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色鄉村游幫農民“摘窮帽”

特色鄉村游幫農民“摘窮帽”

——團市委精准扶貧工作走筆

◎記者 李文思

“要想富, 先修路。 ”這句話放在文登區米山鎮西山後村再不為過。 西山後村位於米山鎮西南方向, 前後村村村相連, 但村內主路破損嚴重, 每逢雨天, 道路泥濘難行, 給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也成為西山後村脫貧的關鍵點。

“初來西山後村, 正好趕上下雨, 從村口走到村委也就500米的距離, 走了20多分鐘。 ”團市委駐西山後村第一書記畢建陽回想起剛來時的場景, 仍記憶猶新。

打好西山後村脫貧攻堅戰第一件事, 就是要為村民修一條寬敞整潔的馬路,

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時開啟“致富路”。

說幹就幹, 團市委積極組織相關人員開展入戶走訪, 詳細瞭解村民實際情況與需求, 購置150棵黑松苗木, 扮靚村居, 美化道路。

路面硬化了, 村子裡的環境也漸漸好了起來。 “自打團市委扶貧幹部來我們村裡以後, 天天都有新變化, 環境變好了我們心裡也美滋滋的, 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村民于新江說。

採訪時, 剛好趕上西山後村召開村黨支部會議。

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是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 去年以來, 團市委出資5萬元為西山後村整修黨員活動室, 加強團市委黨支部與西山後村黨支部結對共建工作, 組織開展收看十九大報告等黨員活動, 加強與4戶困難老黨員結親, 走訪慰問,

確保基層党建工作順利開展。

從黨員活動室出來, 旁邊的老年活動中心傳出陣陣歡笑聲。

過去, 西山後村村民閒暇時間的娛樂方式較為單一, 沒有一個公共場所供大家休閒娛樂。 “要富口袋, 先富腦袋, 扶貧首先要扶‘志’, 精神富足, 大家才更有幹勁去‘脫貧’。 ”畢建陽說, 去年, 團市委為西山後村整修黨員活動室的同時, 將周圍的幾間閒置房間收拾出來, 為村民打造休閒場所, 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

如今, 走進老年活動中心, 村民們或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嘮家常, 或聚在一起編排新節目、練習新曲段。 “平時孩子不在身邊, 有這麼個場地, 我們能經常聚在一起, 唱唱戲、跳跳舞, 感覺心情也越來越好了。 ”村民于永珍高興地說。

西山後村作為“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精准旅遊扶貧村”,

全村總共263戶、667人, 其中貧困戶143戶、貧困人口248人。

如何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讓“貧困村”徹底脫帽?這也是團市委助力幫扶西山後村後一直思考的問題。

精准發力才能徹底拔掉窮根, 大興產業才能實現穩定脫貧。 結合西山後村實際, 團市委確定了推動經濟發展和強化民生保障兩個重點方向, 通過推動產業化扶貧專案建設, 強化西山後村“造血”功能, 實現“脫真貧, 真脫貧”。

近年來, 近郊遊、採摘游逐漸成為人們青睞的休閒娛樂方式之一, 借助西山後村優越的地域優勢, 團市委緊抓特色鄉村旅遊發展脈搏, 創新推行“支部+基地+農戶”扶貧模式, 積極鼓勵村民入股的形式, 籌集資金建起了一個大型綜合性的現代農業生態園,

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 吸納村裡的部分閒置勞動力就業。

走進生態園中的火龍果養殖大棚, 火紅的果實、綠油油的果樹, 一片春意盎然, 與屋外冰天雪地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在這幹活很方便, 一個月能賺2000多塊錢, 一年收入3萬元左右, 收入穩定了, 日子也好起來了。 ”正忙著採摘火龍果的于政禮高興地說。

西山後村的現代農業生態園已建有3個木瓜採摘大棚、14個紅心火龍果採摘大棚、3個百香果採摘大棚。 “自去年9月正式開園以來, 共創收105萬元, 最高峰時, 人均接待近1000人次, 西山後村農家採摘品牌越來越響。 ”畢建陽說。

為了更好地開展西山後生態園專案, 團市委還積極整合多方資源,

幫助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開發多元化的休閒旅遊區塊, 打造集綜合服務區、素質拓展區、冬暖大棚採摘區、花海觀賞區、休閒垂釣區、兒童嬉戲區等10大主題景觀區域組成的綜合性近郊旅遊扶貧開發專案。

與此同時, 團市委還選派一名採摘園專案負責人參加“阿裡巴巴青年電商扶貧訓練營”活動, 將打造電商平臺, 註冊自主商標, 進一步擴大火龍果、木瓜銷售管道, 為農產品銷售擦亮金字招牌。

一條條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農家, 一片片新建的果園大棚煥發生機, 一個個惠民的產業項目落地生根……在團市委的幫扶下, 短短幾個月, 原本貧窮的小鄉村已經煥發新貌 。 下一步, 團市委將從創新著手, 提升農業資訊方面相關內容, 為村裡的脫貧致富路夯實基礎。

為村裡的脫貧致富路夯實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