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脫掉人工智慧的“花衣裳” 科技對教育的變革有多大?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媒體)北京1月4日電(記者 廖瑾)2017,好未來的整體使命變了,官網上滾動著“用科技促進教育公平”、“用科技推動教育進步”的Slogan代替了曾經的“讓學習更有效”。

2017,科大訊飛的阿爾法蛋橫空出世,打破了人們認為早教故事機最多就講講故事、放放音樂的傳統印象,官方售賣網站上給這顆“網紅蛋”貼上了“天才小蛋”、“AI”、“智能”的標籤。

2017,學霸君的高考機器人嚇傻了一眾學子,機器人能拿下數學134的高分,機器人能10分鐘完成1小時的題目,鋪天蓋地的新聞提到:在人機對戰中用1分險勝的人類是否應該重新思考教育方向?

圖片來源網路。

過去的這一年,教育行業因為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耀眼炫目”的詞彙而熱火朝天,帶著“AI”“機器人”“黑科技”的學習產品就像穿上了一件花衣裳,先不管裡面到底如何,實質是否有變化,光是光鮮的外表就吸引了一眾家長、投資者的目光。

資本加持政策推動 人工智慧成“香餑餑”

有資料統計顯示,2016到2017年6月教育科技的投資金額在整個教育行業總投資中占比24.8%,是早教投資金額的2倍多,傳統K12課外輔導投資的3倍有餘,出國留學領域的8倍。 其中,主要教育科技產品包括互聯網+教育、VR/AR教育、自我調整學習、STEAM素質教育、機器人教育、創客教育、體感教育、3D建築教學等。

資本重視,政策也給力。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這是“人工智慧”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中提到針對教育領域,要“利用智慧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慧學習、互動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

開展智慧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

10月,在為期3個月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裡,專門設置了“特色體驗區”的主題展區,囊括了國內近五年來泛互聯網領域的技術、產品和創新模式,而好未來帶著自主研發的魔鏡系統和投資的NOBOOK虛擬實驗室系統成為唯一一家入圍的教育科技公司參展。

另外,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了“人工智慧”,要求“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用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對人工智慧的強調重視貫穿全年,在2017年的年尾,12月中旬,工業和資訊化部發佈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提出“重點培育和發展智慧網聯汽車、智慧服務機器人、智慧無人機、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慧語音交互系統、智慧翻譯系統、智慧家居產品等智慧化產品,推動智慧產品在經濟社會的集成應用”。

借“黑科技”賺眼球 人工智慧+教育受質疑

在資本和政策的雙重助推下,2017年,各大教育培訓機構的教育科技產品,特別是結合人工智慧的教育產品不斷推陳出新。 根據未來網記者梳理發現,去年教育科技產品孵化和應用大多集中在K12賽道和語言培訓領域,其中包括新東方的RealSkill、好未來的魔鏡系統、雲學習平臺、IDO2.0個性化學習體系、噠噠英語的語音辨識技術、滬江網校的Uni智慧學習系統等。

其中,在6月中高考季中借勢行銷的準星雲和學霸君的高考機器人展開了博弈,一場機器對抗人類智慧的大戰賺足了眼球。

兩家企業對戰的項目都是以客觀題為主的高考數學,學霸君的Aidam最終得分134分,以1分之差敗于高考狀元,而準星雲的AI-Maths兩份試卷分別取得100分和105分。 雖然Aidam取得高分,但是招致的質疑不少。

在天涯社區的一篇名為“這是學渣榮譽的一刻→揭秘高考機器人‘騙局’”的帖子公開質疑這一“高考成績”。 錄錯題目還能答對,機器還未錄入題目,機器就知道答案,這讓許多人懷疑這“差點打敗狀元”的機器後面是否有“隱形幫手”。

相比之下,為了撇清作弊嫌疑,準星雲則對AI-Maths採取了斷網和斷題庫的做法。對此,準星雲學CEO林輝表示,因為互聯網是萬物相連的狀態,後面是人還是系統或是其他閒雜的資訊,都會有可能成為質疑點。

他分析Aidam事件時指出,從收到的現場視頻可以看出Aidam過程推理不嚴謹,出現條件互相矛盾結果卻正確、解題順序有誤等問題。另外完整的流程當中,有些部分不關聯技術的保密性是沒有必要隱藏起來的,學霸君每一步並未做到“全透明”。

對此,學霸君創始人張凱磊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想陷入口水戰中”。但風波之後,也可以看到學霸君的高考機器人甚少出現在公眾視野。

高考機器人受到的質疑透露出教育行業中人工智慧融入的普遍問題,正如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邵耀鵬說,目前的教育機器人和機器人教育還處在比較低端的弱人工智慧階段,有企業、個人或者組織,為了個人利益,存在花錢賺吆喝的想法和行為。

“三角獸”創始人兼COO馬宇馳也表示,人工智慧廣受關注會加快行業發展,但是現在有一種“把技術往PR方向做”的不好傾向,AI成了噱頭,容易出現泡沫。

用科技變革教育,不少線上教育企業宣稱要讓教育更便捷、普惠、達到個性化定制的目的,但目前,在企業拋出人工智慧、黑科技的口號後,教育和科技只是可以拼湊,並未深度融合。當消費者撥開這件“花外衣”的時候,才發現好看不好用,大呼上當。

其中,有媒體報導,在使用VIPKID的Airclass軟體時,一位元名為黃珊珊的學員在一次用iPad登錄後,發現視頻總是卡頓,聲音不能同步。隨即她換成臺式電腦,但使用幾天後,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雖然VIPKID客服表示專門的技術團隊會幫助解決,但每次調試後沒幾天,“卡頓”會再次襲來。黃珊珊再上課時提心吊膽,生怕軟體“鬧脾氣”。

快投資與慢教育 快慢矛盾如何破?

在資本、科技、政策的簇擁下,2017教育行業步伐加快。但教育是件慢活兒,不少人表示,在這股科技變革大浪潮裡,教育跑得太快會不會開始浮躁開始功利,到最後與最初的教育目標背道而馳。

對此,國內教育產業內的投資人合作組織Edumax發表文章指出:互聯網+教育不代表是技術手段的搏殺,不代表本質更不應該是比拼黑科技,而是對教學模式適用場景的再分配。

對於教育與科技結合發展的方向,該文強調:在特定的賽道,互聯網思維的確更加具備優勢,在早期擁有更快的發展速度和口碑效應。但是在完成了早期的積累後,就必須要面對與傳統教育企業的正面競爭。而所有競爭,都還是要演化成在教育本質上的比拼,變成對教學能力、服務提供能力的比拼。

“教育科技的‘純科技部分’並不構成前沿,而真正前沿的東西實際上是教育與科技節後之後,再往深說是基於教育的本質規律,從理念、方法、內容乃至具體到題目的涉及等。”Edumax的創始人張迪歐曾表示。

錄錯題目還能答對,機器還未錄入題目,機器就知道答案,這讓許多人懷疑這“差點打敗狀元”的機器後面是否有“隱形幫手”。

相比之下,為了撇清作弊嫌疑,準星雲則對AI-Maths採取了斷網和斷題庫的做法。對此,準星雲學CEO林輝表示,因為互聯網是萬物相連的狀態,後面是人還是系統或是其他閒雜的資訊,都會有可能成為質疑點。

他分析Aidam事件時指出,從收到的現場視頻可以看出Aidam過程推理不嚴謹,出現條件互相矛盾結果卻正確、解題順序有誤等問題。另外完整的流程當中,有些部分不關聯技術的保密性是沒有必要隱藏起來的,學霸君每一步並未做到“全透明”。

對此,學霸君創始人張凱磊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想陷入口水戰中”。但風波之後,也可以看到學霸君的高考機器人甚少出現在公眾視野。

高考機器人受到的質疑透露出教育行業中人工智慧融入的普遍問題,正如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邵耀鵬說,目前的教育機器人和機器人教育還處在比較低端的弱人工智慧階段,有企業、個人或者組織,為了個人利益,存在花錢賺吆喝的想法和行為。

“三角獸”創始人兼COO馬宇馳也表示,人工智慧廣受關注會加快行業發展,但是現在有一種“把技術往PR方向做”的不好傾向,AI成了噱頭,容易出現泡沫。

用科技變革教育,不少線上教育企業宣稱要讓教育更便捷、普惠、達到個性化定制的目的,但目前,在企業拋出人工智慧、黑科技的口號後,教育和科技只是可以拼湊,並未深度融合。當消費者撥開這件“花外衣”的時候,才發現好看不好用,大呼上當。

其中,有媒體報導,在使用VIPKID的Airclass軟體時,一位元名為黃珊珊的學員在一次用iPad登錄後,發現視頻總是卡頓,聲音不能同步。隨即她換成臺式電腦,但使用幾天後,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雖然VIPKID客服表示專門的技術團隊會幫助解決,但每次調試後沒幾天,“卡頓”會再次襲來。黃珊珊再上課時提心吊膽,生怕軟體“鬧脾氣”。

快投資與慢教育 快慢矛盾如何破?

在資本、科技、政策的簇擁下,2017教育行業步伐加快。但教育是件慢活兒,不少人表示,在這股科技變革大浪潮裡,教育跑得太快會不會開始浮躁開始功利,到最後與最初的教育目標背道而馳。

對此,國內教育產業內的投資人合作組織Edumax發表文章指出:互聯網+教育不代表是技術手段的搏殺,不代表本質更不應該是比拼黑科技,而是對教學模式適用場景的再分配。

對於教育與科技結合發展的方向,該文強調:在特定的賽道,互聯網思維的確更加具備優勢,在早期擁有更快的發展速度和口碑效應。但是在完成了早期的積累後,就必須要面對與傳統教育企業的正面競爭。而所有競爭,都還是要演化成在教育本質上的比拼,變成對教學能力、服務提供能力的比拼。

“教育科技的‘純科技部分’並不構成前沿,而真正前沿的東西實際上是教育與科技節後之後,再往深說是基於教育的本質規律,從理念、方法、內容乃至具體到題目的涉及等。”Edumax的創始人張迪歐曾表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