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印度電商市場“三足鼎立”,阿裡和騰訊就占了兩

最近, 電商科技圈內的“頭條新聞”無疑印度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 Flipkart 即將收購其競爭對手 Snapdeal 。 多家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大量報導和猜測, 幕後故事似乎也有各種版本。

近日, 外媒 TIA 聯繫了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 瞭解到了本次交易的第一手資料。

當前交易狀態

上週二, Snapdeal 公司召開了最後一次董事會, 相比於過去幾次會議的爭論不休, 這次他們已經獲得明確的方向——將 Snapdeal 和 Flipkart 合併。 如果討論有所進展的話, 這筆合併交易將會在未來4-6個星期內完成, 但目前, 股東們尚未達成一致。

“被子和嘴唇之間可能會有一定差距,

但現在投資人正在採取更務實的態度。 ”該消息人士這樣說道。

牌桌上有哪些“玩家”

日本行業巨頭軟銀集團是 Snapdeal 公司的最大股東——他們投資了大約 9 億美元, 獲得該公司 33% 的股權, 在董事會上佔有兩個席位。 此外, 早期投資方 Kalaari Capital 和 Nexus Venture Partners 分別擁有 Snapdeal 公司 8% 的 10% 的股權, 並且也都是 Snapdeal 公司董事會成員。 還有該公司兩位聯合創始人 Kunal Bahl 和 Rohit Bansal, 他們分別擁有 6.5% 的股份。

爭奪“骨頭”

事實上, 在 Flipkart 公司這筆收購交易中, 各方爭奪的最大一根“骨頭”, 就是按照 Snapdeal 全部股份所計算出的公司估值。 據悉, Snapdeal 公司股東並不會在本次收購交易中獲得現金, 而是按照銷售 Snapdeal 股票銷售的價值, 獲得等值的 Flipkart 公司股票。

2016年2月, Snapdeal 公司獲得了2億美元的投資, 領投機構是加拿大安大略教師養老金(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企業養老金投資機構),

以及新加坡投資公司“Brother Fortune Apparel”, 此次投資中, Snapdeal的估值為65到70億美元, 僅次Flipkart。

但是, 由於其的市場地位逐漸衰弱, Snapdeal 公司之後關閉了幾項業務, 還裁掉了數百名員工來遏制不斷增長的“燒錢率”, 投資人和市場分析師也開始降低該公司的估值。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 該公司的融資之路一直步履維艱。 對 Snapdeal 公司而言, 目前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以較低的估值出售——但是該公司創始人和早期投資人卻希望通過談判, 謀求更好的交易價格。

早期投資方 Kalaari 和 Nexus 的回報

根據“洩露”的收購交易中的某些條款顯示, 兩家 Snapdeal 的早期投資風投公司 Kalaari 和 Nexus 可能會獲得一定回報, 但是應該都不會超過 1 億美元。 2014 年底 Snapdeal 在募集大規模融資的時候,

Kalaari 風投出售了部分股份, 獲得 1 億美元回報。 不過, 對於在 2011 年印度電子商務剛剛起步就投資了 Snapdeal 的 Kalaari 來說, 當時出售股份並不是退出。 2011 年, 另一家風投 Nexus 也跟隨 Kalaari 投資了 Snapdeal, 而且投資力度也更大。

但是現在, Kalaari 和 Nexus 兩家風投都處在了非常尷尬的境地:如果他們現在不出售自己手上的股份, 那麼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後看到 Snapdeal 公司將資金耗盡, 然後死掉。 值得一提的是, 對於 Kalaari 風投來說, 如果 Snapdeal 真的被 Flipkart 收購, 那麼這將是他們投資的第二家被 Flipkart 收購的電子商務初創公司, 第一家是時尚電商 Myntra。

投資 Flipkart, 軟銀的“詭計”

2014 年, 軟銀集團對 Snapdeal 和 Ola 投資了將近 10 億美元, 該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孫正義當時還保證, 會在未來十年對印度投資 100 億美元。 2016年年底, 軟銀對 Snapdeal 和 Ola 已經追加了 5.5 億美元投資,

之後孫正義造訪印度時又再次重申自己之前所做的保證——願意在印度投資 100 億美元。

在印度生態系統裡, 軟銀集團的分量舉足輕重。 將 Snapdeal 出售給 Flipkart, 有助於軟銀繼續保留對 Flipkart 的“控制”, 據報導後者最近已經鎖定了一筆 10 億美元的融資, 而且正在尋求更多融資。 與此同時, 阿裡巴巴投資的 Paytm 也開始加大對電子商務領域的投入, 利用最新的融資, 他們即將推出 Paytm Mall 網上商城——類似於天貓。

由於亞馬遜在印度也已經紮穩了腳跟, 導致 Snapdeal 公司現在印度電商公司的排名中只能位列第四, 所以對於軟銀來說, 他們寧可“壯士斷臂”, 砍掉虧損的 Snapdeal 來補強 Flipkart, 與其他競爭對手對抗。

如果收購交易完成, Snapdeal 公司創始人該何去何從呢?

Snapdeal 公司兩位聯合創始人 Kunal Bahl 和 Rohit Bansal 目前拒絕透露任何關於出售 Snapdeal 的交易情況, 但他們很可能只會出現在“幕後”了。

在經濟上, 這兩位聯合創始人並不會因為公司出售而遭受什麼重大列印, 因為去年年底, 他們已經在公司估值最高的時候(即獲得安大略教師養老基金投資時)出售了大部分股票, 之後他們就轉型成為了天使投資人, 在 2014-2015 財年裡, 他們的年收入分別達到了 700 萬美元, 絕大多數都是依靠股票和期權獲得的。

在最近 Snapdeal 公司裁員時, Kunal 和 Rohit 給全體員工寫了一封信, 表示他們自己將首先全額減薪。 不過, 儘管 Snapdeal 公司一直在虧損, 通過出售股票, 兩人的個人財富依然有所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 減薪不過是個“幌子”罷了。

IPO 夢

Kunal 和 Rohit 給員工的信中還特別強調說, 要把 Snapdeal 重組成一個“精益、專注的創業型公司”,同時正在積極尋求盈利,並計畫在 2019 年 IPO 上市。

不過,如果你看看 Snapdeal 公司的燒錢率和融資的速度及規模,這個夢想變成現實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對於軟銀而言,他們更希望出售 Snapdeal,而不是再為其募集資金,或是寄希望於他們實現盈利再 IPO 上市,而其他投資人的想法也和軟銀如出一轍。

下一步是什麼?三足鼎立趨勢已經呈現

由於在中國遭遇了阿裡巴巴和京東的對抗,亞馬遜公司開始選擇專攻印度市場,並且已經承兌將對印度投資 50 億美元,由於之前 Flipkart 和 Snapdeal 一直在搶奪市場份額而競相打折,導致讓亞馬遜有了“可乘之機”,並挖走了一大塊市場。

亞馬遜可以提供更實惠的價格,並為消費者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務,比如 Prime Video 等,這其中最大的失敗者就是 Snapdeal,因為他們的市場份額已經大幅下降了。在整個競爭過程中,隨著獲得了騰訊、eBay 和微軟的投資之後,Flipkart 設法確保了自己的市場地位。

現在,整個印度電子商務市場上逐漸呈現出了三足鼎立的趨勢,分別是獲得阿裡巴巴支持的電商及支付巨頭 Paytm、老牌電商勁旅亞馬遜、以及如果能夠成功收購 Snapdeal 的 Flipkart。

如果軟銀能夠促成 Flipkart 和 Snapdeal 的合併交易,那麼無疑將會成為“最大贏家”,因為他們即是 Flipkart 的投資人,也是阿裡巴巴的投資人。從表面上看,隨著亞馬遜進入印度市場,似乎意味著東方和西方的電商大戰序幕已經拉開,但這並不是那麼簡單。

和單純做投資的軟銀不同,阿裡巴巴其實“染指”了 Paytm 的日常業務運營,同時和亞馬遜及 Flipkart 也存在激烈地競爭。所以在這個階段,並不能簡單的把印度電商市場看作是“三足鼎立”的狀態——如果 Flipkart 成功收購 Snapdeal,那麼市場上的競爭關係可能是“阿裡巴巴-Paytm,亞馬遜,以及 Flipkart-Snapdeal”的狀態。

的確,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趣的時代。(Cargo / 譯)

要把 Snapdeal 重組成一個“精益、專注的創業型公司”,同時正在積極尋求盈利,並計畫在 2019 年 IPO 上市。

不過,如果你看看 Snapdeal 公司的燒錢率和融資的速度及規模,這個夢想變成現實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對於軟銀而言,他們更希望出售 Snapdeal,而不是再為其募集資金,或是寄希望於他們實現盈利再 IPO 上市,而其他投資人的想法也和軟銀如出一轍。

下一步是什麼?三足鼎立趨勢已經呈現

由於在中國遭遇了阿裡巴巴和京東的對抗,亞馬遜公司開始選擇專攻印度市場,並且已經承兌將對印度投資 50 億美元,由於之前 Flipkart 和 Snapdeal 一直在搶奪市場份額而競相打折,導致讓亞馬遜有了“可乘之機”,並挖走了一大塊市場。

亞馬遜可以提供更實惠的價格,並為消費者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務,比如 Prime Video 等,這其中最大的失敗者就是 Snapdeal,因為他們的市場份額已經大幅下降了。在整個競爭過程中,隨著獲得了騰訊、eBay 和微軟的投資之後,Flipkart 設法確保了自己的市場地位。

現在,整個印度電子商務市場上逐漸呈現出了三足鼎立的趨勢,分別是獲得阿裡巴巴支持的電商及支付巨頭 Paytm、老牌電商勁旅亞馬遜、以及如果能夠成功收購 Snapdeal 的 Flipkart。

如果軟銀能夠促成 Flipkart 和 Snapdeal 的合併交易,那麼無疑將會成為“最大贏家”,因為他們即是 Flipkart 的投資人,也是阿裡巴巴的投資人。從表面上看,隨著亞馬遜進入印度市場,似乎意味著東方和西方的電商大戰序幕已經拉開,但這並不是那麼簡單。

和單純做投資的軟銀不同,阿裡巴巴其實“染指”了 Paytm 的日常業務運營,同時和亞馬遜及 Flipkart 也存在激烈地競爭。所以在這個階段,並不能簡單的把印度電商市場看作是“三足鼎立”的狀態——如果 Flipkart 成功收購 Snapdeal,那麼市場上的競爭關係可能是“阿裡巴巴-Paytm,亞馬遜,以及 Flipkart-Snapdeal”的狀態。

的確,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趣的時代。(Cargo / 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