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志成:發展現代農業 推進鄉村振興

1月4日下午, 政協天水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范多智、王曉梅、方正偉等10位政協委員就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面對面協商討論, 暢所欲言, 履職建言。 現將10位委員發言予以刊發。

發展現代農業 推進鄉村振興

高志成 委 員(市政協委員、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

近年來,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 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符合我市實際, 促進農業發展的措施辦法, 特別是堅持不懈地實施“48113”現代農業推進計畫, 加大對主導產業及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注重科技支撐,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有力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 培育出了一批現代農業發展的樣板和典型。 但從總體上看, 我市仍處於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的起步階段, 農業立地條件差、鄉村人口多、農村貧困面大、農業產業化水準低、農民增收緩慢、城鄉差距較大的矛盾和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因此, 只有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夯實產業基礎, 才能有效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一、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要堅持“穩定面積, 依靠科技, 提高單產, 增加總產”基本方針, 實施“地膜、種子、沃土、植保、農機”五大工程, 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 實施藏糧于地、藏糧於技戰略, 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 保護提升耕地品質, 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資訊化水準。 加快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健全利益補償機制, 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二、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一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促進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農業服務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 二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 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 用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 提升農業科技和裝備應用水準,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 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機械化和資訊化, 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三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 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社會化、產業化水準, 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三、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要按照縣區有主業、鄉村有品牌的思路, 因地制宜, 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建成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著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 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和專業鄉鎮, 形成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的格局。 尊重自然規律、市場規律, 圍繞“南林北果、東牧西菜”的產業佈局,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 形成區域分工合理、發展特色鮮明、生產要素和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得到充分利用的產業格局, 儘快建成高效蔬菜經濟區、林果經濟區、草食畜牧業經濟區和農產品加工經濟區。 要強化品質興農、品牌強農, 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全程化監管, 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放在突出位置, 全面提升農產品品質安全水準和產業化經營水準,
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畜牧業方面, 大力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和健康養殖, 推進標準化生產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著力推動畜牧全產業鏈發展, 並抓好動物疫病防治和免疫, 確保畜產品安全。 果業方面, 提升以“花牛”蘋果為主的優質果品基地建設水準, 全面提質增效, 大力發展規模較大、科技水準較高的果品氣調貯藏庫和精選包裝、分選、打蠟生產線, 延長果品產業鏈。 蔬菜產業方面, 著力打造以精細蔬菜為主的綠色食品基地, 爭創全國知名品牌, 進一步加強蔬菜產品品質安全監管,繼續做好商標註冊、綠色品牌認證等工作。 並以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雙創”為重點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發展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

四、提升農業科技水準

圍繞科技興農戰略,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以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為平臺,進一步拓展對外技術交流協作,在鞏固和深化近年來與國內外科研院(所)交流、協作的基礎上,加強院地合作,進一步拓寬科技協作新領域,豐富合作方式,建立穩定的技術交流與協作關係,在積極開展自主研發的同時,加強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努力構建全市農業技術研究、示範推廣的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轉化能力。加快農業科技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完善技術推廣體系,積極引導與激勵農業科技人員通過技術承包、技術服務參與優質農產品開發和基地建設,發揮其技術優勢,創辦、領辦技術服務型企業;鼓勵農業企業、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技術能人開展技術推廣,形成全方位、多層次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採取多種形式,把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和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作為農業科技示範推廣的主要陣地,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建立完善農業資訊體系,充分發揮各類農業資訊網站的作用,加強資訊的收集、加工和發佈,及時傳遞政策資訊、科技資訊、產品資訊和市場價格資訊,切實為“三農”搞好服務。

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要積極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託管、聯耕聯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準。國情市情決定了在相當長一個時期普通農戶仍是農業生產的基本面,要保護好小農戶利益,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戶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入規模經營、現代生產,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要大力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農技推廣與經營性技術服務共同發展新機制。

四、提升農業科技水準

圍繞科技興農戰略,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以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為平臺,進一步拓展對外技術交流協作,在鞏固和深化近年來與國內外科研院(所)交流、協作的基礎上,加強院地合作,進一步拓寬科技協作新領域,豐富合作方式,建立穩定的技術交流與協作關係,在積極開展自主研發的同時,加強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努力構建全市農業技術研究、示範推廣的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轉化能力。加快農業科技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完善技術推廣體系,積極引導與激勵農業科技人員通過技術承包、技術服務參與優質農產品開發和基地建設,發揮其技術優勢,創辦、領辦技術服務型企業;鼓勵農業企業、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技術能人開展技術推廣,形成全方位、多層次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採取多種形式,把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和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作為農業科技示範推廣的主要陣地,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建立完善農業資訊體系,充分發揮各類農業資訊網站的作用,加強資訊的收集、加工和發佈,及時傳遞政策資訊、科技資訊、產品資訊和市場價格資訊,切實為“三農”搞好服務。

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要積極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託管、聯耕聯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準。國情市情決定了在相當長一個時期普通農戶仍是農業生產的基本面,要保護好小農戶利益,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戶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入規模經營、現代生產,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要大力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農技推廣與經營性技術服務共同發展新機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