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血壓不達標,是加至60mg還是聯合其他降壓藥?

高血壓是心血管系統最常見疾病之一, 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準, 可明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改善患者生存品質。

但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達成率比較低。 血壓不達標是增加藥物劑量, 還是聯合其他降壓藥呢?這恐怕是許多高血壓患者比較困惑的一個問題。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中指出患者可開始給予小劑量降壓藥, 對大多數非重症或急症高血壓患者,

經2~4周後, 如療效不明顯, 而不良反應少或可耐受, 可增加劑量。 2013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及歐洲高血壓學會推出的歐洲高血壓治療指南提到, 初始單藥治療或兩藥聯合治療時, 如果必要可增加劑量以實現目標血壓。 而2017年的《高血壓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指出, 高血壓藥物治療的原則不再強調初始藥物治療時選擇低劑量。

其實, 降壓藥選擇是加量還是聯合其他降壓藥, 關鍵要看選擇的藥物降壓效果是否和劑量成線性關係(即劑量增加, 療效成比例增加)。

長效地平類是唯一沒有絕對禁忌證的降壓藥,

其療效不受高鹽影響, 且預防腦卒中具有優勢, 因此比較適合鹽負荷較高且腦卒中高發的中國。 而且其降壓療效和劑量成正相關。 研究發現, 對低劑量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或纈沙坦80mg治療4周血壓不達標患者, 隨機分為低劑量聯合治療組, 硝苯地平控釋片上調至60mg單藥治療組及纈沙坦上調至160mg單藥治療組。 經8周觀察顯示, 硝苯地平控釋片60mg明顯改善中心動脈壓及外周動脈壓, 等效于低劑量聯合治療, 降低脈壓。 中心動脈壓是預測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的獨立因素, 而大劑量纈沙坦效果卻不明顯。

與小劑量比較, 大劑量地平類降壓藥在某些不良反應方面的發生率有所提高。 最常見不良反應為頭痛和水腫, 其中頭痛隨治療時間延長而減輕,

水腫可以聯合普利類/沙坦類減輕。 地平類藥物僅擴張動脈, 不擴張小靜脈, 易導致外周水腫, 而普利類/沙坦類同時擴張動脈和靜脈, 使外周毛細血管壓力均衡, 減少體液滲出。

因此, 無論初始為單藥治療或聯合治療, 血壓不達標時, 都可以從劑量上加以考慮。 對於具有線性劑量-效應曲線的大劑量降壓藥物(如硝苯地平控釋片)能進一步降低血壓, 而且通過提高患者依從性, 從而使患者壓達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