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度」無人機研究報告(一)無人機的發展與演變

【學術plus】 新添加號內搜索功能!

進入公眾號→點擊功能表【智庫掃描】→【搜搜文章】

→輸入關鍵字→一鍵檢索您需要的文章。 快來試試!

【兼職】神秘崗位正在向你招手, 敢來麼?

《武器與裝備研究選編》

第三部分:無人機研究報告

(一)

無人機的發展演變

無人機系統主要由飛行器(自主控制或遙控器控制)、感測器/有效載荷、指揮與控制資料連結、操作員工作站以及發射/回收所需的地面支援設備構成。 截至目前, 無人機大多為軍事行動和特種作戰而部署, 但是逐漸運用到民用領域的趨勢也日趨明顯。

如美國通用原子公司(General Atomics)研製的攜帶AGM-114“地獄火”(Hellfire)空對地導彈的“捕食者”(Predator)和“死神”(Reaper)等武裝無人機或無人駕駛作戰飛機, 具有強大的實戰能力。 “捕食者”無人機由位於最多遠至12000公里外的操作員通過衛星資料連結遠端控制。

另一方面, 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Northrop Grumman)研製的“全球鷹”(Global Hawk)無人機,

幾乎完全自主地運行和發送即時回饋, 只需要一個“起飛和著陸”的命令。 技術進步使更多的功能和小型無人機系統(SUAS)被部署到戰場上。

因此, 無人機的角色已經擴大到包括打擊任務、壓制和/或摧毀敵方防空、電子戰、網路節點或通信中繼、戰鬥搜索與救援以及它們的組合。

隨著先進技術不斷湧現, 無人機系統的能力正在日益增強。

如今, 一架無人機可以完成一系列任務, 包括:打擊任務、壓制敵方防空、搜索救援和電子戰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V型炸彈, 是第一種無人武器投射系統。 儘管在此次戰爭中許多無人駕駛武器被開發出來, 但是都沒有投入使用。

最早的作戰無人機概念由美國的發明家L•D•福里斯特(LD Forest)博士提出。

當時, 這種想法在1940年出版的《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 並引發了討論。

現代軍用無人機是核子物理學家約翰•斯圖亞特•小福里斯特(John Stuart Foster Jr.)的心血結晶, 美國國防預研局(DARPA)採用了他的計畫, 在1971年建造了兩架原型機。 現代自動駕駛儀、更好的導航技術以及完美無瑕的通信鏈路的問世, 使無人駕駛系統進入了實用階段。 有人駕駛偵察機的高風險, 加速了無人機計畫的全面發展。

無人機曾經短暫出現在越南的軍事行動中。 在1982年的“貝卡谷地”行動(Bekaa valley operation)中, 以色列首次展示了使用無人機進行即時監視、電子戰和誘餌行動。 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兩伊戰爭中, 伊朗有史以來首次運用武裝無人機在戰爭中發射空對地火箭彈。 美國的無人機曾經出現在波士尼亞的軍事行動中。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 美國海軍部署了美國和以色列航空航太工業公司馬拉特分部聯合研製的“先鋒”(Pioneer)無人機。 伊拉克戰爭期間, 無人機變得家喻戶曉, 它們在阿富汗的成功作戰運用使其在天空中永久存在。

無人機的情報、偵察與監視(Intelligence, Reconnaissance, and Surveillance, ISR)用途, 已經導致它們安裝了更多先進的有效載荷。 指揮控制能力和傳輸大量資料的手段相結合, 使無人機成為一種強大的平臺。 今天的無人航空系統(Unmanned Aerial Systems, UAS)大小從幾盎司的微型無人機到客機規模, 能夠完成一系列任務。 如果飛行員走出駕駛艙, 沒有必要安裝機載人員支援和介面系統, 人類的風險因素也將隨之消失。 隨著空氣動力性能提升,

重量和總成本也相應降低。 它還允許續航時間驚人的增長。 不久, “遙控飛機”、“遙駕飛行器”(Remotely Piloted Vehicle, RPV)、“遙駕飛機”(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RPA), 甚至“無人機系統”等術語都在使用。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uthority, FAA)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都首選保留“飛機”一詞, 以便其可以適用相同的規則。

目前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在使用無人機, 有多個國家可以自己製造無人機。

美國是無人機領域的領導者, 有超過1萬架無人機投入使用, 這一數量要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無人機數量都加在一起還要多。 美國武裝部隊的無人機數量已經超出有人駕駛飛機數量。 在阿富汗戰區層次的軍事行動期間, 無人機每年飛行近20萬小時。 美國是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無人機生產國, 以色列緊跟其後。 通用原子公司、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以色列航空航太工業公司和埃爾比特系統公司(Elbit Systems)是領先的無人機生產商。 以色列航空航太工業公司研製的“哈比”(Harpy)無人機、“哈羅普”(Harop)無人機、“搜索者”(Searcher)無人機和“蒼鷺”(Heron)無人機在世界各地大量湧現,其中也包括在印度。埃爾比特系統公司研製的“赫爾墨斯450”(Hermes 450)攻擊無人機攜帶兩枚導彈。幾毫米大小的微型無人機,被用於飛行在房間或者掩體等小範圍內窺探視頻和音訊。無人機目前運行在65000英尺的高度,航程可達5600千米,續航時間長達數天。大多數無人機都是固定翼飛機,但旋翼無人機(RUAV),如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MQ-8B“火力偵察兵”(Fire Scouts)無人機,也正在被使用。越來越多的民事運用,如遙感、林業和土地管理、海岸治安、環境監測、聯邦快遞和UPS公司採用的物流業務等,越來越受歡迎。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民用無人機操作員註冊協會。

美國空軍的《2030無人機遠景》檔預測,每種可以想到的飛機功能,包括空運、空中預警機和反空襲等,都可以由無人機機群來處理。2020年,美國將有超過100架“全球鷹”無人機。儘管有人駕駛飛機獲得超過90%的資金,但是無人機系統仍然是未來的發展重點,數量將繼續增加。

隨著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之間的激烈辯論,無人駕駛技術的價值愈發明顯。無人機的擴散和成功,已經使人們開始質疑有人駕駛飛機未來的效用。由於國防預算削減和對稀缺資源需求的競爭,這種情況更加突出。2010年,五角大樓有史以來首次採購的無人機多於有人駕駛飛機。無人機已經成為任何空軍武器裝備中的一個強大組成部分,是全球反恐戰爭中不可缺少的武器。載人和無人系統的各個優勢都可以被利用。在對抗的環境下,載人系統更好,在那種環境下,指揮與控制受限,需要自主性,存在政策限制。在其他地方,遙控航空系統將佔據主導地位。

“無人機有著光明的前景,正日益普及和實用,但是任何機器都不可以複製人類的發現和態勢感知才能,”印度空軍前副參謀長、現任空中力量研究中心主任維諾德·帕尼(Vinod Patney)中將說。今天的技術足以使無人駕駛飛機能夠在未知環境中進行獨立和複雜的判斷,然而這必須同地面上的人工判斷聯繫起來。資料連結可以被拒絕或者欺騙。今天,網路攻擊威脅要比“基地”組織更加有效。指揮的延遲即使不能夠致命,也能導致嚴重的威脅。所有的無人機資料要由人來分析和判讀。所以,直到今天,無人機只是在非對抗的空域飛行。隨著美國軍事重點轉移到亞太地區,美國空軍可能會在不友好的天空中面對敵方戰鬥機,一些人對無人機仍不能應對這種情況感到迷惘。

從技術上看,無人機的事故率仍然較高。

美國空軍無人機事故率為1萬小時0.9次,遠高於有人駕駛飛機的1萬小時0.2次。無人機在著陸階段或者因資料連結失敗而損失太多。但是無人機的安全記錄正在迅速提高。自動著陸和更加安全的資料連結,不久會使它們更加安全。“全球鷹”無人機是一種第3類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價格大約為7500萬美元,要比許多現代戰機更加昂貴。無人機攻擊造成的附帶損害繼續高達32%。當大量平民在一次這樣的襲擊中喪生時,美國幾乎失去了巴基斯坦這個朋友。據報導,無人機每殺死一名武裝人員就會殺死50名巴基斯坦平民,命中率只有2%。

無人機已經能夠獨自起飛與降落,包括在移動的航空母艦上(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研製的X-47B無人機)。自主空中加油將使無人機執勤時間能夠長達幾個月,讓它們能夠承擔起從戰鬥到貨物運輸的所有任務,分析師丹•帕森斯(Dan Parsons)說。

美國已經將F-4戰鬥機和F-16戰鬥機改裝成遙控駕駛。

在法國,達索公司領導著一項多國的“神經元”(Neuron)三角翼無人機專案,這種無人機大小同“幻影2000”戰鬥機相當。

英國的“雷神”(Taranis)戰略無人機(Strategic Unmanned Air Vehicle, SUAVE)專案由BAE系統公司領導,GE航空集團、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和奎奈蒂克公司(QinetiQ)公司合作參與。這種無人機將是一種自主的超音速隱形轟炸機,具有洲際航程。

美國國防部也正在研究在發現目標1小時內完成目標攻擊的高超音速(6-20馬赫)航空裝置。美國空軍的新型遠程打擊轟炸機很可能是可選擇有人駕駛轟炸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和波音公司(Boeing)很可能合作開發該專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將成為第二個投標商。需求方案說明書回應將在2014年底完成。

《無人機系統路線圖》描述了美國陸軍在未來三十年幾乎完全實現無人飛行的巨大轉變。

美國空軍的願景檔《美國空軍無人機系統飛行計畫體系2009-2047》說,到2047年,包括重型運輸在內的每一項任務都將實現無人化。

印度空軍前副參謀長N•V•特亞吉上將認為,“明顯的轉變有利於無人系統。由於預算的限制,只有美國和以色列已經能夠分配資源用於研發。由於這些機器將繼續執行相同的基本功能,這只能意味著用處理器取代人。這種轉換可能簡單且順利。”無人機已經變成太有吸引力和太強大的軍事資產,以至於任何重要的大國都不能忽視。轉捩點就是現在。在2011財年,美國空軍裝備了255架現役“全球鷹”、“捕食者”和“死神”無人機。到2017財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長到420架。在2011年,美國空軍培訓的無人機操作員數量,在歷史上首次超過培訓的戰鬥機飛行員和轟炸機飛行員數量總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海上幽靈”(Sea Ghost)艦載空中監視與攻擊無人機看起來更像一架隱身轟炸機,預計將攜帶重1000磅武器的掛架。波音公司研製的“幻影之眼”(Phantom Eye)無人機,被當作戰場上空的眼睛使用。它是一種高空長航時(HALE)無人機,可以在天空中連續飛行4天。

無人機不只是陸軍和空軍在使用,美國海軍也投入鉅資開發多種類型的無人機系統,包括:廣域海洋監視(BAMS)無人機、無人戰鬥機驗證機(UCAS-D)、垂直起降戰術無人機(VTUAS),小型戰術無人機(STUAS)和航母搭載的非隱身無人機等。

艦載無人機以成本低、體積小、作戰使用靈活、費效比高、可避免人員傷亡等優勢,得到世界各國海軍的廣泛認可。在1991的海灣戰爭中,“威斯康辛”號和“密蘇裡”號戰列艦憑藉其無人機的傑出性能,充分發揮了406mm巨炮的火力,給伊拉克軍隊造成很大損失。艦載無人機向全世界展示了用於海戰的廣闊前景。可以預見,無人機將成為未來艦載武器系統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人機不只是在軍事上證明了自身價值。據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U.S. 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稱,世界上195家公司生產了大約600種型號的無人機系統。太陽能無人機將是在不久將來的重大技術進步之一。雙重用途的可更換飛機正在研發之中,這種飛機可以迅速從有人駕駛狀態轉換到無人駕駛狀態。宇航環境公司(AeroVironment Company)研製的“大烏鴉”(Raven)、“美洲獅AE”(Puma AE)和“黃蜂”(Wasp)無人機系統,為小型無人機系統在最艱難的條件下能夠完成那些任務設定了標準。小型無人機系統可以在白天或晚上快速發射,以提供精確態勢感知能力。它們還可以監視邊界,保護公民,監察公用事業資產,或者找到迷失和遇險的人員。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正在開發一系列能夠發射和回收作戰無人機的海軍船舶,從而無需使用航空母艦。無人機也確保了沒有“輿論敏感”的裹屍袋被運回。這也意味著,看似光明且安全的打擊,使美國可以永遠處於超出國會審議範圍的沒有人員在地面上的戰爭中。“當一架K-Max直升機首次向一個未指明的基地,成功地交付了吊索懸掛的食品、彈藥和藥品時,北約的後勤人員在阿富汗達到了一個重要里程碑,伸手觸到了一隻機器人戰爭‘聖杯’”,戰略作家克·萊迪洛(Clay Dillow)說。將來,無人機也將擔負起低價值測試平臺的角色。它們將作為“風洞和各種各樣的高風險技術有人駕駛飛行測試之間的橋樑”。無人機群將主宰未來的天空。協調飛行的成群無人機,能夠給農作物授粉,監控交通流量,或者實施飽和打擊。

今天,各國為自己的武裝力量裝備各種無人機已經成為一個穩定的趨勢。原因並不在於無人機在今天是個時髦的話題,也不在於最高層也在談論無人機,而在於,當前和未來技術的發展使無人機能夠成功地發揮以前部隊和裝備不能實現的功能。例如,無人機在執行偵察、監視任務時顯示出了很高的效能。無人機已成為“空中千里眼”,能使地面操縱員即時跟蹤和監控預定區域或預定航線上情況的發展。

無人機執行打擊任務的能力在逐年雪崩式地提高。

無人機數量相應地也在增加。

例如,根據五角大樓的計畫,未來30年美軍裝備的無人機數量將增長3倍。

無人機的主要優勢在於無人駕駛,因而軍人的生命不會因無人機所執行的任務複雜和困難而受到威脅,這是專家們所公認的。無人機能在放射性和化學沾染區域行動。不需要複雜的機組人員生命保障系統。危急時無人機隨時都可以犧牲。由於具有這些優勢,無人機正在逐步具備許多有人駕駛飛機的功能。世界小型無人機發展經驗證明,15-20年後,小型無人機可能執行絕大多數目前由有人駕駛飛機執行的任務,某些特殊任務除外,例如運送傷患。

與此同時,國外軍事專家對於未來軍用無人機的評價並不完全絕對。例如,2003年美國陸軍對無人機和RAH-66“科曼奇”未來陸軍偵察直升機的能力進行了比較研究。在比較試驗過程中發現,無人機只能有效完成:67%的戰場偵察任務,50% 的軍隊警戒任務,25%的作戰摧毀任務。因此得出的結論是:無人機不能完全取代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它只能作為對後者能力的補充來使用。

儘管有了野戰試驗的客觀結果,但無人機還是被寄予了厚望。

原因已經說了:無人機簡便、便宜、人員生命所面臨的風險更小,也就是說,無人機更高效。

《武器與裝備研究選編》

第一部分:美國航母研究報告

《武器與裝備研究選編》

第二部分:國外預警機研究報告

國外預警機研究報告(二):美國E-3系列“望樓”預警機

歡迎大家評論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連結 http://kjpl.cbpt.cnki.net

學報電話:010-68893411

學報郵箱:dkyxuebao@vip.126.com

以色列航空航太工業公司研製的“哈比”(Harpy)無人機、“哈羅普”(Harop)無人機、“搜索者”(Searcher)無人機和“蒼鷺”(Heron)無人機在世界各地大量湧現,其中也包括在印度。埃爾比特系統公司研製的“赫爾墨斯450”(Hermes 450)攻擊無人機攜帶兩枚導彈。幾毫米大小的微型無人機,被用於飛行在房間或者掩體等小範圍內窺探視頻和音訊。無人機目前運行在65000英尺的高度,航程可達5600千米,續航時間長達數天。大多數無人機都是固定翼飛機,但旋翼無人機(RUAV),如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MQ-8B“火力偵察兵”(Fire Scouts)無人機,也正在被使用。越來越多的民事運用,如遙感、林業和土地管理、海岸治安、環境監測、聯邦快遞和UPS公司採用的物流業務等,越來越受歡迎。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民用無人機操作員註冊協會。

美國空軍的《2030無人機遠景》檔預測,每種可以想到的飛機功能,包括空運、空中預警機和反空襲等,都可以由無人機機群來處理。2020年,美國將有超過100架“全球鷹”無人機。儘管有人駕駛飛機獲得超過90%的資金,但是無人機系統仍然是未來的發展重點,數量將繼續增加。

隨著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之間的激烈辯論,無人駕駛技術的價值愈發明顯。無人機的擴散和成功,已經使人們開始質疑有人駕駛飛機未來的效用。由於國防預算削減和對稀缺資源需求的競爭,這種情況更加突出。2010年,五角大樓有史以來首次採購的無人機多於有人駕駛飛機。無人機已經成為任何空軍武器裝備中的一個強大組成部分,是全球反恐戰爭中不可缺少的武器。載人和無人系統的各個優勢都可以被利用。在對抗的環境下,載人系統更好,在那種環境下,指揮與控制受限,需要自主性,存在政策限制。在其他地方,遙控航空系統將佔據主導地位。

“無人機有著光明的前景,正日益普及和實用,但是任何機器都不可以複製人類的發現和態勢感知才能,”印度空軍前副參謀長、現任空中力量研究中心主任維諾德·帕尼(Vinod Patney)中將說。今天的技術足以使無人駕駛飛機能夠在未知環境中進行獨立和複雜的判斷,然而這必須同地面上的人工判斷聯繫起來。資料連結可以被拒絕或者欺騙。今天,網路攻擊威脅要比“基地”組織更加有效。指揮的延遲即使不能夠致命,也能導致嚴重的威脅。所有的無人機資料要由人來分析和判讀。所以,直到今天,無人機只是在非對抗的空域飛行。隨著美國軍事重點轉移到亞太地區,美國空軍可能會在不友好的天空中面對敵方戰鬥機,一些人對無人機仍不能應對這種情況感到迷惘。

從技術上看,無人機的事故率仍然較高。

美國空軍無人機事故率為1萬小時0.9次,遠高於有人駕駛飛機的1萬小時0.2次。無人機在著陸階段或者因資料連結失敗而損失太多。但是無人機的安全記錄正在迅速提高。自動著陸和更加安全的資料連結,不久會使它們更加安全。“全球鷹”無人機是一種第3類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價格大約為7500萬美元,要比許多現代戰機更加昂貴。無人機攻擊造成的附帶損害繼續高達32%。當大量平民在一次這樣的襲擊中喪生時,美國幾乎失去了巴基斯坦這個朋友。據報導,無人機每殺死一名武裝人員就會殺死50名巴基斯坦平民,命中率只有2%。

無人機已經能夠獨自起飛與降落,包括在移動的航空母艦上(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研製的X-47B無人機)。自主空中加油將使無人機執勤時間能夠長達幾個月,讓它們能夠承擔起從戰鬥到貨物運輸的所有任務,分析師丹•帕森斯(Dan Parsons)說。

美國已經將F-4戰鬥機和F-16戰鬥機改裝成遙控駕駛。

在法國,達索公司領導著一項多國的“神經元”(Neuron)三角翼無人機專案,這種無人機大小同“幻影2000”戰鬥機相當。

英國的“雷神”(Taranis)戰略無人機(Strategic Unmanned Air Vehicle, SUAVE)專案由BAE系統公司領導,GE航空集團、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和奎奈蒂克公司(QinetiQ)公司合作參與。這種無人機將是一種自主的超音速隱形轟炸機,具有洲際航程。

美國國防部也正在研究在發現目標1小時內完成目標攻擊的高超音速(6-20馬赫)航空裝置。美國空軍的新型遠程打擊轟炸機很可能是可選擇有人駕駛轟炸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和波音公司(Boeing)很可能合作開發該專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將成為第二個投標商。需求方案說明書回應將在2014年底完成。

《無人機系統路線圖》描述了美國陸軍在未來三十年幾乎完全實現無人飛行的巨大轉變。

美國空軍的願景檔《美國空軍無人機系統飛行計畫體系2009-2047》說,到2047年,包括重型運輸在內的每一項任務都將實現無人化。

印度空軍前副參謀長N•V•特亞吉上將認為,“明顯的轉變有利於無人系統。由於預算的限制,只有美國和以色列已經能夠分配資源用於研發。由於這些機器將繼續執行相同的基本功能,這只能意味著用處理器取代人。這種轉換可能簡單且順利。”無人機已經變成太有吸引力和太強大的軍事資產,以至於任何重要的大國都不能忽視。轉捩點就是現在。在2011財年,美國空軍裝備了255架現役“全球鷹”、“捕食者”和“死神”無人機。到2017財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長到420架。在2011年,美國空軍培訓的無人機操作員數量,在歷史上首次超過培訓的戰鬥機飛行員和轟炸機飛行員數量總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海上幽靈”(Sea Ghost)艦載空中監視與攻擊無人機看起來更像一架隱身轟炸機,預計將攜帶重1000磅武器的掛架。波音公司研製的“幻影之眼”(Phantom Eye)無人機,被當作戰場上空的眼睛使用。它是一種高空長航時(HALE)無人機,可以在天空中連續飛行4天。

無人機不只是陸軍和空軍在使用,美國海軍也投入鉅資開發多種類型的無人機系統,包括:廣域海洋監視(BAMS)無人機、無人戰鬥機驗證機(UCAS-D)、垂直起降戰術無人機(VTUAS),小型戰術無人機(STUAS)和航母搭載的非隱身無人機等。

艦載無人機以成本低、體積小、作戰使用靈活、費效比高、可避免人員傷亡等優勢,得到世界各國海軍的廣泛認可。在1991的海灣戰爭中,“威斯康辛”號和“密蘇裡”號戰列艦憑藉其無人機的傑出性能,充分發揮了406mm巨炮的火力,給伊拉克軍隊造成很大損失。艦載無人機向全世界展示了用於海戰的廣闊前景。可以預見,無人機將成為未來艦載武器系統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人機不只是在軍事上證明了自身價值。據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U.S. 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稱,世界上195家公司生產了大約600種型號的無人機系統。太陽能無人機將是在不久將來的重大技術進步之一。雙重用途的可更換飛機正在研發之中,這種飛機可以迅速從有人駕駛狀態轉換到無人駕駛狀態。宇航環境公司(AeroVironment Company)研製的“大烏鴉”(Raven)、“美洲獅AE”(Puma AE)和“黃蜂”(Wasp)無人機系統,為小型無人機系統在最艱難的條件下能夠完成那些任務設定了標準。小型無人機系統可以在白天或晚上快速發射,以提供精確態勢感知能力。它們還可以監視邊界,保護公民,監察公用事業資產,或者找到迷失和遇險的人員。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正在開發一系列能夠發射和回收作戰無人機的海軍船舶,從而無需使用航空母艦。無人機也確保了沒有“輿論敏感”的裹屍袋被運回。這也意味著,看似光明且安全的打擊,使美國可以永遠處於超出國會審議範圍的沒有人員在地面上的戰爭中。“當一架K-Max直升機首次向一個未指明的基地,成功地交付了吊索懸掛的食品、彈藥和藥品時,北約的後勤人員在阿富汗達到了一個重要里程碑,伸手觸到了一隻機器人戰爭‘聖杯’”,戰略作家克·萊迪洛(Clay Dillow)說。將來,無人機也將擔負起低價值測試平臺的角色。它們將作為“風洞和各種各樣的高風險技術有人駕駛飛行測試之間的橋樑”。無人機群將主宰未來的天空。協調飛行的成群無人機,能夠給農作物授粉,監控交通流量,或者實施飽和打擊。

今天,各國為自己的武裝力量裝備各種無人機已經成為一個穩定的趨勢。原因並不在於無人機在今天是個時髦的話題,也不在於最高層也在談論無人機,而在於,當前和未來技術的發展使無人機能夠成功地發揮以前部隊和裝備不能實現的功能。例如,無人機在執行偵察、監視任務時顯示出了很高的效能。無人機已成為“空中千里眼”,能使地面操縱員即時跟蹤和監控預定區域或預定航線上情況的發展。

無人機執行打擊任務的能力在逐年雪崩式地提高。

無人機數量相應地也在增加。

例如,根據五角大樓的計畫,未來30年美軍裝備的無人機數量將增長3倍。

無人機的主要優勢在於無人駕駛,因而軍人的生命不會因無人機所執行的任務複雜和困難而受到威脅,這是專家們所公認的。無人機能在放射性和化學沾染區域行動。不需要複雜的機組人員生命保障系統。危急時無人機隨時都可以犧牲。由於具有這些優勢,無人機正在逐步具備許多有人駕駛飛機的功能。世界小型無人機發展經驗證明,15-20年後,小型無人機可能執行絕大多數目前由有人駕駛飛機執行的任務,某些特殊任務除外,例如運送傷患。

與此同時,國外軍事專家對於未來軍用無人機的評價並不完全絕對。例如,2003年美國陸軍對無人機和RAH-66“科曼奇”未來陸軍偵察直升機的能力進行了比較研究。在比較試驗過程中發現,無人機只能有效完成:67%的戰場偵察任務,50% 的軍隊警戒任務,25%的作戰摧毀任務。因此得出的結論是:無人機不能完全取代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它只能作為對後者能力的補充來使用。

儘管有了野戰試驗的客觀結果,但無人機還是被寄予了厚望。

原因已經說了:無人機簡便、便宜、人員生命所面臨的風險更小,也就是說,無人機更高效。

《武器與裝備研究選編》

第一部分:美國航母研究報告

《武器與裝備研究選編》

第二部分:國外預警機研究報告

國外預警機研究報告(二):美國E-3系列“望樓”預警機

歡迎大家評論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連結 http://kjpl.cbpt.cnki.net

學報電話:010-68893411

學報郵箱:dkyxuebao@vip.126.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