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黨建引領內增向心力服務發展外強驅動力——德令哈市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紀實

青海新聞網訊

有效提升新任村級“兩委”班子成員履職能力

為全面提升新一屆村級“兩委”班子成員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村(社區)“兩委”班子換屆工作圓滿完成後, 積極開展新任村級“兩委”班子成員履職能力培訓工作。 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集中學與分散學、課堂教學與實地觀摩、正面教育與反面警示教育等舉措, 有效提升了村(社區)幹部隊伍履職能力, 為全市農村(社區)經濟社會持續向好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重視程度“高”。 “黨的十九大為我們在新形勢下不斷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

激發黨建引領各項事業的內生動力,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藍圖指明了方向”。 村級“兩委”班子作為引領發展、帶動增收、服務群眾的“領頭雁”“火車頭”, 其班子整體素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農村發展、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等重大問題, 因此將新任村級“兩委”班子履職能力培訓工作作為全市重點工作部署安排, 目的就是通過培訓, 切實增強村級“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 不斷提升帶動發展、服務發展、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本領。

德令哈市委高度重視新任村級“兩委”班子成員履職能力培訓工作, 積極安排部署, 研究制定《德令哈市新任村級“兩委”班子成員履職能力培訓工作方案》,

細化目標任務。 採取大規模培訓教育、點穴式精准指導、跟蹤考核問效三步驟, 以專題培訓、實地考察、交流研討、短期掛職等多形式、全方位提升村級帶頭人履職能力。 據悉, 全市60個村(社區)321名“兩委”班子成員全員納入培訓範圍, 此次培訓本著缺什麼補什麼、幹什麼學什麼的原則, 在課程設置、學員選調、師資配備、後勤保障等方面周密部署, 預計今年6月結束。

內容設置“全”。 “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 我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努力學習新知識、適應新形勢, 爭取為社區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河東街道長江路社區黨支部書記金玉新信心滿滿地說。

培訓共設置“提高黨性修養、提升黨務水準、拓展發展思路、狠抓廉政教育”4個板塊。

將黨章黨規黨紀、黨的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必學內容;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黨員發展流程、如何當好黨支部書記等;以黨建促脫貧、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加強城市黨建等;學習《條例》《準則》及幹部違法違紀典型案例以案說法等。

培訓形式“新”。 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 採取以會代訓、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專題培訓等, 充分發揮網路優勢, 積極搭建德令哈黨建微信平臺、微信學習群、德令哈黨建網、短信群發平臺等網路載體, 及時推送相關學習資料, 提高教育培訓的即時性和便利性。

理論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 組織65名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赴貴州、浙江, 以發展村集體經濟和加強城市黨建為主題實地考察學習。

提升村幹部立足鄉村實際、依託資源優勢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市場思維能力, 切實增強社區幹部圍繞服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服務的城市黨建品牌意識;正面教育與反面警示相結合。 採取以案說法、組織新任“兩委”班子成員到德令哈市看守所接受震撼教育的方式, 直觀展示、深入剖析違紀違法村幹部對社會、個人及家庭帶來的嚴重危害,警示廣大村社幹部時刻緊繃“廉政弦”, 築牢“防腐堤”。

“身處習總書記視察過的花茂村, 心情十分激動。 通過老師講解, 瞭解到花茂村以前是個一窮二白的‘荒茅村’, 近幾年村‘兩委’班子依託當地資源優勢, 大力發展旅遊經濟, 最終實現脫貧致富, 這種不怕困難、勇於開拓的精神對我觸動很深。

”在貴州生態旅遊產業扶貧樣板村——花茂村考察學習的河東街道陽光村村委會主任張生榮說。

同樣在浙江杭州考察學習城市黨建的河西街道建設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林慧珍也是深有其感:“4天的考察學習, 使我對城市黨建工作‘圍繞服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服務’的核心理念有了直觀深刻的認識, 雖然我們社區在抓黨建促服務上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做法, 但是與燈芯巷社區‘黨建引領、多元參與’‘一樓六員八人’‘五進樓宇’黨建工作模式相比, 我們的工作在精細化、多元化、人性化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這是我們‘兩委’班子今後工作中的一項重大課題和挑戰。 ”

學習效果“實”。 通過正在開展的村級新任“兩委”班子成員履職能力提升系列培訓教育, 廣大履新的村級“兩委”班子成員進一步增強了不忘初心聽黨話跟黨走的黨性意識,明確了自身崗位職責要求,理清了今後工作方向和發展思路,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幹部反響熱烈。

蓄集鄉重點貧困村伊克拉村黨支部書記才仁東德布計畫利用電商平臺拓寬現有民族木藝雕刻、石磨炒麵、乳製品加工產業的銷路,同時加大技術人員業務培訓,提高產品品質。

河東街道陽光村村委會主任張生榮計畫借鑒花茂村“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村委會+農戶”模式,探索村民以土地入股、平時務工、年終分紅機制,用市場力量帶動脫貧致富。

河西街道建設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林慧珍計畫依託辦公硬體設施好、轄區機關單位多、服務物件素質高的優勢,通過發揮黨組織帶動力,整合轄區各方資源,在服務主體多元化、內容精細化上下功夫。

截止目前,市級層面共組織開展培訓4場次,培訓村級“兩委”班子成員566人次;各鄉鎮街道層面共組織開展培訓7場次,培訓“兩委”班子成員1028人;各村(社區)黨支部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43場次,受教育黨員1036人。全市村級“兩委”班子成員共撰寫培訓學習心得386篇,村(社區)幹部尤其是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圍繞抓班子帶隊伍、村集體經濟發展、城市黨建等主題,初步形成工作計畫思路83個。

黨建引領譜寫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新華章

近年來,德令哈市委組織部立足實際,創新工作思路,服務大局,通過黨建引領,強化對各族群眾的精准服務,寓服務於管理,以服務促管理,努力實現服務各族群眾的常態化、長效化,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充分發揮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堅持把村級活動場所作為陣地建設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採取新建、修繕、改擴建、完善配套設施等多種方式,多管道整合專案資金,築牢村黨支部軟、硬體設施基礎,助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高品質、全覆蓋推進。2017年,協調市級財政投入資金778.84萬元,完成41個村外觀統一塗裝工程,配齊環衛設施,修復破損廣場和場地硬化鋪裝41處,按照“四欄七室十有”標準拓展延伸陣地功能要求,實現全市42個行政村全配備。深入開展社區“一站式”和“一次性告知單”便民服務、機關事業單位“立足崗位爭先進、立足社區比服務”主題“雙崗雙爭”等活動,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

以市委中心組學習為龍頭,以選強配好第一書記,專職負責基層黨建、民族團結示範創建、脫貧攻堅工作為抓手,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民族政策和惠民政策為重點,扎實開展“萬場黨課萬人講人人爭當主講人”“一名黨員一面旗”“曬成績、亮承諾、作表率”“黨員談心談話”“黨員直接聯繫服務群眾”“主題黨日”等活動,認真落實好各項學習制度,不斷提升黨員的政治素質、業務水準和服務民族團結示範創建意識。2017年,全市各級黨組織開展上黨課活動325場次,參加黨員人數9750余人次,錄製優秀黨課20場;黨員撰寫學習心得9862篇。

全市各級黨委圍繞群眾最關心關注的住房、就醫、上學、養老、飲水、交通、環境衛生等問題,對民族團結示範創建專案資金統籌考慮,優先實現党的惠民政策少數民族人口全覆蓋。持續加大農田水利、交通、新農村建設、扶貧、財政獎補、農村危房改造、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專案爭取力度和建設推進力度,全力實施民生項目,切實改善基礎條件。2013年至2017年,會同相關部門爭取少數民族發展專案專項資金,落實少數民族發展項目8項,實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項目2項,投入專案資金共計305萬元。同時,將全市4個鄉鎮、600餘戶各族少數民族群眾進行整合,建成陶爾根家園、柏樹山新村新型社區等農牧民示範社區,完成3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任務,柯魯柯鎮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隨著民生福祉的不斷增進,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對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滿意度、對民族團結創建的認同度和參與度不斷提升。

緊緊圍繞“社會安定有序、群眾安居樂業”目標,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目標,建立健全預警、定期排查、逐級接訪、聯合調處、分級調處、督促指導、應急處置等一套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將關口前移、以預防為主,把工作重點從事後處理轉移到事前排查調處,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2013年以來,全市各級黨組織參與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939件,化解1931件,化解率99.6% 。其中,排查重大矛盾糾紛62件,化解62件,化解率100%,確保了全市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達到了息紛止爭的效果。

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自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以來,德令哈市積極開展學習宣傳工作,在全市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市委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高度重視、自覺擔當,多頻次、多層面組織開展學習宣傳,確保學習宣傳全覆蓋。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安排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工作,切實加強對學習宣傳工作的組織領導。市直各單位相繼成立了組織機構,一把手主動抓、帶頭講,結合各自實際工作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講工作。

組織全市黨員幹部集中收聽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式、中央和省州委宣講團十九大精神宣講報告會,組織召開市委常委會、市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專題報告會、培訓班、綜合研修班、知識競賽等方式,做到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共召開專題學習會180餘次,市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4次,舉辦專題培訓班3次。

全市各副縣級以上領導幹部及各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都深入到各鄉鎮街道、聯點村開展宣講工作,引導幹部群眾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豐富內涵,用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工作。組建60餘人的宣講組和文藝宣講隊,採取“理論+文藝”的宣講方式進行宣講,以百姓喜聞樂見的青海小調、快板兒、小品、賢孝、“花兒”等形式把十九大精神唱出來、講出來、演出來,結合百姓身邊的事,讓百姓感受在党的領導下德令哈市發生的深刻變化。目前,已開展宣講60餘場次,開展演出40餘場次。

市級媒體突出做好十九大的宣傳報導,開設專欄專題,充分運用消息、通訊、特寫、評論言論、專題節目等多種形式,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目前,市內主要媒體、網站報導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新聞300餘篇。通過在全市的醒目路段和位置,更換各類看板50餘塊,更換沿路道旗1700餘塊,製作宣傳標語300餘副,營造濃厚宣傳氛圍。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印製十九大精神宣傳年曆6萬餘份,全部發放至機關、村(社區)、學校、企業、寺院等各個層面和領域,努力在全市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河西街道建設路社區“六個陣地”提升服務群眾水準

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建設路社區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整合區域內活動場地資源,拓展現有陣地服務功能,通過打造黨群共建、學習培訓、宣傳教育、文化娛樂、關心關愛、惠民利民的“六個陣地”,有效提升社區服務群眾的整體水準。

打造黨群共建陣地,提升党建工作水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有多個功能室,為社區黨員、群眾提供黨員學習、工青婦維權、幫困助弱、信訪維穩等一系列服務。党群服務中心充分依託遠端教育課堂,積極開展理論學習、“三會一課”、遠端教育、固定黨日、黨內會議等黨務活動。

打造宣傳教育陣地,營造濃厚學習氛圍。依託活動場所舉辦黨的基本知識和道德知識講座,使活動場所在保證社區黨員幹部學習、工作、活動的同時,為廣大居民群眾創造了良好的氛圍,真正做到了“一室多用”,成為推進社區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2017年,社區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開展各類知識講座35場次,議事會10場次,參與人員500余人。

為綜合提升轄區居民整體素質,社區有針對性地開設各類技能培訓陣地。青年茶吧,為轄區青年創業者們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工藝品展示廳,讓具有一定才藝技能的居民在一起學習交流,既傳播了本土文化技藝,又培養了興趣愛好;琴棋書畫室,免費招收社區孩子進行培訓,培養興趣愛好;萬家書屋,努力將社區書屋打造成為居民群眾的精神家園,真正實現了居民有書可看、有報可讀。

堅持“以人為本,著眼居民的需求”,依託文化娛樂陣地,以豐富社區文化“節目單”為基礎,確保社區文化活動常辦常有、常辦常新,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人參與”的社區文化活動態勢,樹立健康向上的文化導向,豐富社區居民業餘生活,提升居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

打造關心關愛陣地,共築溫馨陽光家園。環衛工人愛心驛站,為了讓轄區環衛工人有個駐足歇腳的地方;兒童快樂驛站,社區打造了集學習、玩耍于一體的兒童快樂驛站;“女兒之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轄區符合條件的老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顧、保健康復、休閒娛樂等日間托養服務。

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將事關居民日常生活的事務納入便民服務大廳工作重點,由專人負責便民服務站各項工作,並做到與社區各項工作的無縫銜接,使居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社區黨支部向“服務型”社區的有效轉變,從而提升社區服務群眾的整體水準。

蓄集鄉伊克拉村“四力併發”彙聚脫貧攻堅正能量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德令哈市蓄集鄉伊克拉村始終以黨建為引領,“四力併發”為脫貧攻堅彙聚強大正能量。

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宣傳引導作用,以開展“三聯五做”活動為契機,積極向牧民群眾宣傳勤勞致富、科學致富的理念,引導群眾克服“等、靠、要”的消極思想,及時傳達黨和政府最新的惠民政策,充分激發了基層群眾脫貧致富的願望。村黨支部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抓手,結合村情實際,根據市場調研、自身資源和群眾意願確定了民族用品雕刻、畜產品加工和石磨炒麵3個具有濃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項目發展產業。同時積極引導基層黨員率先入股,積極投身參與專案的運營和支持,以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輻射帶動全村7戶貧困牧戶脫貧致富。為了充分激發群眾的主體意識,避免脫貧攻堅成為“幹部幹、群眾看”的獨角戲,讓那些習慣於“等、靠、要”的貧困戶站起來、幹起來,讓群眾成為脫貧攻堅的主力軍,村黨支部在做好思想宣傳引導的同時積極引導群眾全程參與產業專案,促使群眾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目前,共有8名群眾在生產一線,20名群眾參與產品的銷售和市場的推廣等活動,其他牧戶均不同程度參與或支持合作社的生產經營。通過政府引導、幹部協調、群眾參與等系列舉措,讓群眾看到了前景和希望,有效激發了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

市委組織部根據市委總體部署和伊克拉村實際,抽調了3名優秀的年輕蒙古族幹部派駐到伊克拉村開展扶貧攻堅工作。駐村開展工作以來,駐村工作隊在“第一書記”和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扎實開展工作。面對伊克拉村各項實際困難,他們主動擔當、履職盡責,圓滿完成精准識別、徵求群眾發展意願和產業發展調研。駐村幹部以實幹和擔當帶領基層群眾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市委組織部把抓党建作為促脫貧的“牛鼻子”來抓,認真落實“123”工作機制,各聯點單位通過與伊克拉村黨支部建立幫扶關係,機關幹部與7戶貧困戶“結對認親”,在思想認識、醫療救助、物資幫扶等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有效增強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為了確保第一書記和駐村(社)工作隊成員“沉得下、呆得住、幹得好”,真正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通過嚴格落實人身保險、定期慰問、鄉鎮補貼、帶薪休假等各項關懷保障機制,為伊克拉村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大的外部推力。

廣大履新的村級“兩委”班子成員進一步增強了不忘初心聽黨話跟黨走的黨性意識,明確了自身崗位職責要求,理清了今後工作方向和發展思路,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幹部反響熱烈。

蓄集鄉重點貧困村伊克拉村黨支部書記才仁東德布計畫利用電商平臺拓寬現有民族木藝雕刻、石磨炒麵、乳製品加工產業的銷路,同時加大技術人員業務培訓,提高產品品質。

河東街道陽光村村委會主任張生榮計畫借鑒花茂村“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村委會+農戶”模式,探索村民以土地入股、平時務工、年終分紅機制,用市場力量帶動脫貧致富。

河西街道建設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林慧珍計畫依託辦公硬體設施好、轄區機關單位多、服務物件素質高的優勢,通過發揮黨組織帶動力,整合轄區各方資源,在服務主體多元化、內容精細化上下功夫。

截止目前,市級層面共組織開展培訓4場次,培訓村級“兩委”班子成員566人次;各鄉鎮街道層面共組織開展培訓7場次,培訓“兩委”班子成員1028人;各村(社區)黨支部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43場次,受教育黨員1036人。全市村級“兩委”班子成員共撰寫培訓學習心得386篇,村(社區)幹部尤其是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圍繞抓班子帶隊伍、村集體經濟發展、城市黨建等主題,初步形成工作計畫思路83個。

黨建引領譜寫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新華章

近年來,德令哈市委組織部立足實際,創新工作思路,服務大局,通過黨建引領,強化對各族群眾的精准服務,寓服務於管理,以服務促管理,努力實現服務各族群眾的常態化、長效化,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充分發揮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堅持把村級活動場所作為陣地建設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採取新建、修繕、改擴建、完善配套設施等多種方式,多管道整合專案資金,築牢村黨支部軟、硬體設施基礎,助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高品質、全覆蓋推進。2017年,協調市級財政投入資金778.84萬元,完成41個村外觀統一塗裝工程,配齊環衛設施,修復破損廣場和場地硬化鋪裝41處,按照“四欄七室十有”標準拓展延伸陣地功能要求,實現全市42個行政村全配備。深入開展社區“一站式”和“一次性告知單”便民服務、機關事業單位“立足崗位爭先進、立足社區比服務”主題“雙崗雙爭”等活動,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

以市委中心組學習為龍頭,以選強配好第一書記,專職負責基層黨建、民族團結示範創建、脫貧攻堅工作為抓手,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民族政策和惠民政策為重點,扎實開展“萬場黨課萬人講人人爭當主講人”“一名黨員一面旗”“曬成績、亮承諾、作表率”“黨員談心談話”“黨員直接聯繫服務群眾”“主題黨日”等活動,認真落實好各項學習制度,不斷提升黨員的政治素質、業務水準和服務民族團結示範創建意識。2017年,全市各級黨組織開展上黨課活動325場次,參加黨員人數9750余人次,錄製優秀黨課20場;黨員撰寫學習心得9862篇。

全市各級黨委圍繞群眾最關心關注的住房、就醫、上學、養老、飲水、交通、環境衛生等問題,對民族團結示範創建專案資金統籌考慮,優先實現党的惠民政策少數民族人口全覆蓋。持續加大農田水利、交通、新農村建設、扶貧、財政獎補、農村危房改造、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專案爭取力度和建設推進力度,全力實施民生項目,切實改善基礎條件。2013年至2017年,會同相關部門爭取少數民族發展專案專項資金,落實少數民族發展項目8項,實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項目2項,投入專案資金共計305萬元。同時,將全市4個鄉鎮、600餘戶各族少數民族群眾進行整合,建成陶爾根家園、柏樹山新村新型社區等農牧民示範社區,完成3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任務,柯魯柯鎮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隨著民生福祉的不斷增進,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對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滿意度、對民族團結創建的認同度和參與度不斷提升。

緊緊圍繞“社會安定有序、群眾安居樂業”目標,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目標,建立健全預警、定期排查、逐級接訪、聯合調處、分級調處、督促指導、應急處置等一套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將關口前移、以預防為主,把工作重點從事後處理轉移到事前排查調處,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2013年以來,全市各級黨組織參與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939件,化解1931件,化解率99.6% 。其中,排查重大矛盾糾紛62件,化解62件,化解率100%,確保了全市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達到了息紛止爭的效果。

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自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以來,德令哈市積極開展學習宣傳工作,在全市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市委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高度重視、自覺擔當,多頻次、多層面組織開展學習宣傳,確保學習宣傳全覆蓋。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安排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工作,切實加強對學習宣傳工作的組織領導。市直各單位相繼成立了組織機構,一把手主動抓、帶頭講,結合各自實際工作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講工作。

組織全市黨員幹部集中收聽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式、中央和省州委宣講團十九大精神宣講報告會,組織召開市委常委會、市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專題報告會、培訓班、綜合研修班、知識競賽等方式,做到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共召開專題學習會180餘次,市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4次,舉辦專題培訓班3次。

全市各副縣級以上領導幹部及各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都深入到各鄉鎮街道、聯點村開展宣講工作,引導幹部群眾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豐富內涵,用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工作。組建60餘人的宣講組和文藝宣講隊,採取“理論+文藝”的宣講方式進行宣講,以百姓喜聞樂見的青海小調、快板兒、小品、賢孝、“花兒”等形式把十九大精神唱出來、講出來、演出來,結合百姓身邊的事,讓百姓感受在党的領導下德令哈市發生的深刻變化。目前,已開展宣講60餘場次,開展演出40餘場次。

市級媒體突出做好十九大的宣傳報導,開設專欄專題,充分運用消息、通訊、特寫、評論言論、專題節目等多種形式,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目前,市內主要媒體、網站報導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新聞300餘篇。通過在全市的醒目路段和位置,更換各類看板50餘塊,更換沿路道旗1700餘塊,製作宣傳標語300餘副,營造濃厚宣傳氛圍。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印製十九大精神宣傳年曆6萬餘份,全部發放至機關、村(社區)、學校、企業、寺院等各個層面和領域,努力在全市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河西街道建設路社區“六個陣地”提升服務群眾水準

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建設路社區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整合區域內活動場地資源,拓展現有陣地服務功能,通過打造黨群共建、學習培訓、宣傳教育、文化娛樂、關心關愛、惠民利民的“六個陣地”,有效提升社區服務群眾的整體水準。

打造黨群共建陣地,提升党建工作水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有多個功能室,為社區黨員、群眾提供黨員學習、工青婦維權、幫困助弱、信訪維穩等一系列服務。党群服務中心充分依託遠端教育課堂,積極開展理論學習、“三會一課”、遠端教育、固定黨日、黨內會議等黨務活動。

打造宣傳教育陣地,營造濃厚學習氛圍。依託活動場所舉辦黨的基本知識和道德知識講座,使活動場所在保證社區黨員幹部學習、工作、活動的同時,為廣大居民群眾創造了良好的氛圍,真正做到了“一室多用”,成為推進社區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2017年,社區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開展各類知識講座35場次,議事會10場次,參與人員500余人。

為綜合提升轄區居民整體素質,社區有針對性地開設各類技能培訓陣地。青年茶吧,為轄區青年創業者們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工藝品展示廳,讓具有一定才藝技能的居民在一起學習交流,既傳播了本土文化技藝,又培養了興趣愛好;琴棋書畫室,免費招收社區孩子進行培訓,培養興趣愛好;萬家書屋,努力將社區書屋打造成為居民群眾的精神家園,真正實現了居民有書可看、有報可讀。

堅持“以人為本,著眼居民的需求”,依託文化娛樂陣地,以豐富社區文化“節目單”為基礎,確保社區文化活動常辦常有、常辦常新,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人參與”的社區文化活動態勢,樹立健康向上的文化導向,豐富社區居民業餘生活,提升居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

打造關心關愛陣地,共築溫馨陽光家園。環衛工人愛心驛站,為了讓轄區環衛工人有個駐足歇腳的地方;兒童快樂驛站,社區打造了集學習、玩耍于一體的兒童快樂驛站;“女兒之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轄區符合條件的老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顧、保健康復、休閒娛樂等日間托養服務。

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將事關居民日常生活的事務納入便民服務大廳工作重點,由專人負責便民服務站各項工作,並做到與社區各項工作的無縫銜接,使居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社區黨支部向“服務型”社區的有效轉變,從而提升社區服務群眾的整體水準。

蓄集鄉伊克拉村“四力併發”彙聚脫貧攻堅正能量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德令哈市蓄集鄉伊克拉村始終以黨建為引領,“四力併發”為脫貧攻堅彙聚強大正能量。

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宣傳引導作用,以開展“三聯五做”活動為契機,積極向牧民群眾宣傳勤勞致富、科學致富的理念,引導群眾克服“等、靠、要”的消極思想,及時傳達黨和政府最新的惠民政策,充分激發了基層群眾脫貧致富的願望。村黨支部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抓手,結合村情實際,根據市場調研、自身資源和群眾意願確定了民族用品雕刻、畜產品加工和石磨炒麵3個具有濃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項目發展產業。同時積極引導基層黨員率先入股,積極投身參與專案的運營和支持,以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輻射帶動全村7戶貧困牧戶脫貧致富。為了充分激發群眾的主體意識,避免脫貧攻堅成為“幹部幹、群眾看”的獨角戲,讓那些習慣於“等、靠、要”的貧困戶站起來、幹起來,讓群眾成為脫貧攻堅的主力軍,村黨支部在做好思想宣傳引導的同時積極引導群眾全程參與產業專案,促使群眾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目前,共有8名群眾在生產一線,20名群眾參與產品的銷售和市場的推廣等活動,其他牧戶均不同程度參與或支持合作社的生產經營。通過政府引導、幹部協調、群眾參與等系列舉措,讓群眾看到了前景和希望,有效激發了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

市委組織部根據市委總體部署和伊克拉村實際,抽調了3名優秀的年輕蒙古族幹部派駐到伊克拉村開展扶貧攻堅工作。駐村開展工作以來,駐村工作隊在“第一書記”和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扎實開展工作。面對伊克拉村各項實際困難,他們主動擔當、履職盡責,圓滿完成精准識別、徵求群眾發展意願和產業發展調研。駐村幹部以實幹和擔當帶領基層群眾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市委組織部把抓党建作為促脫貧的“牛鼻子”來抓,認真落實“123”工作機制,各聯點單位通過與伊克拉村黨支部建立幫扶關係,機關幹部與7戶貧困戶“結對認親”,在思想認識、醫療救助、物資幫扶等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有效增強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為了確保第一書記和駐村(社)工作隊成員“沉得下、呆得住、幹得好”,真正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通過嚴格落實人身保險、定期慰問、鄉鎮補貼、帶薪休假等各項關懷保障機制,為伊克拉村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大的外部推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