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什麼是人工耳蝸植入

人工耳蝸植入術已為無數家庭送來了福音, 但患者的康復之路才剛剛開始。

什麼是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是替代已損傷的耳蝸毛細胞, 通過電流, 聽覺神經重新獲得聲音信號的一種電子裝置。

為什麼聾兒人工耳蝸植入術後要進行聽力、言語康復訓練?

植入人工耳蝸後並不意味著就可以能聽會說。

由於語前聾的患兒缺乏有聲環境和言語的刺激, 在人工耳蝸植入開機後, 患兒的聽力年齡只有0歲, 僅僅能察覺聲音, 這時聽覺言語系統才剛剛建立。 因此, 人工耳蝸植入患兒在對聲音有察覺後, 必須進行科學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

通過科學有效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 培建和完善其感知性、辨析性和理解性傾聽的能力, 促進其言語理解、言語表達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人工耳蝸植入患兒除聽覺、言語功能障礙, 還存在別的問題嗎?

由於語前聾患兒早期缺乏聲音的刺激, 在聽覺、言語障礙的同時, 多數都伴有運動發育(粗大、精細運動)遲緩和平衡功能受損。

除此之外, 患兒還可能存在知覺障礙、個人-社交障礙和認知障礙等。 這與患兒的家庭、周圍環境因素相關, 尤其與患兒因聽覺、言語功能障礙而導致的自信心缺乏密切相關。

聾兒人工耳蝸植入術後多長時間可以開始康復訓練?

患兒術後需要開機和調試, 通常在術後1~4周開機,

開機後的第1個月內調機1~2次, 患兒開機調試正常後, 以及通過正規的醫療機構。

綜合評估後, 如無其他康復禁忌, 便可開始康復訓練。

聾兒人工耳蝸植入術後康復訓練前需進行哪些康復評估?

聽力學評估:包括聽覺意義整合量表(MAIS), 聽覺行為分級標準(CAP), 言語可懂度分級標準(SIR)等, 瞭解患兒聽力重建後聽覺、言語的改善情況。

康復評估:聽覺、語言言語能力評估和運動發育、平衡功能評估:以此瞭解康復效果, 確定訓練起點, 明確康復發展目標, 指導制訂康復計畫。

調查問卷評估:如患兒、家長焦慮量表等, 評估患兒及父母的心理狀況對患兒康復的影響。

因此, 進行康復訓練前需在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綜合評估, 包括患兒聽力學檢查,

聽覺、言語能力, 運動發育以及平衡功能評估等, 同時, 在康復訓練中檢測患兒骨強度和生長發育情況, 更加全面地促進患兒功能恢復, 提高生活品質, 回歸學校。

聾兒人工耳蝸植入術後怎樣選擇康復模式?是醫學機構康復還是社區家庭康復?

目前, 在國內外, “醫教結合”的模式-----醫學康復與教育康復的結合, 是術後患兒康復的主導模式。

醫學機構康復:患兒可在康復機構接受全日制學前康復教育、聽能管理及聽覺言語康復個別強化訓練。

社區家庭康復:低齡人工耳蝸植入患兒可選擇以機構為指導, 採用親子同訓、預約單訓及家庭指導計時服務等形式, 實施聽覺言語康復訓練。

隨班就讀:鼓勵有一定聽覺語言能力的患兒進入普通幼稚園、普通學校隨班就讀。

因此, 每位元患兒在人工耳蝸植入術後, 需定期在原手術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人工耳蝸的正常調試和評估, 然後再去正規的醫學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評估, 根據醫生的評估結果和建議進行選擇。 有條件的家庭, 可選擇“醫療康復+家庭康復+特殊教育康復”的模式進行全面康復治療。 條件有限的家庭, 可以選擇家庭康復為主導, 與醫療康復或特殊教育康復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康復。

全托康復還是日托康復?

全托與日托各有利弊, 但從多方面因素考慮, 目前建議家長選擇日托康復。 一方面, 全托康復對家長而言, 費用較高, 對家庭產生一定的經濟壓力, 而且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縮短,

這樣會使患兒的心理和情緒帶來負面效應, 患兒認知、個人-社交能力也會有所影響。 另一方面, 日托康復強調親子課, 親子活動以及父母與孩子之間日常生活的互動, 在孩子的康復過程中予以更多愛的呵護和指導, 因此, 建議家長選擇“家庭康復+醫療日托康復+特殊教育康復”相結合的模式, 在孩子、家長和老師的三者有機的結合下, 才能更好地促進患兒全身心健康發展。

聾兒人工耳蝸術後要注意哪些日常安全問題?

首先, 避免肢體直接碰撞的劇烈運動, 如籃球等。 對於非身體直接接觸的運動, 如跑步, 可將外線和語言處理器取下, 或藏於衣物下。 對於大部分水上運動, 需取下外線和語言處理器。

其次, 在雷雨區和乘搭飛機起落時, 也需將外線和語言處理器取下,避免人工耳蝸損壞。

在人工耳蝸植入術患兒的家庭康復中,父母該做些什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終身教師,家長的心理狀態,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是否融洽,家長的家庭教養方式,家長參與孩子康復的程度,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以及家長理解並掌握了多少康復知識和技能等都可直接影響患兒的康復效果。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教會孩子基本生活知識和技能,培養孩子健康的身體和心理,讓孩子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智力、培養興趣。其次,父母還要學習如何在家中利用自然聲音和各種家庭活動來發展孩子的“聽”和“說”。

也需將外線和語言處理器取下,避免人工耳蝸損壞。

在人工耳蝸植入術患兒的家庭康復中,父母該做些什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終身教師,家長的心理狀態,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是否融洽,家長的家庭教養方式,家長參與孩子康復的程度,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以及家長理解並掌握了多少康復知識和技能等都可直接影響患兒的康復效果。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教會孩子基本生活知識和技能,培養孩子健康的身體和心理,讓孩子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智力、培養興趣。其次,父母還要學習如何在家中利用自然聲音和各種家庭活動來發展孩子的“聽”和“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