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刮骨療毒,是對“投資不過山海關”的最好回應

核心提示:毛振華雪地陳情事件激起的輿論漣漪, 至今仍未平息。 雖然他控訴的是亞布力管委會, 但“中槍”的卻不只是當地——輿論炮火只會往周遭延燒, 所以網上針對黑龍江乃至東北的負面輿情搭車式集中呈現。 而“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 也因此再度泛起。

毛振華“雪地陳情”(視頻截圖)

一個知名企業家, 來了一次“網路上訪”, 如同一顆石子墜入湖面, 攪動輿論場一池春水。

毛振華雪地陳情事件激起的輿論漣漪, 至今仍未平息。 雖然他控訴的是亞布力管委會, 但“中槍”的卻不只是當地——輿論炮火只會往周遭延燒, 所以網上針對黑龍江乃至東北的負面輿情搭車式集中呈現。 而“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 也因此再度泛起。

這類唱衰性論調幾乎每隔段時間都會冒出來, 成為對準特定地域的話語炮彈。 但歸根結底, 這是種情緒化表達, 全稱命題和標籤化之下,

既失之臆斷先行, 也難逃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之嫌。

數據為證:2017年上半年, 東北地區新登記企業數量15萬, 同比增長19.2%, 增速居全國四大板塊之首。 其中長春市全市登記各類市場主體突破60萬戶, 3年翻了一番, 平均每3.3分鐘就新增一戶企業;上半年瀋陽市新增市場主體7.6萬戶, 增長54.2%。 那種指向整個地域的投資圈偏見, 或許該一鍵清除了。

但一場“雪地陳情”仍然引發一陣密集吐槽, 並讓無數人摁下共鳴按鈕, 讓這番論斷被大規模“回爐”, 從某種程度上仍然說明了很多問題。

對在輿情維度“失火”的亞布力和遭殃及的東北而言, 解決毛振華陳述的問題易, 消除外部形象的暗斑難;個案影響或許能通過妥善解決和輿情半衰期得以快速消弭,

但有些積累而成的刻板印象卻難以抹掉。

在此情景下, 東北地區應對“投資不過山海關”的正確打開方式, 不是心塞或回嗆, 而是繼續刮骨療毒, 消除可能殘存的政商環境扭曲烙印, 破除思想觀念滯後、體制機制束縛、發展路徑固化等障礙, 進而讓東北跟營商環境欠佳的形象徹底切割。

應看到, “投資不過山海關”雖然很絕對也太誇張, 可折射的部分問題切實存在。 有些資料可堪咂摸:2017年, 東北三省共新增4家上市公司, 這是深圳的1/10, 考慮到當地有4家公司退市、暫停上市、遷出, 淨增長數為零。

個中的資本困境, 順承了輿論對此前東北部分地區營商環境的想像。 也正因沉屙待解, 早前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推進會議上就說道:“東北首先要從自身改革做起, 必須痛下決心優化營商環境, 真正激發社會潛能, 釋放東北發展的內生動力。 網上有一種說法, 叫‘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可千萬不能讓這種說法變成現實啊!”

事實上, 東北三省也並沒有諱疾忌醫:遼寧省出臺了全國第一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設立了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 2017年也是其營商環境建設年;黑龍江省已取消或下放省級行政權力942項、權力清單精簡71.2%;吉林省的省級非行政許可項目實現“零審批”, 審批時限整體壓縮50%。 具體到地市, 長春市分三批將行政審批項目精簡70%, 本級非行政許可實現“零審批”;哈爾濱市則取消了所有市級自設的行政審批事項, 建設項目審批時限最短的僅需17個工作日等。

這些都展示了“刮骨療毒”的正確姿勢——刮的是機制體制之骨, 療的是陳腐觀念之毒。

本質上,將營商環境改善作為切入口,也為振興東北提供了重要抓手。營商環境一好,增長勢頭也會回暖:這兩年,東北經濟築底後企穩向好的趨勢明顯,2017年上半年遼寧省生產總值已由負轉正,吉林、黑龍江省生產總值同比分別增長6.5%和6.3%,“穀底震盪”已成過去時。

但毛振華反映、媒體報導坐實的涉事管委會政企不分等問題表明,東北營商環境改善之路仍有薄弱區,刮骨療毒也仍需加碼。下一步就該對短板、盲區、薄弱環節更有針對性地有的放矢。

首先,當地不妨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對轄下各區域進行定期的營商環境評估,並將其納入政績考核。像瀋陽市目前就引入了世界銀行評價標準,對照企業全生命週期5個階段、10個方面、41項指標,聘請協力廠商機構,每半年做一次營商環境評估。其他地方也可參照此做法,還有引入社會投訴、公眾監督等環節,將評估結果跟政績掛鉤,以督促各級官員既重招商也重安商、穩商;而一旦存在“開門招商,關門打狗”、隨意撕毀契約等行為,則在地方的政商環境營造的績效考核中一票否決。

其次,都說東北要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而對於營商環境較差的地區,更應該讓解放其地方官員的思想,讓其對標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的市場觀念;此外,列出破壞營商環境的負面清單,將其列為重點督導地區,並探索建立涉企投訴舉報快查快處直通機制,建立涉企投訴舉報“直通車”,對企業負責人權利被侵犯或對其合法權益不予保護等行為快查快結。

“營商環境也是生產力”,這非虛言。對東北地區而言,要避免動輒被一場“雪地陳情”帶入輿論危機,要想完全跟“投資不過山海關”解綁,就得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沒有休止符,沒有完成時。也只有呵護好了營商環境這一池“水”,才能養好市場企業的“大魚”,夯實東北振興的基底。

本質上,將營商環境改善作為切入口,也為振興東北提供了重要抓手。營商環境一好,增長勢頭也會回暖:這兩年,東北經濟築底後企穩向好的趨勢明顯,2017年上半年遼寧省生產總值已由負轉正,吉林、黑龍江省生產總值同比分別增長6.5%和6.3%,“穀底震盪”已成過去時。

但毛振華反映、媒體報導坐實的涉事管委會政企不分等問題表明,東北營商環境改善之路仍有薄弱區,刮骨療毒也仍需加碼。下一步就該對短板、盲區、薄弱環節更有針對性地有的放矢。

首先,當地不妨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對轄下各區域進行定期的營商環境評估,並將其納入政績考核。像瀋陽市目前就引入了世界銀行評價標準,對照企業全生命週期5個階段、10個方面、41項指標,聘請協力廠商機構,每半年做一次營商環境評估。其他地方也可參照此做法,還有引入社會投訴、公眾監督等環節,將評估結果跟政績掛鉤,以督促各級官員既重招商也重安商、穩商;而一旦存在“開門招商,關門打狗”、隨意撕毀契約等行為,則在地方的政商環境營造的績效考核中一票否決。

其次,都說東北要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而對於營商環境較差的地區,更應該讓解放其地方官員的思想,讓其對標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的市場觀念;此外,列出破壞營商環境的負面清單,將其列為重點督導地區,並探索建立涉企投訴舉報快查快處直通機制,建立涉企投訴舉報“直通車”,對企業負責人權利被侵犯或對其合法權益不予保護等行為快查快結。

“營商環境也是生產力”,這非虛言。對東北地區而言,要避免動輒被一場“雪地陳情”帶入輿論危機,要想完全跟“投資不過山海關”解綁,就得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沒有休止符,沒有完成時。也只有呵護好了營商環境這一池“水”,才能養好市場企業的“大魚”,夯實東北振興的基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