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手藝他們一直不捨得機器代替,有的還代替不了

現在都有豆漿機了, 許多村莊的石磨就漸漸被代替了, 被零散的擱置一旁。 有些做豆腐的老人仍舊堅持手工推磨, 稱一是不習慣用機器做豆腐,

二是擔心機器做得沒有原來的味道。 圖為被擱置不久的豆腐磨盤, 已經有點生灰塵了, 查爺爺每次看到它, 都有些不自然。

這是豆腐托板和壓板, 小時候把豆漿放在框架裡, 把它蓋上, 上面放一桶水, 過個幾十分鐘就可以了。

這是豆腐架, 用來框豆漿定型的。 它們至今都在使用, 每天好幾次。

把豆腐網帕放在板和架子上, 然後把豆漿放進去, 壓制幾十分鐘, 豆漿豆腦就成了豆腐。

定型之後, 還得根據自己的要求把豆腐切塊。 切塊是門手藝活, 既要不粘刀, 又要均勻四方, 不多不少。

徽州毛筆製作現場, 老手藝人查師傅每天都在製作新的毛筆, 還供不應求。 這裡的每只毛筆都是他親手製作, 每一個環節都是細眼活兒。

“狼毫少了, 現在多數用羊毛, 我這裡也有羊毛和狼毫, 但是都得把它做細了。 ”

這些毛竹生活用具都是工匠一個挖、刨、磨、鋸出來的。 包括杯子、菜勺、竹筒、沽酒漏等, “手藝粗糙, 但是很有感覺。 ”

這是曬酒糟的大竹盆,正在許溪裡浸泡著。糯米篩選、煮熟、發酵全是手工操作,用釀酒師的話說,“聞著味道釀酒,酒才剛剛好。”

這是傳統的釀酒技法,許多人是聞得酒香見不到酒坊工藝。酒滴、流水、柴火、大灶、大缸,沒有機械化過程,日夜不停。

看到這個大缸了吧?這是農村土窯燒制的千斤大缸,專門用來裝酒的。

這是曬酒糟的大竹盆,正在許溪裡浸泡著。糯米篩選、煮熟、發酵全是手工操作,用釀酒師的話說,“聞著味道釀酒,酒才剛剛好。”

這是傳統的釀酒技法,許多人是聞得酒香見不到酒坊工藝。酒滴、流水、柴火、大灶、大缸,沒有機械化過程,日夜不停。

看到這個大缸了吧?這是農村土窯燒制的千斤大缸,專門用來裝酒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