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攜手駐蘇央企助力脫貧攻堅 打造新時代慈善扶貧新模式

攜手駐蘇央企助力脫貧攻堅 打造新時代慈善扶貧新模式

彙聚起慈善精准扶貧的澎湃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 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堅持大扶貧格局, 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難點, 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特別強調:“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是我們的莊嚴承諾。 一諾千金。 ”

本著“上為政府分憂, 下為百姓解難”的慈善宗旨, 江蘇省慈善總會創新探索, 會同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省民政廳、省國資委,

攜手駐蘇央企, 用三年時間, 開展慈善精准扶貧行動, 重點幫扶六大重點片區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難群眾, 為江蘇如期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目標貢獻力量。 “慈善+企業”的扶貧模式正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做好扶貧工作精神的具體行動, 也將助力解決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為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添上慈善的“愛心磚瓦”。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 慈善精准扶貧揚帆起航

江蘇雖是經濟發達省份, 但由於歷史、區位等因素, 部分地區特別是蘇北地區還有200多萬人口處在相對貧困中。 調查顯示, 除去各類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的兜底保障外, 全省低收入人口在醫療自費部分的支出仍高達33億元。

在這一巨大數字面前, 僅靠個人自救和政府力量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 補小康“短板”要下“繡花”功夫, 精准脫貧離不開“靶向治療”。 群眾的最大需求, 就是慈善人不懈努力的動力。

去年初, 省慈善總會作出重要決定, 與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民政廳、省國資委等部門聯手, 將慈善扶貧方案設定為:成子湖、西南崗、石樑河庫區、灌溉總渠以北、連沭結合部和豐縣湖西等6個重點貧困片區內建檔立卡的低收入人群中, 每年看病費用經過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途徑報銷後, 個人承擔費用仍然較多的特困家庭, 根據實際情況每年再進行慈善救助。 預計救助支出5000萬元左右, 計畫開展3年, 和實現全省脫貧致富奔小康目標同步,為我省實現全面脫貧貢獻力量。

慈善精准扶貧是一門嶄新課題,必須依靠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和政策指導。為此,省慈善總會將開展慈善精准扶貧的計畫方案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彙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給予充分肯定,並作出批示,為搞好慈善精准扶貧指明了方向。省政府幾位分管領導分別參加了動員會議,強調推進精准扶貧的重要意義,對駐蘇央企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提出要求。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打響了動員社會參與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發令槍”,增強了江蘇慈善人完成好這次特別行動的信心和決心。

當前,慈善事業已經成為“大扶貧格局”中動員社會各方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多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省慈善總會及各級慈善總會逐步成為我省慈善事業的主力軍和引領者,全省年均善款募集和救助支出都在20億元左右,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救助實力,積累了豐富的救助經驗,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為慈善參與政府扶貧攻堅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十九大報告也再次明確扶貧攻堅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構建大扶貧格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還將扶貧濟困列入六項慈善活動的首位,賦予了慈善事業新的歷史使命,為慈善組織參與國家扶貧攻堅戰略提供了法律支撐。所以,此次慈善扶貧特別行動以救助大病特困家庭為切入點,可以說是江蘇慈善貫徹落實新時代精准扶貧理念的一次創新探索與實踐。

深入調研探索最佳方案

點燃貧困大病家庭希望

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還不能做到完全兜底,短期內對特困群體也難以全面有效幫扶。以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體系為例,群眾在醫保目錄範圍內病種的報銷比例有80%以上,但目錄外的大病治療費用需要個人支付,平均占整個醫療費用的50%多,報銷比例只有40%左右,這是形成因病致貧返貧的一個重要因素。

慈善扶貧如何做到更精准?慈善扶貧如何與現有的扶貧舉措有機對接?慈善扶貧所選的項目如何吸引、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帶著這些問題,去年4月,省慈善總會組成調研組,深入第一線,問計於基層,問需於群眾,尋找最佳方案。

擁有197萬人口的沭陽縣,近幾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慈善調研組一行現場考察了蘇台花木產業園、新河鎮山蕩村、周圈盆景市場等單位。當地通過電商與現代農業嫁接,帶動本地農產品的銷售,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不斷增加。然而,沭陽縣也還有省定重點扶貧片區,漣沭結合部片區是江蘇省低收入人口最多、扶貧任務最重的區域。“不要高估江蘇農民的富裕程度,不要低估江蘇脫貧攻堅的難度。”省慈善總會會長蔣宏坤在基層調研時反復這樣說。

根據建檔立卡資料分析,沭陽全縣低收入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人口占整個貧困人口的64.9%。在沭陽縣召開的座談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慈善精准扶貧的切入點應放在“因病致貧”這個特困群體上。

在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慈善調研組一行現場考察了“慈善血透”救助項目和藥品援助項目,並深入研究了當地政府提供的“因病致貧返貧”具體情況和典型案例,以及新農合、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三條保障線的報銷情況和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

大量入戶走訪調研案例表明,疾病和殘疾正成為低收入人口擺脫貧困的“攔路虎”,是扶貧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破舊的平房,灰暗的堂屋,這是蘇北某縣的一個貧困戶,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唯一的一台縫紉機在女主人幾年前患病去世後,變得鐵銹斑斑。曾經患有殘疾的男主人和妻子帶著老人和孩子生活,共同撐起五口之家。2011年厄運不幸降臨,妻子突然患病,半年後去世,欠下十多萬元債務,一家人開始在貧困的泥潭裡掙扎。小兒子雖年少卻堅強,姐姐上學急需用錢,懂事的他就在放學路上撿拾廢品補貼家用。男主人靠到鎮上賣蔬菜維持生計,每月收入只有三百多元。一家四口每月800元的低保收入主要用來支付女兒上學的費用。家裡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他家所在的鄉鎮位於灌溉總渠以北地區,年人均收入低於貧困線的就有2000多戶,村民們收入主要來自務農和外出打工,鄉鎮財政和村級經濟十分薄弱。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就不能安之若素。開展精准扶貧工作是新時期黨和國家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江蘇實現“強富美高”新藍圖的重要舉措之一。成子湖、西南崗、石樑河、灌溉總渠以北、連沭結合部和豐縣湖西等6個片區是江蘇扶貧攻堅的重點,這裡的32萬低收入人口,始終牽動著江蘇慈善人的心。距離省定全面脫貧目標只剩兩年時間,江蘇脫貧攻堅戰進入衝刺階段,重點貧困片區困難群眾的生活被希望和溫暖重新點亮。

走訪基層深入調研,也讓此次慈善扶貧特別行動的目標愈加清晰。調研組最終形成這樣一個共識:此次行動應專門指向6大貧困片區,對象是建檔立卡的低收入人群,對重特大病殘的醫療負擔,給予慈善補充救助。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駐蘇央企慈善精准扶貧在行動

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必須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駐蘇央企堪稱“共和國的驕子”,大多分佈在金融、保險、電力、通信、石油、石化、煙草等國家支柱型產業領域。他們是助推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改善江蘇民生的重要基礎,也一直是公益慈善領域的領跑者。中央企事業單位作為國家級團隊,國民經濟的骨幹力量,在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扶貧攻堅戰略中,承擔著重要使命,理應發揮好示範帶頭作用,特別是在攻克因病致貧、返貧群體脫貧的重大難題上可以作出新的貢獻,這是中央企事業單位應盡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長期以來,駐蘇央企植根江蘇大地,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激發更多駐蘇央企參與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激情,省慈善總會不但一家家上門走訪,還針對不同領域的央企,分別召開金融保險系統、石化石油系統和其他行業駐蘇央企的扶貧動員會議。

在動員會議上,各駐蘇央企負責人誠意滿滿,表達了積極參與慈善扶貧行動的意願。“這次慈善扶貧行動,扶在最難處、幫在關鍵點。”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江蘇分行、中國銀行江蘇分行、江蘇中煙工業公司、交通銀行江蘇分行、郵政儲蓄銀行江蘇分行、人保財險江蘇分公司、中石油江蘇分公司、中石化江蘇分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研究所等央企一致表示,脫貧攻堅是全黨全國全社會的重要任務,是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和基礎。當前,精准扶貧已經進入啃硬骨頭的衝刺階段,時間緊迫、任務艱巨,駐蘇央企將以更加神聖的使命感,助推貧困地區如期脫貧。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眾多經濟領域的駐蘇央企均已慷慨解囊,奉獻愛心。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分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分行、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江蘇中煙工業公司、郵政儲蓄銀行江蘇省分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分公司、江蘇蘇美達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分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銷售分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江蘇石油分公司、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中國石化揚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江蘇分公司、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建設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央企事業單位已經捐贈扶貧善款。據悉,其他駐蘇央企的扶貧善款也將於近期落實到位。即使一些剛剛成立不久的央企,也在積極行動,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參與到精准扶貧中來。

“扶貧攻堅必須拿出‘立下愚公移山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精神!駐蘇央企開了個好頭,我們期待更多社會力量的加入。”蔣宏坤說,這次慈善扶貧行動計畫聯手50多家駐蘇央企共同參與,省級機關多部門聯動,可在貧困識別、幫扶、管理、協調、服務和考評、監督等方面協同作戰。在江蘇這片發展熱土上,眾多央企看好江蘇、投資江蘇,在以往的很多關鍵時刻,反哺這片土地。當前扶貧攻堅進入關鍵時刻,駐蘇央企再伸援手,為本次慈善精准扶貧特別行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與江蘇人民和衷共濟、共興共榮,為推動慈善事業作出了表率。

新時代創新慈善救助新模式

多部門協作形成大扶貧格局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組織實施慈善精准扶貧行動,是一項周密嚴謹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廣泛參與,共同施策。省慈善總會先後徵求了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省民政廳、省國資委等部門的意見,彙報了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初步方案,得到了他們的充分肯定。各部門紛紛表示,要在政策安排、黨建考核、組織保障、人員配備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援。黨委、政府、社會的多元主體參與機制的建立,將精准扶貧與党建、民政、扶貧考核、國資監管、慈善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部門合力,放大了救助效應,這也是江蘇慈善史上的一次創新探索。

為了形成“消除貧困,是全社會的共同願望,也是央企的責任擔當”的輿論氛圍,省慈善總會與省電視臺合作,拍攝了一部名為《共襄托天之舉》的紀錄片。紀錄片以問題為導向,將鏡頭對準六大貧困片區中生活困難、經濟拮据的因病致貧困難群眾,反映了他們的不幸遭遇和生活狀況。央企負責人觀看後均深受觸動,紀錄片也為慈善精准扶貧專案的順利推進打好了輿論基礎。此外,省慈善總會還通過雜誌、網站等媒體進行相關報導,與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合作,全程跟蹤報導慈善精准扶貧的進程,及時向社會傳遞愛心企業的大愛善舉。

專案確定後,在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省民政廳和省國資委的指導下,五部門共同下發了《關於聯合駐蘇中央企事業單位開展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實施意見》,標誌著江蘇慈善精准扶貧工作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

《意見》闡述了開展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重要意義,對駐蘇央企履行社會責任、參與慈善精准扶貧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了各職能部門的責任分工,也為慈善精准扶貧行動提供了政策保障,成為駐蘇央企參與精准扶貧的行動指南。

《意見》明確,由五部門共同搭建駐蘇中央企事業單位參與重點片區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平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精細化服務,有效整合配置社會慈善資源,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是踐行慈善為民宗旨、打造江蘇慈善扶貧新品牌、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通過政府主導、部門支持配合、央企主動參與的聯動模式,凝聚多方力量,在各自領域發揮優勢,密切協作,形成精准扶貧合力,順利完成扶貧攻堅目標任務,這是五個部門的職責和使命所在。應通過共同努力,動員和鼓勵駐蘇中央企事業單位參與精准扶貧,讓社會知曉駐蘇央企積極投身江蘇扶貧攻堅、救助困難群眾的愛心舉措。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這是中華民族千年追求的夢想;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前赴後繼的百年拼搏;這是黨帶領人民用短短30多年讓7億多人脫貧,並將在未來兩年多讓4000多萬群眾走出絕對貧困的偉大決戰。今天,決戰已經進入倒計時,慈善精准扶貧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江蘇慈善人有責任和義務動員社會力量,推動形成大扶貧的格局,為助力6大貧困片區的貧困人口跑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注入慈善的動力,寫下新時代慈善事業的光輝篇章!

和實現全省脫貧致富奔小康目標同步,為我省實現全面脫貧貢獻力量。

慈善精准扶貧是一門嶄新課題,必須依靠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和政策指導。為此,省慈善總會將開展慈善精准扶貧的計畫方案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彙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給予充分肯定,並作出批示,為搞好慈善精准扶貧指明了方向。省政府幾位分管領導分別參加了動員會議,強調推進精准扶貧的重要意義,對駐蘇央企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提出要求。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打響了動員社會參與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發令槍”,增強了江蘇慈善人完成好這次特別行動的信心和決心。

當前,慈善事業已經成為“大扶貧格局”中動員社會各方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多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省慈善總會及各級慈善總會逐步成為我省慈善事業的主力軍和引領者,全省年均善款募集和救助支出都在20億元左右,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救助實力,積累了豐富的救助經驗,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為慈善參與政府扶貧攻堅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十九大報告也再次明確扶貧攻堅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構建大扶貧格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還將扶貧濟困列入六項慈善活動的首位,賦予了慈善事業新的歷史使命,為慈善組織參與國家扶貧攻堅戰略提供了法律支撐。所以,此次慈善扶貧特別行動以救助大病特困家庭為切入點,可以說是江蘇慈善貫徹落實新時代精准扶貧理念的一次創新探索與實踐。

深入調研探索最佳方案

點燃貧困大病家庭希望

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還不能做到完全兜底,短期內對特困群體也難以全面有效幫扶。以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體系為例,群眾在醫保目錄範圍內病種的報銷比例有80%以上,但目錄外的大病治療費用需要個人支付,平均占整個醫療費用的50%多,報銷比例只有40%左右,這是形成因病致貧返貧的一個重要因素。

慈善扶貧如何做到更精准?慈善扶貧如何與現有的扶貧舉措有機對接?慈善扶貧所選的項目如何吸引、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帶著這些問題,去年4月,省慈善總會組成調研組,深入第一線,問計於基層,問需於群眾,尋找最佳方案。

擁有197萬人口的沭陽縣,近幾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慈善調研組一行現場考察了蘇台花木產業園、新河鎮山蕩村、周圈盆景市場等單位。當地通過電商與現代農業嫁接,帶動本地農產品的銷售,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不斷增加。然而,沭陽縣也還有省定重點扶貧片區,漣沭結合部片區是江蘇省低收入人口最多、扶貧任務最重的區域。“不要高估江蘇農民的富裕程度,不要低估江蘇脫貧攻堅的難度。”省慈善總會會長蔣宏坤在基層調研時反復這樣說。

根據建檔立卡資料分析,沭陽全縣低收入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人口占整個貧困人口的64.9%。在沭陽縣召開的座談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慈善精准扶貧的切入點應放在“因病致貧”這個特困群體上。

在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慈善調研組一行現場考察了“慈善血透”救助項目和藥品援助項目,並深入研究了當地政府提供的“因病致貧返貧”具體情況和典型案例,以及新農合、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三條保障線的報銷情況和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

大量入戶走訪調研案例表明,疾病和殘疾正成為低收入人口擺脫貧困的“攔路虎”,是扶貧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破舊的平房,灰暗的堂屋,這是蘇北某縣的一個貧困戶,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唯一的一台縫紉機在女主人幾年前患病去世後,變得鐵銹斑斑。曾經患有殘疾的男主人和妻子帶著老人和孩子生活,共同撐起五口之家。2011年厄運不幸降臨,妻子突然患病,半年後去世,欠下十多萬元債務,一家人開始在貧困的泥潭裡掙扎。小兒子雖年少卻堅強,姐姐上學急需用錢,懂事的他就在放學路上撿拾廢品補貼家用。男主人靠到鎮上賣蔬菜維持生計,每月收入只有三百多元。一家四口每月800元的低保收入主要用來支付女兒上學的費用。家裡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他家所在的鄉鎮位於灌溉總渠以北地區,年人均收入低於貧困線的就有2000多戶,村民們收入主要來自務農和外出打工,鄉鎮財政和村級經濟十分薄弱。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就不能安之若素。開展精准扶貧工作是新時期黨和國家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江蘇實現“強富美高”新藍圖的重要舉措之一。成子湖、西南崗、石樑河、灌溉總渠以北、連沭結合部和豐縣湖西等6個片區是江蘇扶貧攻堅的重點,這裡的32萬低收入人口,始終牽動著江蘇慈善人的心。距離省定全面脫貧目標只剩兩年時間,江蘇脫貧攻堅戰進入衝刺階段,重點貧困片區困難群眾的生活被希望和溫暖重新點亮。

走訪基層深入調研,也讓此次慈善扶貧特別行動的目標愈加清晰。調研組最終形成這樣一個共識:此次行動應專門指向6大貧困片區,對象是建檔立卡的低收入人群,對重特大病殘的醫療負擔,給予慈善補充救助。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駐蘇央企慈善精准扶貧在行動

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必須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駐蘇央企堪稱“共和國的驕子”,大多分佈在金融、保險、電力、通信、石油、石化、煙草等國家支柱型產業領域。他們是助推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改善江蘇民生的重要基礎,也一直是公益慈善領域的領跑者。中央企事業單位作為國家級團隊,國民經濟的骨幹力量,在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扶貧攻堅戰略中,承擔著重要使命,理應發揮好示範帶頭作用,特別是在攻克因病致貧、返貧群體脫貧的重大難題上可以作出新的貢獻,這是中央企事業單位應盡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長期以來,駐蘇央企植根江蘇大地,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激發更多駐蘇央企參與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激情,省慈善總會不但一家家上門走訪,還針對不同領域的央企,分別召開金融保險系統、石化石油系統和其他行業駐蘇央企的扶貧動員會議。

在動員會議上,各駐蘇央企負責人誠意滿滿,表達了積極參與慈善扶貧行動的意願。“這次慈善扶貧行動,扶在最難處、幫在關鍵點。”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江蘇分行、中國銀行江蘇分行、江蘇中煙工業公司、交通銀行江蘇分行、郵政儲蓄銀行江蘇分行、人保財險江蘇分公司、中石油江蘇分公司、中石化江蘇分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研究所等央企一致表示,脫貧攻堅是全黨全國全社會的重要任務,是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和基礎。當前,精准扶貧已經進入啃硬骨頭的衝刺階段,時間緊迫、任務艱巨,駐蘇央企將以更加神聖的使命感,助推貧困地區如期脫貧。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眾多經濟領域的駐蘇央企均已慷慨解囊,奉獻愛心。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分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分行、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江蘇中煙工業公司、郵政儲蓄銀行江蘇省分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分公司、江蘇蘇美達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分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銷售分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江蘇石油分公司、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中國石化揚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江蘇分公司、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建設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央企事業單位已經捐贈扶貧善款。據悉,其他駐蘇央企的扶貧善款也將於近期落實到位。即使一些剛剛成立不久的央企,也在積極行動,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參與到精准扶貧中來。

“扶貧攻堅必須拿出‘立下愚公移山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精神!駐蘇央企開了個好頭,我們期待更多社會力量的加入。”蔣宏坤說,這次慈善扶貧行動計畫聯手50多家駐蘇央企共同參與,省級機關多部門聯動,可在貧困識別、幫扶、管理、協調、服務和考評、監督等方面協同作戰。在江蘇這片發展熱土上,眾多央企看好江蘇、投資江蘇,在以往的很多關鍵時刻,反哺這片土地。當前扶貧攻堅進入關鍵時刻,駐蘇央企再伸援手,為本次慈善精准扶貧特別行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與江蘇人民和衷共濟、共興共榮,為推動慈善事業作出了表率。

新時代創新慈善救助新模式

多部門協作形成大扶貧格局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組織實施慈善精准扶貧行動,是一項周密嚴謹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廣泛參與,共同施策。省慈善總會先後徵求了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省民政廳、省國資委等部門的意見,彙報了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初步方案,得到了他們的充分肯定。各部門紛紛表示,要在政策安排、黨建考核、組織保障、人員配備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援。黨委、政府、社會的多元主體參與機制的建立,將精准扶貧與党建、民政、扶貧考核、國資監管、慈善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部門合力,放大了救助效應,這也是江蘇慈善史上的一次創新探索。

為了形成“消除貧困,是全社會的共同願望,也是央企的責任擔當”的輿論氛圍,省慈善總會與省電視臺合作,拍攝了一部名為《共襄托天之舉》的紀錄片。紀錄片以問題為導向,將鏡頭對準六大貧困片區中生活困難、經濟拮据的因病致貧困難群眾,反映了他們的不幸遭遇和生活狀況。央企負責人觀看後均深受觸動,紀錄片也為慈善精准扶貧專案的順利推進打好了輿論基礎。此外,省慈善總會還通過雜誌、網站等媒體進行相關報導,與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合作,全程跟蹤報導慈善精准扶貧的進程,及時向社會傳遞愛心企業的大愛善舉。

專案確定後,在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省民政廳和省國資委的指導下,五部門共同下發了《關於聯合駐蘇中央企事業單位開展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實施意見》,標誌著江蘇慈善精准扶貧工作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

《意見》闡述了開展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重要意義,對駐蘇央企履行社會責任、參與慈善精准扶貧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了各職能部門的責任分工,也為慈善精准扶貧行動提供了政策保障,成為駐蘇央企參與精准扶貧的行動指南。

《意見》明確,由五部門共同搭建駐蘇中央企事業單位參與重點片區慈善精准扶貧行動的平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精細化服務,有效整合配置社會慈善資源,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是踐行慈善為民宗旨、打造江蘇慈善扶貧新品牌、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通過政府主導、部門支持配合、央企主動參與的聯動模式,凝聚多方力量,在各自領域發揮優勢,密切協作,形成精准扶貧合力,順利完成扶貧攻堅目標任務,這是五個部門的職責和使命所在。應通過共同努力,動員和鼓勵駐蘇中央企事業單位參與精准扶貧,讓社會知曉駐蘇央企積極投身江蘇扶貧攻堅、救助困難群眾的愛心舉措。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這是中華民族千年追求的夢想;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前赴後繼的百年拼搏;這是黨帶領人民用短短30多年讓7億多人脫貧,並將在未來兩年多讓4000多萬群眾走出絕對貧困的偉大決戰。今天,決戰已經進入倒計時,慈善精准扶貧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江蘇慈善人有責任和義務動員社會力量,推動形成大扶貧的格局,為助力6大貧困片區的貧困人口跑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注入慈善的動力,寫下新時代慈善事業的光輝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