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997,還是柳傳志、劉永好、宗慶後的舞臺,沒王健林和馬雲什麼事

賴昌星在香港看上了一輛德國賓士S600頂配防彈車, 甩出1200萬收入囊中。

那時三環裡的房價才2、3千元元一平米, 簋街上的飯館老闆清一色都是北京人。

1997年雅虎網的首頁, 這一年或許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互聯網元年。

中國電信的163網和169網, 讓第一批網友嘗到了上網的快感, 直接撥通某個電話號碼就能上網, 這種門檻很低的上網極大的加速了時代的進程。

雖然“開著桑塔納, 打著大哥大”不再招遙過市, 一小部份人也用上了輕巧化的手機, BB機卻還賣到一千塊錢左右, “有事CALL我“仍然是街頭最時髦的流行語。

今天的互聯網界已經忘了一個叫王志東的人, 當時他絕對是中關村的大佬, 這一年他為四通利方公司引入650萬美元的國際風險投資, 成為國內IT產業引進風險投資的首家公司。 那時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羡慕忌妒恨, 畢競谷歌於一年後才創建, 掀起全球社交熱潮的紮克伯格還未成年。

某一年, 王健林請黃光裕喝茶, 這一年潮汕人黃光裕所開發的北京鵬潤家園破土動工, 這是他的第一個房地產項目, 他沒採用當時通行的期房銷售, 而堅持只賣現房(業界真良心啊), 隨後該樓盤種種問題給他日後埋下了禍根。

張朝陽前一年創立的愛特信(ITC)網站正式開通, 可是到了年底, 第一次融資得來的18.5萬美元所剩無幾, 都到了連工資都開不出來的地步。

曾經風光無限的史玉柱在珠海因而巨人大廈倒下, 1997年仍然是牟其中、褚時健、柳傳志、劉永好、宗慶後他們的大舞臺。 但是如今的現實告訴我們, 誰能隨著時代和世事而改變他的本性, 命運就掌握在誰的手中。

1997年, 馬雲、韓寒、賈躍亭、馮小剛、黃光裕、杜琪峰、張小龍、賈樟柯、李一、高曉松、郭敬明、王寶強都做了一些沒什麼大不了, 但對他們卻足夠重要的事。

1997年不是風起雲湧的一年, 也不是平淡的一年, 但這是孕育希望的一年。 衰落的繼續在衰落, 該發芽的已經埋在了土裡。 對於未來, 雖然大家心裡都沒數, 但有一種欲望已無可抑止, 四處暗湧, 而無數條小溪正在慢慢彙聚成大時代的浪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