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任正非念念不忘的低端手機,機會在哪裡?

與往常一樣, 2018新年開工的第一天, 企業老闆們都會來段新年講話, 給員工打打雞血。 方式各有千秋, 有的展望新年、有的暢想未來、有的話不多說直接上紅包, 更有格力董大姐豪言為8萬員工提供兩房一廳……真真假假熱熱鬧鬧, 引起了不少人的議論。

一向低調務實的華為任正非, 也獻上了他的2018年首秀。 1月2日, 2018年華為總裁辦電子郵件中第一號檔簽署, 題為《任正非在華為消費者業務彙報以及骨幹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這近五千字的講話檔中, 任正非說古談今, 回顧了華為終端業務初期的悲壯經歷, 肯定了近幾年來終端業務的斐然成績,

更對華為終端發展提出“六要”:

一要正確判斷未來市場趨勢, 二要深刻理解客戶需求, 高/低端機都要兼顧, 三要打造榮耀獨立品牌;四要提供差異化雲服務;五要加強終端供應鏈把控;六要建立廣泛人才基礎。

作為多年中國手機品牌的老大哥,

華為的戰略部署對廣大企業來說有著借鑒意義。 而今天, 我們來聊聊近年來讓任正非三令五申、反復強調的華為低端機, 抽絲剝繭, 窺探我國低端手機的機會將在何方。

任正非重新定義低端機價值

如今, 華為高端手機品牌已經在全球市場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何任正非還老惦記著低端機呢?對此, 任正非在去年10月就曾回答:“這個世界百分之九十幾都是窮人, 友商低端手機有窮人市場, 不要輕視他們。 華為也要做低端機, 我們的老產品沉澱下來可能就是做低端機。 ”簡單總結原因有三:一是消費市場基數大、二是低端機薄利多銷能賺錢、三是產品技術的基礎支撐。

而在2018新年講話檔中, 任正非進一步定義了窮人手機與低端手機的分界線。 他直言, 窮人手機≠低端手機, 手機高低端之分在於商業價值, 並不在於使用者, 窮人可以用高端機, 富人也可以用低端機。 在任正非的理論裡, 手機只是一種提供服務的工具, 只要是能提供的滿足消費者需求的,

無論是高/低端的手機, 都是有商業價值的手機, 也都是華為要做的手機。

任正非舉了一個例子, 在大多數人們眼裡非洲是落後的地方, 環境艱苦、經濟欠發達, 非洲弟兄們至今仍使用著2G/3G手機, 過著“苦哈哈”的生活。 那麼他們的手機就是窮人機嗎?並不是, 有些非洲弟兄工資可是廣州地區的三倍!他們2G/3G手機的性能也並不差于當年同類機型!導致他們無法使用高端機型的原因, 是當地網路環境差, 即使買得起也未必能正常體驗。 因此, 華為終端出口非洲的銷售量, 遠遠不及國內廣州一個市。

但“倔強”的華為, 並沒有放棄這些艱苦地區、戰亂地區。 任正非在講話檔中說道:“如果我們不斷退出艱苦地區、戰亂地區……退到只有中國市場,

再退縮在北上廣深這些發達城市, 最終會像螞蟻一樣被別人輕易消滅。 ”

在許多業內人士的看來, 這是任正非下的一盤很大的棋。 一來低端機薄利多銷, 所得盈利可保衛高端機的持續投入;二來打響品牌, 把用戶圈入華為陣營, 靜待第三世界“換機潮”的到來;三來遵循國家政府“一帶一路”戰略, 符合強國形象。

“艱苦地區也能出將軍, 低端產品也能出將領。 ”任正非對非洲市場、對低端手機仍懷著滿滿的信心。 “我把低端機的成功, 定位為商業成功。 華為的終端業務就要始終以商業成功為中心, 構築縱深戰略與價格體系, 高端產品一定要加強成長, 同時也不能忽視低端產品, 兩者並駕齊驅, 才能共同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 ”

華為低端機佈局現況

華為終端業務,特別是手機業務,定位十分明確,可分為“三端”:

高端——Ascend系列,包含了D系列(華為最高級別手機,D1、D2成為當代機皇。現已再無新機,被Mate系列取代,主打商務續航)、P系列(主打時尚和拍照,還有一個相對低配的暢享系列)、Nova系列(輕旗艦,主打女性市場);

中端——榮耀(Honor)系列(互聯網手機品牌,旗艦機,還有一個相對低配的暢玩系列);

低端——包含了G系列、Y系列(入門級及運營商制定機,包括了老人機、3G機),以及麥芒系列(電信定制機型,有專屬Logo)。

與自身高端機型對比,華為低端機即G系列、Y系列的第一優勢就是便宜,千元手機、入門級別,廣大消費者都買得起,攻城掠地的首選武器。其二,與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的指定合作,有利於迅速搶佔市場。其三,用高性價比增加曝光度,培養大眾的華為情節。其四,依靠現有產品基礎,出貨週期更短、市場佈局更靈活、生產成本更低。其五,潛力巨大的第三世界市場。

可以說,只要手機在硬體正常,再加強軟體應用上的體驗開發的話,華為低端機的前途是無限量的。從任正非的新年講話中,我們也能尋找到些許端倪。他強調:“低端機要做到品質好、成本低、生命週期內免維護。要打磨成熟、高品質的海量發貨產品,這種產品經過數千萬台的洗練和磨合,沒有故障、品質提升、無技術風險,再通過批量採購,降低採購成本,這就是低端機的做法。”

國產低端手機的機會在哪裡?

1.使用者基數大,產品薄利多銷。

以小米、OPPO/vivo為首的新一代國產手機商,高度追求產品性價比,憑藉中低端手機搭配著較高的配置以及親民的售價,成功打開市場,締造如今“華米Ov”的市場格局。

廣泛的消費者基數,是“米Ov”成功的關鍵。所謂“薄利多銷”,當走在街頭10人手中僅有1部mate10、其餘9部都是紅米5或OPPO A系列,其中利潤差值可想而知。或許這個比方有點誇大,但手機銷量本來就由消費者需求而構成,這無可置否。

如今,華為重提低端機,不僅是“重複”,更是“重視”。可見,國產手機廠商越來越注重以消費市場為導向,以使用者體驗出發。

2.性價比高積累口碑,培養用戶認同感。

要在低端機市場做文章,首先是配置與售價的問題,即如何提高性價比。低端機的性價比相對簡單,因為產品相對便宜,所以手機不需要太多噱頭、不需要太多黑科技,功能也無需太繁多,但硬體與系統一定要“硬朗”,滿足客戶的現有需求。

至於客戶的未來需求,不用急,積累口碑做好品牌,保持價值持續輸出,發佈不同定位的機型,讓使用者認同廠商的產品與觀念,銷量便水到渠成。

3.線上線下銷售管道靈活多樣。

如今國產手機品牌銷售管道各異,但總結起來不外乎:華為、小米等線上為主,線下為輔;OPPO/vivo線下為主、線上為輔,深入三四線城市;中興等老牌廠商仍與運營商合作,定制機型;魅族、金立、努比亞、360、美圖等以網銷平臺為主;最後還有錘子、堅果等情懷之作,則靠年度發佈會爭搶一波市場……

當然還有售後服務方面,如果能做到任正非所希望的“生命週期內免售後”是最好,倘若暫時無法實現,也不能忽略售後服務,不能讓客戶有“賣低端機圈一波錢”的印象。

4.第三世界出口巨輪已就緒。

目前,包括華為在內,小米、聯想、OPPO等國產品牌已經面向印度、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地區的新海外市場進發,無論是終端設備還是通訊設施,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終端手機市場方面,低端機明顯比高端機“吃得開”。因為高端機售價高昂且體驗有限,剛剛進入市場便採取單一高端機的策略並非是最優解。反而通過低端機先將用戶圈到自己的陣營之中,再通過技術發展、消費升級,進而在一波又一波“換機潮”向高端手機過渡,暫且是最佳的選擇。

如今任正非舊話重提,華為回到低端機戰場已成定局。那麼以華為如今的實力與地位,在低端機市場將會成為“攪局者”還是“顛覆者”,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華為低端機佈局現況

華為終端業務,特別是手機業務,定位十分明確,可分為“三端”:

高端——Ascend系列,包含了D系列(華為最高級別手機,D1、D2成為當代機皇。現已再無新機,被Mate系列取代,主打商務續航)、P系列(主打時尚和拍照,還有一個相對低配的暢享系列)、Nova系列(輕旗艦,主打女性市場);

中端——榮耀(Honor)系列(互聯網手機品牌,旗艦機,還有一個相對低配的暢玩系列);

低端——包含了G系列、Y系列(入門級及運營商制定機,包括了老人機、3G機),以及麥芒系列(電信定制機型,有專屬Logo)。

與自身高端機型對比,華為低端機即G系列、Y系列的第一優勢就是便宜,千元手機、入門級別,廣大消費者都買得起,攻城掠地的首選武器。其二,與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的指定合作,有利於迅速搶佔市場。其三,用高性價比增加曝光度,培養大眾的華為情節。其四,依靠現有產品基礎,出貨週期更短、市場佈局更靈活、生產成本更低。其五,潛力巨大的第三世界市場。

可以說,只要手機在硬體正常,再加強軟體應用上的體驗開發的話,華為低端機的前途是無限量的。從任正非的新年講話中,我們也能尋找到些許端倪。他強調:“低端機要做到品質好、成本低、生命週期內免維護。要打磨成熟、高品質的海量發貨產品,這種產品經過數千萬台的洗練和磨合,沒有故障、品質提升、無技術風險,再通過批量採購,降低採購成本,這就是低端機的做法。”

國產低端手機的機會在哪裡?

1.使用者基數大,產品薄利多銷。

以小米、OPPO/vivo為首的新一代國產手機商,高度追求產品性價比,憑藉中低端手機搭配著較高的配置以及親民的售價,成功打開市場,締造如今“華米Ov”的市場格局。

廣泛的消費者基數,是“米Ov”成功的關鍵。所謂“薄利多銷”,當走在街頭10人手中僅有1部mate10、其餘9部都是紅米5或OPPO A系列,其中利潤差值可想而知。或許這個比方有點誇大,但手機銷量本來就由消費者需求而構成,這無可置否。

如今,華為重提低端機,不僅是“重複”,更是“重視”。可見,國產手機廠商越來越注重以消費市場為導向,以使用者體驗出發。

2.性價比高積累口碑,培養用戶認同感。

要在低端機市場做文章,首先是配置與售價的問題,即如何提高性價比。低端機的性價比相對簡單,因為產品相對便宜,所以手機不需要太多噱頭、不需要太多黑科技,功能也無需太繁多,但硬體與系統一定要“硬朗”,滿足客戶的現有需求。

至於客戶的未來需求,不用急,積累口碑做好品牌,保持價值持續輸出,發佈不同定位的機型,讓使用者認同廠商的產品與觀念,銷量便水到渠成。

3.線上線下銷售管道靈活多樣。

如今國產手機品牌銷售管道各異,但總結起來不外乎:華為、小米等線上為主,線下為輔;OPPO/vivo線下為主、線上為輔,深入三四線城市;中興等老牌廠商仍與運營商合作,定制機型;魅族、金立、努比亞、360、美圖等以網銷平臺為主;最後還有錘子、堅果等情懷之作,則靠年度發佈會爭搶一波市場……

當然還有售後服務方面,如果能做到任正非所希望的“生命週期內免售後”是最好,倘若暫時無法實現,也不能忽略售後服務,不能讓客戶有“賣低端機圈一波錢”的印象。

4.第三世界出口巨輪已就緒。

目前,包括華為在內,小米、聯想、OPPO等國產品牌已經面向印度、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地區的新海外市場進發,無論是終端設備還是通訊設施,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終端手機市場方面,低端機明顯比高端機“吃得開”。因為高端機售價高昂且體驗有限,剛剛進入市場便採取單一高端機的策略並非是最優解。反而通過低端機先將用戶圈到自己的陣營之中,再通過技術發展、消費升級,進而在一波又一波“換機潮”向高端手機過渡,暫且是最佳的選擇。

如今任正非舊話重提,華為回到低端機戰場已成定局。那麼以華為如今的實力與地位,在低端機市場將會成為“攪局者”還是“顛覆者”,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