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你輕鬆掌握高中語文高效學習路徑

文/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 劉緒平

一直以來, 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的觀念, 都被人們下意識地認同, 被當作不需要證明的公理。 可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 我們常常忘記這個真理, 既沒有搞明白語文是什麼, 更不會去探究做人是什麼意思, 也就不去真正準確、系統、深入地去思考語文和做人的關係, 即使很用功地去學習語文, 也只能掌握些零碎、皮毛的資訊或知識, 對於語文的認識也是似是而非, 效率一直不高。

從表面上來看, “語文”不過是需要懂得一些語文知識, 掌握一些語文技能, 換句話說就是擁有語言交際的能力罷了, 其實遠不止這些。 正如有高考模擬作文題所設計的引導語所言:“有人說, 學語文就是學做人;有人說語文訓練, 涉及到知識的教育、情感的教育、人格的教育;也有人說, 語文和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聯繫特別緊密。 ”這裡將語文學習和做人的關係講得很具體、明確。

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劉緒平老師總結自身教學經驗, 告訴大家要想真正弄懂語文, 掌握語文, 就要把握語文知識所傳遞的內核, 掌握語文能力背後的素養, 從“人”的角度、人生的角度來觀照語文, 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地有效學習。

一、什麼是真正的人?什麼樣的人生是美好的人生?

莊子在《逍遙遊》中塑造了一個“鯤鵬”的形象:北冥之鯤, 志在南海, 於是化而為鵬, 其翼若垂天之雲, 怒而飛, 摶扶搖而上九萬里, 而後徙於南海, 最終成就了宏大的夢想。 如果說到達南海是“鯤”這條北海之魚的目標夢想的話, 那麼它化為鵬長出的那一雙翼翅, 就是他實現夢想的能力素養了, 而那海浪大風則是達成目標的機遇和客觀條件,

正如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闡述的“志”、“力”、“物”之于成功的意義。

美好的人生應該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不斷成長成功的人生, 我們也應該擁有一雙奮飛的翅膀, 來成就自己的夢想。 而這雙翅膀就是古人說的“知明而行無過”, 就是現在所說的“智慧與德行”。

《論語》:“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這裡的“君子”就是道德修養高尚的人。 《荀子·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明”為智慧明達, 就是有學問有智慧, 具有能力素質;“行無過”表示行為沒有過錯, 就是合乎道義和規律的行為, 就是有德行。 這裡的“君子”是有德行、有學問的人。 從中學階段要求的“三維目標”來看, “知識和能力”屬於學問才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屬於德行品質。 “何德何能”、“德才兼備”、“德藝雙馨”這些詞語都透露出一個人的素質包括道德素質和能力素質兩方面。

二、如何長成這雙羽翼, 成就飛翔的人生?

孟子在《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中為我們揭示了這個人生的秘密:“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 會經歷來自外部環境的磨難;“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從思想、行為、生活等方面經受磨難, 從而引起內心的警覺、驚動, “困于心衡於慮”表示內心痛苦思慮阻塞, 從而培養人堅韌的性格和堅定的信念, 這是洞察心態、遷善心態的過程,

進而“曾益其所不能”, 我們潛在的能力得到開發, 從而能力也得到提升。 如此, 一飛沖天的一雙羽翼便煉就了。

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高中語文組劉緒平老師根據“洞察心態、遷善心態”和 “開發潛能、提升能力”總結得出了兩種模型, 分別是遷善成長模型:(1)尋找確立明確的目標(仰望星空);(2)向著目標努力奮鬥(腳踏實地);(3)行動的結果與目標一致(收穫成果)。 思維求真模型:(1)確定研究物件:思維的起點, 要明確;(2)確定研究角度:站穩立場不動搖, 角度周全有廣度;(3)找物件在所定角度下的特徵或與別的事物的聯繫:要準確, 要深入。 遷善成長與思維求真是我們人生奮飛的雙翼, 也是語文學習中科學有效的途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