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用責任和使命詮釋“傳奇”人生——全國政協委員丁目迪的家國情懷

用責任和使命詮釋“傳奇”人生

——全國政協委員丁目迪的家國情懷

從28歲成為甘肅省政協委員,到目前擔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丁目迪做過縣政協副主席、州政協副主席,數任省政協委員、一任全國政協委員,和人民政協結下了不解情緣。 他用提案、發言等方式,積極為民族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鼓與呼,不斷用實際行動詮釋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責任和使命。

丁目迪的人生經歷,既充滿了過往的酸楚,也飽含著付出的收穫,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用“傳奇”二字來總結再恰當不過——生於富賈之家卻靠乞討度過童年,沒有上過學,後來成了“不識字委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他和遠在沙特從未謀面的父親取得了聯繫,並且做起了國際貿易,因貢獻特殊,被推薦為省政協委員;因為深受“不識字”之苦,他擔任省政協委員的第一件“傑作”,就是幾乎每年獎勵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一所民族中學學習優秀的學生和辛勤奉獻的老師;在被推薦到縣政協任職後,他召開家庭會議,決定將自己經營多年的生意交給哥哥和子侄們打理,毅然走向了公益人生之路,從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幫助先心病兒童手術治療,到參與修道路、建電站、築景區,再到為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捐款捐物和募集資金,處處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作為一名民族宗教界委員,他把維護民族團結宗教和順視為己任,宣講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如今,一部以他的傳奇經歷為原型的院線電影已經完成拍攝,正在緊張的後期製作當中,預計明年4月份上映。

這就是住甘全國政協委員丁目迪,一位不走尋常路、用“傳奇”來詮釋人生的“特殊”委員。 近日,丁目迪敞開心扉,坦言他對國家的愛,對民族宗教的情,對慈善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

談國家

國家強大了老百姓才有依靠

今年上映的電影《戰狼2》大獲成功,看完這部影片的觀眾無不心潮澎湃。 影片激起了國人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無論身處世界哪個角落的中國人,都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我很認同這個電影的理念,只有國家強大了,民眾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作為改革開放後較早走出國門做生意的一批人,丁目迪對此深有感觸。

1985年,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丁目迪和遠在沙特、從未謀面的父親取得聯繫並見了面。 利用父親在沙特的這一便利條件,丁目迪開始將國內的一些日用品出口到沙特,做起了國際貿易。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上升,當有人介紹他是中國人時,聽者就會微笑著向他伸出大拇指:“China!good,good!”

“我是親身感受了這30多年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這都是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的結果,沒有國家的逐步強大,我們走出去總會被人瞧不起,很難得到別人認可。 我一再跟周邊的人說,我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的國家,只有國家變強大了,老百姓走到哪裡都能挺直腰杆。

”丁目迪動情地說。

談民族宗教

相互尊重積極溝通是基礎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大多都是因為溝通交流太少而產生,民族和民族之間、宗教和宗教之間,甚至宗教內部的各個派別之間的隔閡,大多也是因為誤解所產生。 因此,大家相互尊重,積極地交流溝通,這個社會就會少一些誤會與隔閡。 ”作為民族宗教界委員,這是丁目迪對所處界別工作的認識。

童年時期,因為家道陡寒,丁目迪不得不靠外出乞討為生。 當乞討到瑪曲草原時,一個好心的藏族家庭收養了他。 從此,他就有了一個藏族阿媽,多了幾個藏族兄弟,尤其和與他年齡相仿的藏族兄弟卓瑪加關係交好,白天兩人一起在草原上牧馬放歌,晚上又擠在同一個羊皮襖裡睡覺,幾乎形影不離。

最讓丁目迪感動的是藏族阿媽,不僅收留了他,還充分尊重他的信仰,每年穆斯林齋月期間,半夜起來專門為他一個人做飯。

“當年我是一個靠乞討為生的流浪兒,在這個藏族家庭中得到了家的溫暖,在信仰上還得到了藏族同胞的充分尊重,我還有什麼理由不愛他們,不去尊重他們?”直至今日,丁目迪都把這個藏族家庭當做自己的家,只要有機會,就要去看看自己藏族阿媽和藏族兄弟,還有當年熟識的寺院僧人,並力所能及地給他們提供幫助。

臨潭是少數民族雜居地區,宗教信仰多有不同。 丁目迪經常深入群眾,舉辦以團結進步為主題的座談會,為促進相互信任和增進團結而努力。 他在擔任蘭州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和名譽會長期間,努力創造各種機會讓人們溝通交流,領略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引導大家愛國愛教、團結和諧,努力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丁目迪覺得,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傳達到信教群眾中去是作為一名民族宗教界政協委員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以來,每年全國兩會結束後,丁目迪都要到蘭州的各清真寺宣傳全國兩會精神。在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以後,難掩興奮之情的丁目迪又把大家組織到一起,共同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讓十九大精神深入信教群眾的心裡。

談教育

不讀書,窮根難除

曾經的不識字給丁目迪帶來許多不便,尤其在做國際貿易時吃過虧。自此,他決定有機會一定要建一所學校,力爭讓適齡孩子都有學上,以免吃不識字的虧。

臨潭縣地處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滯後,少數民族人才尤為匱乏。1988年,在一次有省委主要領導參加的政協會議上,當問到丁目迪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丁目迪說個人沒有需要解決的困難,只是臨潭縣沒有民族中學,少數民族的許多孩子讀完小學就沒學上了,他希望能為臨潭縣申請建設一所民族中學。

1989年,丁目迪的建議得到採納和批准。為了籌集建校資金,丁目迪不辭勞苦,四處奔波,動員親戚朋友和群眾積極捐資助學,並帶頭捐款,他還多次自費奔赴北京、蘭州、臨夏等地籌措資金,甚至動員時任伊朗駐華大使捐了款。在丁目迪的不懈努力下,1992年8月,這所占地29畝、教學樓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的中學落成了,第一批400多名回、漢、藏族少年走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此後,他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興辦教育上,多次在有關會議上為改變民族貧困地區文化教育滯後的現狀大聲疾呼。至今,丁目迪幾乎每年都要去臨潭縣民族

中學一趟,專門資助和獎勵那些勤奮學習、學有所成的貧困學生。

談扶貧

情系民生,真情回饋社會

“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丁目迪始終把這句話銘記在心,堅信這是一位政協委員的職責,並力所能及地踐行著。

“5·12”汶川大地震後,震區的救援和重建工作牽動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丁目迪目睹災後慘狀,沉痛的心久久不能平息。身為蘭州市政協常委、蘭州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的他帶頭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30多萬元,並積極配合蘭州市伊協開展募捐活動,共收到捐款110多萬元。在丁目迪積極奔走呼籲下,科威特友人艾哈麥德·丹卜斯、沙特籍華人伊斯瑪儀·丁,巴林伊斯蘭教協會等為四川和甘肅地震災區捐助善款共30多萬元。

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後,丁目迪又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向災區捐贈價值8萬餘元的食品、蔬菜、牛羊肉等急需物資。並主動在災區做了一名志願者,一干就是10多天。

脫貧攻堅行動開展以來,丁目迪積極回應黨委、政府號召和政協倡議,全力以赴投身到脫貧攻堅行動中去。丁目迪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為幫扶戶送去緊缺物資的同時,還積極幫助他們發展產業,一戶幫扶戶在他的全力幫助下,飼養的牛超過了百頭,已經開始向小康生活邁進。丁目迪叮囑他,一個人的好不算好,自己致富一定不能忘記那些還處於貧困階段的鄉親,只有大家日子都過好了,生活才有滋味。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在做好事。脫貧攻堅行動還在繼續,丁目迪也從沒停下幫扶的腳步。每當有人告訴他某人需要幫助,丁目迪都會竭盡所能,全力以赴。自感身單力薄,丁目迪還在今年上半年與在甘肅和廣州的一些企業家一起,聯合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並擔任名譽會長。丁目迪常說:“個人富不算富,一村一鄉脫貧致富是小富,只有全縣富了,國家富了,才是大富。”

他在擔任蘭州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和名譽會長期間,努力創造各種機會讓人們溝通交流,領略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引導大家愛國愛教、團結和諧,努力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丁目迪覺得,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傳達到信教群眾中去是作為一名民族宗教界政協委員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以來,每年全國兩會結束後,丁目迪都要到蘭州的各清真寺宣傳全國兩會精神。在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以後,難掩興奮之情的丁目迪又把大家組織到一起,共同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讓十九大精神深入信教群眾的心裡。

談教育

不讀書,窮根難除

曾經的不識字給丁目迪帶來許多不便,尤其在做國際貿易時吃過虧。自此,他決定有機會一定要建一所學校,力爭讓適齡孩子都有學上,以免吃不識字的虧。

臨潭縣地處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滯後,少數民族人才尤為匱乏。1988年,在一次有省委主要領導參加的政協會議上,當問到丁目迪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丁目迪說個人沒有需要解決的困難,只是臨潭縣沒有民族中學,少數民族的許多孩子讀完小學就沒學上了,他希望能為臨潭縣申請建設一所民族中學。

1989年,丁目迪的建議得到採納和批准。為了籌集建校資金,丁目迪不辭勞苦,四處奔波,動員親戚朋友和群眾積極捐資助學,並帶頭捐款,他還多次自費奔赴北京、蘭州、臨夏等地籌措資金,甚至動員時任伊朗駐華大使捐了款。在丁目迪的不懈努力下,1992年8月,這所占地29畝、教學樓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的中學落成了,第一批400多名回、漢、藏族少年走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此後,他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興辦教育上,多次在有關會議上為改變民族貧困地區文化教育滯後的現狀大聲疾呼。至今,丁目迪幾乎每年都要去臨潭縣民族

中學一趟,專門資助和獎勵那些勤奮學習、學有所成的貧困學生。

談扶貧

情系民生,真情回饋社會

“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丁目迪始終把這句話銘記在心,堅信這是一位政協委員的職責,並力所能及地踐行著。

“5·12”汶川大地震後,震區的救援和重建工作牽動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丁目迪目睹災後慘狀,沉痛的心久久不能平息。身為蘭州市政協常委、蘭州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的他帶頭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30多萬元,並積極配合蘭州市伊協開展募捐活動,共收到捐款110多萬元。在丁目迪積極奔走呼籲下,科威特友人艾哈麥德·丹卜斯、沙特籍華人伊斯瑪儀·丁,巴林伊斯蘭教協會等為四川和甘肅地震災區捐助善款共30多萬元。

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後,丁目迪又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向災區捐贈價值8萬餘元的食品、蔬菜、牛羊肉等急需物資。並主動在災區做了一名志願者,一干就是10多天。

脫貧攻堅行動開展以來,丁目迪積極回應黨委、政府號召和政協倡議,全力以赴投身到脫貧攻堅行動中去。丁目迪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為幫扶戶送去緊缺物資的同時,還積極幫助他們發展產業,一戶幫扶戶在他的全力幫助下,飼養的牛超過了百頭,已經開始向小康生活邁進。丁目迪叮囑他,一個人的好不算好,自己致富一定不能忘記那些還處於貧困階段的鄉親,只有大家日子都過好了,生活才有滋味。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在做好事。脫貧攻堅行動還在繼續,丁目迪也從沒停下幫扶的腳步。每當有人告訴他某人需要幫助,丁目迪都會竭盡所能,全力以赴。自感身單力薄,丁目迪還在今年上半年與在甘肅和廣州的一些企業家一起,聯合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並擔任名譽會長。丁目迪常說:“個人富不算富,一村一鄉脫貧致富是小富,只有全縣富了,國家富了,才是大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