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化扶貧添願景

“你是我的眼, 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你是我的眼, 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你是我的眼, 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2017年國慶日前, 在黑龍江省龍江縣誌剛廣場舉行的精准扶貧專場演出上,

雙目失明的唐偉東一首《你是我的眼》, 唱哭了現場所有人。

這是我們來到黑龍江省龍江縣聽到的第一個故事。

年方22歲的唐偉東, 家住龍江鎮八岔河村, 因父母患病他家成了國家級貧困戶。 2017年7月20日, 在包扶幹部的幫助下, 他的盲人按摩店正式開業, 他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 幾個月下來, 他不但還清了外債, 還略有盈餘。 國家扶貧政策讓他們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在扶貧專場演出前, 他主動請纓, 他要用歌聲表達自己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龍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梁宏宇講完這個故事接著介紹, 近兩年龍江縣黨政班子堅持把精准方略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 在持續推進“兩不愁、三保障”兜底扶貧措施落地的同時,

特別重視“文化扶貧”, 通過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助力貧困人口脫貧。

齊齊哈爾市委常委、龍江縣委書記王兆憲指出, 貧困地區要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既要從經濟上加強扶持, 更需要加強智力開發。 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事業, 提高農民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準, 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活的關鍵所在。

上下同心, 轟轟烈烈的文化扶貧活動在龍江縣開展起來。 過去兩年, 由龍江縣委宣傳部、龍江縣文化館、龍江縣文化藝術中心聯合開展的精准扶貧送戲下鄉、送戲進村屯、送戲進社區等活動200多場, 由村民廣泛參與的秧歌隊、健身舞蹈隊更是遍地開花。

龍江縣還加大力度建設村級文體活動室, 目前全縣已建有活動室100多個。 僅2107年, 龍江縣為各村新建村級綜合服務中心10處, 為村民開展文化活動提供平臺。

在龍江縣景星鎮“群眾之家”文化活動室, 群眾正在參與各種娛樂、健身活動。 景星鎮黨委副書記孫立江介紹說, 生活日漸好轉的貧困戶, 感受文化活動樂趣的同時, 精神狀態變得更加積極, 脫貧的願望更加強烈。

2017年11月12日, 龍江縣首部精准扶貧微電影《幸福大院》在哈拉海鄉連家崗村開機。 《幸福大院》以微電影形式, 反映龍江縣各級黨員幹部在精准扶貧工作中所做出的艱苦努力和取得的成績, 尤其在確保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工作中的取得的顯著成效。 這部微電影由龍江縣委宣傳部、哈拉海鄉黨委政府聯合創作,

以哈拉海鄉連家崗村“幸福大院”為背景, 故事全都是發生在貧困百姓身邊的真人真事, 目的是鼓勵廣大貧困戶自強不息積極向上, 增強貧困戶靠自身努力脫貧的信心和決心。

龍江縣還邀請省內知名作家創作了2部劇本, 譜寫了5首扶貧歌曲, 電視臺製作了3個扶貧公益動漫片。 本土作家趙延新創作的歌曲《寫在大地上的承諾》, 成了龍江縣扶貧攻堅戰場的主旋律。 龍江縣政協委員、龍江縣作家協會主席陳雪梅是文化扶貧的實踐者, 他坦言, 文化扶貧就是要用先進的文化佔領人們的精神世界, 否則封建迷信、欺詐虛偽等歪風邪氣就會大行其道。 而精神上的貧困比物質上的貧困更危險,

文化扶貧以文化人, 確實可以從文化和精神層面給予貧困群眾以鼓舞。

龍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史德民給我們講了另一個故事。 2017年國慶前, 家住龍江縣廣厚鄉廣厚村60多歲的史文煥老漢, 寫下了一首打油詩送給包戶幹部陳靜媛:秋高氣爽城轉涼, 社保隊員訪貧忙, 來到國慶仲秋節, 扶貧政策千家暖, 利國益民萬戶春。 他特別囑咐陳靜媛, 希望一定要在報紙上發表, 雖然不成熟, 但這是他感激黨和政府關懷貧困群眾的真情表達。

在龍江, 扶技藝也是文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江縣白山鎮殘疾農民王玉璽鑽研剪紙技藝, 他竟把剪紙手藝發展成剪紙產業, 靠產業脫貧致富, 現在一家人已經從農村搬進了城裡, 幸福指數竄升。他的脫貧致富帶給人們啟發,龍江縣職教中心建立起了剪紙產業基地,通過下鄉開辦講座、辦班授藝等方式,越來越多的村民掌握了剪紙技藝,不少貧困戶已經從中獲益。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龍江縣黨委政府正是通過推進文化扶貧,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促進了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從而使貧困群眾對黨和政府更加信任,使他們自我脫貧的意願更加堅定。

幸福指數竄升。他的脫貧致富帶給人們啟發,龍江縣職教中心建立起了剪紙產業基地,通過下鄉開辦講座、辦班授藝等方式,越來越多的村民掌握了剪紙技藝,不少貧困戶已經從中獲益。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龍江縣黨委政府正是通過推進文化扶貧,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促進了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從而使貧困群眾對黨和政府更加信任,使他們自我脫貧的意願更加堅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