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歷史文化源流:安得廣廈千萬間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340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有了溫暖的新家, 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數提前完成600萬套目標任務。 各項民生事業加快發展, 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12月31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一八年新年賀詞

當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設定百年為奮鬥節點, 一定是著眼萬里征程;當一種擔當、一種方略承接民族的偉大夢想, 一定是心懷千秋偉業。

這是新華社開年述評《開啟新征程 譜寫新史詩》中的一段話。 在新年伊始讀到這樣的文字, 按捺不住心潮澎湃。 中華民族重節令, 很多時間節點被賦予儀式感和重要意義, 所以, 當一個新時代來臨, 時間便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2017年最後一天,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賀詞, 其中講道:“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340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有了溫暖的新家,

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數提前完成600萬套目標任務……我們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1200多年前, 有個人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 在安史之亂後得以棲身。 孰料, 秋天八月, 高風卷屋, 大雨滂沱。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在漫天的風雨中, 這位被後世尊稱為“詩聖”的偉大詩人杜甫徹夜難眠, 百感交集, 用他那飽經滄桑依然飽含深情和熱血的筆, 寫下了傳頌千古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結尾處寫道: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一個詩人的偉大, 並不在於文學造詣, 而在筆下有著對大地蒼生亙古不移的摯愛情懷。 所以,

清人仇兆鼇在《杜詩詳注》中注釋:從安居推及人情, 大有民胞物與之意。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哪怕自己受凍挨餓, 也祈盼天下人安居樂業。 以我的一身之微茫、一力之綿薄, 投入到為國為民的事業中去, 敢為天下之先、敢為人之不為, 以一具具生死肉身擔負起家國天下。 因此, 我們敢向世界說, 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在傳承弘揚中源遠流長。

古往今來, 古今中外,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1944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提出“為人民服務”, 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我們的人民立場不僅從未動搖而且愈加堅固。 這其實就是我們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斷取得勝利的政治邏輯。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只要我們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 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 風雨無阻, 奮勇向前。

新年賀詞中的話言猶在耳:各項民生事業加快發展, 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一句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引發社會強烈共鳴, 引起多少人感慨萬千。

如今的房地產市場正發生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多年來的投機炒作受到強有力抑制, 多管道保障住有所居的政策措施效果日漸顯現, 新的長效機制正在建立。

我們從未因前進的路正長, 而有須臾的鬆懈, 理想信念宗旨一直牢牢地記在心裡、扛在肩上。

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這是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們從歷史深處走來, 熱切擁抱新時代, 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 汲取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 擁有13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 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 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 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 我們走自己的路, 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 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 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劉同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