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中國僅她一人入選教育界“諾貝爾獎”,她是誰?

日前, “全球教師獎”官網公佈了 2018 年入選該獎項的 50 位候選人名單, 來自烏蘭浩特市第九中學的楊冬梅老師, 成功進入“ 2018 全球教師獎”前 50 名!

這五十位獲獎候選人, 楊冬梅是唯一的一位中國教師。

▲ 楊冬梅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

“全球教師獎”被譽為教育界的“諾貝爾獎”, 是世界上獎金最豐厚的教師類獎項之一, 旨在獎勵對教育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傑出教師, 提高教師的地位;重點突出教育職業的重要性, 強調全球教師理應獲得認可和獎勵。

該獎項至今已運行三年, 獲勝者將獲得 100 萬美元, 用於提升自身的發展和教育的發展。

雖然該獎項才設立三年, 但競爭卻非常激烈。 “ 2018 全球教師獎”前 50 名由組委會從 173 個國家的 3 萬多提名中選出, 前 50 名的名單來自 33 個國家的代表。

2018 年是第四年頒發一年一度的全球教師獎, 此次中國僅 1 位老師入圍該獎項前 50 。

2017 年, 中國教師首次入圍榜單,

內地教師楊博雅入圍全球前十, 香港教師鄭基恩入圍全球前五十。 楊博雅老師于 2017 年 3 月 19 日, 於迪拜登臺領獎。

鄉村教育, 是永遠的追求和夢想

高三那年, 楊冬梅聽從父親安排, 到科爾沁右翼前旗額爾格圖鎮額爾敦村教學點當了一名代課教師。

當時家裡困難, 只有父親一個人工作, 母親沒有工作, 養活 3 個孩子非常艱難, 所以楊冬梅也只能被迫接受上不了大學的命運。

父親幾乎一輩子從事教育工作, 也正是因為父親的原因, 家裡 3 個孩子後來都從事了教育工作。

當時, 額爾敦村教學點一共有 11 個孩子, 剛開始, 心理落差非常大, 楊冬梅非常抵觸, 哭了好幾天。

就這樣過了一個學期後, 楊冬梅居然特別盼著開學, 因為開學就能和學生一起玩,

雖然工資少、學生少、老師少, 但在這裡楊冬梅收穫了自由、快樂和感動。

農村學校給楊冬梅的印記幾乎影響一生, 並激勵她深愛農村教育, 要去農村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班級十幾個孩子便是她的事業, 她始終認為一個人的幸福感來自內心豐盈。

楊冬梅說, “現在我需要他們, 就像他們需要我一樣。 我唱歌跑調, 可孩子們總會非常認真地聽我唱歌。

體育課上就跟孩子們在院裡亂跑, 老鷹抓小雞、踢口袋、跳皮筋, 現在回想起來, 當初的那 7 年鄉村教師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感謝孩子們!”

1998 年, 楊冬梅調到烏蘭浩特市蒙古族小學擔任漢語學科教師。 “那時候一道教學題我可以找到四五種解題方法, 不知道什麼叫累、什麼叫苦,

一門心思就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 ”

“我的母親不識字, 但她的拼搏和不服輸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我, 她常教育我雖身在鄉村也要有高遠的目標, 要有崇高的理想。 ”

楊冬梅回憶, 當時班裡有位女生, 因母親天生聾啞, 不能教她話語, 她的發音比同齡孩子慢, 繞舌頭, 學習也跟不上, 她家裡人也不監督作業, 對孩子不聞不問, 因家裡活總耽誤課程。

楊冬梅不希望學生掉隊, 她與孩子父親一次次商談, 希望家裡給孩子一點愛, 給孩子一點勇氣, 給孩子一點時間。

楊冬梅讓該女生每次說話都看她口形, 慢慢發音, 一句話發音正確了, 楊冬梅就給她一個手勢, 一個小小的獎品。 鼓勵能給孩子帶來無窮的力量。

後來, 這名女生也敢發聲了,

短小的句子能清晰吐出。 看著自己有了進步, 自信自然增強, 更努力了。

在鄉村任教 7 年後, 她發現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還遠遠不夠, 應該走出去。 於是她嘗試到城市學校工作並出國留學, 鍛煉自己並得到更多經驗。

而她在日本留學的一段經歷, 也堅定了她為教育事業奮鬥一生的理念。

這就是楊冬梅, 一個心直口快,卻對自己要求嚴格,不幹則已,一干必須使出全身力氣的人。

▲ 楊冬梅老師上課場景

方法對了,就沒有教不會的學生

2012 年 10 月,楊冬梅調入烏市第九中學擔任漢語課教師,這是一所蒙漢語授課的農村寄宿制初級中學。

學校裡,貧困生比較多,家庭教育缺失比較嚴重。有很多學生家長因為生計無暇照顧孩子,更有些學生因家務勞動過重而無心學習。

面對這種境況,楊冬梅急在心上。於是,她給自己規定:努力成為這些孩子的知心人,教給他們知識,培育他們成人,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他們,像相信自己的朋友一樣相信他們,走進他們的心裡,決不讓他們在中學階段迷失自己的方向,鼓勵他們尋找自己人生最好的位置。

“老師和孩子們都說,我在課堂上最嚴厲,誰都怕我。但下課後,我與老師和同學們又最能瘋玩,哪裡沒我哪裡就不熱鬧。因為我深深地知道,孩子是家長和祖國的希望,他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我必須用百倍的努力讓這些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楊冬梅動情地講著自己教學的往事。

她擔任過學校幾屆畢業班的班主任,學校漢語初學班沒有人教課,她就主動承擔了教學任務。

當時班裡 96% 的孩子都是從牧區來的,一句漢語都聽不懂,更別說是漢字識讀了。

為了孩子能更好的學習,她還創造了一種教漢語的方法,她將自己的方法命名為“哲樂”方法。

她用彩色的筆把漢字用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給孩子們畫了許多張畫,再在紙片上貼上各種各樣的圖片,從發音開始,一個音一個音教他們。

這種方法是以孩子為主導,吸取學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渴望獲得新知識的特點。她的教學方法中一個重要有效的教學方式是善於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學會根據推理和判斷得出結論的思維訓練。

她引導少數民族學生的詞彙積累方法是創新的。像“單詞紙牌”這樣的遊戲也是利用到極致,孩子們組合起來競爭獎品的測驗也是很重要的。楊冬梅的學生在語言學習比賽中常常獲得一等獎。

“那段時間,我 90% 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孩子們身上。孩子們也很爭氣,畢業時都成為各個班老師搶著要的學生。她的畢業班多年來也一直保持 98% 的升學率。有一年,畢業班升學考試,單科平均成績 90 分,創了學校的紀錄。”楊冬梅回憶著,一臉的幸福。

▲ 楊冬梅老師與同學們

鄉村,是心中永遠的根

楊冬梅::讓學生走出村子看世界

我是和農村學校有緣的人。一次次面對鄉村學校教育的艱苦與落後,我的感悟是:鄉村教育需要堅守,更需要改變。

條件落後,不代表品質就一定落後。鄉村學校也要辦和城市裡一樣的優質教育,這是從教 20 多年來一直支撐著我追求鄉村學校高品質教育的堅定信念。

回首我的鄉村教育之路,學校領導的信任、孩子們取得好成績時的笑容、家長的肯定,這些都讓我的內心覺得無比充實。

鄉村教育的改變,需要夢想,需要奮鬥。可以說,我把整個青春都奉獻給了這一路的改變。我的夢想就是用我的奮鬥去改變落後的鄉村學校面貌。

鄉村教育的改變,需要勇氣與智慧。鄉村教育需要一大批強起來的鄉村教師去“創強”,只有鄉村教師優秀了,鄉村教育才能優質。在如今的崗位上,我的夢想就是努力打造高品質的品牌鄉村學校。

鄉村教育的改變之路註定沒有坦途,讓鄉村教育真正美麗起來,是我與每位鄉村教師共同的夢想。

我一直讓自己做一名上進的“學生”,孜孜不倦地學習、探索,不斷把先進的辦學思想、科學民主的管理理念運用到教學和管理當中。

農村的孩子只知道最好的大學有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至於其他全國名牌大學和國際大學,他們一概不知。

楊冬梅下決心,讓村裡的孩子通過書本瞭解世界,給孩子們講述她所知道的事物,讓學生樂於學習,走出村子去看大千世界。

我願深深紮根於雖然貧瘠卻充滿希望的農村教育中,沿著素質教育之路堅定地走下去,勇闖新路,再攀高峰!

多年的奮鬥和堅守,楊冬梅在教學上碩果累累。她先後獲得了很多獎項,還參與編寫了很多教育書本。

2016 年她還獲得“馬雲鄉村教師獎”,成為自治區獲此殊榮的 7 名鄉村教師中的一名。

得知自己入圍“全球教師獎”前 50 名,楊冬梅特別驚訝,又是狂喜!她坦承,這已經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她說:“拼艱苦我拼不過阿富汗、敘利亞的戰火紛飛;拼學術我拼不過劍橋、哈佛的碩士博士們;拼堅持拼不過那些幾乎把一生獻給教育事業的前輩們。我只是個鄉村教師,入圍前 50 名對於我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幸運了。我很有可能只會走到這裡,但安靜下來想一想,我需更加努力和不斷學習,才對得起這份幸運。”

而我們也應記得,她說“螢火蟲的光點雖然微弱,但亮著便是向黑暗挑戰。”

整合自:《內蒙古日報》、興安日報

▲ 楊冬梅老師上課場景

方法對了,就沒有教不會的學生

2012 年 10 月,楊冬梅調入烏市第九中學擔任漢語課教師,這是一所蒙漢語授課的農村寄宿制初級中學。

學校裡,貧困生比較多,家庭教育缺失比較嚴重。有很多學生家長因為生計無暇照顧孩子,更有些學生因家務勞動過重而無心學習。

面對這種境況,楊冬梅急在心上。於是,她給自己規定:努力成為這些孩子的知心人,教給他們知識,培育他們成人,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他們,像相信自己的朋友一樣相信他們,走進他們的心裡,決不讓他們在中學階段迷失自己的方向,鼓勵他們尋找自己人生最好的位置。

“老師和孩子們都說,我在課堂上最嚴厲,誰都怕我。但下課後,我與老師和同學們又最能瘋玩,哪裡沒我哪裡就不熱鬧。因為我深深地知道,孩子是家長和祖國的希望,他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我必須用百倍的努力讓這些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楊冬梅動情地講著自己教學的往事。

她擔任過學校幾屆畢業班的班主任,學校漢語初學班沒有人教課,她就主動承擔了教學任務。

當時班裡 96% 的孩子都是從牧區來的,一句漢語都聽不懂,更別說是漢字識讀了。

為了孩子能更好的學習,她還創造了一種教漢語的方法,她將自己的方法命名為“哲樂”方法。

她用彩色的筆把漢字用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給孩子們畫了許多張畫,再在紙片上貼上各種各樣的圖片,從發音開始,一個音一個音教他們。

這種方法是以孩子為主導,吸取學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渴望獲得新知識的特點。她的教學方法中一個重要有效的教學方式是善於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學會根據推理和判斷得出結論的思維訓練。

她引導少數民族學生的詞彙積累方法是創新的。像“單詞紙牌”這樣的遊戲也是利用到極致,孩子們組合起來競爭獎品的測驗也是很重要的。楊冬梅的學生在語言學習比賽中常常獲得一等獎。

“那段時間,我 90% 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孩子們身上。孩子們也很爭氣,畢業時都成為各個班老師搶著要的學生。她的畢業班多年來也一直保持 98% 的升學率。有一年,畢業班升學考試,單科平均成績 90 分,創了學校的紀錄。”楊冬梅回憶著,一臉的幸福。

▲ 楊冬梅老師與同學們

鄉村,是心中永遠的根

楊冬梅::讓學生走出村子看世界

我是和農村學校有緣的人。一次次面對鄉村學校教育的艱苦與落後,我的感悟是:鄉村教育需要堅守,更需要改變。

條件落後,不代表品質就一定落後。鄉村學校也要辦和城市裡一樣的優質教育,這是從教 20 多年來一直支撐著我追求鄉村學校高品質教育的堅定信念。

回首我的鄉村教育之路,學校領導的信任、孩子們取得好成績時的笑容、家長的肯定,這些都讓我的內心覺得無比充實。

鄉村教育的改變,需要夢想,需要奮鬥。可以說,我把整個青春都奉獻給了這一路的改變。我的夢想就是用我的奮鬥去改變落後的鄉村學校面貌。

鄉村教育的改變,需要勇氣與智慧。鄉村教育需要一大批強起來的鄉村教師去“創強”,只有鄉村教師優秀了,鄉村教育才能優質。在如今的崗位上,我的夢想就是努力打造高品質的品牌鄉村學校。

鄉村教育的改變之路註定沒有坦途,讓鄉村教育真正美麗起來,是我與每位鄉村教師共同的夢想。

我一直讓自己做一名上進的“學生”,孜孜不倦地學習、探索,不斷把先進的辦學思想、科學民主的管理理念運用到教學和管理當中。

農村的孩子只知道最好的大學有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至於其他全國名牌大學和國際大學,他們一概不知。

楊冬梅下決心,讓村裡的孩子通過書本瞭解世界,給孩子們講述她所知道的事物,讓學生樂於學習,走出村子去看大千世界。

我願深深紮根於雖然貧瘠卻充滿希望的農村教育中,沿著素質教育之路堅定地走下去,勇闖新路,再攀高峰!

多年的奮鬥和堅守,楊冬梅在教學上碩果累累。她先後獲得了很多獎項,還參與編寫了很多教育書本。

2016 年她還獲得“馬雲鄉村教師獎”,成為自治區獲此殊榮的 7 名鄉村教師中的一名。

得知自己入圍“全球教師獎”前 50 名,楊冬梅特別驚訝,又是狂喜!她坦承,這已經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她說:“拼艱苦我拼不過阿富汗、敘利亞的戰火紛飛;拼學術我拼不過劍橋、哈佛的碩士博士們;拼堅持拼不過那些幾乎把一生獻給教育事業的前輩們。我只是個鄉村教師,入圍前 50 名對於我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幸運了。我很有可能只會走到這裡,但安靜下來想一想,我需更加努力和不斷學習,才對得起這份幸運。”

而我們也應記得,她說“螢火蟲的光點雖然微弱,但亮著便是向黑暗挑戰。”

整合自:《內蒙古日報》、興安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