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福建南平:守護閩江水清岸綠 削減生豬293.86萬頭

短短一周, 從會議部署到聯合行動, 全市打響了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攻堅戰。

僅僅一月, 養豬戶從拒絕到自願加入, 清欄退養“戰績”累累, “美麗”發展成為新的追求。

不到一年, 曾經的養豬場成了國家3A級旅遊風景區, 延平區塔前鎮菖上村做到了。

守護閩江水清岸綠, 南平大刀闊斧。 一年來, 全市共拆除關閉禁養區內生豬養殖場及可養區內經改造仍未達標排放的生豬養殖場7180家, 削減生豬293.86萬頭, 所轄區域內小流域全部消除劣V類水體。

用一場“戰役”祛多年“頑疾”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2017年2月, 農曆新年假期剛過,

南平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 對集中整治延平區畜禽養殖污染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 隨即, 我市出臺了《南平市集中整治延平區畜禽養殖污染工作方案》, 以生豬養殖集中區域延平區為污染整治重點, 從“拆、轉、治、清、管、查”六個方面綜合發力, 推進全市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

走村入戶, 步履不停, 鄉村郊野處處可見幹部們忙碌的身影, 宣傳動員養豬戶儘快配合拆除違法豬場;運輸車輛, 川流不息, 清欄裝豬上車, 檢驗檢疫後運向各地屠宰場、市場;鉤機轟鳴, 牆體倒塌, 防止生豬退養“死灰復燃”, 拆除、補償、轉產轉業工作井然有序……環保、林業、國土、農業、市場監督、交通、交警、電力等十多個部門大聯動, 市、區兩級抽調百余名幹部和鎮、村幹部分成若干工作組,

日夜在一線攻堅。

那段時間, 大家只為一個目標:打贏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攻堅戰。 夜深時, 鎮政府的辦公室依舊燈火通明, 大家彙報著當日的工作以及安排部署新一天的任務, 累了, 就在椅子上、辦公桌上靠靠, 眯一小會兒;乏了, 就互傳“捷報戰果”, 互相鼓勁打氣。 延平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青年突擊隊直接奔赴到6個重點整治鄉鎮, 助力鄉鎮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市審計局的下派幹部連欣忙得連軸轉, 婚期將至也顧不上, 拍結婚照的事一拖再拖……

最短的時間、最快的行動, 收穫了顯著“戰果”。 僅一個多月後, 延平區累計清欄養殖場達四千餘家, 清欄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 截至目前,

全市保留可養區內規模化生豬養殖場315家, 生豬存欄51.9萬頭, 生豬出欄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 可養區內規模化生豬養殖場標準化升級改造163家已全部動工, 其中160家已完成, 完成率98.16%。 此外, 我市還通過推廣種養結合、生態養殖, 推進養殖廢棄物用於發電、生產有機肥料等資源化利用工作, 現可實現資源利用率80%以上。

養一脈鄉愁富一方百姓

這是一次轉變思想的洗禮。

豬欄拆了, 污染源頭斷了, 但百姓的日子還得過, 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 該如何滿足與實現?

“讓養殖戶徹底轉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落後發展觀, 才能使他們主動地參與整治, 配合我們拆除自家豬欄, 轉而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延平區爐下鎮斜溪村村主任周新富感觸頗深,

“做通養殖戶的思想工作, 是最重要的。 ”

拆之前, 一家一家地做入戶宣傳, 反反復複地和養殖戶進行溝通, 一次不行再去第二次、第三次……很多時候, 工作人員每天要走至少十五六公里的路, 說上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的話;拆之時, 穩定生豬價格, 主動為養殖戶提供客商資訊, 不讓退養戶吃虧。 同時加快推進生態養殖社區的建設, 提升生豬養殖自動化與環保處理系統化水準, 促進分散、粗放化的傳統生豬養殖向集約、規模化轉型, 讓養殖戶們走上一條綠色、規範、科學的養殖道路。

拆之後, 到一家一戶發放轉產、轉業意向通知書, 瞭解退養戶們的實際需求, 以及組織開展農技、職業培訓, 特色蔬果種植成就了一批生態農場、果園,

“產業+農業”使一批鄉村華麗轉身為特色小鎮、A級景區, 多元的發展模式, 真正讓“綠美”與“富足”在鄉村齊頭並進。

延平區大橫鎮退養戶林財旺在原養豬場的場址上辦起了家庭農場, 利用6年前種下的40畝梨樹、梅果樹及原有的一片20多畝的水塘, 搞起了休閒垂釣, 很快便成了市民週末小憩的目的地, 現在林財旺不再為每年豬價波動而擔驚受怕, 多元的發展是可持續收入的保障;

邵武市水北鎮退養戶林家雄、陳堅等, 則是在政府部門的引導和幫助下, 走上了特色種養的道路, 他們之中有的是利用補償款在養豬場原址上種起了食用菌、黑木耳, 有的則學習種植百香果、楊梅, 現在, 他們成了特色種養的行家裡手, 可謂手有“金剛鑽”不怕沒“瓷器活”;

光澤縣崇仁鄉崇仁村養殖戶吳春元,在主動拆除位於鄉通往高速路口處附近700平方米的養豬場後,與他人合作成立苗木專業合作社,種植紅花繼木、紅葉石楠等名貴景觀苗木,目前苗木基地面積達300余畝,未來收益十分可觀;

……

難聞的氣味消失了,溪流恢復了往日的清澈,鄉村的美景回來了。種瓜、種果、種蔬菜,採摘園、農家樂、鄉村遊,村裡人回來了,外鄉人引來了,田地裡是大家忙碌的身影,民俗活動日熱熱鬧鬧,鄉愁漸漸積累,鄉村成了大家嚮往的地方,當地的百姓因此獲益。

護一汪碧水惠更多人民

這是一輪歷久彌新的蝶變。

當下,南平全市正在開展持續鞏固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成果專項執法檢查,重點對是否存在違法違規新建、改建、擴建生豬、奶牛養殖場,是否存在複養,禁養區內生豬養殖場是否拆除完成等情況,以及全市保留的生豬養殖場、奶牛養殖場進行環評審批和驗收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落實、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污染物排放、一場一冊檔案建立等進行全覆蓋式的檢查。

“水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中重要一環,通過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不斷改善提升水環境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南平市環保局局長林水財說。

一項項政策的出臺、長效機制的建立,一次次創新的探索、生動的實踐——

制定出臺了《南平市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計畫(2016-2020年)》和實施方案,下發了《“小流域綜合整治”為民辦實事專案實施方案》,從頂層設計呵護一方水淨;

結合水環境綜合治理、城鄉建設、生態修復等,南平首創提出“水美城市”建設,各縣(市、區)相繼推出“水美城市”建設專案,計畫總投資額超過300億元,休閒慢道、生態景觀,河邊岸邊正在“蝶變”;

全面落實“河長制”,實現一至五級700條河流全覆蓋,設立27個水質監測點、116個水功能區監測點,設立市、縣、鄉三級河長676名、河道警長274名、河道專管員1701名;

……

據2017年11月環境監測報告顯示:南平全市123個小流域斷面達III類及以上水質111個,小流域水質明顯改善。去年全年南平主要流域省控以上斷面水質Ⅰ-Ⅲ類比例100%,其中Ⅰ-Ⅱ類比例92.6%,同比上升7.4個百分點。

冬季的清晨,人們漫步水岸綠道,看到的是水面蒸騰起白色霧氣,身旁是相得益彰的生態景觀。而這些美景的呈現,不僅歸功於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這場“戰役”,更是南平長期以來堅持“生態立市”、落實水污染防治、持續提升水環境交出的答卷。

可謂手有“金剛鑽”不怕沒“瓷器活”;

光澤縣崇仁鄉崇仁村養殖戶吳春元,在主動拆除位於鄉通往高速路口處附近700平方米的養豬場後,與他人合作成立苗木專業合作社,種植紅花繼木、紅葉石楠等名貴景觀苗木,目前苗木基地面積達300余畝,未來收益十分可觀;

……

難聞的氣味消失了,溪流恢復了往日的清澈,鄉村的美景回來了。種瓜、種果、種蔬菜,採摘園、農家樂、鄉村遊,村裡人回來了,外鄉人引來了,田地裡是大家忙碌的身影,民俗活動日熱熱鬧鬧,鄉愁漸漸積累,鄉村成了大家嚮往的地方,當地的百姓因此獲益。

護一汪碧水惠更多人民

這是一輪歷久彌新的蝶變。

當下,南平全市正在開展持續鞏固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成果專項執法檢查,重點對是否存在違法違規新建、改建、擴建生豬、奶牛養殖場,是否存在複養,禁養區內生豬養殖場是否拆除完成等情況,以及全市保留的生豬養殖場、奶牛養殖場進行環評審批和驗收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落實、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污染物排放、一場一冊檔案建立等進行全覆蓋式的檢查。

“水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中重要一環,通過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不斷改善提升水環境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南平市環保局局長林水財說。

一項項政策的出臺、長效機制的建立,一次次創新的探索、生動的實踐——

制定出臺了《南平市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計畫(2016-2020年)》和實施方案,下發了《“小流域綜合整治”為民辦實事專案實施方案》,從頂層設計呵護一方水淨;

結合水環境綜合治理、城鄉建設、生態修復等,南平首創提出“水美城市”建設,各縣(市、區)相繼推出“水美城市”建設專案,計畫總投資額超過300億元,休閒慢道、生態景觀,河邊岸邊正在“蝶變”;

全面落實“河長制”,實現一至五級700條河流全覆蓋,設立27個水質監測點、116個水功能區監測點,設立市、縣、鄉三級河長676名、河道警長274名、河道專管員1701名;

……

據2017年11月環境監測報告顯示:南平全市123個小流域斷面達III類及以上水質111個,小流域水質明顯改善。去年全年南平主要流域省控以上斷面水質Ⅰ-Ⅲ類比例100%,其中Ⅰ-Ⅱ類比例92.6%,同比上升7.4個百分點。

冬季的清晨,人們漫步水岸綠道,看到的是水面蒸騰起白色霧氣,身旁是相得益彰的生態景觀。而這些美景的呈現,不僅歸功於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這場“戰役”,更是南平長期以來堅持“生態立市”、落實水污染防治、持續提升水環境交出的答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