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3個月娃娃顱內血管穿“外套”,醫生抽絲剝繭除腫瘤

楚天都市報1月4日訊家住漢陽的菲菲(化名)出生僅3個月, 頭圍竟比1歲小孩還大。 “兇手”竟是藏在顱腦內的一枚直徑約4釐米大的腫瘤“炸彈”, 這枚“炸彈”將顱內多條重要血管團團包圍。 近日, 經武漢兒童醫院神經外科“層層剝繭”, 終將腫瘤與血管分離, 創省內年齡最小腫瘤患者手術紀錄。

兩周前, 菲菲出現嘔吐, 家人未予以重視, 一周前, 嘔吐較之前更加頻繁, 吃多少吐多少, 雙眼還時不時向下翻, 家人這才抱著她到武漢兒童醫院就診。 經顱腦CT檢查顯示, 3個月大的她, 頭圍竟有46釐米, 相當於1歲孩童的頭顱大小,

前囟較大凸起, 顱內患有腦積水, 在前顱底鞍區位置有一個直徑約4釐米的腫瘤。

該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杜浩博士解釋, 雙側視神經、供應大腦的主要動脈主幹等重要組織均積聚在鞍區周圍, 位置特殊, 手術難度較大。 隨著手術進程, 事情遠比杜浩想像的還要複雜, 腫瘤與血管、神經等正常組織“緊密”糾纏在一起, 雙側頸動脈和雙側大腦前動脈穿行於腫瘤之中。

杜浩介紹, 一般腫瘤長大會慢慢將大血管擠壓至一邊, 就算包繞也會留下縫隙, 但菲菲腦中的雙側大腦前動脈和雙側頸內動脈卻被深深包埋進腫瘤中, 血管猶如穿上了一層厚厚的“外套”, 這種情況十分少見, 術中稍有不慎則會造成頸內動脈損傷導致大出血,

患者將有生命危險, 若造成頸內動脈損傷閉塞, 則可造成患兒偏癱。

經過1個多小時的抽絲剝繭, 顯微剪將頸內動脈和大腦前動脈從腫瘤裡慢慢剝離出來。 由於腫瘤還與視交叉粘連緊密, 為了避免損傷其他正常組織的功能, 手術剪在血管、神經中慢慢遊走, 小心將腫瘤分塊全部切除, 手術順利完成, 創下了省內腫瘤手術年齡最小患者紀錄。

“做這一手術就好比在空中走鋼絲繩, 從頭至尾不能有絲毫閃失。 ”杜浩稱, 兒童腦腫瘤相比較于成人呈現出體積大、位置深且血供豐富的特點, 小兒在生理、解剖、藥理等方面與成年人差別甚大, 無論手術複雜性、麻醉風險評估、監測還是呼吸道管理等方面存在許多棘手問題, 同時對手術耐受力差、術中容易引起血壓變動、心跳呼吸驟停等難以預料的意外而比成人手術具有更大的風險。

我國兒童腦腫瘤的發病率僅次於白血病, 成為兒童“第二”殺手, 但目前對於兒童腦腫瘤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 我國每年大約有7000名左右兒童患上腦瘤。 杜浩建議, 由於兒童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造成腫瘤發現困難, 家長應格外留心, 提早識別孩子大腦的“健康警報”, 如果發現孩子頭顱腫大、精神差、走路不穩、說話不清等症狀, 一定要及時到專業科室就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