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堂並不在彼方,就在手中——關於《尋找天堂》

一家偉大的公司, 西格蒙德, 發明了記憶修改設備。

為了防止記憶和現實發生衝突, 修改記憶只能在瀕死之時進行。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 可以用這個設備修改記憶中的經歷, 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 不論是想要富有或者出名, 甚至是到達月球。 他們已經簽過無數合同, 幫助許多人在人生盡頭了無遺憾地離開。

但他們從沒有見過這樣棘手的顧客。

如果記憶可以修改

“幫我度過更圓滿的人生, 但不要對我的一生做什麼修改, 如果不得不修改什麼的話, 請完整保留我和家人的記憶。 ”

為了滿足這位奇怪的顧客,

西格蒙德公司派出了最好的工作人員……啊不, 最好的工作人員這天沒空, 所以, 來的是我們的老朋友, 羅莎莉恩醫生(Dr. Rosalene)和沃茨醫生(Dr. Watts)。

我們在《去月球》裡見過他們, 那次他們是去滿足一位臨終老人奇怪的願望 —— 去月球。

《去月球》也是一款你不該錯過的遊戲。 但很遺憾, 我無法詳細說明這款遊戲的優點, 因為:

“How do I explain why it's brilliant without spoiling what makes it so?”(在不劇透的情況下, 我要如何解釋這個遊戲為何如此精彩?) 9/10 – Eurogamer

經歷過一次跳票之後, 我們終於見到《去月球》的續篇, 也就是這部《尋找天堂》。 也有人直接將其稱作《去月球2》。

如同《去月球》一樣, 《尋找天堂》是一個獨立完整的遊戲, 無需玩過任何本系列的遊戲即可充分體驗。

雖然開發組是這麼說的, 不過對於《去月球》的玩家而言,

《尋找天堂》顯得特別友好, 不僅給系列玩家留了各種彩蛋, 而且也會不斷打破前作玩家對既定套路的預期。

看到同樣的松鼠開場, 同樣的中學, 安靜的女同桌, 《去月球》的玩家肯定都會會心一笑。

聖誕樹上的蘋果, 私自改裝的設備, “你們這的電網比我們總部還穩定”, 這些則在《去月球》的DLC出現過。

病人科林(Colin)說起過, 他小時候救過一隻小鳥。 那就是《鳥的故事》的內容了。

故事結構上, 一開始你可能會以為是和前作一樣的倒敘時間順序, 結果劇情內兩位醫生也驚呼這次記憶是從未出現的螺旋順序。 之後一些暗示和對暗示的反轉也頗見匠心。

在玩法上, 我們也能看到不少嘗試, 在《去月球》的框架裡加入更多可互動的內容, 加入了可玩的小遊戲。

比起《去月球》裡只是玩了一下梗的回合制戰鬥, 《尋找天堂》有彈幕射擊遊戲, 有發波格鬥遊戲, 還有 RPG Maker 最擅長的回合制戰鬥。 不再是之前只能按一次鍵帥一回合, 這次你可以好好打完整場戰鬥了。 小遊戲不要求通過, 啟動記憶碎片的解謎也依然沒難度, 保持了不會卡關的優良設計。

這次的演出比起《去月球》豐富了許多。 雖然是相比前作確實有進步, 不過誇讚一個源於 RPG Maker 引擎的圖元遊戲的演出還是有那麼點怪異。

和其他遊戲相比, 這款遊戲的玩法和畫面全是劣勢, 但在劇本和音樂上所花的功夫卻不會遜色於任何人。

故事和音樂, 都棒極了

《尋找天堂》的音樂依然和劇情結合緊密, 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擊節稱讚。 雖不如當年《去月球》的《For River》給我的驚豔與過耳不忘, 不過看看各處的評論有多少人在求原聲集, 以及Steam原聲集一開始標錯日期(8年後發售)時眾人的哀嚎, 足可窺見優秀程度。

從臨終之人的願望切入,是這個系列故事的巧妙之處。

大學時,我曾經負責過畢業生感言的採訪和視訊短片。我問過很多人四年間最遺憾的事和最難忘的事,也聽過許多畢業生想對新生說的話。對未來的推想和他們的現狀重合在了一起,激起許多思緒。你知道有一天你會畢業,但你覺得那一天還太遙遠,沒有想過那一天的模樣。然後你看到他們,仿佛抬頭看到,未來的自己透過記憶注視著現在的自己。

即使我們從未思考過那顯得還很遙遠的生命終結的時刻,但當遊戲把一切擺到面前,我們不免帶入自己。要怎樣生活?未來的自己會用何種眼光看著現在的自己?是像《去月球》的約翰一樣執著於自己都未瞭解的願望,還是像《尋找天堂》的科林一樣抱著對遺憾的模糊執念?

《去月球》聚焦的是不普通的人,一位記不起重要承諾的人,一位社交困難的患者。而《尋找天堂》,粗看起來就是一段美滿人生,只是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有著許多遺憾的瞬間而已。這種設定放棄了一定程度的戲劇衝突,卻能在故事結束後給人留下更多思考的餘味。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在評價《尋找天堂》時總會提到自己的故事:會談到小時候的玩伴;會談起自己有過的遺憾。人們的悲歡,總有相通的時刻。

借著平凡人生故事拋出一個問題:為了彌補人生的小遺憾,你願意修改多少記憶?簽合同之時的科林只說,不要修改我的家庭就好。在羅莎莉恩醫生和沃茨醫生艱難的探索之後,科林終於給了自己一個答案 —— 我的遺憾造就了現在的我。

什麼記憶也不用修改。人生盡頭,坦然和自己的遺憾和解。飛行員科林曾無數次飛過山和大海,最後終於找到天堂 —— 就在自己的手上。

遊戲最後逐漸浮現的幾行字,按順序列了《去月球》和它的 DLC、《鳥的故事》以及《尋找天堂》。《尋找天堂》後面接著第二章的字眼,把對後續的期待留給了我。

去月球,鳥故事,找天堂。三個故事聯繫到了一起,背後隱隱串起一個更大的故事。希望幾年後能看到對所有懸疑最好的收尾,也向所有人推薦這承前啟後的章節。

把劇透嚴重的分析都留在了最後。如果你打算玩這幾款遊戲卻還未付諸行動,我希望你們不要繼續看分割線以下的內容,這種劇透太毀滅遊玩體驗了。等到通關了上面所有作品之後再回來看,希望你也有新的發現。

當年,在《去月球》的討論中,除了眾多討論愛與承諾的文章,也有人指出,故事最悲劇的地方在於,所有的圓滿只存於記憶中,現實依然是冰冷而殘酷的錯過。有人進一步指出,更為悲劇的是,兩位醫生很可能沒能在最後關頭修改出圓滿的記憶。可能是其中一位醫生,在臨終時也使用了西格蒙德的服務,把那次失敗的遺憾記憶給修改了。推斷的依據是松鼠屍體的臭味和最終結尾的紅光閃爍。之前的故事中,紅光閃爍只出現在記憶世界,表明記憶世界的主人身體狀況不穩定。

當時是《盜夢空間》上映之後,人們很容易就聯想到這種層層嵌套的結構。

而之後《去月球》的 DLC 為這種猜測提供了更多佐證。其中有這麼一個畫面,羅莎莉恩醫生頭上戴著修改記憶設備的頭盔,一人坐在房間裡。機器前面沒有人在操作,可能是遠端操作。

DLC 中,沃茨醫生趁聖誕休假公司無人之時,在公司裡測試自己修改的設備,並遇上了詭異停電。這次《尋找天堂》中給病人使用的設備,是沃茨醫生私自改裝過的那個,和《去月球》DLC 中羅莎莉恩戴著的一樣。

沃茨醫生使用自己改裝的設備被同事發現,不知沃茨做了何種解釋之後,兩位同事決定加入沃茨的計畫。而羅莎莉恩被排除在計畫外,不由讓人對這個猜測又確信幾分。

然而玩過兩部的玩家也該明白套路了:最後揭開的故事,很可能和這些明顯的暗示完全相反,但又能自圓其說。至於第三章的故事會走向何方,那是幾年後的驚喜,不是我能猜得出的。

而《鳥的故事》中那些最奇幻的畫面,在《尋找天堂》裡成為了科林想像力豐富的注腳。正是因為他有著這樣的想像力,才能虛構出設定那麼完整的一個她吧。

正如作者所說,他或許應該在《尋找天堂》之後放出《鳥的故事》。這樣的遊玩順序自有深意,在玩過《尋找天堂》的玩家眼中,《鳥的故事》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鳥的故事。

一生都是鳥的故事

科林在樹林中救下一隻受傷的小鳥,並救助了它。他曾站在山上眺望著城市,書包裡裝著這只小鳥。

多年後的回憶中,在這個地方,虛構的 Faye 展開棕色翅膀抱住了科林。

我想,對大部分人來說,白色翅膀應該是最美好的想像,天使的羽翼都是雪白的。除非科林曾經見過更好的。

是的,他見過。

他曾經親手放飛過一隻小鳥。道過再見,再也沒有見過第二次。在他那混雜著真實和虛幻的記憶中,這只棕色小鳥是他第一位朋友,和他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

但這次,“你不用再離開了,我現在會飛了”。

我當時覺得 Faye 的配色並不好看,也覺得這句臺詞有些奇怪。

現在才明白,這身棕色和這句臺詞背後的含義。

他希望那只小鳥,是一個能聽懂他說話,一直陪伴在他左右的朋友。小鳥終會離開,於是失落的他在腦中虛構了一個朋友。小鳥在很久之後,飛回來向他告別。這段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記憶,映射了科林人生的最後一次告別。

陪伴科林一生的綠色筆記本,曾是他想像中巨大的紙飛機,載著他和小鳥去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能收起紙頁變回筆記本,也能打開變出紙飛機。

他那最瘋狂的想像從沒被其他人所理解,人們要麼沒有好好聽他的故事,要麼聽完之後奇怪地看著他。因為這只鳥對他們來說不重要,沒人知道這只鳥對科林來說有多重要 —— 他為此成為飛行員,並留著綠色筆記本一輩子。

他只想有人能理解他。

沒人從他的視角看待世界,這或許就是他心中最遺憾的事,無法和家人說明的遺憾。

最後科林終於遇上兩位理解他的人,即使他們只是為了工作。當醫生看完他全部記憶的那一刻,或許科林的願望(之一)就已經實現了。

羅莎醫生最初就說對了,並不是所有故事都和女孩有關。最後才知道科林一生的故事,說起來都有關“鳥的故事”。

從臨終之人的願望切入,是這個系列故事的巧妙之處。

大學時,我曾經負責過畢業生感言的採訪和視訊短片。我問過很多人四年間最遺憾的事和最難忘的事,也聽過許多畢業生想對新生說的話。對未來的推想和他們的現狀重合在了一起,激起許多思緒。你知道有一天你會畢業,但你覺得那一天還太遙遠,沒有想過那一天的模樣。然後你看到他們,仿佛抬頭看到,未來的自己透過記憶注視著現在的自己。

即使我們從未思考過那顯得還很遙遠的生命終結的時刻,但當遊戲把一切擺到面前,我們不免帶入自己。要怎樣生活?未來的自己會用何種眼光看著現在的自己?是像《去月球》的約翰一樣執著於自己都未瞭解的願望,還是像《尋找天堂》的科林一樣抱著對遺憾的模糊執念?

《去月球》聚焦的是不普通的人,一位記不起重要承諾的人,一位社交困難的患者。而《尋找天堂》,粗看起來就是一段美滿人生,只是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有著許多遺憾的瞬間而已。這種設定放棄了一定程度的戲劇衝突,卻能在故事結束後給人留下更多思考的餘味。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在評價《尋找天堂》時總會提到自己的故事:會談到小時候的玩伴;會談起自己有過的遺憾。人們的悲歡,總有相通的時刻。

借著平凡人生故事拋出一個問題:為了彌補人生的小遺憾,你願意修改多少記憶?簽合同之時的科林只說,不要修改我的家庭就好。在羅莎莉恩醫生和沃茨醫生艱難的探索之後,科林終於給了自己一個答案 —— 我的遺憾造就了現在的我。

什麼記憶也不用修改。人生盡頭,坦然和自己的遺憾和解。飛行員科林曾無數次飛過山和大海,最後終於找到天堂 —— 就在自己的手上。

遊戲最後逐漸浮現的幾行字,按順序列了《去月球》和它的 DLC、《鳥的故事》以及《尋找天堂》。《尋找天堂》後面接著第二章的字眼,把對後續的期待留給了我。

去月球,鳥故事,找天堂。三個故事聯繫到了一起,背後隱隱串起一個更大的故事。希望幾年後能看到對所有懸疑最好的收尾,也向所有人推薦這承前啟後的章節。

把劇透嚴重的分析都留在了最後。如果你打算玩這幾款遊戲卻還未付諸行動,我希望你們不要繼續看分割線以下的內容,這種劇透太毀滅遊玩體驗了。等到通關了上面所有作品之後再回來看,希望你也有新的發現。

當年,在《去月球》的討論中,除了眾多討論愛與承諾的文章,也有人指出,故事最悲劇的地方在於,所有的圓滿只存於記憶中,現實依然是冰冷而殘酷的錯過。有人進一步指出,更為悲劇的是,兩位醫生很可能沒能在最後關頭修改出圓滿的記憶。可能是其中一位醫生,在臨終時也使用了西格蒙德的服務,把那次失敗的遺憾記憶給修改了。推斷的依據是松鼠屍體的臭味和最終結尾的紅光閃爍。之前的故事中,紅光閃爍只出現在記憶世界,表明記憶世界的主人身體狀況不穩定。

當時是《盜夢空間》上映之後,人們很容易就聯想到這種層層嵌套的結構。

而之後《去月球》的 DLC 為這種猜測提供了更多佐證。其中有這麼一個畫面,羅莎莉恩醫生頭上戴著修改記憶設備的頭盔,一人坐在房間裡。機器前面沒有人在操作,可能是遠端操作。

DLC 中,沃茨醫生趁聖誕休假公司無人之時,在公司裡測試自己修改的設備,並遇上了詭異停電。這次《尋找天堂》中給病人使用的設備,是沃茨醫生私自改裝過的那個,和《去月球》DLC 中羅莎莉恩戴著的一樣。

沃茨醫生使用自己改裝的設備被同事發現,不知沃茨做了何種解釋之後,兩位同事決定加入沃茨的計畫。而羅莎莉恩被排除在計畫外,不由讓人對這個猜測又確信幾分。

然而玩過兩部的玩家也該明白套路了:最後揭開的故事,很可能和這些明顯的暗示完全相反,但又能自圓其說。至於第三章的故事會走向何方,那是幾年後的驚喜,不是我能猜得出的。

而《鳥的故事》中那些最奇幻的畫面,在《尋找天堂》裡成為了科林想像力豐富的注腳。正是因為他有著這樣的想像力,才能虛構出設定那麼完整的一個她吧。

正如作者所說,他或許應該在《尋找天堂》之後放出《鳥的故事》。這樣的遊玩順序自有深意,在玩過《尋找天堂》的玩家眼中,《鳥的故事》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鳥的故事。

一生都是鳥的故事

科林在樹林中救下一隻受傷的小鳥,並救助了它。他曾站在山上眺望著城市,書包裡裝著這只小鳥。

多年後的回憶中,在這個地方,虛構的 Faye 展開棕色翅膀抱住了科林。

我想,對大部分人來說,白色翅膀應該是最美好的想像,天使的羽翼都是雪白的。除非科林曾經見過更好的。

是的,他見過。

他曾經親手放飛過一隻小鳥。道過再見,再也沒有見過第二次。在他那混雜著真實和虛幻的記憶中,這只棕色小鳥是他第一位朋友,和他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

但這次,“你不用再離開了,我現在會飛了”。

我當時覺得 Faye 的配色並不好看,也覺得這句臺詞有些奇怪。

現在才明白,這身棕色和這句臺詞背後的含義。

他希望那只小鳥,是一個能聽懂他說話,一直陪伴在他左右的朋友。小鳥終會離開,於是失落的他在腦中虛構了一個朋友。小鳥在很久之後,飛回來向他告別。這段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記憶,映射了科林人生的最後一次告別。

陪伴科林一生的綠色筆記本,曾是他想像中巨大的紙飛機,載著他和小鳥去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能收起紙頁變回筆記本,也能打開變出紙飛機。

他那最瘋狂的想像從沒被其他人所理解,人們要麼沒有好好聽他的故事,要麼聽完之後奇怪地看著他。因為這只鳥對他們來說不重要,沒人知道這只鳥對科林來說有多重要 —— 他為此成為飛行員,並留著綠色筆記本一輩子。

他只想有人能理解他。

沒人從他的視角看待世界,這或許就是他心中最遺憾的事,無法和家人說明的遺憾。

最後科林終於遇上兩位理解他的人,即使他們只是為了工作。當醫生看完他全部記憶的那一刻,或許科林的願望(之一)就已經實現了。

羅莎醫生最初就說對了,並不是所有故事都和女孩有關。最後才知道科林一生的故事,說起來都有關“鳥的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