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瞧瞧很有用!一年成功開展8項新技術讓“痛苦”遠離

解放軍第117醫院心血管內科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 科室全體人員積極進取, 不斷開拓, 在短短1年時間內成功開展8項心血管介入新技術, 有力推動了科室的整體發展。

1經導管冠狀動脈——肺動脈瘺介入封堵術

“冠狀動脈瘺”是指冠狀動脈存在先天性異常通道, 將血液分流至肺動脈、心室或其他血管, 會引起心臟供血不足, 嚴重者可導致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 6月, 心內科為患者顧阿姨成功完成了醫院首例經導管冠狀動脈-肺動脈瘺介入封堵術, 利用小小的彈簧圈將其兩根冠狀動脈的“漏洞”順利“封堵”。 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康復出院。

2經導管腎動脈栓塞術

“腎出血”是經皮腎臟穿刺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 以往該類病人只能選擇切除腎臟或轉院治療。 7月, 心血管內科為一名腎穿刺後腎動脈出血的患者成功實施了醫院首例經導管腎動脈栓塞術,

術後患者腎動脈出血停止, 並于一周後順利出院。 此項技術的開展可以更好地為兄弟科室保駕護航。

3希氏束起搏手術

“晚期心功能衰竭”目前臨床上辦法不多, 患者愈後極差。 希氏束起搏術可以使左右心室同步起搏, 從而實現生理性起搏, 達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5月, 心內科為一名晚期心功能衰竭的患者成功實施了醫院首例希氏束起搏手術。 術後患者心電圖QRS波寬減少為110ms。 心臟射血分數為從29%上升為44%。 患者術後心功能大為改善, 胸悶氣急等症狀也明顯緩解。

4經導管球囊擴張術

“血透通路病變”是慢性腎功能衰竭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常見的疾病, 血透通路出現狹窄甚至閉塞會導致血透無法進行。 這些患者以往只能重新手術建立血透通路。

經導管球囊擴張術治療血透通路狹窄具有創傷小、療效好、可重複操作等優點, 已成為治療血管通路病變的首選方法。 心內科聯合腎內科開展這項新技術, 今年共為5位血液透析通路病變的患者成功實施了的介入治療, 效果良好。

5藥物球囊介入治療

“支架內再狹窄”是支架植入治療冠心病後的一種少見併發症, 以往的治療方法是在再狹窄處再次植入支架, 這種支架套支架的方法仍有較高再次發生支架內狹窄的可能。 藥物塗層球囊可以發揮抗再狹窄作用, 且在體內不留下植入物, 是治療支架內再狹窄的最佳方法。 5月, 心內科為一名多次支架內再狹窄的患者實施了醫院首例藥物球囊介入治療, 術後半年隨訪患者情況良好。

6經導管房顫射頻消融術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 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 房顫可致大腦、肢體等動脈栓塞明顯增加, 心力衰竭加重等。 射頻消融治療心律失常技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 尤其對陣發性房顫效果理想。

今年, 心內科首次開展了兩例經導管房顫射頻消融術, 其中一名為部隊戰士, 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這也標誌著心內科複雜心律失常介入治療技術已步入省內先進行列。

7上腔靜脈堵塞介入球囊擴張術

上腔靜脈堵塞是長期中心靜脈置管患者可能出現的一種併發症, 一旦出現腔靜脈堵塞患者將出現頭部、右臂水腫和疼痛。 以往這種疾病處理起來很棘手。 9月, 心內科開展了醫院首例上腔靜脈堵塞介入球囊擴張術, 成功地開通了患者閉塞的上腔靜脈, 患者恢復良好。

8肱動脈穿刺術

橈動脈路徑穿刺失敗以往只能改為股動脈路徑完成介入治療, 股動脈路徑存在術後長時間臥床、出血併發症多等缺點。 而肱動脈路徑介入治療是橈動脈路徑失敗後的一個補充, 具有拔管快、併發症少的優點。6月,心內科首次開展了肱動脈穿刺術,並使之成為了一個常規操作,使傳統股動脈路徑介入手術大為減少。

新技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多項空白、提高了科室診療水準、服務了廣大官兵、保障了兄弟科室、提升了醫院影響力。在新的一年中,心血管內科將秉持這種創新精神,繼續開拓創新,以一流的技術和服務為更多軍地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具有拔管快、併發症少的優點。6月,心內科首次開展了肱動脈穿刺術,並使之成為了一個常規操作,使傳統股動脈路徑介入手術大為減少。

新技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多項空白、提高了科室診療水準、服務了廣大官兵、保障了兄弟科室、提升了醫院影響力。在新的一年中,心血管內科將秉持這種創新精神,繼續開拓創新,以一流的技術和服務為更多軍地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