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人接受婚後和父母同住嗎?為了避免爭吵,他們這樣做

雖然中國的孝道是全球聞名的, 但是中國子女是否能接受和父母住在一起嗎?

中國的婚後子女們表示, 雖然當時都是開開心心的將父母迎接來與自己同住的, 但是這樣的好日子一般不會持續超過一個星期。

在中國曾經做過一個調查, 關於子女婚後和父母住在一起距離多遠幸福度最高的這樣一個調查。

中國的婚後子女們紛紛表示, 和父母保持一碗飯的距離是最好的。

有百分之八十三的人表示和父母臨近, 但是不同住是最好的, 最好是住在一個社區裡而不是住在同一戶裡。

只有百分之十三的人贊成和父母住在同一屋簷下是最好的。

看到這個懸殊的比例還是感覺中國絕大多數的婚後子女是完全不能接受和父母在同一屋簷下的。

日本人婚後會和父母同住嗎?

日本人在結婚後覺得雖然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舒適又輕鬆,

起碼沒有太大的房租壓力, 不過長時間一直住在父母家會受到來自別人的白眼, 一般這些給予他們白眼的日本鄰里會認為, 都一把年紀了還要靠父母來生活, 這樣總像沒在社會上立起來個子。

前些日子就有一個關於日本男性的極端例子被放到了網上。

這是一名三十五歲的日本單身男性工薪階層, 因為該男子的父母家剛好就位於該男子的公司附近, 通勤極其便利, 加之該男子是家中長男, 沒有在外居住過, 於是該男子一直與父母住在一起, 並且每月向家中交付十萬日元的生活費。

日本網友頓時炸開了鍋, 產生了激烈的討論。

1號網友

這樣的生活難道還不害臊嗎, 明明是家中長男?

2號網友

既然是這樣出去工作的情況也就沒有什麼可害臊的, 實實在在的掙來了錢, 又能和父母在一起其樂融融, 何樂而不為, 比宅男好太多了。

3號網友

這名男性如果是生活在大城市, 一年這樣最少可以省一百萬日元呢!

4號網友

男人結婚之後有了孩子才算真正成長為大人,

這樣才能肩負起對於社會的責任, 像這樣單身住家裡的男人只不過是大孩子罷了。

5號網友

明明自己吃了苦頭, 所以對沒和自己吃一樣苦的人, 就說人家人格上不如自己, 簡直是強盜理論。

6號網友

這是來自婚後生活不自由的友人的嫉妒!

真是一個圍城, 牆外的人想進去, 牆內的人想出去。

不過, 佔據了壓倒性的評論認為:

完全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害臊, 如果是啃老族宅在家中另當別論, 既然有在好好工作就完全不用害臊, 更何況還支付了生活費。

假設因為工作的關係等理由一個人要到東京生活的話另當別論, 如果自己家本來就在離上班地點不遠的地方, 沒有必要專門支付房租出去租房子住。

還能多存點兒錢,

這樣不是很好嗎?

同時這樣也可以照顧雙親, 何樂而不為呢。

另一方面, 有日本的專門的調查機構進行調查, 日本人對於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行為基本上是不同意的, 稍微上點年紀的單身汪也不行, 更不用說婚後子女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了, 可能性幾乎為零, 所以對於這一問題絕大多數日本人給出的答案都是不和父母一起居住。

如果是和父母住在一起,也會有孝順的孩子會考慮到父母的身體原因,想要更多的照顧父母的這一點是許多日本人打根上就忽略了的。

其他被列舉出來的原因還有“工資太低”。

一般房租的金額是“稅後工資的百分之三十”。

假設你的稅後工資是二十萬日元,就必須將房租控制在六萬日元以下,生活會十分拮据。

所以,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出發點和中國人壓根就沒在一個點上,中國人更多的是考慮了婚後子女和父母的生活習慣不融合的問題,但是日本人更多的是考慮婚後子女的自立能力和金錢財產狀況。

為避免父母住一塊兒吵架,日本人設計出了這樣的房子

在日本,有種名為「二世帶住宅(世帶為日文家庭之意)」的共居建築,指的是讓熟齡父母和成年子女共居,但又各自保有生活空間的建築。

在1960年以前,日本多數成年人在結婚後,都會選擇和男方家長同居。直到60年末期,受薪階級增加,成年子女在婚後選擇另外購屋,搬離老家。當時正是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新的建案不斷出現。

然而,住在市郊的房子,上班族通勤變得相當不便。當時甚至有擠不上電車的上班族被硬推入車廂內,擠得像沙丁魚一樣不適,產生了「痛勤」的說法。

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有成年子女希望能搬回老家,不只是因為戰前興建的房子空間較大、有熟悉的鄰里。同時也因為日本的主流家庭型態人數愈來愈少,且女性勞動率不斷上升。

1980年代,35-44歲的世代中,雙薪家庭的比例僅32%。到了2010年,比例已上升到55%。年輕的夫婦希望父母可以協助家務、扶養孩子,二世帶住宅應運而生。

1、3種型態的二世帶住宅,滿足不同成員對隱私的需求

根據不同家庭對於隱私和互助的需求,目前日本主流的二世帶住宅分成三種。分別是:

獨立二世帶:父母和子女使用的廚房、玄關、浴室全都分開,確保隱私和獨立。

共用二世帶:廚房和浴室分開,但是兩代家庭共用玄關,在獨立生活中創造共處的空間。

融合二世帶:距離最緊密的共居型態。兩代家庭的廚房、浴室、玄關都共用,但各自有自己的小廚房、淋浴間和洗手台。玄關也分別有各自的出入口。

△三種不同型態的二世代住宅

在二世帶住宅,不同世代如何維持剛好的生活距離?

以「融合二世帶住宅」為例,父母和子女平時可以一起共用晚餐吃飯,但是可以各自用自己樓層的小廚房準備便當、宵夜,或者招待朋友。如果有一天父母年紀大了、需要照護,也可以給看護使用。

有趣的是,根據日本住宅業者「生活創新研究所」的統計,和兒子夫婦同住的父母,通常會選擇獨立二世帶住宅,避免相互干擾。相對的,和女兒夫婦同住的父母,彼此通常會有更緊密的家事協力關係。

從資料上來看,和兒子夫婦同住的婆婆,只有16%會幫忙媳婦做家事。但跟女兒同住的媽媽,協助家事的比例則高達54%。

2、兩代同住,有哪些好處?

對父母而言,和子女同住,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應。例如,出外旅行時,有人幫忙看家;下雨時,孩子會幫忙收起晾曬的衣物;平時也可以和孫子同樂,參與孫子的成長過程。若有一天身體開始出現狀況,真的需要照顧,也有人可以就近幫忙。

對子女而言,比起獨自居住,住在二世帶住宅則多了父母的守護。孩子不小心生病了,可以請爸媽去幼稚園接小孩,不用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為難。小家庭很難買大房子,和父母同住,經濟上的壓力也能減輕。

此外,住在二世帶住宅還有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因為空間共用、節省能源,燃氣費和電費都比分開住來的低。父母過世後,子女要繳交的遺產稅、房屋稅也少於一般住宅。

調查顯示,如果子女住在離父母家15分鐘以內的交通距離,一天最多只會彼此探望2次,且父母只能幫忙照顧孫子。但一起住進二世帶住宅,兩代每天都有許多機會接觸,守望彼此、家事互助的機會也增加了。

3、彈性運用空間,容納不同型態的家庭

因應家庭型態與社會觀念的變遷,二世帶住宅的設計也愈來愈多樣。例如,有種「共同養育第三代」類型的二世帶住宅,會在父母和子女的居住空間外設計一個共育空間。

例如,在一樓父母的家和二樓子女的家中間,設置孫子的房間。不管是爺爺奶奶想和孫子同樂,或是爸媽照顧孩子,都不必再經過彼此的房間,尊重個人的隱私。

△二世代住宅的孩子房配置

另外,因應日本目前愈來愈多選擇單身不婚的年輕人,建設公司也推出「2.5世帶住宅」。

例如,在父母夫婦所住的一樓和弟弟夫婦所住的三樓之間,二樓是就是單身姊姊和弟弟孩子的房間。姊姊會有自己的洗臉台、臥室、小廚房,不用和爸媽或弟妹共用。平時,三代大家族可以一起同樂,但也有獨立的生活空間。

△2.5世代住宅,讓單身者和家族同居,獨立但保有隱私

4、跨世代共居,該注意哪些事情?

不同世代之間,難免會因生活習慣的差異而有所磨擦。該如何同住一屋,卻和平共處? 「生活創新研究所」提出幾點建議:

1. 互相尊重:不同世代有不同的成長背景。不論是價值觀或做家事的方式都不一樣。記得尊重彼此的隱私和生活風格,不要過度干涉對方。

2. 確立同居原則:包括家事分配的原則、平日代間交流的時間,最好都能討論出明確的原則,才不會家族成員的不滿績少成多。此外,既然同一個家的成員,彼此不分年齡、性別,需要負擔的責任都是同樣的。

3. 家族成員要一起照顧爸媽:跟高齡父母同居的子女,不免要負比較多的照顧責任。但這不代表住在其他地區的兄弟姐妹就不需負責。手足之間確立怎麼分擔照顧責任,同時善用地方的照護資源,才能讓二世帶共居的型態長長久久!

本文轉載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想要瞭解全球各國最新移民資訊、免費評估移民資格,請同淩宇移民聯繫!

所以對於這一問題絕大多數日本人給出的答案都是不和父母一起居住。

如果是和父母住在一起,也會有孝順的孩子會考慮到父母的身體原因,想要更多的照顧父母的這一點是許多日本人打根上就忽略了的。

其他被列舉出來的原因還有“工資太低”。

一般房租的金額是“稅後工資的百分之三十”。

假設你的稅後工資是二十萬日元,就必須將房租控制在六萬日元以下,生活會十分拮据。

所以,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出發點和中國人壓根就沒在一個點上,中國人更多的是考慮了婚後子女和父母的生活習慣不融合的問題,但是日本人更多的是考慮婚後子女的自立能力和金錢財產狀況。

為避免父母住一塊兒吵架,日本人設計出了這樣的房子

在日本,有種名為「二世帶住宅(世帶為日文家庭之意)」的共居建築,指的是讓熟齡父母和成年子女共居,但又各自保有生活空間的建築。

在1960年以前,日本多數成年人在結婚後,都會選擇和男方家長同居。直到60年末期,受薪階級增加,成年子女在婚後選擇另外購屋,搬離老家。當時正是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新的建案不斷出現。

然而,住在市郊的房子,上班族通勤變得相當不便。當時甚至有擠不上電車的上班族被硬推入車廂內,擠得像沙丁魚一樣不適,產生了「痛勤」的說法。

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有成年子女希望能搬回老家,不只是因為戰前興建的房子空間較大、有熟悉的鄰里。同時也因為日本的主流家庭型態人數愈來愈少,且女性勞動率不斷上升。

1980年代,35-44歲的世代中,雙薪家庭的比例僅32%。到了2010年,比例已上升到55%。年輕的夫婦希望父母可以協助家務、扶養孩子,二世帶住宅應運而生。

1、3種型態的二世帶住宅,滿足不同成員對隱私的需求

根據不同家庭對於隱私和互助的需求,目前日本主流的二世帶住宅分成三種。分別是:

獨立二世帶:父母和子女使用的廚房、玄關、浴室全都分開,確保隱私和獨立。

共用二世帶:廚房和浴室分開,但是兩代家庭共用玄關,在獨立生活中創造共處的空間。

融合二世帶:距離最緊密的共居型態。兩代家庭的廚房、浴室、玄關都共用,但各自有自己的小廚房、淋浴間和洗手台。玄關也分別有各自的出入口。

△三種不同型態的二世代住宅

在二世帶住宅,不同世代如何維持剛好的生活距離?

以「融合二世帶住宅」為例,父母和子女平時可以一起共用晚餐吃飯,但是可以各自用自己樓層的小廚房準備便當、宵夜,或者招待朋友。如果有一天父母年紀大了、需要照護,也可以給看護使用。

有趣的是,根據日本住宅業者「生活創新研究所」的統計,和兒子夫婦同住的父母,通常會選擇獨立二世帶住宅,避免相互干擾。相對的,和女兒夫婦同住的父母,彼此通常會有更緊密的家事協力關係。

從資料上來看,和兒子夫婦同住的婆婆,只有16%會幫忙媳婦做家事。但跟女兒同住的媽媽,協助家事的比例則高達54%。

2、兩代同住,有哪些好處?

對父母而言,和子女同住,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應。例如,出外旅行時,有人幫忙看家;下雨時,孩子會幫忙收起晾曬的衣物;平時也可以和孫子同樂,參與孫子的成長過程。若有一天身體開始出現狀況,真的需要照顧,也有人可以就近幫忙。

對子女而言,比起獨自居住,住在二世帶住宅則多了父母的守護。孩子不小心生病了,可以請爸媽去幼稚園接小孩,不用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為難。小家庭很難買大房子,和父母同住,經濟上的壓力也能減輕。

此外,住在二世帶住宅還有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因為空間共用、節省能源,燃氣費和電費都比分開住來的低。父母過世後,子女要繳交的遺產稅、房屋稅也少於一般住宅。

調查顯示,如果子女住在離父母家15分鐘以內的交通距離,一天最多只會彼此探望2次,且父母只能幫忙照顧孫子。但一起住進二世帶住宅,兩代每天都有許多機會接觸,守望彼此、家事互助的機會也增加了。

3、彈性運用空間,容納不同型態的家庭

因應家庭型態與社會觀念的變遷,二世帶住宅的設計也愈來愈多樣。例如,有種「共同養育第三代」類型的二世帶住宅,會在父母和子女的居住空間外設計一個共育空間。

例如,在一樓父母的家和二樓子女的家中間,設置孫子的房間。不管是爺爺奶奶想和孫子同樂,或是爸媽照顧孩子,都不必再經過彼此的房間,尊重個人的隱私。

△二世代住宅的孩子房配置

另外,因應日本目前愈來愈多選擇單身不婚的年輕人,建設公司也推出「2.5世帶住宅」。

例如,在父母夫婦所住的一樓和弟弟夫婦所住的三樓之間,二樓是就是單身姊姊和弟弟孩子的房間。姊姊會有自己的洗臉台、臥室、小廚房,不用和爸媽或弟妹共用。平時,三代大家族可以一起同樂,但也有獨立的生活空間。

△2.5世代住宅,讓單身者和家族同居,獨立但保有隱私

4、跨世代共居,該注意哪些事情?

不同世代之間,難免會因生活習慣的差異而有所磨擦。該如何同住一屋,卻和平共處? 「生活創新研究所」提出幾點建議:

1. 互相尊重:不同世代有不同的成長背景。不論是價值觀或做家事的方式都不一樣。記得尊重彼此的隱私和生活風格,不要過度干涉對方。

2. 確立同居原則:包括家事分配的原則、平日代間交流的時間,最好都能討論出明確的原則,才不會家族成員的不滿績少成多。此外,既然同一個家的成員,彼此不分年齡、性別,需要負擔的責任都是同樣的。

3. 家族成員要一起照顧爸媽:跟高齡父母同居的子女,不免要負比較多的照顧責任。但這不代表住在其他地區的兄弟姐妹就不需負責。手足之間確立怎麼分擔照顧責任,同時善用地方的照護資源,才能讓二世帶共居的型態長長久久!

本文轉載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想要瞭解全球各國最新移民資訊、免費評估移民資格,請同淩宇移民聯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