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增收紀實

本網記者 齊巨儒 靳民

西安市鄠邑區地處秦嶺北麓, 渭河南岸, 今年開始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據悉, 截至2017年12月25日, 全區已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行政村達93個, 其中16個產改試點村已全部完成產改工作,確立了玉蟬鎮胡家莊村、蔣村鎮柳泉村、甘亭街辦東韓村、澇店鎮平東村、秦渡鎮裴家寨村、景區局八裡坪村等6個產改典型村, 產權制度改革正在全區逐步展開。

根據《西安市鄠邑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2018年全區繼續擴大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範圍, 從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 依據本村產改進展情況, 在全區營造了良好的產改工作氛圍。

目前, 鄠邑區成立由省內外10名專家組成的“鄉村振興及三變改革專家組”, 負責全區鄉村振興和“三變”改革政策諮詢研究工作,

已為31個村頒發了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證書, 成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帳號22個, 區財政共撥付各類產改資金1705萬元, 已為全區貧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注入啟動資金1575萬元;市級財政資金為5個市級試點村撥付產改經費50萬元。

產權制度改革 拉長產業鏈農民得實惠

目前鄠邑區16個已經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中, 初步顯現改革成果的是玉蟬鎮胡家莊村。 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1020人, 耕地面積1080畝, 主導產業戶太葡萄800餘畝。 全村220戶中, 其中187戶農戶通過成立村內的葡萄專業合作社, 將土地經營權統一流轉到合作社, 合作社與榮華農業達成合作, 以土地入股, 建立了“農戶投地、企業投資、村委會持股”的合作經營模式,

初步實現了農地變資源, 資源變股權的轉變。

玉蟬鎮胡家莊村集體還將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及各類獎勵資金進行股份量化, 通過資金的有效整合和股權量化, 完成了資金變資本, 形成企業、村集體、農戶三方占股, 企業統一經營的新模式。 榮華農業公司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葡萄產業, 組建了榮華葡萄莊園。 榮華葡萄莊園引入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 吸引農業技術人才, 配置現代農業設施和機械, 運用企業化行銷策略, 在新品種研發、種植技術、葡萄加工、市場開拓等方面快速發展, 實現了畝產值從農戶單幹時的5000元增加到今天的25000元, 並解決了周邊農戶勞動力就業問題,

帶動本村和周邊村民成為了土地租金、股份分紅、勞動工資三份收入的新農民。

在葡萄種植形成規模的同時, 榮華農業由種植葡萄為主, 轉型升級為以葡萄鮮果為原料, 生產出了戶太葡萄汁、葡萄酒等深加工農產品, 拉長了產業鏈, 增加了附加值, 實現了農產品的工業利潤。 榮華農業公司與胡家莊村的合作模式, 做到了“農民不失地、失地不失權、失地不失業”, 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得到有效保障。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為榮華農業公司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 也盤活了胡家莊村農村集體資產, 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2017年榮華公司持續加大投入, 計畫再投資500億元建設榮華現代農業開發示範園專案, 建設一個國家級榮華現代農業開發示範園, 包括中國花卉博覽園、中國葡萄博覽園、中國農耕文化園等12個主體展示園,以及休閒農業旅遊服務中心、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農業技術科研中心等3個中心,打造一個特色小鎮。

鄠邑區澇店鎮平東村村支委張春鋒說,農村產權改革後,村上所有集體資產由澇店鎮平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股權量化,村民都是股東,年底有分紅。目前,村上流轉土地180畝,成立了西安東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貧困戶可在公司務工,以種植紅薯、加工純手工紅薯粉條、綠色食品,種植紅薯每畝地能產5500斤左右,現有銷售點100多個,每斤銷售10元,年盈利在60萬元左右。

成立于2013年的蔣村鎮青三村西安東山果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東明告訴記者,為了發展現代農業,帶動周邊貧困群眾致富,解決了當地果農瓜果銷售難的問題。合作社目前有東山葡萄莊園200畝,對扶貧戶實行三幫,即務工幫扶、參股幫扶和銷售幫扶。每年生產和銷售旺季,農民務工每天可掙到100至120元工資,淡季每天80元,這樣既不耽誤農民自家的生產又可以賺錢,真正幫扶實現脫貧致富。按林東明推算,現在200畝東山葡萄莊園每畝地年產5000斤葡萄,銷售均價在3元左右,年產值300萬元。二期村民又入股的120畝土地正在以歐美品種為主建設高標準觀光採摘園。

目前合作社在陝西各大超市設立了26家專櫃店,幫助特別是貧困戶的當地農民銷售農產品,國家為每戶投資1萬元專案款固定分紅。2015年16戶貧困戶參股,國家為每戶貧困戶投資1萬元參股金,入資合作社,享受每年保底分紅1000元,3年後股金可以收回也可以繼續在這裡享受分紅。貧困戶紀志平老人告訴記者,他今年65歲了,家有三口人,國家幫扶入股1萬元,2017年1000元的分紅已經領到手了,家裡活和務工兩不誤,他家每年收入達1萬多元。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還惠及了當地教育事業。石井鎮蔡家坡村支部委員、婦聯主任陳彩芹說,村上實行產改後,與西安教育產業集團合作建起了民辦學校西安金龍小學,村民入股原校址地方和統籌辦撥款150萬元,西安教育產業集團負責學校日常管理和運營,當地村民的孩子上學不收費享受免費待遇,外來務工子弟和鄰村學生每年收費8000元,村委會每年享受10萬元分紅。

編輯:王晴晴 責編:牛博成

包括中國花卉博覽園、中國葡萄博覽園、中國農耕文化園等12個主體展示園,以及休閒農業旅遊服務中心、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農業技術科研中心等3個中心,打造一個特色小鎮。

鄠邑區澇店鎮平東村村支委張春鋒說,農村產權改革後,村上所有集體資產由澇店鎮平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股權量化,村民都是股東,年底有分紅。目前,村上流轉土地180畝,成立了西安東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貧困戶可在公司務工,以種植紅薯、加工純手工紅薯粉條、綠色食品,種植紅薯每畝地能產5500斤左右,現有銷售點100多個,每斤銷售10元,年盈利在60萬元左右。

成立于2013年的蔣村鎮青三村西安東山果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東明告訴記者,為了發展現代農業,帶動周邊貧困群眾致富,解決了當地果農瓜果銷售難的問題。合作社目前有東山葡萄莊園200畝,對扶貧戶實行三幫,即務工幫扶、參股幫扶和銷售幫扶。每年生產和銷售旺季,農民務工每天可掙到100至120元工資,淡季每天80元,這樣既不耽誤農民自家的生產又可以賺錢,真正幫扶實現脫貧致富。按林東明推算,現在200畝東山葡萄莊園每畝地年產5000斤葡萄,銷售均價在3元左右,年產值300萬元。二期村民又入股的120畝土地正在以歐美品種為主建設高標準觀光採摘園。

目前合作社在陝西各大超市設立了26家專櫃店,幫助特別是貧困戶的當地農民銷售農產品,國家為每戶投資1萬元專案款固定分紅。2015年16戶貧困戶參股,國家為每戶貧困戶投資1萬元參股金,入資合作社,享受每年保底分紅1000元,3年後股金可以收回也可以繼續在這裡享受分紅。貧困戶紀志平老人告訴記者,他今年65歲了,家有三口人,國家幫扶入股1萬元,2017年1000元的分紅已經領到手了,家裡活和務工兩不誤,他家每年收入達1萬多元。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還惠及了當地教育事業。石井鎮蔡家坡村支部委員、婦聯主任陳彩芹說,村上實行產改後,與西安教育產業集團合作建起了民辦學校西安金龍小學,村民入股原校址地方和統籌辦撥款150萬元,西安教育產業集團負責學校日常管理和運營,當地村民的孩子上學不收費享受免費待遇,外來務工子弟和鄰村學生每年收費8000元,村委會每年享受10萬元分紅。

編輯:王晴晴 責編:牛博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