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術林下栽培技術

白術林下栽培技術

1 育苗

1.1 選地整地

白術林下栽培整地是關鍵, 苗床應選在未重茬的田塊。 一般在第1年的秋冬季節進行秋耕或冬耕。 耕地前施發酵的有機肥11.25~22.50 t/hm2, 同時要配合追施防地下害蟲的農藥。 犁地時不要傷著周圍的果苗, 地要犁得早, 耕得深, 深度一般保持在13~15 cm之間, 秋冬嚴寒讓其自然風化土質。 播種前要再細耙1遍, 對於田間雜草、樹葉要撿出集中進行焚燒。

1.2 播種

播種方式可以採用撒播或條播, 時間一般為3—4月, 以條播為主。 條播前要在林間整好畦, 整畦時要注意保護好周圍的果苗。 單畦寬130 cm、高40 cm, 畦長以地塊為准。

北方條播白術主要用小麥精播機或中藥材播種機械為主。 條播用種量90~105 kg/hm2, 播種深度不要太深, 落種在土下3 cm左右即可, 播種時播種機械可以邊播邊鎮壓。

播種後要保持土壤濕潤, 以利於出齊苗。 天氣乾旱時應及時澆水。 幼苗出土時要結合田間除草進行間苗, 對於弱苗、密苗要及時拔除。

1.3 種子採收

當白術藥球變白後, 立冬前後即可連根拔起, 將藥球與根莖分別處理。 藥球可以集中脫粒收集種子, 根莖(子藥)可以進行移栽, 也可以集中儲藏或者藥用。

2 林間整地移栽

子藥一般當年10月下旬或11月下旬收穫。 子藥可邊收邊移栽或收穫後集中儲藏待翌年3—4月進行移栽。 移栽越早, 植株根系越發達, 生長越健旺, 抗旱力、吸肥力就越強, 當年產量越高。

一般霜降前即可整地, 整地時要施足底肥, 施發酵的有機肥30 t/hm2左右。 施肥後, 田塊要及時翻耕、整平、耙碎。 栽移前要在林間用開溝機封壟, 壟寬1.2m左右, 壟高30 cm左右, 壟長以田塊地形而定。 壟越大越利於排澇, 更利於白術根莖生長。

移栽時用子藥5 250~6 000 kg/hm2。

移栽前用滅殺地下害蟲的吡蟲啉和殺菌的藍盾兌水混合集中噴灑子藥, 經晾曬後再進行栽植。 平均株行距為25 cm×18 cm, 深度5~6 cm。 為提高產量, 移栽白術可以適當密植。

3 中耕除草

每年5—6月田間雜草生長很快, 為減少雜草與白術爭水爭肥, 應每隔15 d除草1次。 7—8月正是白術根莖生長的旺季, 每個月要除草2~3次。 拔草時要選擇晴天天氣, 雨天或露水未幹時不要除草, 否則白術根莖極易感染病害。

4 追肥

當白術植株花蕾出現時可追肥1次, 于雨前施複合肥450 kg/hm2左右或晴天施於畦溝間再澆水。

5 除蕾

花蕾要消耗大量養分, 除留種外要一律進行摘除。 每年6—7月當花蕾出現後要及時進行摘蕾, 否則將影響塊莖的形成和膨大。 除蕾結束後要再重施1次肥料, 可施餅肥1 500 kg/hm2左右或含磷複合肥450 kg/hm2。

6 病蟲害防治

林間種植白術經驗表明, 有些病害是無法根治的, 如果防治不及時就會出現大面積死棵斷壟現象。 為防止白術病蟲害發生, 就要做到“無病早防, 防治結合”。

6.1 根腐病

根腐病又稱幹腐病, 是白術主要病害之一。 該病主要系帶菌土壤侵染子藥傷口所得或移栽時子藥未進行滅菌。

白術發病後, 先感染毛根, 毛根變褐色、幹腐, 後又感染塊莖, 塊莖幹腐, 直至感染地上植株, 植株萎蔫。

防治方法:與禾本科植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 移栽時可用70%惡黴靈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浸種1 h, 晾乾後下種。 植株發病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噴施植株葉面。 8—9月是該病的高發期, 一定要加強防治[5]。

6.2 葉枯病

葉枯病發生後, 開始葉邊變褐有斑塊, 植株呈萎蔫狀, 然後植株乾枯而死, 病情嚴重時可造成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移栽前要對田塊進行消毒, 子藥也要經消毒後再行移栽。 可用50%多菌靈15~30 kg/hm2在播種和移栽前處理土壤。 苗期要加強管理, 及時中耕, 防止土壤濕度過大。 對發病的植株要及時拔除並清理出田塊。也可用50%甲津托布津1 000倍液噴施植株葉面,以控制病害的蔓延。

6.3 斑枯病

斑枯病發病早、週期長,子藥移栽出苗後均可發生,高溫天氣病害明顯嚴重。發病初期,葉片發黃有小斑點,後葉片呈黑色,最後導致植株光合作用受阻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移栽或播種時不要重茬,輪作時間隔2~3年。移栽時畦要高,以利於排水,防止雨水浸泡。發病初期可用50%退菌靈1 000倍液噴施葉面,生長期間要連噴3~4次。白術收穫後及時清理田間留存的殘株落葉,集中進行焚燒。

6.4 白絹病

白絹病主要危害白術的根莖,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加重。根莖受到侵害後,逐漸腐爛,地上枝幹逐漸萎蔫。該病蔓延快,往往造成成片植株死亡。感染此病後的塊莖商品成色不好,造成價格較低。引種時疫區產地的子藥、帶菌的田塊是其主要感染源。

防治方法:要從無疫區產地引進子藥用于大田或林下栽種。栽培前要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對子藥進行噴霧消毒。

6.5 長管蚜

長管蚜以無翅蚜在菊科作物上寄生越冬,4—6月危害白術嚴重。主要危害植株莖葉,當植株密生大量長管蚜時就會吸取植株汁液,造成植株葉片發黃,萎蔫,營養不良,直至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剷除田間雜草,減少越冬蟲害。防治時可用50%敵敵畏1 000倍液噴霧。

6.6 地老虎

地老虎為害幼苗及塊莖,犁地前可用敵敵畏在熟料餅上進行噴霧,晾乾後撒施于田塊再進行耕作。

7 採收與加工

7.1 採收

採收要適時,過早、過晚都影響白術的品質,以當年10月下旬或11月中旬,白術莖葉開始枯萎時採收為宜。採收時要對塊莖進行分級分類存放。

7.2 加工

採收後的鮮白術可以進行烘乾或者晾曬,皖北大多採取烘乾方式進行加工。可以自製煤爐進行烘制,將鮮白術放在鐵網上,網下用燃煤或者鋸未等燃料進行烘烤。烘烤時每次可放鮮白術150~200 kg,這樣更有利於操作。要及時上下翻動白術,防止夾生。烘後的白術要進行分類堆放,讓其在室內陰乾為止。為提升成品價值,可以切片加工製成中藥飲片,再進行重新分級包裝存放。

8 其他注意事項

一是移栽前要對子藥藥物殺菌及殺蟲處理,以防止子藥傷口感染。育苗及林下栽培要早,既利於早出苗,又利於提前生根壯苗。二是林下種植白術,要做到既不傷害林果幼苗,又要利於白術生長。林果可以為其遮陽,防止高溫,寬、高壟可以防止陰雨連綿天氣土質過濕,及時清溝瀝水更有利於白術的生長。三是林下種植白術平時也要對果樹進行藥物噴霧,可防止病蟲害發生,並能有效進行殺菌。

對發病的植株要及時拔除並清理出田塊。也可用50%甲津托布津1 000倍液噴施植株葉面,以控制病害的蔓延。

6.3 斑枯病

斑枯病發病早、週期長,子藥移栽出苗後均可發生,高溫天氣病害明顯嚴重。發病初期,葉片發黃有小斑點,後葉片呈黑色,最後導致植株光合作用受阻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移栽或播種時不要重茬,輪作時間隔2~3年。移栽時畦要高,以利於排水,防止雨水浸泡。發病初期可用50%退菌靈1 000倍液噴施葉面,生長期間要連噴3~4次。白術收穫後及時清理田間留存的殘株落葉,集中進行焚燒。

6.4 白絹病

白絹病主要危害白術的根莖,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加重。根莖受到侵害後,逐漸腐爛,地上枝幹逐漸萎蔫。該病蔓延快,往往造成成片植株死亡。感染此病後的塊莖商品成色不好,造成價格較低。引種時疫區產地的子藥、帶菌的田塊是其主要感染源。

防治方法:要從無疫區產地引進子藥用于大田或林下栽種。栽培前要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對子藥進行噴霧消毒。

6.5 長管蚜

長管蚜以無翅蚜在菊科作物上寄生越冬,4—6月危害白術嚴重。主要危害植株莖葉,當植株密生大量長管蚜時就會吸取植株汁液,造成植株葉片發黃,萎蔫,營養不良,直至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剷除田間雜草,減少越冬蟲害。防治時可用50%敵敵畏1 000倍液噴霧。

6.6 地老虎

地老虎為害幼苗及塊莖,犁地前可用敵敵畏在熟料餅上進行噴霧,晾乾後撒施于田塊再進行耕作。

7 採收與加工

7.1 採收

採收要適時,過早、過晚都影響白術的品質,以當年10月下旬或11月中旬,白術莖葉開始枯萎時採收為宜。採收時要對塊莖進行分級分類存放。

7.2 加工

採收後的鮮白術可以進行烘乾或者晾曬,皖北大多採取烘乾方式進行加工。可以自製煤爐進行烘制,將鮮白術放在鐵網上,網下用燃煤或者鋸未等燃料進行烘烤。烘烤時每次可放鮮白術150~200 kg,這樣更有利於操作。要及時上下翻動白術,防止夾生。烘後的白術要進行分類堆放,讓其在室內陰乾為止。為提升成品價值,可以切片加工製成中藥飲片,再進行重新分級包裝存放。

8 其他注意事項

一是移栽前要對子藥藥物殺菌及殺蟲處理,以防止子藥傷口感染。育苗及林下栽培要早,既利於早出苗,又利於提前生根壯苗。二是林下種植白術,要做到既不傷害林果幼苗,又要利於白術生長。林果可以為其遮陽,防止高溫,寬、高壟可以防止陰雨連綿天氣土質過濕,及時清溝瀝水更有利於白術的生長。三是林下種植白術平時也要對果樹進行藥物噴霧,可防止病蟲害發生,並能有效進行殺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