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鄉愁描繪田園詩畫

用鄉愁描繪田園詩畫

——全域旅遊·美麗鄉村紀行之臨港區汪疃鎮祝家英村

◎文/記者 謝菁 圖/記者 劉志鵬

村內, 石頭房、小巷、古樹;村外, 氣派的種植大棚、操著外語的技術人員、現代化果蔬基地和農業學校……在臨港區汪疃鎮祝家英村, 傳統與現代有機相融。

為加快建設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汪疃鎮以汪羊線為主軸, 將祝家英村、前白鹿村、小阮村三個村作為樣板重點打造, 從鄉土文化挖掘、重塑著眼, 堅持以“鄉村文化”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走出一條“特色地域+鄉土文化+特色景觀”的農旅深度融合、鄉村復興的現代農村發展新模式。

高效現代農業為美麗鄉村添活力。

傳統村落深蘊鄉土文化

從汪疃鎮鎮域東北進入汪羊線, 一路向東, 先到達祝家英村。

村口石碑上說, 明萬曆年間祝姓由牟平城祝家巷來此建村, 古代曾在此設兵營, 以姓氏命名祝家營, 後就以諧音演寫為祝家英。

冬日的鄉村格外安靜, 祝氏祖輩居住的石頭房安靜地佇立著, 老人蹲坐在暖陽下聊天。 聽老人們講, 有民間傳說, “火神”祝融是祝家英村人的祖先。 現在村裡95%的村民是祝氏, 百年祝氏祠堂依舊保存完好。

位於村子正中間一處坐北朝南的椽簷青瓦院落顯得格外不同, 就是祝氏祠堂。 牆體由大塊的條石和塊石壘成, 還有青磚牆體和青瓦屋頂。 屋脊、屋簷以及簷角都雕刻有“雲龍鳥獸”的圖案, 精美造型的點綴讓宗祠顯得端莊秀美、古樸高雅。 推開厚重的紅色大門, 邁過高高的門檻, 一條石板路直通宗祠正房。

“每年除夕, 祠堂就會開門, 祝氏村民們進來祭祖, 一直到大年初三。 ”70多歲的祝端敏說, 祝氏祭祖這一傳統習俗延續至今。

宗祠正房裡保存著村莊發展的歷史沿革資料, 幾百年前, 這個有著200戶村民的村子從鑄鐵起家, 商業活動一度活躍。 如今, 在保留傳統的同時, 一場現代化建設正在這個百年老村穩步推進。

現代農業彰顯鄉村活力

村子東頭有兩塊高大的看板, 一塊上寫著“農業部蘋果良種苗木繁育基地”, 另一塊上寫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田間學校’教學基地”。 這兩塊牌子背後就是落戶祝家英村的櫻聚緣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9歲的張高龍是櫻聚緣科技公司員工, 精修果樹專業, 同時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 據張高龍介紹, 櫻聚緣科技公司從事種苗、種植、采後處理和市場行銷等果業全產業鏈的研發生產,

種苗研發和法國公司合作, 種植採用歐洲標準, 采後處理重點研發NFC(非濃縮還原)果汁技術。

在汪疃鎮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裡, 就是以櫻聚緣科技公司這樣的高效農業企業為龍頭, 以特色為優勢, 立足原有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基礎, 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

結合祝家英村的特點, 汪疃鎮決定將祝家英村打造成宗祠文化體驗村與農產品科普宣傳教育村, 同時打造青少年農業研學基地, 推進單一農業種植向文化體驗、農業觀光、農業技術科普多元發展轉變, 規劃建成以休閒農業、蘋果種植業和農業科技服務業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具有宗祠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特色鄉村。

豐厚的民俗文化與先進的科技產業,

祝家英村齊頭併發。 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祝潤超說, 市農業局與櫻聚緣科技公司聯合打造的傳統農作物品種技術展示園, 園區內計畫建百果園、百草園、百穀園、百花園等, 讓來到這裡的人們可以識穀果草、知稼穡、明甘苦。 從2017年10月份開始, 已經種了60多個小麥品種、10多種參等農作物。

2017年7中下旬, 村北的一個新水塘被開挖出來, 祝家英村將借勢櫻聚緣科技公司, 打造一個相對集中的規模化蘋果基地。 祝潤超說, 開春後將整修祠堂, 以祠堂為依託, 主推宗祠文化體驗遊線路。

三點一線

打通鄉村旅遊長廊

汪羊線, 7.3公里。 一線穿起祝家英村、前白鹿村、小阮村三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從祝家英村向東就是前白鹿村。 一走進村頭,村內南北主幹路兩側的白鹿傳說彩繪,格外引人注目。

白鹿村的“白鹿傳說”遠近聞名。據說太白金星坐騎白鹿曾到此化身一座小山和村莊,相傳這裡還是李龍王母親的娘家。2017年7月,汪疃鎮請來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專業師生操刀,將“白鹿傳說”歸納為11個小故事,其中包括“鹿”字的歷史演變和成語等,並以寫實牆體彩繪的方式繪製上牆。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汪疃鎮計畫將前白鹿村打造為展示全鎮歷史的民俗文化村。同時,充分挖掘各村的歷史傳說、民俗文化、傳統戲劇、特色手工藝等,展示和推廣汪疃民俗文化。此前,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援引導下,前白鹿村利用扶貧資金,投資建設6個大棚並對外出租,大棚結合“白鹿傳說”取名為祥鹿聖泉草莓園。

根據規劃,前白鹿村對市集增設了集綠化、美觀、遮陽、宣傳、候車五大功能於一體的半鏤空廊架景觀,以展現村落民俗文化,突出文化特色。

從前白鹿村再向東就是小阮村。小阮村地處威石線和汪羊線交匯處,是從城區到汪疃鎮的必經之地。特別是在村東北的小阮水庫的映襯下,整個村莊顯得靈動與精巧。

在汪疃鎮的發展思路裡,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和休閒旅遊業深度融合,區位優勢恰當的小阮村首當其衝。

據汪疃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園區“鄉村旅遊集散中心”的定位,在小阮村建造集諮詢服務、接待、參觀功能於一體的鄉村遊客集散中心、停車場及休閒設施。

與此同時,結合小阮村緊鄰小阮水庫的親水特性,挖掘濱水鄉村資源,打造包括平塘垂釣、水庫休閒、觀鳥旅遊、水景沿岸徒步騎行等多樣化的濱水生態旅遊休閒產品。整合周邊高效農業資源、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資源開發,依託高科技農業、創意農業的深度休閒旅遊體驗活動,形成富有濱水生態特色的高端鄉村旅遊目的地。

一走進村頭,村內南北主幹路兩側的白鹿傳說彩繪,格外引人注目。

白鹿村的“白鹿傳說”遠近聞名。據說太白金星坐騎白鹿曾到此化身一座小山和村莊,相傳這裡還是李龍王母親的娘家。2017年7月,汪疃鎮請來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專業師生操刀,將“白鹿傳說”歸納為11個小故事,其中包括“鹿”字的歷史演變和成語等,並以寫實牆體彩繪的方式繪製上牆。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汪疃鎮計畫將前白鹿村打造為展示全鎮歷史的民俗文化村。同時,充分挖掘各村的歷史傳說、民俗文化、傳統戲劇、特色手工藝等,展示和推廣汪疃民俗文化。此前,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援引導下,前白鹿村利用扶貧資金,投資建設6個大棚並對外出租,大棚結合“白鹿傳說”取名為祥鹿聖泉草莓園。

根據規劃,前白鹿村對市集增設了集綠化、美觀、遮陽、宣傳、候車五大功能於一體的半鏤空廊架景觀,以展現村落民俗文化,突出文化特色。

從前白鹿村再向東就是小阮村。小阮村地處威石線和汪羊線交匯處,是從城區到汪疃鎮的必經之地。特別是在村東北的小阮水庫的映襯下,整個村莊顯得靈動與精巧。

在汪疃鎮的發展思路裡,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和休閒旅遊業深度融合,區位優勢恰當的小阮村首當其衝。

據汪疃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園區“鄉村旅遊集散中心”的定位,在小阮村建造集諮詢服務、接待、參觀功能於一體的鄉村遊客集散中心、停車場及休閒設施。

與此同時,結合小阮村緊鄰小阮水庫的親水特性,挖掘濱水鄉村資源,打造包括平塘垂釣、水庫休閒、觀鳥旅遊、水景沿岸徒步騎行等多樣化的濱水生態旅遊休閒產品。整合周邊高效農業資源、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資源開發,依託高科技農業、創意農業的深度休閒旅遊體驗活動,形成富有濱水生態特色的高端鄉村旅遊目的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