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鍾愛戰略性武器裝備,究是要幹什麼?

近日, 日本首架C-2運輸機正式服役, 起飛重量超過100噸, 機長43.9米, 翼展44.4米, 高14.2米, 最大起飛重量141噸, 有效載荷約30噸。 加之, C-2運輸機的貨倉寬高均達到了4米, 這使該機可以裝載軍用集裝箱、卡車、現役的96式輪式裝甲車, 最新式的13式機動戰車, 還可裝一架UH-60G直升機。 C-2運輸機在裝載12噸的情況下航程可達6500公里。 這些資料已經表明, C-2運輸機就是一種典型的戰略運輸機。

因“和平憲法”的約束, 日本是不能在國外進行戰爭行動的。 日本擁有這種戰略性裝備幹什麼?越來越多的國家也在尋找發展戰略性武器裝備又是為什麼?這種現象值得重視。

戰略性武器正日益受鍾愛

央視軍事評論員 巔之鷹

日本獨特企圖

日本發展戰略性武器裝備的內在動力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為衝破“和平憲法”束縛後在海外從事軍事行動做準備, 同時支撐其所謂的世界大國地位。 當前, 日本不僅在武器上,

而且在裝備上都在積極準備滿足這種戰略性行動的需要。 日本近年來不斷入役的所謂“准航母”系列的軍艦, 其實就是為此目的準備的。

日本於2013年下水的“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主要技術資料:艦長248米, 飛行甲板寬38米, 標準排水量19500噸, 容納14架直升機, 可同時起降5架直升機, 最大航速30節等。 這些技術性能表明, 該型艦已經具備了航母的性能。 同時從結構上看, “出雲”號還沿用了全通式飛行甲板, 右舷艦島等航空母艦的佈局。 如果不說它具有戰略性, 可能沒有人會相信。

“出雲”號在歷史上命名的軍艦可是不簡單。 1897年, 日本向英國訂購了一艘裝甲巡洋艦, 命名為“出雲”號, 竣工後成為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裝甲巡洋艦。 該艦為日本在日俄戰爭時期對俄海戰獲勝立下了汗馬功勞。 改裝後, 降為海防艦, 該艦在侵華戰爭中成為急先鋒, 成為日本軍隊橫行中國的符號。 日本用昔日罪行累累的軍艦名稱來命名當今的軍艦, 其意圖也就不言而喻了。

日本自衛佇列裝的C-2運輸機具有為戰略性行動服務的能力。

這種戰略性航空器與海上具有航母性能的軍艦一起, 形成了海空戰略性力量。 這種能力, 名為維護國土安全需要, 實為海外行動做準備。 一方面, 推動突破“和平憲法”, 為這種“突破”做技術能力支撐;另一方面, 為突破“和平憲法”後參與海外的戰爭行動, 打造世界大國地位。

可以設想, 日本將會不斷發展戰略性武器裝備, 加強戰略性力量建設的。 這種腳步不會停歇。 由於日本對過去侵略歷史不願意正確反省, 誰會相信日本這種戰略性力量發展不能影響世界和平安全穩定呢!

致力懾止戰爭

人們會說, 當今世界不僅僅日本一家重視發展戰略性武器裝備, 還有諸多國家也在重視發展戰略性武器裝備。

是的, 但必須認識到, 其它國家與日本發展戰略性武器裝備的目的是不同的, 多數是為了遏制戰爭、懾止戰爭。 中國就是這類國家的突出代表。

一個國家發展什麼樣的軍力, 這種軍力用於什麼目的, 是由這個國家的大政方針決定的。 推行強權政策的國家, 即便軍力不強, 也會給世界和平穩定造成威脅, 更別說這樣的國家不斷追求強大軍力了, 發動戰爭也就不可避免了。

人們都知道,近代以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出現的世界性強國無不是通過戰爭來實現的。但是,中國堅持的大政方針與此不同,中國要突破這種歷史性的定律,追求“強而不霸”的發展之路。中國堅持防禦性國防政策就是真實體現。為了維護和平安全穩定,中國必須擁有遏制戰爭的能力,懾止戰爭的實力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對此,中國要擁有戰略威懾能力。中國發展戰略力量也就成為必然。這是中國重視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重視發展戰略性力量的重要原因。可以說,中國擁有戰略力量越強,世界和平穩定越多一份機會。

提升戰爭能力

縱觀當今世界戰略性武器裝備發展日益受到重視這一現象,人們或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小國家也在發展戰略性力量。為什麼呢?這一現象的背後或由戰爭形態的發展所驅使。從目前發展的戰略性武器裝備性能看,幾乎都屬於傳統戰爭的武器裝備。從發展的戰略性武器裝備擁有主體看,越來越多的中小國家在追求。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一是隨著利益博弈越來越激烈,大國強國越來越頻繁地使用軍事手段來維護利益,中小國家受到威脅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另一方面,運用軍事手段的形式越來越傾向於從使用戰爭轉為顯示實力進行威懾的方向發展,以求通過威懾達到目的。這就逼著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戰略能力,以維護國家利益。同時,中小國家與霸權國家在新形態戰爭領域展開博弈的能力還十分有限,這也讓中小國家重點與霸權國家在傳統戰爭領域展開較量。

這就使世界軍事舞臺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霸權國家和技術先進的國家轉向發展新形態戰爭能力之時,其它國家仍然在完善傳統戰爭的能力。這種戰爭能力不是準備打贏戰鬥或局部衝突,而是發展擁有同世界霸權或地區霸權國家進行最大烈度的傳統戰爭的能力,集中表現在發展戰略威懾力上。

維護霸權地位

霸權國家也沒有閑著。在其它國家追求傳統戰爭領域內戰略性武器裝備的時候,霸權國家一方面繼續提高傳統戰爭戰略武器裝備性能外,還為新形態戰爭研發各種武器裝備。從發揮作用角度看,為新形態戰爭而研發的武器裝備幾乎都具有戰略性意義。如果說新形態戰爭是一種戰略性戰爭的話,中小國家一方面要準備打贏傳統戰爭,同時正受到新形態的威脅。這是中小國家不能不正視的一種戰爭發展現實。

責編:趙瑞交

來稿請發郵箱yangshijunshi@js7tv.cn

人們都知道,近代以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出現的世界性強國無不是通過戰爭來實現的。但是,中國堅持的大政方針與此不同,中國要突破這種歷史性的定律,追求“強而不霸”的發展之路。中國堅持防禦性國防政策就是真實體現。為了維護和平安全穩定,中國必須擁有遏制戰爭的能力,懾止戰爭的實力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對此,中國要擁有戰略威懾能力。中國發展戰略力量也就成為必然。這是中國重視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重視發展戰略性力量的重要原因。可以說,中國擁有戰略力量越強,世界和平穩定越多一份機會。

提升戰爭能力

縱觀當今世界戰略性武器裝備發展日益受到重視這一現象,人們或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小國家也在發展戰略性力量。為什麼呢?這一現象的背後或由戰爭形態的發展所驅使。從目前發展的戰略性武器裝備性能看,幾乎都屬於傳統戰爭的武器裝備。從發展的戰略性武器裝備擁有主體看,越來越多的中小國家在追求。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一是隨著利益博弈越來越激烈,大國強國越來越頻繁地使用軍事手段來維護利益,中小國家受到威脅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另一方面,運用軍事手段的形式越來越傾向於從使用戰爭轉為顯示實力進行威懾的方向發展,以求通過威懾達到目的。這就逼著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戰略能力,以維護國家利益。同時,中小國家與霸權國家在新形態戰爭領域展開博弈的能力還十分有限,這也讓中小國家重點與霸權國家在傳統戰爭領域展開較量。

這就使世界軍事舞臺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霸權國家和技術先進的國家轉向發展新形態戰爭能力之時,其它國家仍然在完善傳統戰爭的能力。這種戰爭能力不是準備打贏戰鬥或局部衝突,而是發展擁有同世界霸權或地區霸權國家進行最大烈度的傳統戰爭的能力,集中表現在發展戰略威懾力上。

維護霸權地位

霸權國家也沒有閑著。在其它國家追求傳統戰爭領域內戰略性武器裝備的時候,霸權國家一方面繼續提高傳統戰爭戰略武器裝備性能外,還為新形態戰爭研發各種武器裝備。從發揮作用角度看,為新形態戰爭而研發的武器裝備幾乎都具有戰略性意義。如果說新形態戰爭是一種戰略性戰爭的話,中小國家一方面要準備打贏傳統戰爭,同時正受到新形態的威脅。這是中小國家不能不正視的一種戰爭發展現實。

責編:趙瑞交

來稿請發郵箱yangshijunshi@js7tv.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