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去參加同學聚會

以前看書, 看到一個忠告:不要去參加同學聚會。 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 每個人的發展都不一樣, 看到別人混得好, 難免會產生落差,

心裡不平衡。 從同學會回來後, 有女人選擇了離婚。 悲劇!一個男人騎著自行車去參加同學會, 結果, 看到當年很多成績不如自己的同學, 都是開著車去的。 看到人家在談什麼發展啊, 業務一類的話題, 感到自己很受傷, 一個人狂喝酒。 出來後, 看見路邊停放的一輛輛汽車, 氣不打一處來, 挨個劃過去, 結果被員警抓了。 參加這樣的同學聚會, 真不划算!

從師專一畢業, 廖波就宣稱, 以後的同學聚會, 不會參加的。 有時廖波想一想同學聚會, 也沒什麼, 對於他們學師範的來講, 做教師的居多, 混得好的最多也就是在學校裡做個教導主任、校長之類的領導, 再大一點, 升到教育局, 如此而已。 當然, 工資上可能因為地域而不同, 而有差異。 有一次, 廖波去聽省級的研討課, 遇到一位女同學, 一談到工資, 比他差一大截, 她直呼: “心理不平衡啊!”

去年國慶, 廖波回老家, 找小學時的一個同學玩, 他跟廖波一樣也是初中教師, 當他們談到待遇, 同學只是廖波的一半。 但是, 廖波羡慕他的同學有一子一女。

前幾天, 妻子跟廖波說, 她的兩個久未聯繫的小學女同學, 請她一起去吃飯。 妻說, 她們當年成績都不好, 初中畢業就輟學了。

吃飯回來後, 妻子耷拉著臉說: “跟她們沒辦法比, 都是開廠的, 都開著私家車, 馬上要換車了, 上百萬的奧迪, 跟她們一比, 我們成了窮人了……”真所謂:人比人氣死人。

我們的先哲老早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言論, “不擔心分的少, 而是擔心分配的不均勻”, 生活當中, 大家日子都過得苦, 沒關係, 照樣會過得開開心心。 但是, 當別人的生活變得好了, 而自己還是很苦, 心態就不一樣了。 喜歡比較, 與周圍的人、熟悉的人進行比較, 這往往成為我們衡量幸福的一個標準。

其實, 世間的所謂幸福與不幸福, 都是相對的, 為什麼自尋煩惱呢?自己過自己的日子, 只要家人健康、快樂、和睦相處, 不比什麼都強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