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蜀中人物」劉子如

劉子如, 名華璋, 1870年(清同治九年)生於綦江縣金靈鄉(今重慶南桐區)一農家。 自幼父母雙亡, 無家可歸, 13歲流浪重慶街頭, 被臨江門外紅廟的當家和尚收養。 後由一家木刻字鋪收為徒。 成年後受雇于美商洋行, 他加入了加拿大在華傳教的基督教英美會(後來的美道會)。

當時一美資縫紉機勝家公司在上海經營業務, 劉子如被派往上海, 在這家公司學習經商業務以及縫紉機維修技術。 這家公司見他有經商才能和技術, 人也可靠, 便派他回重慶開闢縫紉機銷售市場。 劉子如回重慶後展開大力宣傳, 並開辦縫紉學校, 縫紉機逐漸在重慶打開市場, 並日益興旺, 後逐步在全川及貴陽等地開設了分公司分銷處。 至1910年, 劉子如已成為重慶地區的鉅賈之一, 他還在蓉渝兩地開設過華璋草帽公司, 與人合夥在重慶辦過“三多”“三才”機制磚瓦廠。 1937 年初, 他又向政府申請在重慶設立勝家無限公司。

劉子如以基督博愛之心, 願將取之于社會的財富, 辦有益於民眾的實事, 因他自己親身經歷的苦楚, 決心創辦孤兒院。 1914年2月, 他請重慶基督教會及重慶總商會的負責人共襄善舉。 當即得到各團體贊助, 他將勝家公司縫紉女校捐作孤兒院所。 取名重慶孤兒院, 接收男女孤兒生 40 名, 他本人每年認負 25名孤兒生的全部費用。 這是重慶有史第一座教養兼施的孤兒院。 1917 年夏, 孤兒院遷入大溪溝新院舍, 至 1925 年, 劉子如先後捐給該院銀洋4.8萬元。 孤兒院董事皆為重慶社會名流。 民國時期該院培養孤貧院生數以千計。

1915年, 劉子如為首發起募捐, 在重慶小十字為美道會新建福音禮堂、婦女學校、高初兩校、教會閱覽室、小十字教會鐘樓等等。

他本人捐款達1.4萬多元。 他在任教會負責人時, 還積極主張收回教權, 華人自主傳教, 在“基督教”前冠以“中華”二字, 教會經濟也由華人自己負擔, 故在“美道會”前加上“自養”二字。 1921年元旦起, 美道會正式定名為“中華基督教重慶自養美道會”。 還確定宣揚基督真理, 改造社會人心為該會宗旨。

劉子如還曾捐贈成都華西協合大學1萬元以修建大禮堂, 對成都永興巷孤兒院、四聖祠, 江西省南昌青年會、九江儒勵學校和重慶教會所辦的學校等, 劉子如均有巨額捐贈。

1921年5月, 劉子如為首發起創辦了重慶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並逐步設立暑假學校、國民小學、幼稚園、巡迴書庫、無線電學校、救濟會等。

1924年春, 劉子如接受歐美諸國教會邀請, 出國考察各國教會所辦慈善事業, 歷時1年, 訪問了亞、非、歐、美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所到之處均受到熱烈歡迎。 他回國後寫了《新新遊記》一書, 曆述各國見聞, 發表觀感, 希望國人為振興中華而奮發圖強, 並向四川政府當局提出許多富有建設性的建議。

他又向重慶孤兒院、美道會、青年會等捐款 1.49萬餘元。

1931年春, 劉子如又辦了綦江縣青山孤兒院, 抗戰時期該院學生最多達500餘人。 在該院接受啟蒙教育的學生建國後有不少擔任了縣、區、鄉各級領導幹部, 中小學教師、校長。

1937年, 抗戰爆發, 劉子如從上海返川同其他愛國人士一起組織了“抗敵後援會”。 他還擔任了赴前線慰問士兵的戰地服務團團長, 率 130名團員到第三戰區, 在慰問傷患過程中曾被敵彈炸傷。 他在前線工作達 3 年之久, 用費全是自負, 未受公家分文, 為此受到國民政府頒給的“服務前線, 卓著成績”的“海陸空軍褒狀”。

1941年初“皖南事變”發生,劉子如斥責國民黨“自毀長城”。新四軍領導人陳毅感其愛國熱忱,親自題贈大幅照片:“送給站在抗日最前線的劉老團長”。劉子如返重慶後,自感年邁力衰,不能再從事社會活動,遂告老還鄉。回鄉後,將部分田產捐贈青山孤兒院,一部分贈貧困親友,僅給老妻留下部分生活費。1948年劉子如病逝。

(原載於《四川省志·人物志》)

1941年初“皖南事變”發生,劉子如斥責國民黨“自毀長城”。新四軍領導人陳毅感其愛國熱忱,親自題贈大幅照片:“送給站在抗日最前線的劉老團長”。劉子如返重慶後,自感年邁力衰,不能再從事社會活動,遂告老還鄉。回鄉後,將部分田產捐贈青山孤兒院,一部分贈貧困親友,僅給老妻留下部分生活費。1948年劉子如病逝。

(原載於《四川省志·人物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