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媽,你們能好好說話嗎?

文|勺子媽媽

那天, 遇到一個8歲的孩子, 言行舉止就像一個小刺蝟, 對誰都橫挑鼻子豎挑眼。 遇到這麼小的“刺兒頭”還真是讓老師們手足無措,

於是我走過去跟他單獨聊了聊天。

在我們談話的前5分鐘, 他是一直很抗拒的狀態, 什麼都是不好不配合, 就像叛逆期的小寶寶。 直到我順著他的話題摸到他想要表達的點, 孩子突然眼淚叭嗒直掉, 他說:“他們從來都不聽我說話!”打開的話匣子, 讓這個內心已經有些封閉的孩子徹底卸下了防禦。 家裡的矛盾, 學業的壓力, 與父母溝通的問題已經讓這個8歲的孩子心理進入了崩潰的邊緣, 他一直在重複那句:“沒希望了, 改不了的。 ”

在這次與他們母子聊天之後, 我反思了3天, 他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出現了問題沒錯, 可真正讓一個那麼小的孩子感覺到絕望, 最致命的一點其實在於溝通。 全家沒有一個人能好好跟孩子說說話,

聽聽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孩子不是玩偶, 從自我意識覺醒那一刻起, 就會產生自己的想法和思維。 作為父母, 一邊要教育、引導他往正確的方向前行, 一邊還要尊重他個性的發展, 其實並不容易。 而作為聯接父母與孩子之間最重要的媒介, 非語言莫屬。

1、不會說話的父母

一對不會說話的父母, 經常用了力, 卻吃力不討好。 就比如, 孩子寫作業拖拉, 他們的做法通常是:“你快點做!再不做我XXXX你!”有恐嚇, 有威逼, 唯獨沒有跟孩子一起好好分析拖作業的原因是什麼。 對作業本身抗拒, 還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不足, 又或者存在哪些知識點的缺漏?

前面講的那個孩子, 他跟我說, 如果自己做得不好, 媽媽會說:“你再這樣, 我就不吃飯, 我餓死算了。 ”還有時候說:“生你還不如生塊叉燒, 算了, 以後你自己去流浪吧。 我們當沒你這個兒子, 再生一個。 ”

之前還遇到過一些孩子, 自信心非常差, 問起家裡的教育模式, 都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慈母多敗兒”, 於是父母給到孩子的,

除了嚴格和苛責基本沒有什麼溫情和鼓勵。

遇到一對不會說話的父母, 是孩子的悲哀。 當外面風雨來臨的時候, 他只能自己縮成一團, 尤其是一些家庭本身就矛盾重重的。 他不知道誰對誰錯, 因為無論對錯, 他都是被否定的那個, 沒有半點語言的援助。

2、會說話的父母

我還有一個學生, 7歲的小男孩。 有次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他是一個很要強的孩子, 但是跟另外一個孩子玩PK遊戲的時候, 當他輸了也能給對方豎一個大大的拇指!這孩子的心理非常陽光, 很多次看到他在幫助和關心別人。 與此同時, 他也非常注重自己的感受, 他會把自己的不開心或者不喜歡說出來。

他剛入學的時候, 因為個頭高, 被老師編到了最後面。 甚至因為一些誤會, 還被老師警告不能欺負別的同學。 那段時間孩子情緒有點低落, 他媽媽很認真地去學校瞭解整件事情的始末, 並且給了孩子足夠的信任, 還一直在開解孩子。 直到老師放下成見, 孩子解開心結。

這就是一個會說話的媽媽和她教育出來的孩子。 會聽孩子的內心,也會跟孩子進行很平等的交流。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牽線木偶。如果不能好好說話,也不能聽他好好說話,那麼,教育也無從談起。你不知道他喜歡什麼,也不知道他擅長什麼,更不知道他討厭和恐懼什麼,你根本不知道教育應該如何切入,因為無法交流和溝通,你們的想法咫尺天涯。

做一個稱職的父母,從好好說話開始,從將孩子當成朋友平等溝通開始!

作者簡介:勺子媽媽,倆孩子媽,嬰幼兒早教資深教師(專注教育行業13年),曾任某連鎖教育機構課程研發中心主任,主導開發了早教、學習能力等系列課程,爸媽邦特約早教專家。

會聽孩子的內心,也會跟孩子進行很平等的交流。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牽線木偶。如果不能好好說話,也不能聽他好好說話,那麼,教育也無從談起。你不知道他喜歡什麼,也不知道他擅長什麼,更不知道他討厭和恐懼什麼,你根本不知道教育應該如何切入,因為無法交流和溝通,你們的想法咫尺天涯。

做一個稱職的父母,從好好說話開始,從將孩子當成朋友平等溝通開始!

作者簡介:勺子媽媽,倆孩子媽,嬰幼兒早教資深教師(專注教育行業13年),曾任某連鎖教育機構課程研發中心主任,主導開發了早教、學習能力等系列課程,爸媽邦特約早教專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