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阿裡雲胡曉明:數位化轉型中國領跑全球

2017年, 對企業家們來說, 既是挑戰, 又是機會。 和每年一樣, 我們在2017年底採訪了70位各行各業的商業精英, 用他們的視角解讀這一年。

採訪名單中有互聯網巨頭的CEO, 也有風頭正勁的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有網紅企業家, 也有略顯神秘的商界大佬;有在中國打拼的跨國公司高管, 也有在外企的中國老大。

我們試圖通過他們的答案, 來窺視並記錄中國最重要領域的重要變化。 以下是阿裡雲總裁胡曉明的自述。

採訪整理|徐鑫

編輯|趙豔秋

2017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杭州·雲棲大會。 原來雲棲大會上看到的人更多的是技術開發者和工程師, 2017年我看到了很多CEO和CFO不遠萬里跑來杭州。

之後, 十九大也提到“數位中國”概念, 這與我們所看到的技術與產業的融合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 我認為巨大的變化正在發生:今天中國不是某幾個行業, 而是幾乎所有行業都在進行數位化轉型;轉型的主體不僅是企業,

還包括政府、教育等多個領域。 我走了很多國家, 明顯感受到中國在數位化轉型上已進入全球領跑階段, 甚至比美國都快。

在這樣的背景下, 阿裡雲的基因要發生改變, 這是阿裡雲面臨的最大挑戰。 我們原來只需要有技術和產品就可以了, 但現在遠遠不夠。 阿裡雲要有服務, 特別是對企業、對政府的科技服務。 今天我們面對的客戶需求層出不窮, 如何確保阿裡雲進一步從互聯網走到線下, 這是個巨大的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 一個很艱難的決定就是關於阿裡雲要不要進製造業。 對阿裡雲來講, 我們長期的基因是在互聯網行業。 做政務雲還好, 中國30多個省。 但製造業不一樣, 中國有這麼多製造業,

你怎麼來提供服務呢?所以, 我們很艱難地做了決定, 在2016年至2017年年初, 進入製造業。

在2017年, 我們還做出了很多其他決定。 比如阿裡雲要全球化, 今天我們已經在15個地域開放32個可用區, 為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計算支援。 ET城市大腦的專案也有非常大的挑戰, 因為城市又大又複雜, 這是中國領跑全球的科技創新。 我們在重新定義城市管理模式, 今天的結果證明我們這條路走對了。

2017年裡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建議, 不僅有正面的, 也有負面的, 還有打擊阿裡雲的。 印象最深的, 還是來自客戶的建議。 我們第一次做智慧製造是蘇州協鑫專案。 之前並不知道, 協鑫太陽能光伏板的生產流程這麼複雜。 當時, 阿裡雲的工程師、資料科學家,

在蹲車間、下基層, 跟工人們一起調優。 光坐在辦公室, 永遠也做不出to B的好產品。 包括跟中策橡膠一起做輪胎, 工程師待在煉爐邊上, 持續觀察工藝流程來做優化。 這些做法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想法和可能性。

我一直在說, 中國的雲計算跟美國比還有一定差距。 但像今天的阿裡雲, 在某些地方已經開始領先全球。 譬如剛才提到的製造業, 阿裡雲在製造業領域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就是領先全球的。 天合光能利用ET工業大腦在試點產線上的電池片A品率提升7%, ET城市大腦是典型地把人工智慧技術跟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相結合起來。 這都是巨大的技術挑戰。 我們要把城市大腦, 把智慧製造實行產品化, 要實行規模化,

要實行生態化。 這都是阿裡雲要快速推進的。

2017年雲計算市場比較熱鬧, 我們認為產業繁榮是好事。 一條街上如果只有包子店, 包子賣得再好也沒用, 只有把這條街變成小吃一條街, 才會更好。 雲計算產業對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作用, 這是非常正向的。 不過, 產業也出現了泡沫。 許多人提雲計算, 要明確的一點是, 雲計算要有科技創新和技術創新支撐。

我判斷, 雲計算行業2018年會有幾個關鍵字:第一是全球化, 它將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提及, 一帶一路將更廣泛地惠及中國企業和周邊的國家。 第二是城市管理, 這將成為一個大問題。 大問題的背後, 一定需要越來越多的技術投入。 第三, 也是我認為的核心關鍵字, 雲計算會與產業結合,服務業、製造業、農業、金融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將進一步深入。阿裡雲明年也會繼續在這些領域佈局。

雲計算會與產業結合,服務業、製造業、農業、金融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將進一步深入。阿裡雲明年也會繼續在這些領域佈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