國確實不少,也活得很累。於是日本年輕人人走了個極端——只為自己而活。

一旦這種情緒開始蔓延,冷漠一詞將與日本這個民族不遠了。我們從沒想過要以民族的延續而去結婚生子,但如何避免日本的“絕後”命運似乎已經迫在眉睫。

有比較,才有動力。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攀比一直是被人們摒棄的一種心理。但攀比的另一面卻更可怕。日本年輕人已經失去了對於物質攀比的興趣,你有沒有車,有沒有房,對於許多日本的年輕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話題。

事實上,適當的比較是對自己人生路徑的校正。要向優秀的人看齊,而不是自甘墮落,只有比較了,才有足夠前進的動力。

說多了都是淚,希望日本的教訓,我們能引以為戒。畢竟,未來我們的老齡化問題也很嚴峻,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日本?但願不是吧...

雖然無奈,但有時候,我們真的不只是為自己而活,我們還有屬於自己的責任。包括在工作中的責任,生活中的責任,還有社會責任...

說說你所承擔的責任,以及你怎麼看待這種責任?

*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部分內容及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越想越是一個無底洞啊!

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加輕鬆,日本人乾脆連生孩子的念頭都沒了。然而,當這種“自私”的表現,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的時候,將會是何等可怕的一件事情?

成年人越是沒有孩子,就越沒有動力,賺著一點工資,夠養活自己就行了。同樣,年輕人們看到周圍的長輩都過著悠閒的日子,會反問自己,為什麼要那麼拼?

於是,整個社會失去了活力,也失去了希望。

本僧觀點:如何看待日本的這種現象?

雞湯喝多了會中毒,但不能沒有

當年,周星馳在少林足球中的一句“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叫醒了不少還在沉睡的人。

如今最可怕的不是死去,而是沒有夢想的活著。很大一部分的日本人現在就是後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已經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很多人覺得,這種雞湯聽太多了。但如果“佛系”生活真的成為了我們的一種常態,那就應該重新拾起它們。

不能只為自己而活。

上有老下有小,2個人撐起6、7個人的家庭的例子在中國確實不少,也活得很累。於是日本年輕人人走了個極端——只為自己而活。

一旦這種情緒開始蔓延,冷漠一詞將與日本這個民族不遠了。我們從沒想過要以民族的延續而去結婚生子,但如何避免日本的“絕後”命運似乎已經迫在眉睫。

有比較,才有動力。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攀比一直是被人們摒棄的一種心理。但攀比的另一面卻更可怕。日本年輕人已經失去了對於物質攀比的興趣,你有沒有車,有沒有房,對於許多日本的年輕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話題。

事實上,適當的比較是對自己人生路徑的校正。要向優秀的人看齊,而不是自甘墮落,只有比較了,才有足夠前進的動力。

說多了都是淚,希望日本的教訓,我們能引以為戒。畢竟,未來我們的老齡化問題也很嚴峻,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日本?但願不是吧...

雖然無奈,但有時候,我們真的不只是為自己而活,我們還有屬於自己的責任。包括在工作中的責任,生活中的責任,還有社會責任...

說說你所承擔的責任,以及你怎麼看待這種責任?

*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部分內容及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