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談中藥治療閉經的方法:脾虛、血枯、血虧、血滯,氣血雙虧

經雲:“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七七任脈虛, 太沖脈衰少, 天癸竭。 ”凡當至不至或不應竭而竭, 皆調之閉經。 閉經有血滯、血枯之不同。 家父辨證施治, 每每療之速瘥。

茲不揣才疏學淺, 冒昧領悟於後:

一、對氣血雙虧脾腎陽虛者

氣與血, 脾與腎, 皆相互依附, 相互為用。 氣虛則帥血無力, 血虧則氣無生母。 腎陽不足則脾失溫養, 脾陽不振則命門無濟。 氣血不足, 脾腎陽虛, 致沖任失養, 血海不充, 無血可下。 證見頭暈目眩, 畏寒肢冷, 納呆懶言, 身倦腰酸, 舌淡苦白, 脈沉細弱。 治多用八珍、黃芪、山藥、淫羊藿、肉蓯蓉、蔬絲子、蓮肉、雞內金、補骨脂、肉桂等補氣養血,

壯火益土。

李性, 女, 31歲。 中妊引產後, 經閉未行, 已愈兩載。 常感頭暈目眩, 神疲體倦, 手足冰冷, 腰酸腿軟。 食欲顯著減退, 形體日趨虛贏。 診得舌淡苔白, 脈沉微弱。 證系氣血雙虧, 脾腎陽虛。 菟絲子30克, 蓮肉30克, 淫羊襲30克, 黃芪30克, 肉蓯蓉30克, 黨參30克, 當歸30克, 赤白芍各15克, 香附15克, 何首烏15克, 川牛膝15克, 炒白術15克, 山藥15克, 補骨脂12克, 川芎10克, 雞內金10克, 莪術10克, 木香6克, 肉桂6克。 服藥3劑, 經水即下。 翌月複常。

談中藥治療閉經的方法

二、對宿熱內蘊新為寒束者

舊有熱邪內蘊, 新為寒邪所束。 熱灼血結, 血為寒凝, 淤滯脈道, 故經閉不行。 證見素日身熱心煩, 經行偶有鼻衄, 閉經之後, 頭及少腹隱隱作痛, 舌胖色赤, 脈來細數。 治用青蒿、鱉甲、丹皮、梔子、赤芍、丹參、當歸、澤蘭、益母草、桃仁、牛膝、肉桂等清宿熱, 祛新寒, 活血通經。

鄭姓, 女, 18歲。 經行3日之際, 不慎落水, 須臾經淨, 歷時3月, 經水未行。 伴身熱心煩, 頭痛體倦, 納呆食少, 腰腹俱痛。 自二七經至, 常感身熱頭痛, 經行時有鼻朝。 診得舌赤乏津, 脈象稍數。

證系宿熱內蘊, 新為寒束。 益母草30克, 丹參30克, 赤芍20克, 當歸20克, 牡丹皮15克, 青蓄15克, 鑒甲15克白術15克、雞內金10克, 柴胡10克, 梔子10克, 川芎10克, 甘草6克。 服藥3劑, 熱退食增, 頭痛著減。 唯腹痛如故, 經仍未行。 守原意增損, 加化淤通經之品。 去青蒿、鱉甲, 添牛膝15克、澤蘭10克、炒桃仁10克、肉桂3克。 又服3劑, 月事得通, 餘恙開止。

談中藥治療閉經的方法

三、對氣滯血瘀胞脈閉阻者

情志不遂, 憂思悲怒, 氣機不利, 氣滯血淤, 閉阻胞脈, 則血不得下。 證見煩躁易怒, 胸脅兩乳及少腹脹痛, 舌色黯紅, 脈米弦澀。 治多用香附、川厚樸、烏藥、木香、青陳皮、丹參、丹皮、益母草、當歸、桃紅、渾蘭、肉桂等理氣行滯, 化淤通經。

張姓, 女, 20歲。 因經行觸怒, 致月事不行, 已8個月之久。 伴視聞不順, 胸乳脹痛。 近4個月來少腹脹痛隱隱。 診得舌黯苔白, 脈弦略數。 根據脈證, 衡之病因, 本例顯系此屬。 益母草30克, 當歸30克, 赤芍30克, 丹參30克, 制香附20克, 澤蘭20克, 川牛膝12克, 丹皮12克, 炒桃仁12克, 紅花12克, 青陳皮各10克, 烏藥10克, 川厚樸10克, 川芎10克, 廣木香6克, 肉桂6克。 服藥8劑, 月事即動。 繼之及期自下。

談中藥治療閉經的方法

四、對腎陽不足血虛挾瘀者

腎陽不足則命門火衰, 血虛挾淤則不得暢運。 命門火衰則沖任脈虛, 血不暢運則胞脈受阻。 證見天癸至遲, 月經延期, 血量遞減, 漸至經閉, 頭暈腹痛, 腰酸乏力, 帶下清稀量多, 舌淡, 脈沉微弱。 治多用菟絲子、桑寄生、川續斷、丹參、何首烏、益母草、當歸、熟地黃、川芎、炒桃仁、丹皮、牛膝、附子、肉桂等補助腎陽, 養血祛淤。

楊姓,女,25歲。自18歲經至後,1~3月1行。血量遞次減少,現已閉經半年。舊有腰痛宿疾,白帶清稀量多。經閉後腹痛陣作,頭暈頭痛,其餘諸證勞後益甚。診得面色蒼白少華,眼眶下有黑褐斑,舌淡苔白,脈沉細弱。證系腎陽不足,血虛淤。菟絲子30克,當歸30克,何首烏30克,丹參30克,益母草30克,熟地30克,桑寄生15克,川斷16克,丹皮15克,川芎12克,炒桃仁12克,細辛3克。服藥6劑,頭暈痛搓,腰痛止,帶下有減,但腹痛加劇,尤其藥後腹痛加劇乃經水已有下行之勢,再守原方加溫經通脈之品,因勢利導,以冀獲效。增附子5克,肉桂5克,川牛膝12克。又進3劑,遂瘥。

談中藥治療閉經的方法

五、對痰濕蓄聚遏胞脈者

脾虛失運,恣食厚味,濕聚痰生,壅遏胞脈,故經閉不行。證見形體肥胖,頭身沉困,納呆食少,胸悶氣短,足踝腫脹,帶下連綿,舌苔白膩,脈象沉緩。治多用香附、枳殼、川厚樸、陳皮、半夏、膽星、茯苓、益母草、丹參、當歸、丹皮、桃仁、炮姜、吳萸、肉桂等調達氣機,宣通經脈。

楊姓,女,39歲。10年前產後食肉、蛋厚味過多,致體態日豐,經來意期量少,繼之經閉不行。伴頭重體倦,胸悶納呆,帶下連綿。診得身軀肥胖,舌胖質淡,苔薄白膩,脈沉細緩。膝下浮腫,足踝尤甚。證系痰濕蓄聚,壅遏胞脈。益母草30克,當歸30克,制香附30克,丹參30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清半夏15克,紅花10克,炒桃仁10克,枳殼10克,膽南星10克,陳皮10克。服藥5劑後,時感小腹陣痛。原方加川樸18克,炮薑10克,吳萸10克,肉桂3克。繼服3劑,經隧得通。一年後詢知,月事期准。

談中藥治療閉經的方法

體會

《醫學入門》月事不通一節中說:“凡此變證百出,不過血滯與血枯而已”。治宜明辨血滯、血枯,不得因閉而誅伐無率。

一、血枯:《東垣十書》中說:“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血脈津液不足,無以澤灌沖任,則經閉不通。家父對血枯者,多責之脾虛、腎虛、血虧。

(1)脾虛:血賴脾化,脾氣虛弱,失其旋,不能容納,化源旺乏。證見面色萎黃,月事漸閉,不思飲食,倦息乏力,帶多清稀,舌淡,脈細。治用四君、山藥、黃芪、雞內金等健脾補氣,以裕化生之源。

(2)腎虛:腎為先天之本,慕賦腎虛,或因腎傷,安身立命之源虛損,則沖任脈虛,月事不下。證見天癸至遲,腰脊酸痛,子宮萎小,形寒肢冷。治用蔬絲子、肉蓯蓉、淫單藿、蓮肉、桑寄生、川斷、肉桂等補益腎氣。益益腎則沖任自調。

(3)血虧:產育失血,或久病傷陰,致血海空虛,月事閉止。血既已虧,氣無不耗。證見面色蒼白,息弱聲微,唇舌色淡,發枯膚燥。僅望聞即可悉矣。治多用八珍、雞血藤、龍眼肉、何首烏等補氣養血,調理沖任。對血枯閉經者,家父多在求本方中,斟酌損益而加活血通經之品,寓攻於補之中,常獲事半功倍之效。

談中藥治療閉經的方法

二、血滯:《千金要方》中說:“血脈阻滯,則天癸閉絕,婦女經閉不行。”家父對血滯者,多責之氣滯血淤、寒凝、熱結、痰阻。

(1)氣滯血淤:悲怒傷肝,渝運失司,以致氣機不利,氣滯則血淤,淤血阻隔經隧,故月事不行。證見性急易怒,胸脅乳腹脹痛,舌色紫黯,脈來弦澀。治用香附、柴胡、川樸、青陳皮、橘葉、丹參、赤芍、益母草、桃紅、五靈脂、澤蘭、丹皮等舒肝理氣,破淤行滯。

(2)寒凝:經行不慎避忌,或素稟陰寒內盛,寒氣客於血室,血為寒凝,則經隧閉阻。證見腰腹冷痛,得熱痛減,小波清長,蓄白脈遲。治多用吳萸、炮薑、烏藥、附子、肉桂等溫化寒邪,通行經隧。

(3)熱結:熱善動血,固人所素知。但熱邪最易傷陰,陰益虛而火愈旺。熱灼陰津,血結不暢而阻滯經脈者,亦非罕見。證見潮熱盜汗,午後額紅,口渴心煩,少腹疼痛,舌赤乏津,脈來細澀。欲通其經,必先去其熱。治多先投丹皮、青蓄、鱉甲、赤芍、當歸、梔子、益母草等清熱涼血之劑。待熱邪得清,再加桃仁、澤蘭、牛膝、肉桂等以溫通經脈。

(4)痰阻:《女科攝要》中說:“肥人經閉,必是混痰與脂膜蠻塞之故。”形豐之質,多痰多濕,痰濕不行,遇胞脈,或濕痰與軀脂相結,閉塞經隧,而成閉經。證見形體肥豐,頭重身沉,面肢浮腫,腹滿納呆,苔膩,脈緩。多以調理氣機為主,稍佐化痰祛淤治之。藥用陳皮、香附、川樸、枳殼、半夏、膽星、茯苓、益母草,丹皮、澤蘭、川牛膝、桃紅等,使氣機宣暢,痰濕萄化,則經隧自通。正如《證治準繩》說:“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津液隨氣而順矣。”

綜觀家父數十載之驗案,配方中常伍以益母草、丹皮、川牛膝、桃仁、肉桂五味。蓋因前四味,皆活血通經之良藥,祛淤生新之佳品。陰血下行,必陽氣鼓動,籍肉桂辛熱補陽之力,伸氣之陽盛以動血。筆者臨症用之亦得心應手,效如桴鼓。 養血祛淤。

楊姓,女,25歲。自18歲經至後,1~3月1行。血量遞次減少,現已閉經半年。舊有腰痛宿疾,白帶清稀量多。經閉後腹痛陣作,頭暈頭痛,其餘諸證勞後益甚。診得面色蒼白少華,眼眶下有黑褐斑,舌淡苔白,脈沉細弱。證系腎陽不足,血虛淤。菟絲子30克,當歸30克,何首烏30克,丹參30克,益母草30克,熟地30克,桑寄生15克,川斷16克,丹皮15克,川芎12克,炒桃仁12克,細辛3克。服藥6劑,頭暈痛搓,腰痛止,帶下有減,但腹痛加劇,尤其藥後腹痛加劇乃經水已有下行之勢,再守原方加溫經通脈之品,因勢利導,以冀獲效。增附子5克,肉桂5克,川牛膝12克。又進3劑,遂瘥。

談中藥治療閉經的方法

五、對痰濕蓄聚遏胞脈者

脾虛失運,恣食厚味,濕聚痰生,壅遏胞脈,故經閉不行。證見形體肥胖,頭身沉困,納呆食少,胸悶氣短,足踝腫脹,帶下連綿,舌苔白膩,脈象沉緩。治多用香附、枳殼、川厚樸、陳皮、半夏、膽星、茯苓、益母草、丹參、當歸、丹皮、桃仁、炮姜、吳萸、肉桂等調達氣機,宣通經脈。

楊姓,女,39歲。10年前產後食肉、蛋厚味過多,致體態日豐,經來意期量少,繼之經閉不行。伴頭重體倦,胸悶納呆,帶下連綿。診得身軀肥胖,舌胖質淡,苔薄白膩,脈沉細緩。膝下浮腫,足踝尤甚。證系痰濕蓄聚,壅遏胞脈。益母草30克,當歸30克,制香附30克,丹參30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清半夏15克,紅花10克,炒桃仁10克,枳殼10克,膽南星10克,陳皮10克。服藥5劑後,時感小腹陣痛。原方加川樸18克,炮薑10克,吳萸10克,肉桂3克。繼服3劑,經隧得通。一年後詢知,月事期准。

談中藥治療閉經的方法

體會

《醫學入門》月事不通一節中說:“凡此變證百出,不過血滯與血枯而已”。治宜明辨血滯、血枯,不得因閉而誅伐無率。

一、血枯:《東垣十書》中說:“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血脈津液不足,無以澤灌沖任,則經閉不通。家父對血枯者,多責之脾虛、腎虛、血虧。

(1)脾虛:血賴脾化,脾氣虛弱,失其旋,不能容納,化源旺乏。證見面色萎黃,月事漸閉,不思飲食,倦息乏力,帶多清稀,舌淡,脈細。治用四君、山藥、黃芪、雞內金等健脾補氣,以裕化生之源。

(2)腎虛:腎為先天之本,慕賦腎虛,或因腎傷,安身立命之源虛損,則沖任脈虛,月事不下。證見天癸至遲,腰脊酸痛,子宮萎小,形寒肢冷。治用蔬絲子、肉蓯蓉、淫單藿、蓮肉、桑寄生、川斷、肉桂等補益腎氣。益益腎則沖任自調。

(3)血虧:產育失血,或久病傷陰,致血海空虛,月事閉止。血既已虧,氣無不耗。證見面色蒼白,息弱聲微,唇舌色淡,發枯膚燥。僅望聞即可悉矣。治多用八珍、雞血藤、龍眼肉、何首烏等補氣養血,調理沖任。對血枯閉經者,家父多在求本方中,斟酌損益而加活血通經之品,寓攻於補之中,常獲事半功倍之效。

談中藥治療閉經的方法

二、血滯:《千金要方》中說:“血脈阻滯,則天癸閉絕,婦女經閉不行。”家父對血滯者,多責之氣滯血淤、寒凝、熱結、痰阻。

(1)氣滯血淤:悲怒傷肝,渝運失司,以致氣機不利,氣滯則血淤,淤血阻隔經隧,故月事不行。證見性急易怒,胸脅乳腹脹痛,舌色紫黯,脈來弦澀。治用香附、柴胡、川樸、青陳皮、橘葉、丹參、赤芍、益母草、桃紅、五靈脂、澤蘭、丹皮等舒肝理氣,破淤行滯。

(2)寒凝:經行不慎避忌,或素稟陰寒內盛,寒氣客於血室,血為寒凝,則經隧閉阻。證見腰腹冷痛,得熱痛減,小波清長,蓄白脈遲。治多用吳萸、炮薑、烏藥、附子、肉桂等溫化寒邪,通行經隧。

(3)熱結:熱善動血,固人所素知。但熱邪最易傷陰,陰益虛而火愈旺。熱灼陰津,血結不暢而阻滯經脈者,亦非罕見。證見潮熱盜汗,午後額紅,口渴心煩,少腹疼痛,舌赤乏津,脈來細澀。欲通其經,必先去其熱。治多先投丹皮、青蓄、鱉甲、赤芍、當歸、梔子、益母草等清熱涼血之劑。待熱邪得清,再加桃仁、澤蘭、牛膝、肉桂等以溫通經脈。

(4)痰阻:《女科攝要》中說:“肥人經閉,必是混痰與脂膜蠻塞之故。”形豐之質,多痰多濕,痰濕不行,遇胞脈,或濕痰與軀脂相結,閉塞經隧,而成閉經。證見形體肥豐,頭重身沉,面肢浮腫,腹滿納呆,苔膩,脈緩。多以調理氣機為主,稍佐化痰祛淤治之。藥用陳皮、香附、川樸、枳殼、半夏、膽星、茯苓、益母草,丹皮、澤蘭、川牛膝、桃紅等,使氣機宣暢,痰濕萄化,則經隧自通。正如《證治準繩》說:“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津液隨氣而順矣。”

綜觀家父數十載之驗案,配方中常伍以益母草、丹皮、川牛膝、桃仁、肉桂五味。蓋因前四味,皆活血通經之良藥,祛淤生新之佳品。陰血下行,必陽氣鼓動,籍肉桂辛熱補陽之力,伸氣之陽盛以動血。筆者臨症用之亦得心應手,效如桴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