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知道這三招,秋水仙堿服用起來安全又有效!

作為一種痛風急性期廣泛使用的止疼藥, 秋水仙堿算是痛友們家喻戶曉的藥物。 不過正所謂經得住多少讚美, 就要承受多少“詆毀”。 對於不怎麼熟悉秋水仙堿的患者來說, 此藥在他們眼裡可謂“毒藥”一般的存在。

“吃了拉肚子!”

“秋水仙堿傷肝又傷腎!”

“這藥完全不止疼!”

總之, 1000個痛風患者, 對於秋水仙堿就有1001種看法。 那麼, 如何才算是真正懂得了秋水仙堿的正確使用方法, 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做一個比較全面的總結好了。

一.吃的越早, 效果越好

在前幾篇的推送之中, 小編曾說過這樣一個原則:痛風急性期, 越早給藥效果越好。 雖然這對於所有的痛風止疼藥都適用, 但這放在秋水仙堿上, 卻有另外的意義 。

雖然目各國指南, 都傾向於使用NSAIDs(非甾體)而非秋水仙堿作為痛風發作的第一藥物。 但由於秋水能夠作用於中性粒細胞, 干擾細胞間黏附分子及選擇素的表達,

從而導致該藥物具備與NSAIDs(非甾體)和糖皮質激素大為不同的藥物效應。 其最為具體的地方表現在“抑制痛風發作“一事之上。

在大量的臨床資料當中, 都記載著痛風患者若能覺察到痛風發作的首個徵象, 就用上低劑量口服秋水仙堿的話, 便能大幾率終止剛剛開始的發作。

而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 推測也與秋水仙堿本身的藥物特性相關。 由於該藥還具備抑制細胞活性並抑制有絲分裂的特性, 所以相較與其他藥物, 秋水仙堿能更早階段的抑制痛風炎症的生成。 簡單說, 就是秋水仙堿能壓制痛風炎症的擴大, 而當炎症完全擴大之後, 此種效應則會減弱。

一份來自uptodate(臨床決策支援系統)的治療方案顯示, 如果痛風患者曾服用秋水仙堿有效,

對於未超過36小時的患者, 考慮使用秋水仙堿而不是口服糖皮質激素作為二線治療。 如果急性發作已持續超過36小時, 則一般不以秋水仙堿作為一線治療, 因為這時該治療帶來改善的可能性降低。

總之, 如果你適合服用秋水仙堿, 自發病的36小時之內, 越早吃該藥, 效果越好。 而對於秋水仙堿不耐受的患者, 則應偏向於NSAIDs(非甾體)或糖皮質激素。

二、劑量越大, 問題就越多

其實, 秋水仙堿之所以容易出現腹瀉等副作用, 與其服用劑量明顯相關。

在一份研究文獻中, 曾證實過這樣一個事實。 秋水仙堿大劑量與小劑量兩組組患者, 在服藥4~6 h最高血藥濃度相近, 均> 6ug/l, 並發現當血藥濃度達6 ug/l即能明顯減少早期痛風患者關節的疼痛, 再增加秋水仙堿的劑量, 只能增加其不良反應而治療作用不增加。 也就是說, 秋水仙堿吃多吃少, 效果相當, 但是大劑量服用, 就極易產生腹瀉等各種不良反應。 而這一結論, 也在近年來的各國痛風治療指南中, 予以了肯定。

由於我國秋水仙堿多採用0.5mg劑量, 所以符合我國國情的方案可調整為:

開始 1.0 mg , 1 小時後再服用 0.5 mg, 12 小時後, 如有必要, 可再服用 0.5 mg(全天劑量不超過2mg)。 之後每天服用 0.5 mg 兩到三次, 直至疼痛症狀緩解, 通常不超過兩周。 而預防性劑量只需每日0.5mg或1mg即可。

三、另一種推薦用途

正因為秋水仙堿具備減弱痛風炎症生成的特性,所以臨床指南中,更傾向于將秋水仙堿作為防止降酸期間復發的第一選擇。不過還是那句話,對於秋水仙堿不耐受的患者,應當換藥或在醫生指導下作出權衡。

最後再給大家簡單總結一下:

1.自發病起36小時之內,越早服用秋水仙堿,效果越好。

2.若能提前感覺痛風將要發作,低劑量口服該藥可一定概率終止發作。

3.小劑量與大劑量服藥效果相當,且副作用更少,切記吃少不吃多。

以上3招,都get到了沒?

三、另一種推薦用途

正因為秋水仙堿具備減弱痛風炎症生成的特性,所以臨床指南中,更傾向于將秋水仙堿作為防止降酸期間復發的第一選擇。不過還是那句話,對於秋水仙堿不耐受的患者,應當換藥或在醫生指導下作出權衡。

最後再給大家簡單總結一下:

1.自發病起36小時之內,越早服用秋水仙堿,效果越好。

2.若能提前感覺痛風將要發作,低劑量口服該藥可一定概率終止發作。

3.小劑量與大劑量服藥效果相當,且副作用更少,切記吃少不吃多。

以上3招,都get到了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