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娃們靜悄悄,准是在作妖

上周, 朋友小琳狠狠打了閨女幾下。 作為朋友, 我嚴厲批評了她的行為。 可聽完她的理由, 卻讓我哭笑不得:

就在她去陽臺晾衣服的幾分鐘裡, 她閨女將她新買的“楊樹林”唇膏塗紅了兩隻胳膊, 把她幾千元的面霜全塗在洋娃娃臉上了, 還得意地沖她顯擺自己的傑作。

小琳當時心疼得差點暈過去。 我特不厚道地哈哈大笑起來, 因為這樣的事兒, 在我家也真切地發生過......

01

一入娃門深似海, 從此“妖風四起”

如果不是親自生養一個小孩, 還真不知道到底啥是作妖的“小妖精”!

吃喝拉撒睡黏人又磨人算什麼,

你離開他身邊1秒鐘試試?又或者, 你敢離開1分鐘試試!

當你累得剛剛癱倒在沙發上, 想扮一會兒癡呆, 突然, 你發覺四周怎麼靜悄悄的, 居然沒有一丁點兒聲響……

一個炸雷在腦袋裡悶響——

壞了!

你推開衛生間的門——跟自己的手機見上了最後一面!

哪吒三太子,

收了神通吧, 這裡不是東海, 怕你鬧不開啊!

不就是一起洗個泡泡浴嗎, 你們這場子是不是整得有那麼一點……大了?

好麼, 廚房也開始了它麵粉溜冰場的新使命!

來, 跟你新洗的白床單好好說個拜拜!

你從來沒想過冰箱隔擋抽屜能當攀爬梯吧!

不是你說過的嗎, 愛整理是一種美德……

很好,這份沉甸甸的愛意,媽咪和爹地含著咬碎的後槽牙收下了!

猛一回頭,媽呀,樹上還蹲個猴兒……

有時在父母眼中司空見怪的東西,孩子卻能玩出新角度、新花樣,令人大開眼界,哭笑不得。

真是無創意,不兒童!不作妖,枉為小孩!

02

誰家還沒有一個愛畫畫的小娃娃呐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畫家,這個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於一體的藝術創作活動,不僅能鍛煉孩子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表達情感、釋放情緒。

當然,也是一個十分考驗父母忍耐力的活兒……

孩子作畫從來不挑用紙,這麼說吧,隨便讓他找到一張小紙片,他就能畫得你想哭!

他們畫畫從來不挑顏料,家裡的巧克力、果醬、豆瓣醬、醬油都得鎖嚴擰緊,一個不小心,他們能把整個屋子糊成屎樣……

當然,他們更不分場合,不在意姿勢,不關心會不會挨揍。

更不會放過任何能沾上顏料的東西...

也不會在意周圍是個什麼狀態,反正只要他們自己的狀態在,那就是信手拈來、手到畫成的事兒!

靈感突突突地來了的時候,他們連自己都敢毀,信不?

孩子從1-2歲時拿著筆點點劃劃,到3-5歲進入塗鴉敏感期,稍一個沒看住,牆壁、傢俱、床單、地板上,全是他們靈光一閃留下的“小傑作”。

那一道道彎彎曲曲的線條啊,就像一條條小蚯蚓,爬進媽媽們抓狂的心裡啊!

不過,此時也正是培養孩子藝術思維、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時期。

孫儷就曾曬出兒子和女兒拿著畫筆在牆上大畫特畫的場景。

她說:“從前我試圖阻止他們的時候,鄧先生就會阻止我,說別影響他們的創作,‘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想想也對,所以我們家現在多了很多限量款塗鴉傢俱。”

是啊!床單可以再洗,傢俱可以再換,牆可以再刷,但孩子的成長卻只有珍貴的一次。

03

只有看不到的東西,沒有霍霍不到的地方

3歲後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同時,強烈的探索心理促使著他們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們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執拗情緒,“不幹一把誓不甘休”!

嘿嘿,父母沒看見的時刻,正是他們釋放真我的大好時刻!

左一層來又一遍,國家二級泥瓦匠,手到擒來的活兒!

做牆面新型防水,咱也是專業的!常在河邊立交橋第二個橋洞那蹲著攬活兒!

綠色環保地面平塗,一分價錢一分活兒!不給結工錢我還就不走了!

小剪刀,哢嚓嚓,我說剪啥就剪啥,就,剪,啥!

來來來,毛爺爺一整套,批發只要十塊錢!

娃啊,你這小巧手直接紮穿了爸媽的心尖尖哇……

就連家裡的寵物都無法倖免於難,被生生迫害,敢怒而不能言啊!

孩子對探索這個世界,真是充滿了洪荒之力和不遺餘力。

他們通過探索,來檢測自己的想法,體驗學習的快樂,感知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係。這一切,都是孩子成長的原動力。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對於孩子來說,給他一個媽媽不在家的現場,他能玩到大人懷疑人生。

04

孩子的想像力有多牛?他們自己都佩服自己

幼兒期是想像力最豐富的時期,而豐富的想像力往往來自于孩子那層層疊疊,連綿不斷,驚天地、泣鬼神的聯想。

無論是景象、聲音、還是感覺,這麼說吧,給孩子一個小靈感,他就能把人氣得“飛上天”。

“去往外太空的旅客請注意,請您從這裡排隊入艙。”

古墓探秘,這活兒從現在就得開始練起來啊,巴紮嘿!

對,我就是那個讓有密集恐懼症的媽媽抓狂的泡沫超人!

泡沫超人?有垃圾桶超人酷嗎?哼!

玩著玩著,有時我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了迷茫。也許,我是一條魚,每天自由自在游泳的魚……

媽媽,我向你保證——這是我們吃過的,最難掰開的巧克力!

心理學家認為,豐富的想像力可以使孩子沖出狹窄的生活空間,認識更廣闊的世界,是發展創造力的基礎和保證。

然而,現實中,父母們看到孩子通過想像力做出的行為或者創造出來的東西,總是容易嗤之以鼻,甚至以不安全為由,阻止孩子。

有次,女兒興沖沖地遞給我一個被剪得亂七八糟的筆記本,我頓時火冒三丈,怒斥女兒:你知不知道這個筆記本媽媽花多少錢買的?竟然剪爛了!

女兒的眼淚吧嗒吧嗒落下來,默默走開了。

氣消後,我隨手翻開筆記本,大吃一驚:僅僅6歲的女兒將筆記本的內芯漸次挖空,並畫上相應的圖畫,製造出來一個立體的、令人驚歎的雨林世界!

羞愧的我,當時就跟女兒道了歉。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

比孩子的想像力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05

啥也不說了,二胎家庭歡樂更多!

問世界上最好玩的玩具是什麼?當然是自己的弟弟和妹妹!

好姐妹,就是要一起變得美美噠!

媽媽,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們剛從埃及穿越過來!

哭啥哭啊,你看看你,一點都玩不起!

說實話,車頂還真有那麼一點……不好爬。

“是誰用油漆把弟弟塗成這樣的?”

“他自己……嗯……可能是我……”

姐妹同心,其利斷金!

不囉嗦了,媽媽說過,活人不能讓尿憋死!

面對這個新奇、神秘的世界,孩子們就是天然的望遠鏡、放大鏡、探秘者、藝術家。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世界上並沒有熊孩子,孩子只是在做適合他們年齡的事,一點點去試探、採摘、收穫來自於未知世界的驚喜。

如果再給他們一個玩伴,嗯,每時每刻都是炸了鍋般冒不停的鬼點子,分分鐘令人炸毛。

06

孩子作的那些妖,都是成長的苦與樂

有時孩子明明闖了大禍,氣得人胃疼肝疼,剛想發作,可一瞅那犯錯後萌萌的小表情、小眼神,還真是讓你下不去手。

媽咪,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是麵粉先動的手。

看你們這委屈、無辜的小表情,唉,這些都是隔壁二狗子幹的還不行嗎?

繼續乘風啊,繼續破浪啊,為啥還坐在船頭悶悶不樂?

你們倆,對,說的就是你們倆,站好嘍,樂什麼樂?!

唉,過來,抱抱……

有時氣急了也真想揍熊孩子兩下,可,還真是……不那麼好下手啊!

美國兒童認知心理學家文迪·奧斯托洛夫說:好奇心是每一個孩子先天具備的,遺憾的是常常在後天遭遇扼殺。

很多小時候調皮、伶俐、喜歡鑽研的孩子,長大後卻變得木訥、羞澀、懶散無比,對很多事都提不起興趣。

也許,他們的好奇心和熱情,早就在家長的敷衍、打壓和責難中,消失殆盡了。

被父母捆住雙手的孩子,永遠沒有未來。所以,有時候,在安全且不妨礙他人的境況下,讓他們小小“放肆”一下又何妨?

因為,那是專屬於童年、回憶和孩子的,小小又大大的快樂。

作者:辣道娘,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繪本作者,6歲女娃媽媽,致力於兒童心理教育及現代家庭關係研究。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郵箱tougao@ksjgs.com。

很好,這份沉甸甸的愛意,媽咪和爹地含著咬碎的後槽牙收下了!

猛一回頭,媽呀,樹上還蹲個猴兒……

有時在父母眼中司空見怪的東西,孩子卻能玩出新角度、新花樣,令人大開眼界,哭笑不得。

真是無創意,不兒童!不作妖,枉為小孩!

02

誰家還沒有一個愛畫畫的小娃娃呐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畫家,這個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於一體的藝術創作活動,不僅能鍛煉孩子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表達情感、釋放情緒。

當然,也是一個十分考驗父母忍耐力的活兒……

孩子作畫從來不挑用紙,這麼說吧,隨便讓他找到一張小紙片,他就能畫得你想哭!

他們畫畫從來不挑顏料,家裡的巧克力、果醬、豆瓣醬、醬油都得鎖嚴擰緊,一個不小心,他們能把整個屋子糊成屎樣……

當然,他們更不分場合,不在意姿勢,不關心會不會挨揍。

更不會放過任何能沾上顏料的東西...

也不會在意周圍是個什麼狀態,反正只要他們自己的狀態在,那就是信手拈來、手到畫成的事兒!

靈感突突突地來了的時候,他們連自己都敢毀,信不?

孩子從1-2歲時拿著筆點點劃劃,到3-5歲進入塗鴉敏感期,稍一個沒看住,牆壁、傢俱、床單、地板上,全是他們靈光一閃留下的“小傑作”。

那一道道彎彎曲曲的線條啊,就像一條條小蚯蚓,爬進媽媽們抓狂的心裡啊!

不過,此時也正是培養孩子藝術思維、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時期。

孫儷就曾曬出兒子和女兒拿著畫筆在牆上大畫特畫的場景。

她說:“從前我試圖阻止他們的時候,鄧先生就會阻止我,說別影響他們的創作,‘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想想也對,所以我們家現在多了很多限量款塗鴉傢俱。”

是啊!床單可以再洗,傢俱可以再換,牆可以再刷,但孩子的成長卻只有珍貴的一次。

03

只有看不到的東西,沒有霍霍不到的地方

3歲後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同時,強烈的探索心理促使著他們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們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執拗情緒,“不幹一把誓不甘休”!

嘿嘿,父母沒看見的時刻,正是他們釋放真我的大好時刻!

左一層來又一遍,國家二級泥瓦匠,手到擒來的活兒!

做牆面新型防水,咱也是專業的!常在河邊立交橋第二個橋洞那蹲著攬活兒!

綠色環保地面平塗,一分價錢一分活兒!不給結工錢我還就不走了!

小剪刀,哢嚓嚓,我說剪啥就剪啥,就,剪,啥!

來來來,毛爺爺一整套,批發只要十塊錢!

娃啊,你這小巧手直接紮穿了爸媽的心尖尖哇……

就連家裡的寵物都無法倖免於難,被生生迫害,敢怒而不能言啊!

孩子對探索這個世界,真是充滿了洪荒之力和不遺餘力。

他們通過探索,來檢測自己的想法,體驗學習的快樂,感知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係。這一切,都是孩子成長的原動力。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對於孩子來說,給他一個媽媽不在家的現場,他能玩到大人懷疑人生。

04

孩子的想像力有多牛?他們自己都佩服自己

幼兒期是想像力最豐富的時期,而豐富的想像力往往來自于孩子那層層疊疊,連綿不斷,驚天地、泣鬼神的聯想。

無論是景象、聲音、還是感覺,這麼說吧,給孩子一個小靈感,他就能把人氣得“飛上天”。

“去往外太空的旅客請注意,請您從這裡排隊入艙。”

古墓探秘,這活兒從現在就得開始練起來啊,巴紮嘿!

對,我就是那個讓有密集恐懼症的媽媽抓狂的泡沫超人!

泡沫超人?有垃圾桶超人酷嗎?哼!

玩著玩著,有時我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了迷茫。也許,我是一條魚,每天自由自在游泳的魚……

媽媽,我向你保證——這是我們吃過的,最難掰開的巧克力!

心理學家認為,豐富的想像力可以使孩子沖出狹窄的生活空間,認識更廣闊的世界,是發展創造力的基礎和保證。

然而,現實中,父母們看到孩子通過想像力做出的行為或者創造出來的東西,總是容易嗤之以鼻,甚至以不安全為由,阻止孩子。

有次,女兒興沖沖地遞給我一個被剪得亂七八糟的筆記本,我頓時火冒三丈,怒斥女兒:你知不知道這個筆記本媽媽花多少錢買的?竟然剪爛了!

女兒的眼淚吧嗒吧嗒落下來,默默走開了。

氣消後,我隨手翻開筆記本,大吃一驚:僅僅6歲的女兒將筆記本的內芯漸次挖空,並畫上相應的圖畫,製造出來一個立體的、令人驚歎的雨林世界!

羞愧的我,當時就跟女兒道了歉。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

比孩子的想像力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05

啥也不說了,二胎家庭歡樂更多!

問世界上最好玩的玩具是什麼?當然是自己的弟弟和妹妹!

好姐妹,就是要一起變得美美噠!

媽媽,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們剛從埃及穿越過來!

哭啥哭啊,你看看你,一點都玩不起!

說實話,車頂還真有那麼一點……不好爬。

“是誰用油漆把弟弟塗成這樣的?”

“他自己……嗯……可能是我……”

姐妹同心,其利斷金!

不囉嗦了,媽媽說過,活人不能讓尿憋死!

面對這個新奇、神秘的世界,孩子們就是天然的望遠鏡、放大鏡、探秘者、藝術家。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世界上並沒有熊孩子,孩子只是在做適合他們年齡的事,一點點去試探、採摘、收穫來自於未知世界的驚喜。

如果再給他們一個玩伴,嗯,每時每刻都是炸了鍋般冒不停的鬼點子,分分鐘令人炸毛。

06

孩子作的那些妖,都是成長的苦與樂

有時孩子明明闖了大禍,氣得人胃疼肝疼,剛想發作,可一瞅那犯錯後萌萌的小表情、小眼神,還真是讓你下不去手。

媽咪,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是麵粉先動的手。

看你們這委屈、無辜的小表情,唉,這些都是隔壁二狗子幹的還不行嗎?

繼續乘風啊,繼續破浪啊,為啥還坐在船頭悶悶不樂?

你們倆,對,說的就是你們倆,站好嘍,樂什麼樂?!

唉,過來,抱抱……

有時氣急了也真想揍熊孩子兩下,可,還真是……不那麼好下手啊!

美國兒童認知心理學家文迪·奧斯托洛夫說:好奇心是每一個孩子先天具備的,遺憾的是常常在後天遭遇扼殺。

很多小時候調皮、伶俐、喜歡鑽研的孩子,長大後卻變得木訥、羞澀、懶散無比,對很多事都提不起興趣。

也許,他們的好奇心和熱情,早就在家長的敷衍、打壓和責難中,消失殆盡了。

被父母捆住雙手的孩子,永遠沒有未來。所以,有時候,在安全且不妨礙他人的境況下,讓他們小小“放肆”一下又何妨?

因為,那是專屬於童年、回憶和孩子的,小小又大大的快樂。

作者:辣道娘,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繪本作者,6歲女娃媽媽,致力於兒童心理教育及現代家庭關係研究。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郵箱tougao@ksjgs.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