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羽|ZHANG YU

Photo:© Zhang Yu

ZHANG YU

張羽

COMPREHENSIVE ART

綜合藝術

Copyright January 3, 2018 By RoSAN

PART ONE :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encil(1986-1989)

● 第一部分:宣紙 · 水墨 · 鉛筆(1986-1989 )

PART TWO : Miraculous brightness series(1993-2004)

● 第二部分:靈光系列(1993-2004)

PART THREE : Fingerprintseries(1991-2017)

● 第三部分:指印系列(1991-2017)

PART FOUR : Shang Mo · Behavioral devices(2013-2017)

● 第四部分:上墨 · 行為裝置(2013-2017)

PART FIVE : Shang Cha · Behavioral devices(2014-2017)

● 第五部分:上茶 · 行為裝置(2014-2017)

PART SIX : Shang Shui · Behavioral devices(2013-2017)

● 第六部分:上水 · 行為裝置(2013-2017)

張羽(字鬱人, 號石雨):藝術家、獨立策展人、編輯

1959年生於中國天津市, 1970年隨父母下放天津靜海縣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1978年天津西郊區永紅中學高中畢業;1979考入天津楊柳青畫社而返城, 曾為天津楊柳青畫社高級編輯 / 《國畫世界》編輯部主任,

任《二十世紀末中國現代水墨藝術走勢》叢書主編, 後畢業于天津工藝美術學院;2002年任天津交通職業學院副教授;2004年任北京電影學院新媒體專業客座教授;2005年在北京設立工作室並移居北京;2016年任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2017年臺灣東海大學駐校藝術家。

Zhang yu is an artist of artists whose artistic language is difficult to disassemble and analyze with proper grammatical structure.

—— Hui shuwen

張羽是藝術家中的藝術家, 其藝術語言很難用合適的語法結構去拆解和辨析。

——惠書文

A R T I S T S T U D I O

© ZHANG YU ART

PART ONE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encil

(1986-1989)

8604 1986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encil

宣紙、水墨、鉛筆

8707 1987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8704 1987 136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encil

宣紙、水墨、鉛筆

8703 1987 136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encil

宣紙、水墨、鉛筆

8705 1987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encil

宣紙、鉛筆

8806 1988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8907 1989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encil

宣紙、水墨、鉛筆

8906 1989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8905 1989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8903 1989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encil

宣紙、水墨、鉛筆

你這樣走過生命的普通道路!

--談張羽的藝術

文 / 伊恩·羅伯特森

(Iain Robertson學者、英國蘇富比學院院長)

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獨立存在的,所有事物都依循神聖法則運行,彼此相生相成。這可以說是張羽走向虛無旅程的第一階段,同一時間他也開始體認到所有生命都在受苦、每個有形物體都只是曇花一現。

© ZHANG YU ART

PART TWO

Miraculous brightness series

(1993-2004)

The tenth of the soul set-yun

墨魂集第十篇--暈

1993 13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bai shui fen se

宣紙、水墨、白水粉色

Ink notes9402

墨象筆記9402

1994 70 × 63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ropene · bai shui fen se

宣紙、水墨、丙烯、白水粉色

Ink notes9407

墨象筆記9407

1994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ropene · bai shui fen se

宣紙、水墨、丙烯、白水粉色

Miraculous brightness six:xuan zhi de po fang

靈光6號:懸置的破方

1994 1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Miraculous brightness eight:Floating residual circle

靈光8號:漂浮的殘圓

1994 1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Miraculous brightness forty-seven:Floating residual circle

靈光47號:漂浮的殘圓

1997 1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Miraculous brightness fifty-two:Floating residual circle

靈光52號:漂浮的殘圓

1998 2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2000-1

2000 250 × 125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2000-3

2000 2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2000-8

2000 4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soybean milk

宣紙、水墨、豆漿

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Miraculous brightness sixty-nine:xuan zhi de po fang

靈光69號:懸置的破方

2001-2003 200 × 2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墨西哥亞蘭達桑托絲女士收藏

Miraculous brightness seventy-eight:Floating residual circle

靈光78號:漂浮的殘圓

2004 210 × 26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心 靈 映 象

文 / 何桂彥

他筆下的“殘圓”、“破方”不僅僅是一種“心靈映象”的符號,更值得贊許的是,他能將它們與具體的筆墨較好地糅合在一起,結果使他的作品在整體上具有內省、內斂和崇高、靜穆的特點。同時,這也是一種現代的、本土的、個性化的言說方式。作為喧囂的特質世界的心靈象徵,他的《靈光》系列總與當代現實之間有著某種間接的文化對應關係。誠如批評家查常平先生所言:“張羽的《靈光》系列,關涉到人的個體生命意識裡最深層的宗教情愫。他創造的‘殘圓’、‘破方’的原初圖式,不過是其作為個體生命從虛無的地平線上生起得救之途留下的蹤跡。蹤跡上書寫著如下的呼求:正因為有殘破,人生才渴求完全;正因為黑暗的肆虐,人類才憧憬恩光的普照。

《心靈映象》節選

© ZHANG YU ART

PART THREE

Fingerprint series

(1991-2017)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1991.3-1

1991 90 × 9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1992.2-3

1992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tea

宣紙、茶水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1.5-1

2001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2.3-1

2002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藏於美國靜泉畫廊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3.1-7

2003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4.8-1

2004 220 × 276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4.11-2

2004 214 × 272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藏於中國美術館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5.3-2

2005 75 × 75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lant pigment

宣紙、水墨、植物質顏料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8.2-2

2008 96 × 86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wash

宣紙、水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9.6-19

2009 空間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wash

宣紙、水墨、水

臺北關渡美術館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9.6-19

2009 空間裝置(局部3)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瓷瓶、手指蘸釉彩摁指印,釉上彩燒制 2009

瓷瓶、手指蘸釉彩摁指印,釉上彩燒制 2009

瓷瓶、手指蘸釉彩摁指印,釉上彩燒制 2009

瓷瓶、手指蘸釉彩摁指印,釉上彩燒制 2009

Diffused Fingerprint

迷漫的指印

2010 影像 Signature: Zhang Yu

Behavior · glass · nail polish

行為、玻璃、指甲油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11.2-20

2011 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修·行-張羽指印作品展1991-2011,今日美術館現場2011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13.2-1

2013 185 × 99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wash

宣紙、水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14.1-8(懸在空中的指印)

2014 裝置 710 × 700 × 7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洛杉磯會展中心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16.4-1

201 6 75 × 75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17

2017 99 × 9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wash

宣紙、水

張羽從傳統文人畫中走出來,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探索當代水墨,並且積極參與和組織九十年代的實驗水墨活動,包括出版、會議和展覽的組織活動。在創作方面,張羽多年來堅守傳統向當代轉化的理念,成為當代水墨藝術的推動者和主將。

張羽九十年代的《靈光》水墨系列發展了85運動中的“宇宙流”水墨,《靈光》系列 揚棄了八十年代水墨畫的超現實和浪漫主義氣息,同時保持了它的理性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核心。 《靈光》的積墨和重複的形式也啟示了《指印》系列的出現,同時《靈光》的形而上凝聚力被融化到《指印》的日常性之中。《指印》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因為它發現了一種不受任何既定藝術形式、藝術觀念或者題材約束的自由表現形式。指印既是身份,也是繪畫的基本元素和形式。《指印》使“無形式”極大化,同時也使“形式”(張羽本人的指紋)極其單純化。《指印》使藝術行為更為私人化,同時也使結果異常儀式化。

張羽多年來一直堅持獨立身份和文化至上的立場,這在中國當代藝術多變的生態中尤顯可貴。我希望也預祝張羽能夠把自己的路走到底。

文/高名潞

2011年2月12日於美國疋茲堡

© ZHANG YU ART

PART FOUR

Shang Mo · Behavioral devices

(2013-2017)

Shang mo-a ritual

上墨-一種儀式

2013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600只白色瓷碗

水、墨汁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

In a toast to Martell-ink and wash

在馬爹利乾杯--水墨

2013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888只馬爹利高腳杯

幹邑水、一得閣墨汁、馬爹利幹邑古堡

In a toast to Martell

在馬爹利乾杯--水墨

2013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888只馬爹利高腳杯

幹邑水、一得閣墨汁、馬爹利幹邑古堡

Shang mo

上墨2014.07.12-08.05

2014 行為裝置80 x 80 x 50 cm x 12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宣紙、水、墨汁

廣東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4.07.12-08.05

2014 行為裝置80 x 80 x 50 cm x 12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宣紙、水、墨汁

廣東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4.07.12-08.05

2014 行為裝置80 x 80 x 50 cm x 12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宣紙、水、墨汁

廣東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5.07.24-對話郭熙

2015 影像裝置尺寸可變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stell wire · monitor

亞克力箱、宣紙、水墨、鋼絲、顯示器

臺北關渡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5.07.24-對話郭熙

2015 影像裝置尺寸可變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stell wire · monitor

亞克力箱、宣紙、水墨、鋼絲、顯示器

臺北關渡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5.07.24-對話郭熙

2015 影像裝置尺寸可變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stell wire · monitor

亞克力箱、宣紙、水墨、鋼絲、顯示器

臺北關渡美術館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南京日報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nan jing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南京日報、水、墨汁

Shang mo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南京日報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nan jing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南京日報、水、墨汁

Shang mo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南京日報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nan jing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南京日報、水、墨汁

Shang mo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南京日報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nan jing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南京日報、水、墨汁

Shang mo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南京日報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nan jing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南京日報、水、墨汁

Shang mo-Wash+ink=?

上墨-水+墨=?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acrylic glass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箱、亞克力鏡面、宣紙、水、墨汁

武漢美術館

Shang mo-Wash+ink=?

上墨-水+墨=?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acrylic glass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箱、亞克力鏡面、宣紙、水、墨汁

武漢美術館

Shang mo-Wash+ink=?

上墨-水+墨=?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acrylic glass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箱、亞克力鏡面、宣紙、水、墨汁

武漢美術館

Shang mo-Wash+ink=?

上墨-水+墨=?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acrylic glass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箱、亞克力鏡面、宣紙、水、墨汁

武漢美術館

Shang mo-Wash+ink=?

上墨-水+墨=?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acrylic glass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箱、亞克力鏡面、宣紙、水、墨汁

武漢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9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水 + 墨 = ?

文 / 張羽

“水+墨=?”作為表達,表面上好像仍然說的是水墨,但事實上“水+墨=?”不再構成慣性中的水墨預設。“水+墨=?”在這裡只作為媒材的組合,構成一個可以演繹的公式。通過這樣一組媒材的碰撞、互融的一次發生與生成後,再侵入到宣紙內部的一次融化,獲得進一步的發生的發生。演變成為一種生長的藝術。

這一動機的關鍵在於通過日常生活中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把我們大腦中所有關於藝術的概念全部“清零”,使物回到各自原本的質性關係中去自然生長。這一生長過程來自於物的自身能量的相互作用,以此,重新審視它什麼都不是的存在關係。

通過製造這樣一公式,我們可以目睹這公式過程中的一些發生,我們雖然也目睹著“水+墨=?”所構成的物的生成,卻無法把握最終的發生。因此,這是一個不能立即直接呈現自身結果的答案的視覺公式,但其製造了一個給我們留下無限遐想空間的思考答案。而在想像的眾多答案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這是“水+墨=?”的關鍵。

作為創作者的我清楚“水+墨=?”的基本生長過程,從視覺觀看具有兩個結果的不同內容的觀看。首先是對其製造的物的外在的觀看,觀者可以直接看到它日積月累的生長過程。然後是對其物的內部觀看,但這個觀看卻需要經歷一年的時間才能獲得其物的最後生成,也就是需要等待宣紙中的水全部蒸發的那一天。

然而,這個發生過程的最後生成對“水+墨=?”這個表達公式來講不重要。所以,我在展出現場製造的是一個,觀眾看不到我所製造的物的最終生長的內部答案的作品現場。實際上,我們能立即看到的或一年之後看到的,都不是真正的藝術答案。

誠然,我製造這樣一個公式的整個表達及表達過程,一直都在提問觀者:這是藝術嗎?因為這種呈現的方式已經告訴我們,它不是過去我們看到的那些藝術。那麼,如果通過這樣一種對“水+墨=?”的轉換過程,你能意識到這是一種藝術,那它一定就是一種新的藝術。

就是說,“水+墨=?”這個公式只證明了一個問題,水+墨看似等於水墨,卻不等於水墨,當再加上宣紙時,我們再次發現其不僅不等於水墨,也不等於水墨畫。

於是,我們必然確信:“水+墨=?”在於清零過去所有的藝術概念,其根本在於媒介是可以通過方法創造出不同的藝術方式、不同的藝術表達!

2017.10.16於杭州

© ZHANG YU ART

PART FIVE

Shang Cha · Behavioral devices

(2014-2017)

Shang cha

上茶2014.10.12

2014 張羽將沏好的龍井茶水第3次添加滿瓷碗內

Behavior device

行為裝置

Shang cha

上茶2014.11.10

2014 上水狀態 Signature: Zhang Yu

Behavior device

行為裝置

Shang cha

8806 1988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8907 1989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encil

宣紙、水墨、鉛筆

8906 1989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8905 1989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8903 1989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encil

宣紙、水墨、鉛筆

你這樣走過生命的普通道路!

--談張羽的藝術

文 / 伊恩·羅伯特森

(Iain Robertson學者、英國蘇富比學院院長)

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獨立存在的,所有事物都依循神聖法則運行,彼此相生相成。這可以說是張羽走向虛無旅程的第一階段,同一時間他也開始體認到所有生命都在受苦、每個有形物體都只是曇花一現。

© ZHANG YU ART

PART TWO

Miraculous brightness series

(1993-2004)

The tenth of the soul set-yun

墨魂集第十篇--暈

1993 13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bai shui fen se

宣紙、水墨、白水粉色

Ink notes9402

墨象筆記9402

1994 70 × 63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ropene · bai shui fen se

宣紙、水墨、丙烯、白水粉色

Ink notes9407

墨象筆記9407

1994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ropene · bai shui fen se

宣紙、水墨、丙烯、白水粉色

Miraculous brightness six:xuan zhi de po fang

靈光6號:懸置的破方

1994 1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Miraculous brightness eight:Floating residual circle

靈光8號:漂浮的殘圓

1994 1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Miraculous brightness forty-seven:Floating residual circle

靈光47號:漂浮的殘圓

1997 1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Miraculous brightness fifty-two:Floating residual circle

靈光52號:漂浮的殘圓

1998 2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2000-1

2000 250 × 125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2000-3

2000 2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2000-8

2000 400 × 1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soybean milk

宣紙、水墨、豆漿

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Miraculous brightness sixty-nine:xuan zhi de po fang

靈光69號:懸置的破方

2001-2003 200 × 2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墨西哥亞蘭達桑托絲女士收藏

Miraculous brightness seventy-eight:Floating residual circle

靈光78號:漂浮的殘圓

2004 210 × 26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心 靈 映 象

文 / 何桂彥

他筆下的“殘圓”、“破方”不僅僅是一種“心靈映象”的符號,更值得贊許的是,他能將它們與具體的筆墨較好地糅合在一起,結果使他的作品在整體上具有內省、內斂和崇高、靜穆的特點。同時,這也是一種現代的、本土的、個性化的言說方式。作為喧囂的特質世界的心靈象徵,他的《靈光》系列總與當代現實之間有著某種間接的文化對應關係。誠如批評家查常平先生所言:“張羽的《靈光》系列,關涉到人的個體生命意識裡最深層的宗教情愫。他創造的‘殘圓’、‘破方’的原初圖式,不過是其作為個體生命從虛無的地平線上生起得救之途留下的蹤跡。蹤跡上書寫著如下的呼求:正因為有殘破,人生才渴求完全;正因為黑暗的肆虐,人類才憧憬恩光的普照。

《心靈映象》節選

© ZHANG YU ART

PART THREE

Fingerprint series

(1991-2017)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1991.3-1

1991 90 × 9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1992.2-3

1992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tea

宣紙、茶水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1.5-1

2001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2.3-1

2002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藏於美國靜泉畫廊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3.1-7

2003 68 × 68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4.8-1

2004 220 × 276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4.11-2

2004 214 × 272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藏於中國美術館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5.3-2

2005 75 × 75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plant pigment

宣紙、水墨、植物質顏料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8.2-2

2008 96 × 86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wash

宣紙、水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9.6-19

2009 空間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wash

宣紙、水墨、水

臺北關渡美術館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09.6-19

2009 空間裝置(局部3)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宣紙、水墨

瓷瓶、手指蘸釉彩摁指印,釉上彩燒制 2009

瓷瓶、手指蘸釉彩摁指印,釉上彩燒制 2009

瓷瓶、手指蘸釉彩摁指印,釉上彩燒制 2009

瓷瓶、手指蘸釉彩摁指印,釉上彩燒制 2009

Diffused Fingerprint

迷漫的指印

2010 影像 Signature: Zhang Yu

Behavior · glass · nail polish

行為、玻璃、指甲油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11.2-20

2011 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修·行-張羽指印作品展1991-2011,今日美術館現場2011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13.2-1

2013 185 × 99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wash

宣紙、水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14.1-8(懸在空中的指印)

2014 裝置 710 × 700 × 70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洛杉磯會展中心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16.4-1

201 6 75 × 75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plant pigment

宣紙、植物質顏料

Fingerprint series

指印2017

2017 99 × 90 cm Signature: Zhang Yu

Rice paper · wash

宣紙、水

張羽從傳統文人畫中走出來,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探索當代水墨,並且積極參與和組織九十年代的實驗水墨活動,包括出版、會議和展覽的組織活動。在創作方面,張羽多年來堅守傳統向當代轉化的理念,成為當代水墨藝術的推動者和主將。

張羽九十年代的《靈光》水墨系列發展了85運動中的“宇宙流”水墨,《靈光》系列 揚棄了八十年代水墨畫的超現實和浪漫主義氣息,同時保持了它的理性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核心。 《靈光》的積墨和重複的形式也啟示了《指印》系列的出現,同時《靈光》的形而上凝聚力被融化到《指印》的日常性之中。《指印》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因為它發現了一種不受任何既定藝術形式、藝術觀念或者題材約束的自由表現形式。指印既是身份,也是繪畫的基本元素和形式。《指印》使“無形式”極大化,同時也使“形式”(張羽本人的指紋)極其單純化。《指印》使藝術行為更為私人化,同時也使結果異常儀式化。

張羽多年來一直堅持獨立身份和文化至上的立場,這在中國當代藝術多變的生態中尤顯可貴。我希望也預祝張羽能夠把自己的路走到底。

文/高名潞

2011年2月12日於美國疋茲堡

© ZHANG YU ART

PART FOUR

Shang Mo · Behavioral devices

(2013-2017)

Shang mo-a ritual

上墨-一種儀式

2013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600只白色瓷碗

水、墨汁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

In a toast to Martell-ink and wash

在馬爹利乾杯--水墨

2013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888只馬爹利高腳杯

幹邑水、一得閣墨汁、馬爹利幹邑古堡

In a toast to Martell

在馬爹利乾杯--水墨

2013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888只馬爹利高腳杯

幹邑水、一得閣墨汁、馬爹利幹邑古堡

Shang mo

上墨2014.07.12-08.05

2014 行為裝置80 x 80 x 50 cm x 12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宣紙、水、墨汁

廣東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4.07.12-08.05

2014 行為裝置80 x 80 x 50 cm x 12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宣紙、水、墨汁

廣東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4.07.12-08.05

2014 行為裝置80 x 80 x 50 cm x 12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宣紙、水、墨汁

廣東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5.07.24-對話郭熙

2015 影像裝置尺寸可變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stell wire · monitor

亞克力箱、宣紙、水墨、鋼絲、顯示器

臺北關渡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5.07.24-對話郭熙

2015 影像裝置尺寸可變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stell wire · monitor

亞克力箱、宣紙、水墨、鋼絲、顯示器

臺北關渡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5.07.24-對話郭熙

2015 影像裝置尺寸可變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rice paper · ink and wash · stell wire · monitor

亞克力箱、宣紙、水墨、鋼絲、顯示器

臺北關渡美術館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南京日報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nan jing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南京日報、水、墨汁

Shang mo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南京日報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nan jing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南京日報、水、墨汁

Shang mo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南京日報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nan jing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南京日報、水、墨汁

Shang mo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南京日報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nan jing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南京日報、水、墨汁

Shang mo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南京日報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 nan jing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南京日報、水、墨汁

Shang mo-Wash+ink=?

上墨-水+墨=?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acrylic glass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箱、亞克力鏡面、宣紙、水、墨汁

武漢美術館

Shang mo-Wash+ink=?

上墨-水+墨=?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acrylic glass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箱、亞克力鏡面、宣紙、水、墨汁

武漢美術館

Shang mo-Wash+ink=?

上墨-水+墨=?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acrylic glass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箱、亞克力鏡面、宣紙、水、墨汁

武漢美術館

Shang mo-Wash+ink=?

上墨-水+墨=?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acrylic glass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箱、亞克力鏡面、宣紙、水、墨汁

武漢美術館

Shang mo-Wash+ink=?

上墨-水+墨=?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Acrylic box · acrylic glass · rice paper · wash · ink

亞克力箱、亞克力鏡面、宣紙、水、墨汁

武漢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9

2017 行為裝置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Shang mo

上墨2017.10.18-12.26

2017 行為裝置(不同時間、溫度) Signature: Zhang Yu

Thousand bowl · wash · ink

千隻瓷碗、水、墨汁

上海寶龍美術館

水 + 墨 = ?

文 / 張羽

“水+墨=?”作為表達,表面上好像仍然說的是水墨,但事實上“水+墨=?”不再構成慣性中的水墨預設。“水+墨=?”在這裡只作為媒材的組合,構成一個可以演繹的公式。通過這樣一組媒材的碰撞、互融的一次發生與生成後,再侵入到宣紙內部的一次融化,獲得進一步的發生的發生。演變成為一種生長的藝術。

這一動機的關鍵在於通過日常生活中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把我們大腦中所有關於藝術的概念全部“清零”,使物回到各自原本的質性關係中去自然生長。這一生長過程來自於物的自身能量的相互作用,以此,重新審視它什麼都不是的存在關係。

通過製造這樣一公式,我們可以目睹這公式過程中的一些發生,我們雖然也目睹著“水+墨=?”所構成的物的生成,卻無法把握最終的發生。因此,這是一個不能立即直接呈現自身結果的答案的視覺公式,但其製造了一個給我們留下無限遐想空間的思考答案。而在想像的眾多答案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這是“水+墨=?”的關鍵。

作為創作者的我清楚“水+墨=?”的基本生長過程,從視覺觀看具有兩個結果的不同內容的觀看。首先是對其製造的物的外在的觀看,觀者可以直接看到它日積月累的生長過程。然後是對其物的內部觀看,但這個觀看卻需要經歷一年的時間才能獲得其物的最後生成,也就是需要等待宣紙中的水全部蒸發的那一天。

然而,這個發生過程的最後生成對“水+墨=?”這個表達公式來講不重要。所以,我在展出現場製造的是一個,觀眾看不到我所製造的物的最終生長的內部答案的作品現場。實際上,我們能立即看到的或一年之後看到的,都不是真正的藝術答案。

誠然,我製造這樣一個公式的整個表達及表達過程,一直都在提問觀者:這是藝術嗎?因為這種呈現的方式已經告訴我們,它不是過去我們看到的那些藝術。那麼,如果通過這樣一種對“水+墨=?”的轉換過程,你能意識到這是一種藝術,那它一定就是一種新的藝術。

就是說,“水+墨=?”這個公式只證明了一個問題,水+墨看似等於水墨,卻不等於水墨,當再加上宣紙時,我們再次發現其不僅不等於水墨,也不等於水墨畫。

於是,我們必然確信:“水+墨=?”在於清零過去所有的藝術概念,其根本在於媒介是可以通過方法創造出不同的藝術方式、不同的藝術表達!

2017.10.16於杭州

© ZHANG YU ART

PART FIVE

Shang Cha · Behavioral devices

(2014-2017)

Shang cha

上茶2014.10.12

2014 張羽將沏好的龍井茶水第3次添加滿瓷碗內

Behavior device

行為裝置

Shang cha

上茶2014.11.10

2014 上水狀態 Signature: Zhang Yu

Behavior device

行為裝置

Shang ch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