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88萬輛共用單車怎麼管?看杭州如何解新時代新難題

共用單車進杭州這一年, 擴張迅速:2017年4月的時候, 六城區的數字還是22萬輛, 目前杭州已有共用單車88.3萬輛, 還曾被調侃“顏色不夠用”。

作為新生事物, 它契合綠色出行的理念, 隨騎隨停的模式很是便捷, 但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也遭人詬病:無序投放、亂停亂放……如何在享受便捷的同時, 又實現文明騎行?這其實是一件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解決的事。

2017這一年, 作為主管部門的杭州市交通運輸局, 一直在探索, 且在多部門的連同協作下, 努力讓共用單車的使用越來越有序、規範。

共用單車方便生活 新生業態要鼓勵也要監管

杭州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公交軌道處的董永偉清楚記得, 自己第一次騎共用單車, 用的是騎唄, 那是2016年11月。

到了2017年2月, hellobike、ofo、小鳴單車, 幾大品牌幾乎在杭州湊齊了, 開始大規模投放單車, 動作最猛的, 兩個月內新增了5萬輛。

28歲的林婷住在米市巷,

半年來, 她幾乎每天都在社區門口租輛單車, 花10分鐘騎到沈塘橋站, 然後坐地鐵2號線去上班。

在杭州, 像林婷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資料顯示, 共用單車每天最高使用次數達130萬次, 平均也有80萬次左右。

但隨著單車數量的增加, 問題也隨之而來, 集中爆發是在2017年清明小長假。

相信很多人還對這一幕有印象:太子灣、楊公堤、蘇堤南口……花花綠綠的共用單車密密麻麻地排在人行道上, 堵得行人無路可走。

圖片被互聯網廣泛傳播, 杭州站上風口浪尖。

杭州市政府召集各部門研討, 第一時間確定, 由市交通運輸局牽頭, 城管、公安、景區管委會等部門共同設立工作專班, 制定政策, 規範管理。

“討論的時候有兩種不同聲音, 一種是鼓勵互聯網新生業態,

另外一種是必須要監管。 ”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當時杭州一共有7家單車企業, 管理部門集中走訪, 要求暫停新增車輛, 上報車輛數目。

共用單車作為新生業態, 管理上幾乎沒有現行法規可以參照。

如何治亂又突出環保實效 杭州出了個“全國獨家”

約談同時,

工作專班集中赴外地密集調研, 4月26日出臺了《杭州市促進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規範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徵求意見稿), 之後又多次召集各方開座談會, 通過公開郵箱、電話等收到社會各界意見、建議407條, 根據這些對《指導意見》作了40余處修改完善。

當時意見基本集中在亂停放、數量太多、存在安全風險等問題上, 《指導意見》落實的工作思路是“政府管平臺、平臺管車輛”。 最終, 杭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商業租賃”概念, 將共用單車定性為互聯網租賃自行車, 規定了企業要承擔的職責、對運營車輛的要求, 以及違規後的處理方式等。

它最大的亮點之一, 就是要求各家企業在本地設立機構。 因為共用單車不同于普通互聯網企業,

它要佔用大量公共資源, 那就必須找到責任主體。

五一前夕, 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出公告:小長假期間, 對非機動車實行臨時管控, 設禁停和禁行區域, 嚴格控制在西湖景區人流密集場所及周邊區域停放。

這一系列措施最直接的結果就是, 在屬地管理人員、企業運維隊伍以及志願者共同維護下, 景區周邊井然有序, 未出現因單車導致的擁堵現象。

之後, 市交通運輸局以屬地政府為單位, 結合區域特點和新劃泊位, 制定正負面清單並開展執法;以企業運維力量為主體, 做好日常維護並建立回應機制;以社會監督為保障, 鼓勵並形成文明停放氛圍, 建立失信用戶“黑名單”共用聯盟。

這一切,都讓共用單車綠色低碳環保的實效性更加凸顯。

有多少車、車都在哪兒 平臺大資料管理一清二楚

這只是第一步。

接下去要面對的是,如何更直觀地管理?“那就建立監管平臺。”杭州市道路運輸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何雄彪說。

2017年11月,由市交通運輸局牽頭開發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監管平臺正式上線,7家共用單車的即時資料接入平臺。

“平臺能即時查詢車輛集中停放在哪個區域,每輛車每天的使用頻率等。”杭州市綜合交通資訊中心應急指揮運行處處長鄭凱介紹,包括運營維護人員名單、用戶黑名單等等,未來,系統還將根據車輛停放情況,劃分重點區、停車區和禁停區,如果數量超過區域所能承載標準,平臺就會自動報警,包括押金的銀行託管情況都可以在平臺上查詢。

與技術開發同步的是,日常的路面整治也在進行中。7家企業納入監管平臺的已有車輛之外不再新增,路面抽查一旦發現有未接入平臺的車輛,將嚴肅處理。

同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各區政府(管委會)結合當地實際,建立聯合工作機制,維護轄區路面秩序。

2017年11月開始,市交通運輸部門聯合多部門制定了《杭州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市場整治方案》,對共用單車進行兩次集中整治。

第一階段重點針對三家未提供資料接入和資料報備的企業所投放的車輛,以及不具備定位功能的車。截至2017年11月20日,共搬離34000多輛。

除此之外,試點電子圍欄、增加非機動車停車位等舉措,都讓共用單車的使用停放逐漸走向有序。

下階段,杭州市將出臺共用單車企業管理和服務品質考核辦法,全面、科學評價企業管理能力和服務品質。

“根據我們委託協力廠商研究機構的前期調查,杭州對共用單車的需求量遠遠少於現在的實際數量,多餘的怎麼減,協力廠商研究報告和服務品質考核結果就是參考依據。”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也是為了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和運維力量,做好現場管理和通行秩序維護,還市民一個整治有序的文明城市。

“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每個人都能有這種意識和理念,並身體力行。所以,我們管控的同時,也開展了多次文明騎行的公益宣導活動。”杭州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 王明理

這一切,都讓共用單車綠色低碳環保的實效性更加凸顯。

有多少車、車都在哪兒 平臺大資料管理一清二楚

這只是第一步。

接下去要面對的是,如何更直觀地管理?“那就建立監管平臺。”杭州市道路運輸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何雄彪說。

2017年11月,由市交通運輸局牽頭開發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監管平臺正式上線,7家共用單車的即時資料接入平臺。

“平臺能即時查詢車輛集中停放在哪個區域,每輛車每天的使用頻率等。”杭州市綜合交通資訊中心應急指揮運行處處長鄭凱介紹,包括運營維護人員名單、用戶黑名單等等,未來,系統還將根據車輛停放情況,劃分重點區、停車區和禁停區,如果數量超過區域所能承載標準,平臺就會自動報警,包括押金的銀行託管情況都可以在平臺上查詢。

與技術開發同步的是,日常的路面整治也在進行中。7家企業納入監管平臺的已有車輛之外不再新增,路面抽查一旦發現有未接入平臺的車輛,將嚴肅處理。

同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各區政府(管委會)結合當地實際,建立聯合工作機制,維護轄區路面秩序。

2017年11月開始,市交通運輸部門聯合多部門制定了《杭州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市場整治方案》,對共用單車進行兩次集中整治。

第一階段重點針對三家未提供資料接入和資料報備的企業所投放的車輛,以及不具備定位功能的車。截至2017年11月20日,共搬離34000多輛。

除此之外,試點電子圍欄、增加非機動車停車位等舉措,都讓共用單車的使用停放逐漸走向有序。

下階段,杭州市將出臺共用單車企業管理和服務品質考核辦法,全面、科學評價企業管理能力和服務品質。

“根據我們委託協力廠商研究機構的前期調查,杭州對共用單車的需求量遠遠少於現在的實際數量,多餘的怎麼減,協力廠商研究報告和服務品質考核結果就是參考依據。”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也是為了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和運維力量,做好現場管理和通行秩序維護,還市民一個整治有序的文明城市。

“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每個人都能有這種意識和理念,並身體力行。所以,我們管控的同時,也開展了多次文明騎行的公益宣導活動。”杭州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 王明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