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玉米去庫存,打響發令槍!

↑ 點擊上方“中國糧油”關注我們

當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 玉米高庫存是農業結構的突出問題之一玉米去庫存打響發令槍。

去年, 我國啟動了玉米收儲制度改革, 將實施了8年的“政府定價、政策性收購”改為“市場定價、價補分離”, 改變玉米價格國內外倒掛, 為去庫存創造了前提條件。 但改革之後部分地區出現玉米價格下跌、農民種糧收入受到影響, 對此要全面、客觀、長遠的看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靠政府價格補貼實現農民增收的方式難以持續,

“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才是我國未來農業補貼制度的改革方向;玉米價格下跌只是暫時現象, 隨著價格形成機制理順, 玉米去庫存有望取得長足進展, 價格也會隨之回檔。

價格補貼扭曲供求信號 “價補分離”勢在必行

我國在2004年出臺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 最初是運用在小麥和水稻上, 玉米並未列入。 2008金融危機, 全球大宗商品暴跌, 為了保護農民利益, 國家開始實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

2008年-2015年, 國家不斷抬高玉米臨儲價格, 由最初的每斤7毛多抬高到了2014年的每斤1.12元, 2015年微降為每斤1元左右。

收儲價格不斷抬高, 增加了農民種植積極性和收入, 但也使市場供求機制變得不靈敏, 農民不看市場、只盯著收儲價格選擇種植品種,

致使玉米供大於求。 同時不斷推高的收儲價格也造成了國內外價格倒掛, 經營者和消費者將購買力轉向國際市場, 這就造成玉米“高庫存”與“高進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 庫存高企致使財政負擔沉重, 資源浪費大。

“不能只靠政府的價格補貼來實現農民增收。 歐盟和美國都做過這樣的嘗試, 後來發現都不行。 ”柯炳生表示。 一來我國農業人口眾多, 依靠財政補貼實現農民增收難以持續;二來此前的“價補不分”並不是科學合理的補貼方式。

柯炳生介紹, 目前我國主要糧棉補貼是三種方式並存:稻穀和小麥實行最低收購價格政策, 價補不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政策, 價補半分離;玉米實行市場定價和面積補貼,

價補分離。 這三種補貼方式, 從原理上, 大致分別對應著歐盟2003年以前政策、美國現在的政策、歐盟現在的政策。

柯炳生認為, 國際經驗和我國具體實踐經驗都表明, “價補分離”是未來我國農業補貼方式的主要改革方向, 而歐盟現在的補貼方式是最徹底的“價補分離”:補貼只與農民擁有的土地面積有關, 而與種植的作物種類無關, 更與市場價格無關。 在這樣的補貼政策下, 農民完全根據市場需求情況, 自由選擇種植品種, 做出調整或者不調整生產結構的決策。

柯炳生稱, 目前玉米的“價補分離”政策, 還不夠很徹底, 還與玉米的面積有關。 這樣的政策在操作層面還是有些矛盾, 最主要的是, 難以同時實現調整生產結構和保護農民收入的目標。

因為實行市場定價之後, 由於玉米過剩, 玉米的市場價格必然走低, 這樣就會減少玉米種植面積, 起到調整生產結構的目標效果。 但與此同時, 種植玉米的農民認為國家補貼太少, 不足以彌補市場降價的損失, 要求增加補貼。 而如果繼續按照種植面積增加補貼, 那就又不能起到調整生產結構的目標了。 將來深化改革的方向, 就是補貼只與土地面積有關, 而與種植什麼無關。

而農民的增收更不能只依靠財政補貼來實現。 柯炳生認為, 實現農民增收應該依靠提高效率, 增加產量, 降低成本。 “一是經營規模的擴大, 二是技術創新, 提高單產, 使用現代化機械手段, 降低成本, 提高品質, 以及種植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

”柯炳生表示。

從國家糧食局獲悉:

2016年推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 收購工作進展順利。 據國家糧食局統計, 截至2017年3月8日, 東北地區累計收購玉米8152萬噸。 目前收購總量已占商品量的近九成, 收購進展好於預期, 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初見成效。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工作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 切實把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各項政策落到實處;二是市場化收購成為主流, 玉米深加工、飼料、貿易、儲備等各類企業入市收購積極, 多元市場主體參與收購的格局逐步形成。 據統計, 多元市場主體收購數量約占收購總量的80%;

三是玉米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

四是收購市場平穩有序,收購進度總體較為均衡,改變了以往臨儲開秤初期集中放量的局面,農戶開始根據市場行情選擇銷售時機,市場意識明顯增強。

不難看出,本輪玉米行情的上漲多依賴于東北市場收購主體的多元化帶動及華北階段性供應縮減的共同支撐。短期上漲勢或得以延續。不過,在缺乏基本面的配合的背景下,隨著"兩會"熱情減褪,且華北玉米購銷陸續恢復,玉米繼續拉升行情難以持續,玉米期貨市場近幾日已經出現持續回落,截止3月10日大連盤5月玉米合約收盤1584元/噸,較此前(3月6日)的高點1654元/噸下跌70元/噸,3月中下旬玉米現貨市場或也將出現一波調整,謹防回落的風險。但中長期來看,在國家政策給力的背景下,玉米不會再回到2016年的"坑爹(跌)"的年代,整體將以反復震盪構築底部,之後緩慢上行的趨勢。接下來關注輪換玉米的動向。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週五連續第五日收跌,交易商稱因技術性賣盤和預期南美豐收導致全球供應充裕。5月玉米期貨收跌2-3/4美分,報每蒲式耳3.64-1/4美元,盤中跌至1月13日以來最低3.62-1/2美元。該合約本周收跌16-1/2美分,或約4.3%,為9月以來交投最活躍合約創下的最大周線跌幅。近幾周商品基金持有的CBOT玉米期貨淨多頭頭寸增加,使市場容易出現多頭平倉。

美國農業部(USDA)週四上調2016/17年度全球玉米年末庫存預估至2.2068億噸,高於分析師的預估均值,亦高於上月的2.1756億噸。美國農業部上調阿根廷2016/17年度產量預估至3,750萬噸,2月預估為3,650萬噸,阿根廷2016/17年度出口預估從2月的2,500萬噸上調至2,550萬噸。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週四將該國2016/17年玉米產量預估上調至8,890萬噸,上月預期為8,740萬噸。今日CBOT玉米期貨成交量預計為286,959手。自3月12日星期日起,北美夏令時開始。

政策利好全部釋放

年後,政策利好消息不斷,從官方確認的東北地區飼料企業採購加工玉米政策,及市場傳聞的國家一次性儲備指標再次下發等,使參市主體對後市價格信心增強。內蒙古、吉林和內蒙古地區糧點收購節奏較年前有所加快,部分貿易商有“政策糧”收購為完成指標要加快的觀點,認為在搶糧的情況下,玉米價格勢必會水漲船高。

銷區需求不旺+提前透支

與上游市場價格火熱的情況相反,銷區採購廠家對價格上漲反應平平。首先,南方企業在2月初期已經進行了小批次補貨,目前庫存多備至4月下旬,部分大廠庫存在2個月以上。據此推測,3月份南方企業難有需求小高峰。

自本周以來,南方沿海及內陸地區玉米現貨價格開始跟漲產區,但從實際情況看,成交價格遠低於貿易商報價。廣東港口玉米報價高點一度到達1710-1720元/噸,但成交寥寥,實際提貨價格在1680-1690元/噸。港口庫存較足、進口玉米替代品多和到貨船期較密的眾多利空因素下,貿易商挺價力量相對薄弱。

後市價格風險較大,該出手時就出手

從政策層面來講,在農業供應側改革的大背景下,玉米去庫存化依然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關注重點。進口玉米的價格,是國內玉米價格的一條重要輔助線。從市場層面分析,在北方產區玉米上行半月有餘的情況下,南方順價依然沒有完成,需求對價格支撐力弱。目前東北地區售糧進度在70%左右,後期玉米供應壓力仍大,加上貿易商環節供應量釋放,後市玉米價格仍有下降風險。提醒產區貿易商不宜跟漲大量囤貨,在保證合理利潤的前提下積極走貨,農戶趁本輪行情上漲及時售糧,保證收益。

四是收購市場平穩有序,收購進度總體較為均衡,改變了以往臨儲開秤初期集中放量的局面,農戶開始根據市場行情選擇銷售時機,市場意識明顯增強。

不難看出,本輪玉米行情的上漲多依賴于東北市場收購主體的多元化帶動及華北階段性供應縮減的共同支撐。短期上漲勢或得以延續。不過,在缺乏基本面的配合的背景下,隨著"兩會"熱情減褪,且華北玉米購銷陸續恢復,玉米繼續拉升行情難以持續,玉米期貨市場近幾日已經出現持續回落,截止3月10日大連盤5月玉米合約收盤1584元/噸,較此前(3月6日)的高點1654元/噸下跌70元/噸,3月中下旬玉米現貨市場或也將出現一波調整,謹防回落的風險。但中長期來看,在國家政策給力的背景下,玉米不會再回到2016年的"坑爹(跌)"的年代,整體將以反復震盪構築底部,之後緩慢上行的趨勢。接下來關注輪換玉米的動向。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週五連續第五日收跌,交易商稱因技術性賣盤和預期南美豐收導致全球供應充裕。5月玉米期貨收跌2-3/4美分,報每蒲式耳3.64-1/4美元,盤中跌至1月13日以來最低3.62-1/2美元。該合約本周收跌16-1/2美分,或約4.3%,為9月以來交投最活躍合約創下的最大周線跌幅。近幾周商品基金持有的CBOT玉米期貨淨多頭頭寸增加,使市場容易出現多頭平倉。

美國農業部(USDA)週四上調2016/17年度全球玉米年末庫存預估至2.2068億噸,高於分析師的預估均值,亦高於上月的2.1756億噸。美國農業部上調阿根廷2016/17年度產量預估至3,750萬噸,2月預估為3,650萬噸,阿根廷2016/17年度出口預估從2月的2,500萬噸上調至2,550萬噸。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週四將該國2016/17年玉米產量預估上調至8,890萬噸,上月預期為8,740萬噸。今日CBOT玉米期貨成交量預計為286,959手。自3月12日星期日起,北美夏令時開始。

政策利好全部釋放

年後,政策利好消息不斷,從官方確認的東北地區飼料企業採購加工玉米政策,及市場傳聞的國家一次性儲備指標再次下發等,使參市主體對後市價格信心增強。內蒙古、吉林和內蒙古地區糧點收購節奏較年前有所加快,部分貿易商有“政策糧”收購為完成指標要加快的觀點,認為在搶糧的情況下,玉米價格勢必會水漲船高。

銷區需求不旺+提前透支

與上游市場價格火熱的情況相反,銷區採購廠家對價格上漲反應平平。首先,南方企業在2月初期已經進行了小批次補貨,目前庫存多備至4月下旬,部分大廠庫存在2個月以上。據此推測,3月份南方企業難有需求小高峰。

自本周以來,南方沿海及內陸地區玉米現貨價格開始跟漲產區,但從實際情況看,成交價格遠低於貿易商報價。廣東港口玉米報價高點一度到達1710-1720元/噸,但成交寥寥,實際提貨價格在1680-1690元/噸。港口庫存較足、進口玉米替代品多和到貨船期較密的眾多利空因素下,貿易商挺價力量相對薄弱。

後市價格風險較大,該出手時就出手

從政策層面來講,在農業供應側改革的大背景下,玉米去庫存化依然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關注重點。進口玉米的價格,是國內玉米價格的一條重要輔助線。從市場層面分析,在北方產區玉米上行半月有餘的情況下,南方順價依然沒有完成,需求對價格支撐力弱。目前東北地區售糧進度在70%左右,後期玉米供應壓力仍大,加上貿易商環節供應量釋放,後市玉米價格仍有下降風險。提醒產區貿易商不宜跟漲大量囤貨,在保證合理利潤的前提下積極走貨,農戶趁本輪行情上漲及時售糧,保證收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