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豬價“開門紅”,春節前價格肯定上漲,2018年的豬會一直金貴下去嗎?

今年豬肉市場可謂是“開門紅”, 全國多地生豬價格出現了小幅震盪上漲, 與此同時, 春節的消費旺季和北方多地雨雪天氣來襲,

都將影響生豬消費, 促進豬價攀升。 業內人士表示, 1月中旬豬價漲至7.8元/斤是大概率事件。

傳統消費旺季, 豬肉價格震盪攀升

2018年已經到來, 豬價進入“春節模式”, 南方做臘肉, 北方殺年豬, 都是豬肉的傳統消費旺季, 今年也不例外。 據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介紹, 去年底全國生豬價格就出現了小幅震盪上漲, 漲幅在每斤兩、三毛錢, 市場較為平穩。

馮永輝:11月底到12月初, 生豬價格出現了連續十天的快速上漲, 從7元每斤漲到了7.5元每斤。 從12月初開始, 價格平穩下來, 現在是7.4元每斤。

本月中旬豬價或漲至7.8元/斤

根據去年12月生豬價格波動反映當前豬肉消費需求還存在一定問題。 從供給端看, 養殖戶可出欄的大豬並不像前兩年那麼多, 供應並沒有出現過剩的狀態, 所以價格暫時呈現震盪態勢。

2017年11-12月期間, 臘肉高峰製作提前, 一些二次育肥豬也因為9-11月的滯漲而提前出欄, 促使春節價格上漲空間被提前透支, 因此預計今年1月中旬, 將是豬肉價格的小高峰, 之後恐難以維持上漲勢頭。

此外, 根據最新的氣象報告顯示, 今年第一波冷空氣已經來襲, 全國大範圍降雪。 這一波冷空氣也將影響局部地區生豬的出欄, 生豬消費地豬價可能受利於天氣狀況而出現上漲的情況。 而此輪上漲或導致壓欄豬集中出欄, 2017年底的環保最後拆遷期限, 人員返鄉等因素, 也會導致元月豬價出現局部地區“1毛1毛地漲, 1毛1毛地跌”的震盪漲跌現象。

芝華商業資料分析有限公司分析師袁松:2018年1月中旬以後部分地區豬價漲至7.8元/斤然後停滯是大概率事件。 而2018年2-3月後, 學校開學、企業開工, 一切恢復正常, 豬價走勢很大程度上將反映出供給的變化趨勢。

今年仔豬銷售或有一定困難

回顧2017年整年的生豬市場, 上半年豬價持續低迷, 下半年呈現穩定狀態。 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分析, 去年市場正處於豬週期裡面的下跌期, 因此“跌”是一整年的市場主基調。

與生豬價格相反, 2017年上半年仔豬一度漲到800元/頭, 直到6、7月份才開始出現小幅下滑, 預計2018年將是瘋狂仔豬時代結束的一年。

豬場一般會在春節後2-4月份和6-7月份進豬苗, 排除這兩個時間段, 全國30斤外三元仔豬價格已越來越接近300元/頭。 2018年3月份後, 仔豬銷售市場可能會有一定困難。

二元種豬方面, 廣西海和種豬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天華認為, 2018年上半年仍會保持平穩, 大部分規模豬場都會持續更新母豬。 若豬價較好, 則胎齡較高的母豬淘汰延緩;若豬價下跌至極端情況, 胎齡適中的母豬也有可能被淘汰。

與以往週期規律相反,2017上半年能繁母豬不斷下滑,但豬價隨後也是不斷下滑

今年幾個時間點養殖戶要注意

本輪“豬週期”從2014年4月上漲開始,到2016年中豬價見頂之後一路震盪下跌,直到2017年6月豬價開始企穩反彈,業內人士就本輪豬週期是否結束出現分歧。考慮到現在養殖戶仍有200-300元/頭的盈利空間,多數觀點認為目前豬市尚未真正的進入大跌階段。

據申萬宏源調研,2016-2017年因為環保問題導致生豬存欄降幅在12%-15%左右,對應4000-5000萬頭左右。這是支撐2018年豬價的主要動力之一。但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姬光欣認為,2017年確實有部分豬場被拆,但是北方真正進入屠宰場的母豬估計只有1/3,更多的轉移到其他地區,這部分母豬數量屬於資料監控盲區。再加上規模養殖企業的擴張,能夠補上2017年母豬下降導致的缺口的可能性很大。

債券研究師薑超認為,2017年上半年我國平均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4%,而主要上市養豬企業2017年的產能或增加36%,2018年增速甚至接近50%。所以2018年的生豬供應不一定會比2017年更少。

姬光欣認為,2018年將是一個大概率的生豬盈利“平年”,大規模虧損可能性低。但是在3-5月份存在探底6元的可能性,需要養豬人警惕。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則提醒養殖戶,明年養豬應該不會出現虧損,但也不建議擴大或縮減規模,保持目前平穩生產。

馮永輝:生豬產能既受無形的手(存活率低)影響,也受有形的手(環保政策)影響,這就存在很大的變數。第三個不確定性是生豬產能佈局的影響,產能變化不清晰。受這三個因素影響,2018年的生豬市場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編輯:李雨楠 // 責編:白晨 // 監製:汪群均

與以往週期規律相反,2017上半年能繁母豬不斷下滑,但豬價隨後也是不斷下滑

今年幾個時間點養殖戶要注意

本輪“豬週期”從2014年4月上漲開始,到2016年中豬價見頂之後一路震盪下跌,直到2017年6月豬價開始企穩反彈,業內人士就本輪豬週期是否結束出現分歧。考慮到現在養殖戶仍有200-300元/頭的盈利空間,多數觀點認為目前豬市尚未真正的進入大跌階段。

據申萬宏源調研,2016-2017年因為環保問題導致生豬存欄降幅在12%-15%左右,對應4000-5000萬頭左右。這是支撐2018年豬價的主要動力之一。但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姬光欣認為,2017年確實有部分豬場被拆,但是北方真正進入屠宰場的母豬估計只有1/3,更多的轉移到其他地區,這部分母豬數量屬於資料監控盲區。再加上規模養殖企業的擴張,能夠補上2017年母豬下降導致的缺口的可能性很大。

債券研究師薑超認為,2017年上半年我國平均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4%,而主要上市養豬企業2017年的產能或增加36%,2018年增速甚至接近50%。所以2018年的生豬供應不一定會比2017年更少。

姬光欣認為,2018年將是一個大概率的生豬盈利“平年”,大規模虧損可能性低。但是在3-5月份存在探底6元的可能性,需要養豬人警惕。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則提醒養殖戶,明年養豬應該不會出現虧損,但也不建議擴大或縮減規模,保持目前平穩生產。

馮永輝:生豬產能既受無形的手(存活率低)影響,也受有形的手(環保政策)影響,這就存在很大的變數。第三個不確定性是生豬產能佈局的影響,產能變化不清晰。受這三個因素影響,2018年的生豬市場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編輯:李雨楠 // 責編:白晨 // 監製:汪群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