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寒節氣後養生要注意:不要補過了 保暖也很重要

“東風吹雨小寒生,楊柳飛花亂晚晴。 ”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 民間諺雲: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近日全國各地流感高發,在愈發寒冷的天氣裡,在養生這塊,我們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不要補過了!】

中醫認為,小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 說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後,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可及時補充氣血、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目的。

在冬令進補時以溫補為宜,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貪戀油膩、辛辣的食品,應以補氣潤燥為主。 飲食以清淡少鹽為主。

給大家推薦三款適宜小寒節氣的暖胃驅寒茶飲:

生薑紅茶。 生薑10克、枸杞5克,洗淨後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其沖泡紅茶3克,晾溫後加入適量蜂蜜即可飲用。 此茶具有開胃止吐、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滋補肝腎的功效。 主治脾胃虛寒、胃脘脹痛、心腹冷痛、食欲不振、嘔吐、反胃等症。

姜桂桑寄茶。 取鮮薑2克,去皮切片;桑寄生5克、桂枝1克,洗淨打碎,裝入紗布袋中;將藥袋放入茶杯,沖入適量沸水,加蓋浸泡10分鐘後放入薑片,2~3分鐘後即可飲用。

每天早、晚飯後溫飲,可補肝腎、強筋骨、通絡祛風濕、解表發汗、溫中和胃,可用於治療四肢關節痛、胃脘冷痛或外感風寒、身冷無汗等症。

核桃蔥薑茶。 取蔥白25克,生薑25克,核桃仁10克,紅茶15克,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飲。 具有補腎溫肺、發汗解表、開胃消食、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鼻塞、胸胃脹滿不適、食欲不振等症。

【要養心也要養腎】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 ”

據寶雞市疾控中心主管健康教育工作的姚樂毅介紹,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 小寒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上班族可在午飯後適當小睡片刻,以緩衝工作壓力。

寶雞市人民醫院中醫科醫生魏格玲表示,春夏為陽,氣候溫熱;秋冬為陰,氣候寒冷。 人也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而發生生理上的變化。 冬季的3個月,是陽氣收藏的時期。 如果冬天過度消耗陽氣,體內陽氣儲存不足,則次年春天容易發生四肢無力,頭暈欲厥之類的現象,對養生不利。

此外,中醫上有一年四季中“春應肝,夏應心,長夏應脾,秋應肺,冬應腎”的原則,

所以冬季最應該養腎,而且也是養腎的最好時機。

按摩養腎療法是冬季養腎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推薦兩種按摩養腎的療法:一是搓擦腰眼。 兩手搓熱後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 所謂“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 二是揉按丹田。

兩手搓熱,在腰部丹田按摩30-50次。 常用這種方法,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強腎固本,延年益壽的作用。

【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理想的“衣服氣候”是指衣服裡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可緩衝外界寒冷天氣對人體的侵襲。

其次,要注重雙腳的保暖。 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 市民可在睡前用溫水洗腳,並搓腳心100—200次,以補腎健腦。 寶雞市人民醫院中醫科醫生魏格玲建議,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可以疏通經絡,解表散寒,緩解手腳冰涼,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腦部供血。 尤其是小寒後,配合養生的各種要訣,每天堅持泡腳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但要注意熱水泡腳並非人人適用。

如果患有腳氣的人常用熱水泡腳,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此外,糖尿病患者和心腦血管患者也不宜熱水泡腳,所用水溫以溫度適宜為好。

還有,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出現。 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 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適當進行體育運動】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

在這乾冷的日子裡,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

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在此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綜合自人民網―生命時報、南方日報、西安晚報、華商報、濟南時報

在此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綜合自人民網―生命時報、南方日報、西安晚報、華商報、濟南時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