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紅軍”古茶煥生機 茶園建設助脫貧

在鎮甯自治縣一處深山裡, 有一首傳頌了81年的“紅軍茶”童謠:磨石山的水, 磨石沙的坡, 濕土大霧浪風關坡。 浪風關坡坡茶樹多……

被童謠所吸引, 記者驅車沿著剛修好狹窄的通村路盤旋, 終於抵達鎮甯自治縣江龍鎮茅草村浪風關組, 冬日暖陽下的山間林地, 除了茂林修竹、花草繁盛, 忙碌在山間茶園的種茶除草者也是一道風景。

“如童謠所說, 溫潤氣候、高峻山脈、深厚肥沃的微酸磨石土, 形成絕佳的‘紅軍茶’的生態環境, 也孕育了浪風關茶几百年不變的獨特品質。 目前生長著的已經編號保護的261株古茶樹是見證者。 ”鎮甯江龍浪風關白沙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穆發勇介紹道, 浪風關茶茶文化歷史悠久, 始於洪武年間, 擁有六百多年歷史, 茶以“湯色翡翠、香味板栗香、濃爽持久滋味”等特點廣被人知。

而浪風關的“紅軍茶”源于當年紅軍長征時, 路過此地,

當地老百姓煨茶做藥慰勞大家, 接著用紅軍首長因感謝給的兩塊大洋買了一批團茶苗, 栽種于房前屋後, 紀念著與紅軍的“茶緣”, 延續著軍民魚水的深切情感。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紅軍長征時在浪風關與老輩人之間的那段“魚水情緣”, 讓擁有著天然生態優勢的茶業發展壯大起來, 讓村裡貧困面貌有所變化, 五年前, 在外地打工的穆發勇放棄高薪職業, 回到家鄉開始種茶, 用古茶樹茶籽再續茶葉民生之緣。

通過古茶樹茶籽再播種, 加上對古樹的管護, 穆發勇的茶園一點點擴大著, 為形成產業化發展, 打造品牌助力脫貧攻堅, 2016年鎮甯江龍浪風關白沙茶業有限公司成立了, 公司按照“科技興茶、產業興縣”的經營理念, 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

全力建設好200畝茶園, 並帶動地方農民脫貧增收, 常年穩定務工的有20個, 農忙多則50多個, 解決就業人口1200餘人。 帶動茅草村貧困戶20多戶, 以及周邊村寨貧困戶, 為他們提供保底回收茶青服務。

片片茶園成為承載著山區百姓致富的“綠色銀行”。 61歲的盧引珍老人是茅草村精准扶貧戶, 這一生都撲在了茶葉地裡, “我們世代種茶, 但現在種茶好多了, 公司不僅給我們保底回收, 還可到茶園打工, 給孫子賺零用錢。 ”

公司計畫打造1800畝“浪風關”紅軍白沙茶種植基地, 打造集品茶樓、停車場、休閒廣場、手工茶體驗室等茶旅一體化的觀光茶園, 2017年初向60多戶農戶以80至120元流轉費流轉了1000畝土地, 於8月中旬開始種茶, 到12月中旬種完500畝。

目前, 在政府項目資金支援下觀光大道正在修建。

沿著開挖的觀光大道往上走, 記者看到老茶園裡隱隱約約的勞作背影。 “自從我家兩口子進來務工, 一做都是半年以上, 不僅學習了專業技術, 回去還可以種好自己5畝茶葉地, 而且公司還以80元每斤保底回收我們的茶青, 讓我們不愁銷路。 ”在新茶園裡除草的茅草村貧困戶祝昌榮高興地告訴記者, 和妻子每人每天至少有60元收入, 一年下來兩人年收入將近2萬元。 現在擴建茶園, 打造觀光茶園, 不僅活路多了, 而且祝昌榮把家裡5畝地入股進來, 2018年開始就可以領分紅了。

天時地利浪風關, 好山好水出好茶。 公司不僅規範茶園建設, 還配備有國內先進的茶葉生產線, 年產優質茶5噸,

打造自主品牌“浪風關”紅軍白沙茶, 計畫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余萬元。 在銷路上主要通過直營店、平臺公司、電商等進行銷售, 也銷往重慶、青島等省外。

“2017年我們首次參加貴州省秋季鬥茶大賽, 就榮獲銀獎, 這十分振奮人心, 讓我們更有信心做強做大茶業, 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採訪最後, 穆發勇興奮地告訴記者, “浪風關茶”憑藉“濃爽持久的滋味、板栗的高香氣、天然翡翠綠的湯色”從115家茶企155支茶樣中突圍, 斬獲“銀獎”稱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