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興趣, 讓他從學生到老師

全國智慧製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獲職工組一等獎第一名後, 馮志強(中)與團隊其他成員合影。 梁維春 攝

近日, 在全國智慧製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上,

代表惠州屬地的惠州市技師學院取得優異成績, 其中, “切削加工智慧製造單元生產與管控”項目更是榮獲了職工組的第一名。

馮志強是該項目代表隊中最年輕的一位選手。 今年21歲的他, 已在惠州技師學院求學6年多。 今年7月, 他因專業成績優秀, 被學校挽留, 成為該校製造工程系的一名老師。

從學生到老師, 馮志強的成長經歷既是自身努力的結果, 也可以一斑窺豹地反映出惠州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的比較優勢。

誤打誤撞學習數控技術

5歲以前, 馮志強是大家眼中的“留守兒童”:父母在惠州打工, 他隨著爺爺、奶奶生活在湖南老家。 5歲那年, 他來到惠州上學。

馮志強坦言, 自己從小就對文化學習不太感興趣。

中考考砸之後, 他不能繼續升讀高中, 一度想著出去工廠做學徒。 無奈, 時年15歲左右的他, 無法成為學徒。

“不如去讀技校吧。 ”馮志強父親建議。 就這樣, 馮志強走進了惠州市技師學院, 這時的他, 對於自己要學什麼專業, 今後要走怎樣的路, 有些糊裡糊塗。 就連專業也是聽從父親的選擇, 選了製造工程系的數控專業。

誤打誤撞地進來, 學習的興趣卻越來越濃厚, 在技師學院的第一年, 馮志強便以扎實的學習成績, 穩坐班級第一名的位置。

以賽促學, 讓他迅速成長

在技師學院學習的第3年, 馮志強進入到了學校技能大賽項目組, 備戰一年半以後的世界技能大賽廣東省選拔賽。

6點15分起床, 7點到達設備室開機, 做工件、畫圖、程式設計,

下午繼續加工成品, 除了用餐時間, 馮志強全心地“泡”在訓練室, 直到深夜十一二點。 這樣的訓練狀態日復一日。

與之相伴的是殘酷的競爭, 每訓練到一個階段, 學校便會組織一次實操比賽, 層層篩選參賽選手。 到2014年初, 專案組成員也從最初的幾十人篩選剩至不足十人。 2014年3月, 自稱天賦不足的馮志強也被刷了下來, 成為項目組中的後勤保障人員, 這時, 他的工作變成了維護設備, 以及為種子選手做好各種後勤保障。

“以前的辛苦、枯燥都不算什麼, 被刷下來, 才是壓力最大且最讓人難受的。 ”馮志強說, 憑著心中的不甘, 他在完成每天的後勤工作後, 堅持操作、熟練設備。 別人訓練到10點, 他則會訓練到11點、12點, 自我加壓。

終於, 這樣壓力大且備受煎熬的日子, 在近一年後結束了。 他重新成為參賽的種子選手, 並于2015年, 作為僅有的兩名學校代表, 參加了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廣東省選拔賽, 並獲得第4名的成績。

馮志強說, 回過頭來, 其實特別感激那段低潮時期的磨礪, 磨練了自己的心氣, 這讓他真正認識到自己對於技能的熱愛與執著, 也使得自己能以更加沉心靜氣的態度鑽研技能, “由於有這段經歷, 現在我作為老師, 也會通過類似的方式, 説明學生培養更加過硬的心理素質。 ”

要把比賽經驗和收穫分享給學生

在全國智慧製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上, 由惠州技師學院教師陳懋、陳建輝、馮志強組成的隊伍在參加切削加工智慧製造單元生產與管控全國決賽,

一舉拿下職工組冠軍。

馮志強說, 這麼多年來, 感謝學院給了他這麼多外出參加比賽的機會。 他覺得每次比賽最大的收穫就是學習。 因為能夠參加這些比賽的基本上都是各個院校的頂尖高手, 跟高手過招, 能夠學到很多東西, 包括裝備, 工藝, 技能, 心態等等, “每一次的外出都能夠讓自己收穫滿滿。 ”

作為一名技工院校的畢業生, 能夠留校任教他倍感榮幸。 從學生到教師這是一個從學到教的一個轉變, 他覺得最大的考驗是角色和意識的轉變, 他需要讓自己快速定位, 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教育工作於他而言還是一個嶄新的領域, 他需要學習更多的技能包括教學能力、溝通能力等等。 他慶倖, 學院除了有完善的學生人才培養模式以外,還有一套完整的新教師培養方案。學院“以老帶新”的新教師培養模式,讓他在老教師的身上學習到了很多的教學經驗,讓他能夠更快的適應教師工作。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會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多跟前輩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勇於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培養更多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

■相關

讓更多高技能人才在惠州落地和發展

為了讓更多有一技之長的高技能人才在惠州落地和發展,惠州市實施“萬名高技能人才培養引進工程”,一方面把各地高技能人才“收入囊中”,另一方面注重就地培養,雙管齊下招賢培賢。

在“萬名高技能人才培養引進工程”中,惠州市提出了具體的目標任務:每年培養引進1萬名以上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3%以上;成立3個技能大師工作室、10個技師工作站;全市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達到10個以上,並成功創建2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和1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

與此同時,為吸引高技能人才,惠州市財政對新建市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給予一次性5萬元經費資助;對創建成省級、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20萬元經費資助;對惠州學院新開設的緊缺型專業、特色專業,給予每班10萬元的扶持資助。

據惠州市人社局職業建設科提供的資料顯示,為加強培養平臺建設,惠州市一年來依託大中專學校和中職學校,建立6所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目前全市共有市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8家,其中2家獲評省級基地,市技師學院獲評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

南方日報記者 黃珊

學院除了有完善的學生人才培養模式以外,還有一套完整的新教師培養方案。學院“以老帶新”的新教師培養模式,讓他在老教師的身上學習到了很多的教學經驗,讓他能夠更快的適應教師工作。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會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多跟前輩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勇於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培養更多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

■相關

讓更多高技能人才在惠州落地和發展

為了讓更多有一技之長的高技能人才在惠州落地和發展,惠州市實施“萬名高技能人才培養引進工程”,一方面把各地高技能人才“收入囊中”,另一方面注重就地培養,雙管齊下招賢培賢。

在“萬名高技能人才培養引進工程”中,惠州市提出了具體的目標任務:每年培養引進1萬名以上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3%以上;成立3個技能大師工作室、10個技師工作站;全市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達到10個以上,並成功創建2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和1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

與此同時,為吸引高技能人才,惠州市財政對新建市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給予一次性5萬元經費資助;對創建成省級、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20萬元經費資助;對惠州學院新開設的緊缺型專業、特色專業,給予每班10萬元的扶持資助。

據惠州市人社局職業建設科提供的資料顯示,為加強培養平臺建設,惠州市一年來依託大中專學校和中職學校,建立6所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目前全市共有市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8家,其中2家獲評省級基地,市技師學院獲評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

南方日報記者 黃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